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体重〈10 kg的先心病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正术的临床资料,从术后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拔管时及拔管后呼吸道的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儿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5.86 h,平均ICU滞留时间是35.12 h,肺不张8例、肺部感染11例,二次插管2例,死亡5例、病死率4.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6%,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17.9%);所以术后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结论:加强和完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的管理,降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儿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98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治疗严重发育不良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经验.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治疗严重发育不良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87~156(120.1±9.70) d.体重4.35~8.00(6.5±0.68) kg.婴儿易感冒,喂养困难,其中83例反复发生肺炎,内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21例肺炎、心衰,术前三次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心衰难以控制.结果 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3.06%),因术后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因低心排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者19例,发生率19.38%.结论 尽早手术治疗和术中精细、温柔操作,术后严密呼吸道管理和严格调整出入量,合理应用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可明显降低低龄、低体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65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的管理经验,探讨适合低体重婴幼儿的处理方法,对65例年龄4~43个月、体重5.5~10kg患儿术后呼吸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措施:作好术前准备,提高患儿对手术的承受能力,术中加强心肺保护。术后实施适合10kg以下婴幼儿的机械通气方式,对小婴儿采用"快速脱机法",拔管后加强呼吸道的护理。结果,65例患儿死亡5例(7.69%),主要是死于呼吸衰竭及低心排,术后并发症9例(13.85%)。其余均治愈出院。采用适合于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的处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体重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方法对30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加强呼吸机管理和气管插管的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和控制肺部并发症。结果本组30例经过精心护理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而治愈出院。结论探讨适合体重≤10kg婴幼儿先心病术后的呼吸道管理经验,建立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 kg以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5kg以下VSD婴儿134例,年龄(3.9±1.9)月。患儿均于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同期合并畸形矫治术。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0.7%,死亡原因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肺炎14例,肺高压危象6例,肺不张4例,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4例,胸腔积液1例。133例随访6个月~6年,生长发育良好;VSD残余分流2例,1年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已自动愈合。结论:低体重婴儿VSD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时机、正确合理的体外循环和手术方法、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5kg以下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5kg以下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5kg以下婴儿大型VSD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月~11月,其中1~3月15例,3~6月14例,6月以上16例;体重2.5~5kg,平均4.1±0.4kg。VSD均为单发,其中膜周型VSD36例,肺动脉瓣下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合并PDA、ASD3例,合并PDA、主动脉缩窄(COA)1例,所有患儿均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18例,发生率40%,其中低心排2例,心律紊乱3例,血胸1例,肺不张7例,肺炎5例,术后早期复查彩超,除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心功能及瓣膜关闭均正常,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小年龄的大型室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根治。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低心排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体外循环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不断向低龄化、低体质量发展。体质量7kg以下婴儿心内直视术后容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因此,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是手术后护理的关键。我科于1999年11月~2001年10月收治了28例体质量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是直接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障碍发生率高达67.4%,并可能成为致死的主要因素[1].因此,呼吸道管理是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护理的关键.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心胸外科2003年5月~2006年5月共完成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36例,现将呼吸道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规范化呼吸监护与管理是婴幼儿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我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对 5 1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 ,有效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患儿 ,男 2 8例 ,女 2 3例 ;年龄 7个月~ 36个月 ,平均 2 4个月 ,12个月以下 7例 ;体重 7~10kg ,平均 9 6kg ;病种 :室间隔缺损 (VSD) 38例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 (PH) 15例 ,房间隔缺损 (ASD)合并PH2例 ,法鲁氏四联症 (TOF) 7例 ,VSD +ASD 3例。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 <6 0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儿法洛四联症(TOF)的手术方法及提高婴儿TOF根治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12例体重<6kgTOF患者,男8例、女4例;体重3.5 ̄6.0kg,平均(4.88±0.65)kg;2.0 ̄12.0个月龄,平均(8.2±2.6)月龄,术前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结果手术近期死亡1例(8.3%),9例病人随访1 ̄18个月恢复良好,紫绀消失,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体重<6kg婴儿TOF根治术是安全可靠的,对反复缺氧发作的TOF患者,强调早期手术。改善手术及体外循环方法,加强术后监护是提高婴儿TOF根治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 42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全组 42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 61岁 ,体重 9.5~ 84kg。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房缺修补 9例 ,室缺修补 2 1例 ,法乐四联症 1例 ,瓣膜替换11例。 3例合并其他畸形 ,予以同期矫治。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在 43~ 15 0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14~ 97min ;术后 3 0日内死亡 3例 (7.1% ) ,并发症发生率 11.9%。 3 9例随访 1月~ 6年均恢复较好。结论 开展心脏直视手术 ,起初选择病例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 ;加强体外循环管理 ,重视心肌保护 ,正确矫正心脏畸形 ,强调术后处理 ,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47例患儿,男27例,女20例,年龄范围从2天~5月,体重3~5kg,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15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12例;右室双出口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合并其他畸形6例;主动脉缩窄6例;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1例.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术后依据病情予米力农、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持续静脉滴注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术后死亡4例(8.5%),发生各种并发症25例(53%).结论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心病术后应用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5 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策略,以减少婴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 kg以下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CPB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34例,年龄13 d至9个月,平均(3.71±2.25)个月、体质量2.5~5.0(4.23±0.59)kg;采用中低温中等流量CPB 18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3例、深低温低流量CPB(DHLF)9例、DHCA结合DHLF 4例;26例行超滤.结果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4例(100%),无严重心律紊乱;32例顺利停体外循环,无严重的CPB并发症.死亡4例,死亡率为11.8%.结论小预充、CPB中较高的血球压积(HCT)和胶体渗透压、充分静脉引流及与温度匹配的足够灌注流量、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脑保护是低体重儿成功CPB的关键,适时的超滤是减少CPB术后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6个月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个月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5年3月-2006年9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术后直接转入的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28例,对其术后处理方法和相关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28例,痊愈26例,死亡2例,死亡率7.2%。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4例(14.3%),心脏衰竭6例(21.4%),肺炎5例(17.9%),败血症2例(7.1%),脑缺氧发作2例(7,1%),肺不张1例(3.6%),肺大泡1例(3.6%),肠穿孔、中毒性肠麻痹、腹膜炎1例(3.6%)。结论 加强小婴儿先心病的术后监护,术后注意呼吸道的管理,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合理使用呼吸机,维持术后循环系统的稳定,严格的液体管理,可提高疗效,降低婴儿先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120例耍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呼吸道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管理,保持气道通畅,纠正肺不张、喉头水肿,预防误吸,是预防先心病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张峰  丁力  金丹群 《安徽医学》2007,28(1):48-49
目的总结6个月以下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6个月以下VSD合并重度PH患儿20例,体重4.5~7.5kg,年龄2~5.5个月,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肺部感染11例,1例气胸,心律失常4例,多器官功能不全2例,死亡2例。结论小婴儿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肺部并发症最常见,合理有效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田会英 《中外医疗》2011,30(8):146-146
目的总结年龄为3个月~2岁,体重为5~10kg的患儿心内直视术后拔管前后呼吸道的管理。方法探讨其呼吸辅助呼吸,拔管前后呼吸道的管理。结果全组死亡15例,死亡率7.5%,再次插管10例。结论低体重患儿术后死亡率高,再次插管将会增加死亡率,加强拔管前后管理及营养支持,减少再次插管,促进肺部并发症好转,将提高低体重低月龄患儿的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20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呼吸道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管理,保持气道通畅,纠正肺不张、喉头水肿,预防误吸,是预防先心痛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张云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113-113
目的总结120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呼吸道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管理,保持气道通畅,纠正肺不张、喉头水肿,预防误吸,是预防先心痛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婴儿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319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婴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 (CPB)管理。方法 回顾该所开展婴儿心脏直视手术共 3 19例的CPB情况 ,包括血液稀释、灌注方式、心肺保护、相关并发症 ,并按病种、年龄、生存情况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CPB时间 2 2~ 40 6min ,平均 (89± 5 7)min ,主动脉阻断 (ACC)时间 0~ 199min ,平均 (4 6± 3 2 )min。患儿年龄越小、畸形越复杂CPB ,ACC时间越长 ,死亡组明显长过生存组 (P <0 0 1)。②各年龄、病种、生存情况组术前红细胞压积 (HCT)虽略有差异 ,稀释后、术毕HCT各组间无差异 (P >0 0 5 )。③CPB主要采用高流量灌注 ,48例深低温低流量 ,8例深低温停循环。④心肌保护主要采用冷晶体停搏液 (90 6% )一次性 (82 1% )顺行 (98 3 % )灌注 ,自动复跳率 97 3 %。⑤死亡 5 3例 ,住院病死率 16 6%。主要死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律失常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呼衰、肺部感染。结论 根据患儿的体重、病种选用相应的血液稀释和灌注方式、注重心肺等生命器官的保护将有助于婴儿心脏手术的顺利开展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