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小班的孩子刚刚从家庭生活走进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生活经验少,对环境的变化也不是很适应。为了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知道人们的生活环境是多样化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幸福的。因为还有很多生活在边远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享受不到我们这样的幸福生活,从而让孩子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并且学会感恩和分享。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当今社会,爸爸们整天忙于工作,与孩子的相处与交流的时间很少,导致幼儿在平时谈论爸爸时对爸爸的看法很不一致,甚至很片面。爸爸成了喝酒、抽烟、睡懒觉的代名词。爸爸真的只有这些缺点吗?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绘本《我爸爸》设计了这节社会活动,旨在给孩子创造一个关注爸爸的平台.引导幼儿更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爸爸,发现爸爸的优点,体验爸爸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幼儿爱爸爸、尊敬爸爸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一天早晨,孩子们来园后,三三两两的走进了建构游戏区,一边搭建一边热烈地互相交流、讨论“我们的小区这几天又修建了新楼房”、“我们的小区里有社区医院”等等,孩子们边说边模仿出了小区的新楼房的样子于是我利用孩子们的兴趣点,及时的抓住发现小区变化的这一兴趣契机,随机生成了这一节活动。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绿色家园需要绿色使者来维护,在主题活动“和纸玩游戏”中,孩子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一白纸两面都画了画可以用来折纸、折坏了的纸可以用来团成纸球或剪纸等,那纸球玩坏了、剪纸旧了就只能放入回收垃圾桶了吗?带着孩子的疑问,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做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并延伸至提醒大家一起来保护幼儿园的环境,让我们的幼儿园更加美丽、更加整洁。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琪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患有很严重的疾病,她只能与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班上的孩子们得知这些情况后,都主动地给她以关心和帮助,稚嫩的行动中自然流露出孩子们的纯真爱心。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利用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实实在在地感受爱的含义,深刻体验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我园地处商业区,85%的生源来自周边商城业主的子女,家长大多数为浙江、福建一带的南方人。我认为,自己不仅有责任和幼儿一起主动感受第二故乡宁夏的美好,而且有义务让外来的客人了解宁夏、喜爱宁夏,因此在“我们的家乡——宁夏之美”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下设计了此活动,目的是激发孩子热爱宁夏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使用物品时缺乏爱惜、珍惜的意识。为了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引导幼儿从小关爱环境、珍惜资源,我设计了该活动-让幼儿从收集用过的旧牙膏及其他物品做起,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使用多种方法发现被丢弃的牙膏壳中还有许多没有用完的牙膏,并尝试再利用,逐渐让幼儿理解节约的意义、树立节约的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成人经常引导幼儿说"我喜欢爸爸""我喜欢妈妈""我喜欢老师和小朋友",但却很少引导幼儿说"我喜欢自己"。其实,我们在引导孩子爱周围世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喜欢自己,从而接纳自己。小班阶段的幼儿开始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逐渐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9.
童玲 《儿童与健康》2014,(12):51-52
设计意图:元旦是孩子们快乐和开心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在节日里尽情地表演、充分体验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以“庆元旦”为主线,以大班年级为单位,把各班艺术特色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家长,展示幼儿的艺术风采和幼儿园艺术特色教育成果,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进亲子情感交流,营造家园共迎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让幼儿和家长感受欢庆节日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幼儿们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对穿妈妈的高跟鞋或爸爸的大鞋子走路十分感兴趣,这说明大班幼儿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开始尝试着了解自己、愿意接纳自己。在幼儿自我认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跟从成人或同伴的做法,从而忽略自身的优点而变得不自信。本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穿大鞋游戏入手,通过游戏和绘本两种体验形式让幼儿感受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而在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肯定自我、提升自信。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由于现在家庭结构的影响,孩子们的“中心地位”越具明显,使他们很难摆脱“自我中心”意识,也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他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了解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掌握基本的交往规则、形成良性积极的交往态度帮助他们走出“自我中心”、养成接纳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开展了在学科领域体验形态下培养幼儿关爱同伴的研究,让幼儿在具体的学科活动中感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将幼儿的思维特点和现阶段的体验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对中班幼儿进行关爱教育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每天幼儿们最期待的就是游戏时刻,《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是开放的、自主的、全身心放松的,减少了教师的束缚和左右,减少了课堂中的专注与倾听,老师变成了玩伴,课堂化身了游戏,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大班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交往,因为情不自禁地合作与交往,能够使他们的游戏情节更加生动和丰富,正是他们心理活动的表象,满足了他们生长和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原有基础上,幼儿也愿意尝试拓展游戏的经验,使得游戏逐步变得深入。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不仅体验了合作与创造游戏的快乐,而且大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对幼儿长远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本次自主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小铃铛》这个故事,充满童趣,易于幼儿接受。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幼儿增长知识,且浅显的故事内容能让幼儿明白许多事理。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共同特点,故事中鲜明的故事形象如:小花猫、小白兔、小花狗、小山羊,正是幼儿最为熟悉和喜爱的。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因为他们觉得分享就是使他们失去所得到的东西。而故事《小铃铛》这个故事里的动物与人的对话,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还能教育孩子“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现在大多数幼儿家庭情况较好,但大部分爸爸妈妈没有时间照顾幼儿,带孩子的多为爷爷奶奶,优越的家庭环境和爷爷奶奶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任性、浪费的坏习惯,并且口头表达能力差。绘本《漂亮的皮鞋车》讲述了一个赞美惜物、聪明和勤劳的故事,据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猴子过河》是语言领域的内容,这个故事讲述了一群顽皮的猴子由不守秩序到守秩序的过程。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需要守秩序的地方比比皆是,如幼儿喝水、盥洗、如厕、游戏等。看到这个故事,我就觉得是对幼儿进行秩序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把它迁移运用到社会领域中,设计了这一社会活动,.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表明,他们不仅对故事感兴趣,而且也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又能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判断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对”与“不对”,因而我又选取了一些社会事件让幼儿思考、判断,使这一活动更具社会性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地瓜粉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食物佐料。今年在幼儿园种植区我们班的萌娃们在班级菜地里种满了地瓜,为了让孩子们更全面地了解地瓜的用途和特征、知道地瓜粉的由来,我组织幼儿下菜园采摘地瓜,孩子们兴奋不已,纷纷带着篮子、簸箕等跟随我走入菜园。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地瓜粉的制作方法,并能大胆尝试参与削皮、磨地瓜粉、滤地瓜粉等操作方法。2.和同伴讨论地瓜皮、地瓜残渣的使用价值并合作处理。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我国民间对皮影戏的赞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因其内容丰富、形式有趣深受人们喜爱,可是随着电影、电视的出现,皮影戏慢慢被人们遗忘了。在乘坐地铁时偶然看到了一段大学生为弘扬皮影文化而发明机器人表演皮影戏的公益广告,我深受触动。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去接触、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喜爱及民族自豪感。所以我设计了本次大班社会活动"有趣的皮影",通过探究皮影的特征、了解皮影的制作过程、学习皮影戏的操作.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近来,我班孩子对反义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在应用时却经常出现错误——如在比较物品粗细时,孩子们会说一个‘细’,一个‘胖’”。为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意在通过玩让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在相关物品和现象中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反义词,以此来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常用反义词,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动作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一般来说,幼儿对序数的认识比基数晚,他们能认识“几个”但认识“第几个”就比较困难;幼儿还容易把序数和基数混淆起来,如回答“这是第几个”时,幼儿不是不会回答就是用基数“3个”、“5个”来回答。本节活动主要是在认识基数1—5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认识序数1~5。由于小班的孩子对物体大小、高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鼓励孩子将序数与物体大小、高矮比较结合起来进行排序,这样不仅巩固了孩子的原有经验,还让他们初步了解到物体间不同的规律,体验到活动的喜悦。  相似文献   

20.
整理是各项操作活动的结束,是一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年龄越小,整理能力越弱,整理效果越不尽如人意。彩泥由于颜色相对比较多,在操作的时候又要几种颜色进行搭配使用,所以相对来说,彩泥的整理对小班孩子而言更是比较偏难。那如何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彩泥整理习惯呢?以下我把自己尝试引导小班幼儿整理彩泥的一些做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