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颅颌面整形手术仿真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实现颅颌面外科整形手术仿真模拟 ,术前制订定量化的手术方案 ,术后客观地评价疗效。【方法】应用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和VisualC 编程语言开发出立体结构三维重建、三维测量和手术模拟软件 ,建立了 3DCMFCAS系统。将空间子区域操作模拟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手术模拟。【结果】在 3DCMFCAS系统上 ,以准确的三维测量分析为基础 ,实现了颅颌面外科经典术式的仿真模拟和定量化手术方案的制订。【结论】本研究结果为颅颌面整形外科定量化手术设计、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亦为颅颌面整形外科教学培训、多学科会诊及远程会诊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中颅窝孔道的CT研究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成人中颅窝各孔道的CT 形态和大小。方法:以50 例正常成人颅底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高分辨力CT 扫描和图像放大重建方法,对中颅窝孔道(包括视神经孔,眶上裂、圆孔、翼管、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颈动脉管)的大小和形态进行研究,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孔道显示良好,与解剖测量值吻合。结论:为临床医师诊治颅底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实现颅颌面结构立体可视化并对其全面、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应用VisualC 语言设计开发出一个多功能应用软件包 ,其功能模块包括 :三维重建、精确测量、电子解剖等。借助所开发的软件包 ,将面向多边形的表面绘制显示方法应用于颅颌面软、骨组织结构的三维重建研究。【结果】由二维断层CT图像构建出颅颌面皮肤软组织和骨组织立体结构模型 ,其立体模型可旋转以利于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 ,可用任一个剖面显示及操作其局部结构。【结论】为颅面外科临床提供了定性和定量诊断分析的新技术 ,实现了颅颌面电子解剖。为解剖学、人类学和医学美学研究提供了立体分析模型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面结构立体可视化和颅面整形手术仿真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研究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手术设计、疗效预测及颅颌面生长发育监测的数字化、定量化和可视化。方法:应用Visual C^ 编程语言和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可视化算法原理,研制出颅面CT图像三维重建、立体结构三维测量和颅面整形手术模拟的系统软件。建立了以CT数据为信息源基于多媒体微型计算机的颅面畸形三维仿真模拟系统(3DCMFCAS)达到诊断分析、手术设计的可视化。选用了适合于颅面整形外科特点的面向多边形的表面绘制显示方法作为系统建模方法;提出了适合于在微型计算机环境中进行手术模拟操作的空间子区域目标结构体数据操作方法。结果:在3DCMFCAS系统上构建出颅面骨、软组织立体结构模型,建立了颅面图像及电子解剖数据库,实现了经典颅面截骨整复手术仿真模拟。结论:3DCMFCAS系统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为颅面外科临床诊断和整形手术设计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组与正常组X线头影测量的分析,观察比较安氏Ⅱ1分类高角型错的颅面特征,探讨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的颅面特征及在正畸治疗中控制侧重点,为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的临床诊断与矫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恒牙初期正常60例和安氏Ⅱ1分类高角错42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对颅面41个测量项目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对各测量项目的均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组颅底的曲度增大,颅前基底向前上旋转;上、下颌骨较颅底的矢状向关系均显后缩,且下颌后缩更为明显;上颌后牙槽高度U6-PP(mm)减小;下颌后牙槽高度L6-PP(mm)增加;上前牙唇倾,下前牙直立,上下切牙间角与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恒牙初期安氏Ⅱ1分类高角型错患者颅面结构具有显著特点,临床中应根据其特点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PC机三维颅颌面影像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PC上建立颅颌面整形手术的三维CT影像测量和分析系统。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PC机上完成CT标准数据解读,实现颅颌面骨架结构的二维显像和三维重组,并应用于放射性眼眶、眶外伤和下颌角吧大的整形手术治疗。结果 在PC机上重建的三维CT图像信息无损耗,图像清晰,可进行可操作化的测量。结论 PC机三维CT影像测量和分析系统的建立,可以便捷、有效地量化颅颌面手术的术前设计,并为术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PC上建立颅颌面整形手术的三维CT影像测量和分析系统.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PC机上完成CT标准数据解读,实现颅颌面骨架结构的二维显像和三维重组,并应用于放射性眼眶、眶外伤和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手术治疗.结果在PC机上重建的三维CT图像信息无损耗,图像清晰,可进行可操作化的测量.结论PC机三维CT影像测量和分析系统的建立,可以便捷、有效地量化颅颌面手术的术前设计,并为术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固定幼兔颅骨缝,模拟颅骨多骨缝早闭,观察固定后颅颌面生长方式的变化互相互影响的关系。方法 采用牙科釉质粘合剂固定2周龄幼兔冠状缝、矢状缝和额间缝,模拟颅骨多骨缝早闭。术后不同时期测量颅穹窿长度、高度、面中部高度、上颌骨长度、面角、腭角和颅底角。结果 多骨缝早闭后,颅穹窿高度和长度明显减少,使颅骨变短且扁平。面中部高度和上颌骨长度增大,整个面中骨结构有整体向上移动趋势。面、腭和颅底角增大。  相似文献   

9.
颅骨三维空间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成人颅骨标本32个,采用解析几何原理,探讨建立颅骨某些结构的空间坐标和三维测量的方法。测出了颅底内面骨性解剖标志27项,共50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值,临床可根据坐标值测算有关结构在颅表的投影,以及推算各标志之间位置的关系。为临床检查、手术、穿刺、照射提供各种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取成人颅骨标本32个,采用解析几何原理,探讨建立颅骨某些结构的空间坐标和三维测量的方法。测出了颅底内面骨性解剖标志27项,共50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值,临床可根据坐标值测算有关结构在颅表的投影,以及推算各标志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临床检查、手术、穿剌、照射提供各种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津市乳牙正常[牙合]儿童颅颌面形态特征,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60名天津市乳牙期正常验儿童进行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拍摄,利用WinCeph软件对其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得出天津市乳牙正常[牙合]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正常参考值,并对不同性别进行了比较,除Wits值外其它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与天津市替牙期、恒牙早期、恒牙期正常值比较绝大多数测量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颅颌面的软硬组织结构会发生明显改变,对乳牙正常[牙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重庆地区汉族正常成人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特征,建立数据库,并将之与法国人、韩国人比较.方法:选择78例中国重庆地区汉族颅颌面形态正常的成人(男37例,女41例),摄取标准定位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并将各项值进行比较.结果:初步建立了中国重庆地区汉族正常人群成人颅颌面结构的Delaire分析法正常参考值,探讨了其性别特征与种族特征.结论:建立了中国重庆地区汉族正常Delaire整体平衡头影分析数据库,并比较分析了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40名正常人腭咽部X线解剖结构测量数据进行了直线相关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试图找出腭咽部诸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预测涉及腭咽部解剖关系改变的手术对此区的影响。结果发现上颌骨的前后移动与咽深度改变关系最为密切,第一颈椎前结节的位置也对咽深度产生一定影响。另外,本文还对在测量中应用颅底平面或眶耳平面做参考平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李开荣  涂江义 《四川医学》2009,30(3):318-320
目的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观察100例成人整颅及20倒成人颅底标本颈静脉孔的位置、外形、分部及通过结构;测量各颅乳突点、星点、茎突同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点间、星点同颅后窝各重要骨性结构或标志.最间的直线距离、各孔、管彼此间的距离、茎突及星点同各骨性结构、标志点连接与头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结果颈静脉孔在多数人(73.33%)分为两部,分别有舌咽神经与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通过,它们的病变均可造成该孔的扩大;星点等标志点构成的特定三角区与各点间的距离及其连线同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有助于正确估计横窦与乙状窦的位置与术中保护,也有利于时Ⅴ-Ⅻ对脑神经及重要血管尤其是颈内动、静脉的定位与保护;颈静脉孔茎乳孔距6mm,颈静脉孔区手术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颅外段。结论侧颅底各标志点间距及各孔、管彼此间距离测量可为颅后窝及后侧颅底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术中对该区的神经血管的定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CT影像研究中国北方正常(牙合)人群的面部比例及对称性,为正颌外科手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名颅颌面骨骼肌咬合关系正常的北方志愿者拍摄头面部CT,使用Proplan 1.2软件对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采用三维头影测量分析北方正常(牙合)人群的面部比例以及面部对称性,使用t检验比较性别差异.结果:所有线距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比例测量值则多数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结构的非对称率均小于10%,且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使用CT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可以较好地分析面部比例及对称性.正常的颅颌面三维结构之间符合特定的数学比例,建立正常(牙合)人群的颅颌面三维结构数据库可以为颅颌面畸形的诊断及治疗设计提供标准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08例汉族成人颅骨进行了性别差异和性别判别分析的研究。在本文选用的12个弧弦周长项目中,颅周长、颅矢状弧、顶矢状弧、枕矢状弧、颅矢状弦和顶矢状弦共6个测量项目的性别差异高度显著。进行判别分析时,选出4个性别判定效果较好的测量项目,组合出7个性别判定判别式,性别判定正确率为79.63~87.96%。本文还讨论了用弧弦周长进行性别判别分析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牙颌颅面硬组织的形态特点进行系统评价,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X线头影测量对44例OSAS患者的颅面结构进行测量,并与100例无鼾症正常牙合人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SAS患者牙颌颅面结构特点为(1)颅底短,前颅底呈轻度逆时针旋转;(2)上颌后缩,长度正常;(3)下颌短,下颌与颏部明显后缩;(4)下颌后缩率为70.5%;(5)前后面高比、下颌平面角较大;(6)上切牙突矩与倾斜较小,下切牙突矩及倾斜度较大,前牙覆牙合覆盖较大。结论:OSAS患者颅面形态倾向于安氏Ⅱ类高角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量100例成人干尸头颅骨眶额颧点(fmo)到鼻根点(n)的间距及面侧方宽度,分析并寻找两者相关性,为精确恢复面侧方宽度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成人男性、女性干尸头颅骨标本各50例,测量眶额颧点到鼻根点的间距和面侧方宽度,经统计分析后,回归建立数学模型。结果男、女眶额颧点到鼻根点的间距与面侧方宽度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分别为:男性为0.821,女性为0.809;男性回归方程为y=1.046x+14.413(P<0.01),女性回归方程为y=1.035x+13.662(P<0.01)。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测量眶额颧点到鼻根点的间距来推算出面侧方宽度,为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提供了有效的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19.
张兴  陈松龄  齐刘英  陈建灵 《广东医学》2013,34(14):2150-2152
目的利用螺旋CT建立眶部种植体及颅颌面受植区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眶部种植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扫描正常成人颅颌骨,数据导入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建模软件,形成眶部种植体及颅颌面受植区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可满足模拟加载的需要。结论采用CT扫描数据和SolidWorks、ANSYS Workbench等软件,可以建立切实可行的眶部种植体及颅颌面受植区三维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正常人颅面部宽度生长发育的特点,探讨其发育规律。方法对26名正常青少年每年同期摄取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连续6年,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13~18岁,除前颅底宽、眶间距、鼻宽外,颅面部宽度多有性别差异,男性大于女性;随年龄增加,出现性别差异的项目数渐稳定。(2)相对于18岁,13岁时颅面部宽度的发育量均完成92%以上;颅宽、前颅底宽、上面骨宽和上颌基骨宽及上下磨牙间宽度已基本完成;女性眶间距、全面宽、鼻宽的发育完成量大于男性。(3)男性乳突间距(后颅底宽)、鼻宽、全面宽的发育可以持续到18岁;女性上颌基骨宽在13岁时发育已接近完成,男性在13~17岁增宽,以13~14岁长幅最大,17岁后趋于稳定。(4)在观察期内,牙弓宽度保持稳定,而下尖牙尖存在向心性聚合的趋势。结论本文结果可为正畸临床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