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生态学方法的防制与单纯药物防制城镇居民区家栖鼠的效果。方法 :在 1995~ 1996年试验的基础上 ,按照试验的要求继续观察其效果 ,鼠密度监测由每月 1次改为每季度监测 1次。结果 :生态防制区家鼠密度明显下降 ,从试验的第 5个月直至结束后的 4年间鼠密度一直巩固在国家标准 3 %以下 ;药物区仍然是投药后的 1~ 2个月内鼠密度有所下降 ,其他月份均在 6%左右 ,有时高达 10 %以上 ;空白区一直在 10 %左右 ,最高时可达 12 %~ 14 %。结论 :从试验后连续 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 ,采用以生态学为主的综合防制方法来控制城镇居民区的家鼠比单一用药物杀灭所取得的效果要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方法在控制城镇居民区家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继天门城镇居民区采用生态学方法防制家鼠试验后,又在潜江按同一方法进行试验,探讨该方法在家鼠防制中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比较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与单一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区鼠密度从1997年6月起一直维持在国家标准3%以下,两年间鼠密度在1%以下的有14个月;药物区每年组织两次灭鼠,鼠密度呈高低波动,两年中仅有8个月在3%以下;空白区两年间有2个月高出试验前鼠密度(7.2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城镇居民区家鼠的措施。方法:比较综合防制与单纯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区鼠密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且从1996年5月至今维持在国家规定标准(3%)以下;药物区除投药后1~2个月内鼠密度暂时下降外,大多数月份均在6%以上,且从未下降到3%以下的国家标准;空白区除试验开始后药物杀灭使鼠密度下降外,从第2个月起一直超过6%,大多数月份在12%~13%。结论:综合防制不仅可以取得与单纯药物相同的甚至更好的灭鼠效果,且可减少或避免药物对环境的污染、人畜误食及二次中毒、灭效维持时间不长、鼠类易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耗费大量人、财、物力等副作用或弊端。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城镇居民区家鼠试验…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探讨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城镇居民区家鼠的措施。方法;比较综合防制与单纯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区鼠密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且从1996年5月至今维持在国家规定标准以下;药物区除投药后1-2上月内鼠密度暂时下降外,大多数月份均在6%以上,且从未下降到3%以下的国家标准;空白区除试验开始后药物杀灭使鼠密度下降外,从第2个月起一直超过6%,大多数月份在12%-13%。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城市家鼠的防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家鼠的防制工作当前正面临问题和挑战,针对药物杀灭为主的防制方法带来的弊病和矛盾,结合当代世界有害生物防制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提出了在我国城市家鼠防制中实行以生态防制为主,并逐步扩大其在整个城市家鼠防制工作中的比重,相应逐步缩小药物杀灭的比重,并使这一进程达到最大容许限度的防制对策。对家鼠药物防制的弊病,家鼠生态防制的原理、内容及优越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世界家鼠鼠疫流行概况与防制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鼠是家鼠属的泛称。家鼠属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家栖、野栖和家野两栖3种类型,这些鼠类分布于世界各地。自从发现鼠疫菌和流行病学确认了黄胸鼠、褐家鼠、黑家鼠、缅鼠等鼠类作为人类鼠疫主要传染源之后,对家鼠的生物学、流行病学,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形成规律,防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疾风暴雨般的大流行可能不再会发生了,但是,目前家鼠疫源地不仅从静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又趋活跃,鼠间鼠疫、人间鼠疫不断发生,为了作好防范现将流行概况与特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安徽省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农村自然村、特殊行业和城镇居民区3种类型监测点各1个,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11年共捕获鼠类104只,平均鼠密度为0.49%;小家鼠(66.35%)及褐家鼠(30.77%)为优势鼠种,不同生境鼠密度农村自然村>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总体鼠密度、不同生境鼠密度均呈典型的三峰形曲线,3月出现第1个鼠密度高峰、5-6月和8-10月又出现2次高峰。结论 基本掌握了安徽省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防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文化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北方农村居民区家鼠的措施。方法:比较以文化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与单一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村鼠密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自1997年10月至1999年12月均控制在国家标准(3%)之下,药物对照村在投药后1-2个月鼠密度可维持在国家标准之内,之后均超过国家标准;空白对照村鼠密度第2个月起超过3%,6个月后一直在16%左右。结论:在北方农村采用教育群众自己动手改变环境,改掉不良卫生习惯,用防治结合的方式,可达到长期控制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登封是1981年新发现的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区。结合该病的防治工作,于1982年3月至1984年3月,开展了鼠类生态学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地区概况调查地区为新店和西十里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境内,距城约4公里,海拔360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港口码头的鼠害防制工作,将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方法〕根据港口码头的特殊环境条件,分析港口码头鼠害的特点,研究防制原则和具体控制措施。〔结果〕港口码头的鼠害具有鼠种单纯分布广、活动范围广,繁殖力强,数量恢复快等特点。因此,港口码头应以搞好环境治理和防鼠建筑等生态学防制为基础,以灭鼠剂毒杀、迅速控制鼠种数量的化学防制为重点,以器械捕杀的物理防制方法为辅的综合防制方法来进行鼠害防制。〔结论〕综合防制鼠害的方法可以达到高效、安全、经济和持久地把鼠类种群数量控制不足为害的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市城区家鼠防治现状,结合当今生物防治发展趋向,提出我市今后家鼠防制应实行以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对策,并就其可行性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鼠类是对人类有害的脊椎动物。它涉及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防制。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医学、化学等邻近学科的迅速发展、鼠类的防制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1 鼠类防制基本策略的变化 自四十年代以来,主要依赖化学药物除鼠。但是长期实践证明,单靠使用除鼠剂或某种除鼠方法不能完全解决鼠类的防制问  相似文献   

13.
在鼠类控制工作中,胜利油田配合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结合实际,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鼠类防制策略,即以生态防制为主,配合药物防制,实行标本兼治,降低鼠类密度。1方法1.1调查方法查访法、目测法、夹夜法、粉迹法。1.2防鼠方法对于鼠密度较高的场所(饭店、宾馆、招待所、食品加工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攀枝花市2008--2012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鼠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攀枝花市鼠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1次,在居民区、特殊环境和农村自然村进行监测。结果攀枝花市2008--2012年年平均鼠密度为0.74%,以2009年最高为0.86%,2012年最低,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54.94%,其次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类雌雄比为1.10:1;以特殊行业年平均鼠密度最高,达1.20%,占捕获总数的54.58%;鼠类活动高峰集中在6—8月,占捕获总数的40.29%。结论基本掌握了攀枝花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建议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重点在6—8月集中开展防鼠、灭鼠工作;继续加强对鼠类的长期监测,做到有的放矢,科学防控,以减少鼠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湛江地区家鼠抗药性的动态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鼠抗药性的动态及防制对策。方法根据家鼠抗药性和鼠情监测资料用百分率和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灭鼠17年后黄胸鼠产生了群体抗性,抗性个体百分率为17.7%(10.6%~33.3%);不同调查地点和不同鼠种的抗药性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湛江地区家栖黄胸鼠已产生群体抗药性;建议继续加强抗药性监测,并根据抗性动态变化选用对应灭鼠药物,灭鼠措施应向综合防制转变。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防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河北省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探讨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防制的建议。方法分析HFRS疫情,对自然疫源地进行宿主动物监测和人群隐性感染率调查,对鼠类携带病原和病人血清进行分型,对上述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河北省近年HFRS呈高流行状态。发病区域逐渐扩展,有明显区域性特征。病原分型为汉城型病毒,病人血清分型以汉城型(SEO)为主,但局部可检测到少数汉滩型(HTN)。分析河北省近年HFRS持续高发的原因,可能与灭鼠和预防接种等措施落实不够有关。结论河北省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应以高发病区的重点县和流动人口集中区域为重点,贯彻灭鼠和免疫并重的防制策略,科学开展HFRS的综合防制。  相似文献   

17.
徐康  徐仁权 《上海预防医学》2000,12(12):579-580
为了解鼠类在城市居民住宅的现况及居民群众对政府部门干预鼠类防制工作的看法,我们于1997~1998年对卢湾区居民住宅进行了一次鼠类防制现况的问询调查(应用问卷形式开展鼠类防制状况的调查未见报道),本  相似文献   

18.
鼢鼠无损伤活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鼢鼠是我国特有的鼠类,广泛分布于北方各省区,对农牧林业均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其营地下生活,在行为学、生态学研究及防制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成为鼠类研究和鼠害治理中的难题。对于一般地面活动的鼠类,早已有各式各样的捕获笼具。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爱国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除“四害”工作的不断深入,鼠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一些特殊环境如宾馆、餐饮服务行业,这些场所食源丰富,环境稳定,湿度温度适宜,鼠类繁殖较快。加之管理工作不善,灭鼠方法不妥,因而鼠害仍然十分严重。现根据个人的灭鼠体会,结合各地灭鼠经验材料,就宾馆、餐饮服务业鼠类综合防制技术探讨如下。1环境生态学防治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国内研究旅客列车鼠害控制方法取得一定进展。由于客车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尤其是运行在南方的旅客列车受气温、气湿的影响,食物品种繁多,为家鼠的栖息繁殖创造了条件,鼠类防制较之北方客车更为困难。为此,我站于1985~1989年开展了客车鼠害控制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