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小儿急性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对1990-1996年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病儿29例,均行头颅CT扫描,共发现梗塞灶29个,其中基底节区梗塞占全组病例的20/24,所有病例发病时无有偏瘫症状,经综合及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9例,无死亡,出院时复查CT,15例梗塞灶消失,其余均有所缩小,结合中外文献探讨其发病机理,与小儿脑及血管发育不成熟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儿急性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对1990~1996年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病儿29例,均行头颅CT扫描,共发现梗塞灶29个,其中基底节区梗塞占全组病例的20/24。所有病例发病时均有偏瘫症状,经综合及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9例,无死亡。出院时复查CT,15例梗塞灶消失,其余均有所缩小。结合中外文献探讨其发病机理,与小儿脑及血管发育不成熟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由较轻的颅脑外伤致一侧或两侧肢体偏瘫;CT示左、右或双侧基底节区梗塞;经治疗后多数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非手术治疗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效果满意;基底节区钙化也是腔隙性梗塞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梗塞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并分析1989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42例小儿外伤性基底节梗塞。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I)标准评定:治愈37例(88.1%),轻残3例(7.1%),重残2例(4.8%),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颅脑损伤后微循环障碍、基底节血供特点和血管损伤、小儿自身特点是小儿外伤性基底节梗塞的主要发生机制。临床特点:(1)头外伤较轻,多无意识障碍;(2)神经功能缺失征明显,以运动性功能障碍为主;(3)头颅CT和(或)MRI可明确诊断;(4)早期针对发病机制的系统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外伤后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1月~1998年6月我们收治小儿外伤性脑梗塞33例,本文就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6mo~14a。其中跌伤12例,坠落伤9例,车祸8例,打击伤4例。伤后有短暂昏迷者14例,浅昏迷7例,中度昏迷5例。GCS计分:13~15分18例.9~12分7例,8分以下8例。头痛、呕吐者27例,偏瘫21例,单瘫6例,偏身感觉障碍7例,言语不清5例,癫癌发作5例。合并有脑挫裂伤12例,合并颅内血肿5例。二、CT所见与分型Ⅰ型(腔隙梗塞)19例,位于基底节区,事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cm,其中右侧12例,左侧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全部患儿均发生于颅脑损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头痛、呕吐等,经CT和MRI扫描明确诊断,予药物、高压氧及肢体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痊愈64例(82.1%),遗留轻度残疾12例(15.3%),重度残疾2例(2.6%)。结论在儿童外伤.f生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上,MRI优于CT检查,早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和远期预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前对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远期预后无明确的分析报道,为此我们随访了6年来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29例患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红旗  翟德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9):1323-1323,136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0例经头颅CT、MRI证实为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了;综合治疗,探讨疗效和预后。结果患儿均有确切的头颈部外伤史,伤后有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早期CT、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因及脑缺血性病理改变,予溶栓、活血化瘀、扩血管及脑细胞激活剂.应用高压氧治疗,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随访6个月,治愈率达77.4%。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以基底核区多见,予溶栓、活血化瘀、扩血管及脑细胞激活剂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报道甚少,我院自1991年9月~1995年5月,共收治2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10月~7岁。摔伤16例,坠落伤5例,枕部着力15例。均无昏迷及颅内压增高,仅2例有头皮血肿。21例均在伤后3天内出现偏瘫,肌力0~2级,感觉正常。13例颅骨平片均无颅骨骨折;头颅CT仅有单侧基底节区单个卵园形低密度影,无中线结构移位及脑室受压,梗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4例小儿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性肝破裂患儿的年龄、伤情以及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其中16例采取保守治疗,8例严重肝脏外伤患儿采取手术治疗。结论小儿肝脏外伤应根据病情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重视B超及CT检查可以提高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对于挽救严重肝脏外伤患儿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医学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AC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科信息系统RIS(Ro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共同组成医院完整的信息化管理。PACS不仅可提供形态学图像,还可提供动态图像与人工智能诊断,使医学图像诊断技术走向更高层次,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开创了新医学影像诊断与管理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15.
小儿管状器官狭窄的特点(小儿狭窄更为严重):管道梗阻与通过面积有关,以尿道插管为例。一般婴儿尿道容纳导尿管外径为4mm,如果导尿管壁厚1mm,则内径只有2mm。通道内径缩减比例为4:2,通过面积比例则为16:4,缩小了75%。无异于插一个塞子。因此插管后哭闹用力,尿自管外排出,甚至将导尿管排出。可以想象婴儿尿道狭窄环厚1mm,则通道横断面积就缩小为原来的25%。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总结我院所收治的中晚期肾母细胞瘤采取术前化疗和未采取术前化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治疗效果并分析预后。方法收集1980~2000年间我院所收治的中晚期肾母细胞瘤(Ⅱ~Ⅳ期)患儿21例。组织学类型和分期按照美国Wilm's瘤研究组(NWTS-Ⅲ)采纳的临床病理分期。21例均以腹部肿物为主要症状来诊,其中伴有腹痛者11例,血尿者3例,低热者11例,恶心、呕吐者7例。21例按术前化疗与否分为两组:①1980~1990年间所收治的Ⅱ~Ⅳ期、未术前化疗组12例,其中Ⅱ期5例,Ⅲ期4例,Ⅳ期3例;②1991~2000年间所收治的Ⅱ~Ⅳ期执行术前化疗组9例,其中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2例未采取术前化疗组均经术前准备后,行瘤肾切除术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手术中见瘤体表面血管粗大、丰富,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出血较多;术中肿瘤破溃4例,占33%。9例采取术前化疗的患儿术中见瘤体表面血管不丰富,出血少,易于切除;术中瘤体破溃1例,占11%。12例未采取术前化疗组术中死亡1例。术后1周开始化疗10例,1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术后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更生霉素,或长春新碱+顺铂,时间为1年半。9例采取术前化疗组无手术中死亡病例。术后10~20d内复查白细胞正常后,开始术后化疗,时间为1年。结论①术前化疗可降低术中瘤体破溃率:②术前化疗可相应缩短术后化疗时间:本组病例显示,未术前化疗组的术后化疗时间为1.5年;采取术前化疗组的患儿,术后化疗时间为1年。③采取术前化疗组的患儿肿瘤体积缩小可降低手术难度,肿瘤表面的血管不丰富,术中出血减少,可降低手术难度并减少术中瘤体挤压刺激,从而减少术后远隔转移的可能性。另外,对于巨大肾母细胞瘤术中应仔细操作,谨防破溃,应注意手术视野、腹腔及切口的保护,避免污染,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隐睾(cryptorchidism)是小儿泌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尽管对于隐睾的研究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但是仍有许多方面存在争议。目前普遍认为未经治疗的隐睾有较大的危害。自从Thom asA nnandale于1877年成功地实施第一例睾丸下降手术以来犤1犦,隐睾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研究发现隐睾患儿虽经手术等治疗,但是成年后不育率的发生率仍较正常者为高。同时研究发现在成年人中有隐睾患病史的人其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 nti-sperm antibodies,A SA)出现的几率也较正常人高许多。而抗精子抗体是一些成年人不育的重要原因。因此,近年来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