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易维  胡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391-393
随着肺结核疫情呈全球恶化趋势,本文将从化学药物治疗原则及治疗阶段入手,分析肺结核的药物治疗现状;从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免疫调节药物联用、复合固定剂量组合药与板式组合药、耐药患者的合理用药入手,分析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以此加深临床对肺结核的防治认识,利于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病疫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抗结核药的合理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抗结核药物与其他西药、免疫调节剂、中药之间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结果:在临床联合用药治疗结核病时,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抗结核药物的药理作用、吸收代谢情况及常见不良反应,还要熟悉抗结核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有效成分、相互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使其更好地发挥杀灭结核杆菌和抑制结核杆菌生长,迅速改善结核病症状及并发症,促进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病灶吸收的作用,以提高治疗的顺应性,同时杜绝或减少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规范、合理、安全的结核病化疗方案是迅速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治愈患者的首要措施,也是化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趋势,为抗结核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提供的用药信息结合美康临床药学信息系统对抗结核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一线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仍占主要地位,但二线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金额占据较大比例,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注射剂使用比例过高。结论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注射剂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结核病人5种常用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172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的小良反应涉及神经、消化、泌尿、皮肤等多个系统,主要与过敏反应和药物自身的毒性有关。结论临床应充分了解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409例主要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琦  孙莹  段亚倩 《中国药房》2008,19(8):620-621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年1月~2006年12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5种主要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案例409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以及泌尿、神经、血液等多个系统,主要与过敏反应和药物自身的毒性有关,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疹、发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进行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种类多,可导致抗结核治疗不规范,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生有必要掌握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疗法是结核病综合治疗中一个主要部分,而较为合理应用药物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了在临床上能比较合理地应用抗结核药物,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及防止复发、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国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结核病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集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使用抗结核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在选取的100例结核病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是在服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后的50天之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大的年龄段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年组。抗结核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不止一种,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肝胆系统损伤,然后是胃肠道系统受损、皮肤及其附件受损。以上三种情况在不良反应中占比最多。结论:结核病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后,易产生不良反应,患者需要通过定期来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不良反应,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邓冬青  阎勇  朱敏 《医药导报》2003,22(7):495-49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见的抗结核药物致不良反应144例.结果:男患者占54.2%,女患者45.8%,年龄以25~35岁最多;患者一般进行联合化疗,两联化疗的患者7例(4.9%),三联化疗的患者35例(24.3%),四联化疗的患者86例(59.7%);产生的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药物热、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特别是在长期化疗中,应注意合理用药,积极了解患者服药情况,监测患者各项相关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在结核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以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关节痛、肾损害为多见,经调整方案、合理治疗,所有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抗结核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33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ADR发生的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的333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品种类繁多,其中以抗感染药居首位;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静脉给药方式占多数。结论:重视ADR,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不良反应267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唐永刚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32-1934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67例ADR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ADR以抗感染药居首位;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静脉给药方式占多数.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重视ADR,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54所医疗机构4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54所医疗机构收集到的472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涉及药品16类共173个品种,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 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总例数的60.4%。结论:应重视ADR的上报工作,加强监测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凤芹  郑东升  金英华  苑冬敏 《中国药事》2011,25(11):1153-1154,F0003
目的探讨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8~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章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以皮肤、呼吸系统的表现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氨曲南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龙惠  于海江 《中国药房》2007,18(21):1660-166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特点及成因,为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2005年有关中药注射剂ADR的文献报道(部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主要特点为品种和发生部位的相对集中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产生原因有药物原因、个体差异、药物应用不当等。结论:应从多方向努力,尽量减少和避免中药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资讯公开发表的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致ADR的文献,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77篇,共288例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涉及药品、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临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8例患者中男性143例、女性140例,不详5例;41~60岁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涉及到的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3种;其中用药时间在30min内发生ADR的患者为208例,占72.22%;ADR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皮肤及其附件;242例患者(占84.03%)于停药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临床使用头霉素类抗菌药物时应监测ADR,以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药物严重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447例精神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抗抑郁药物以5-羟色胺抑制剂帕罗西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心境稳定剂以碳酸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主要表现为震颤;镇静催眠药以地西泮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主要表现为药物中毒、呼吸抑制。结论应加强精神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19.
我院5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群  李群 《抗感染药学》2008,5(2):118-121
目的:通过对2006年上报到省和国家ADR监测中心的531份ADR报告表进行分析,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筛选分析。结果:发生ADR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ADR发生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管玫  吴锐  金朝辉  王芳芳  唐尧 《中国药房》2006,17(7):526-528
目的:了解减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0年~200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62种医药期刊报道的减肥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462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拟5-羟色胺食欲抑制药引发的ADR较多,占总例数的36.36%;ADR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尤以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的53.68%;预后的死亡率,占总例数的18.61%。结论:减肥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减肥药物的用药指导及监测,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