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蛛网膜下隙置管局部应用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GDNF组(坐骨神经切断术后给予GDNF)和NS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切断两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致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部分损伤,行蛛网膜下隙置管,实验组注入外源性GDNF(10 μg/ml),对照组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2,4,8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取L4-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胆碱酯酶(ChE)和酸性磷酸酶(ACP)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 GDNF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hE阳性颗粒面积比NS组有明显提高(P<0.05),ACP阳性颗粒面积低于NS组(P<0.05);GDNF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亦优于NS组. 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通过蛛网膜下隙注入外源性GDNF对相应的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损伤脊髓细胞内钙及脊髓含水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及GDNF组,改良Allen法撞击致伤T12脊髓,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NS和GDNF,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取伤段脊髓用Fura-2法测定细胞内钙([Ca2+]i)及组织含水量.结果:NS组与GDNF组[Ca2+]i及组织含水量在24、72及168 h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1),在72 h达到高峰,其中GDNF组[Ca2+]i及组织含水量均显著低于NS组(P<0.01).结论:GDNF可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内Ca2+积聚、缓解组织肿胀,对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唯物事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和GDNF组,改良Allen法撞击致伤T12脊髓,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NS和GDNF,分别取不同时间的伤段脊髓进行切片,应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脊髓前角外侧核运动神经元中胆碱酯酶(ChE)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GDNF组较NS组ChE活性显著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素(NT)-4和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GDNF组、NT-4组和GDNF联合NT-4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致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于第5、6腰椎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并注入外源性GDNF(10μg/mL)和NT-4,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尼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结果 GDNF联合NT-4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前2组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通过蛛网膜下腔联合注入NT-4、GDNF较两者单独使用更有利于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刺五加皂苷(acanthopanax senticosus saponins, ASS)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胚鼠运动神经元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免疫组化鉴定后建立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模型.取运动神经元培养在24孔板中,每组10孔,分为4组:对照组,无缺氧损伤;缺氧损伤组;ASS保护组,缺氧前24 h加入50 μg/ml的ASS;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保护组,缺氧前24 h加入0.1 μg/ml的GDNF.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神经元细胞活性;检测细胞外液LDH释放量来观察ASS对神经元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提取细胞匀浆液,Western印迹法检测分析ASS对缺氧的运动神经元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ASS、GDNF保护组神经元缺氧损伤较缺氧损伤组明显减轻.ASS保护组神经元的细胞活性(0.21±0.028)比缺氧损伤组(0.15±0.012)高(P<0.05),而LDH的释放量(28.6±1.309)比缺氧损伤组(40.7± 1.885)低(P<0.01);缺氧损伤组的神经元HIF-1α的相对表达量(0.72±0.027)比对照组(0.16±0.003)高(P<0.01),但ASS保护组HIF-1α的表达(1.15±0.016)最高(P<0.01).ASS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GDNF相仿.结论:ASS可以提高体外缺氧损伤的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对细胞的缺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及提高细胞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运动神经元病的脑片和脊髓片培养模型,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1日龄SD乳鼠的大脑做脑片培养,取8日龄SD乳鼠脊髓做脊髓片培养.脑片在培养2周后,脊髓片在培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 μmol/L THA)、不同浓度GDNF组(1 ng/ml、5 ng/ml和50 ng/ml),继续培养3周后,SMI-32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数脑片中皮层运动神经元和脊髓片中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SMI-32阳性的皮层运动神经元数目和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GDNF各组神经元存活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片组和脊髓片组中的模型组LDH含量均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DNF各组培养液中LDH含量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GDNF能保护运动神经元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的损伤,使得GDNF在临床上治疗MND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恒河猴脊髓损伤后脊髓腹角及对侧大脑皮质前运动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恒河猴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后7 d、14 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术后24 h取材;各损伤组于第11胸髓节段切断左侧半脊髓,在相应时间点取材.取脊髓损伤处近、远段5 mm组织及损伤对侧大脑皮质前运动区组织,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DNF,计数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恒河猴hSCI后3个月内,损伤处脊髓近、远段损伤侧与未损伤侧腹角GDNF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并且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晚期逐渐减少;hSCI 1个月以后损伤侧GDNF阳性神经元数目多于未损伤侧;对侧皮质前运动区GDNF阳性神经元在损伤早期急剧减少,此后增加,至hSCI后3个月时恢复至正常数量.结论:损伤局部GDNF的缺乏是影响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原因之一;适时补充外源性GDNF可能会促进神经修复;应用GDNF治疗SCI的最佳时机在损伤早期.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根损伤后aFGF基因在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根损伤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及表达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120只健康成年SD系大鼠,随机分为脊髓神经根损伤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再设1h组、6h组、24h组、48h组,实验组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取大鼠脊髓标本,然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染色,观察aFGF基因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在脊髓神经根损伤后的手术后不同时间组中,损伤脊髓神经元表达不同。在损伤1h表达高峰,持续至伤后6h,在脊髓神经损伤24h后恢复正常。在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手术后不同时间组中,表达结果无差异。结论:神经元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aFGF基因表达增加,提示这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修复机制有关,尤其是早期修复过程中aFGF基因表达增加具有很重要的抗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脊髓横断损伤大鼠模型脊髓5-HT2A受体(5-HT2AR)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手术组建立大鼠脊髓L5节段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去除椎板,保留硬脊膜的完整性;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大鼠术后饲养30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L5节段以下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结果:手术组大鼠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表达的上调可能是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和反射亢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改良Allen法压迫致伤T8、T9,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后分别给予电针刺激大鼠双下肢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穴,取治疗2,4,6周伤段脊髓进行PCR扩增和组织切片。利用RT-PCR技术检测伤区脊髓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基因体内表达的变化;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SCI后伤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目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AChE活性显著增加(P<0.01);实验组脊髓前角大、中型神经元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GDNF mRNA基因体内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大鼠SCI 3周后针刺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SCs)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胎鼠脊髓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脊髓神经元,采用Aβ25-35诱导脊髓神经元凋亡,将脊髓神经元分为正常细胞组(正常脊髓神经元)、诱导凋亡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SCs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SCs)、GDNF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GDNF)、SCs+GDNF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GDNF转染的SCs)和VAP联合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VAP联合GDNF转染的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结果:胎鼠脊髓神经元悬液接种后初始脊髓神经元大多为圆形。流式细胞术检测,与诱导凋亡组比较,SCs组、GDNF组、SCs+GDNF组和VAP联合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与SCs+GDNF组比较,VAP联合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中均有caspase-3表达,SCs组、GDNF组和SCs+GDNF组细胞着色差异不明显,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差异不大,但与诱导凋亡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VAP联合GDNF转染的SCs对脊髓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通过下调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30只,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丙戊酸钠口服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分别于术后1,4,7,14,28 d取材,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并对脊髓凋亡细胞以及阳性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 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坐骨神经切断后7,14 d,实验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A protocol for the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culture of motor neurons from newborn rat spinal cord was described and the effect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on the growth of neurite of motor neurons was investigated in vitro. Spinal motor neurons (SMNs) were dissociated from ventral spinal cord of postnatal day 1 rats. The culture system for SMNs was established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differential adhesion, and use of serum-free defined media and addition of exogenous GDNF. After 72-h culture, the cells displayed the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y of motor neurons, exhibited extensive neuritic processes and were positive for 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 (CHAT) expression. The neurite length of SMNs in GDNF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is protocol can be adapted for various postnatal motor neurons studies.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压迫脊髓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脊髓急性损伤在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方面存在差异,中医药治疗退行性CSM有着独特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但脊髓慢性压迫相关的治疗机制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益肾养髓方对脊髓慢性压迫大鼠脊髓(C5~7)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mRNA表达水平影响及NGF的蛋白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益肾养髓方促进CSM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9年1月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96只,其中72只大鼠采用吸水膨胀材料聚乙烯醇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水凝胶(由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提供)压迫脊髓的方法进行造模,余24只大鼠假手术(假手术组)。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4)、中药高浓度组(n=16)、中药中浓度组(n=16)、中药低浓度组(n=16)。中药灌胃的各组按照对应浓度进行灌胃(大鼠灌胃给药剂量采用体表面积系数换算系数6.3计算,高浓度为16.74 g•kg-1•d-1、中浓度为8.37 g•kg-1•d-1、低浓度为4.19 g•kg-1•d-1),药液浓缩后以1 ml/100 g体积灌胃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服等量(1 ml/100 g)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分别于术后2、4、6、8、10周时,评价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指数评分(BBB评分);术后2、6、10周时,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的尼氏体分布,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 法检测大鼠脊髓营养因子NGF、NT3、GDNF的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GF脊髓前角区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1)术后2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4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6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术后8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术后10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中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2)术后2周,假手术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正常,可见大量虎斑状尼氏体,丰富饱满;模型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细小,形态为圆形,分布稀疏,胞内尼氏体溶解减少甚至消失;在术后6、10周时,中药高、中浓度组神经元虽有一定程度损伤,但细胞形态丰满、可见细胞内虎斑状尼氏体;中药低浓度组可见少量空泡,神经元细胞分布略稀疏,单个细胞内尼氏体数目比中药高、中浓度组含量少。术后2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P<0.05)。术后6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少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10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少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3)术后6周,中药高浓度组NG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NT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GDN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4)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中脊髓前角的神经元细胞NGF染色程度较浅,分布稀疏,中药高、中浓度组大鼠的脊髓前角神经元NGF染色较明显,细胞形态完整。术后6周,中药高浓度组NG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益肾养髓方可能通过增加脊髓中NGF、NT3、GDNF的mRNA表达水平,改善CSM大鼠的四肢运动功能,保护脊髓前角中正常运动神经元,从而达到促进神经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O组)、单纯脊髓横断组(tSCI组)、生理盐水治疗组(NS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EGB组).每组分别于术后1天、7天各处死5只取材,检测神经元数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SO组NGF和BDNF的表达较少,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NGF和BDNF的表达在24h和7天之间无变化;大鼠tSCI后,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NGF和BDNF的表达增加,损伤后时间越长,神经元数量减少越明显,NGF和BDNF阳性的细胞数增加越多;EGB治疗组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较SO组减少(P<0.05),但较tSCI组、NS组增多(P<0.05),NGF和BDNF的表达较SO组、tSCI组和NS组增强(P<0.05).结论 EGB可使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元数量增加,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表达增加,EGB对SCI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对NGF、BDNF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GDNF与甲泼尼龙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内游离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与甲泼尼龙(MP)对脊髓损伤组织细胞内游离钙及水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成对照组、GDNF组、MP一及GDNF+MF组,改良Allen法撞击致伤脊髓T13节段,蛛网膜下腔给予GDNF 20μl,尾静脉给予MP 30mg/kg,不同时间取伤段脊髓以Fura-2法测定细胞内钙[Ca^2 ]i及组织中水含量。结果:治疗组[Ca^2 ]i及组织中水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伤后24h[Ca^2 ]i及组织中水含量GDNF组>MP组及GDNF+MP组(P<0.01),MP组与GDNF+MP组无差异(P>0.05);伤后72h的[Ca^2 ]i水平,GDNF组>MP组>GDNF+MP组(P<0.05);组织中水含量GDNF组>MP组及MP+GDNF组(P<0.01);伤后7天[Ca^2 ]i的水平,GDNF组>MP组>GDNF+MP组(P<0.01);组织中水含量各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DNF、MP及其联合应用均能降低脊髓组织[Ca^2 ]i水平,减轻组织水肿,作用效果MP超过GDNF,MP联合GDNF治疗脊髓损伤能增强M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应用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移植并联合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了(GDNF)对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再生作用。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T8半横断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植入脊髓损伤处,同时局部应用GDNF,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联合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评价OECs和GDNF对神经元存活和纤维再生的影响。结果:(1)OECs和GDNF联合应用时对皮质和红核神经元有逆行性保护作用;可促进脊髓下行传导束再生,肢体运动功能恢复,(2)OECs和GDNF联合应用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最强,高于GDNF或OECs单用组。结论:联合应用GDNF和OECs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