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Yang YG  Ren XS  Yang C  Cheng J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08-1410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们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对42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了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术后进行2个月以上随访,观察患者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7.5个月。术后2个月时,28例眩晕消失(67%),6例明显改善(14%),无效者8例(19%),优良率为81%,无神经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可使椎间盘内压降低,加之局部直接热疗,从而消除椎动脉痉挛,对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35例颈性眩晕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35~79岁,平均59.1岁。均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优良率和有效率的评估。结果: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4~66个月,平均41.8个月。末次随访时,35例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总体疗效依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8例,良7例,可5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为71.43%,总体有效率为85.71%。60岁组和≤60岁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75.0%和68.4%,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85.71%和61.90%,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创伤小,安全性高,中期疗效较满意,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和适应证。方法对58例颈性眩晕患者88个突出间盘行PLDD。结果随访6个月-2年,术后眩晕立即消除48例(82.8%),明显改善5例(8.6%),无效5例(8.6%),无神经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使椎间盘内压骤然降低,局部直接热疗可消除椎动脉痉挛,同时减少椎间盘内的炎性因子和化学介质的含量,对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半导体激光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色列Sharplan602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4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81个椎间盘行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结果:46例患者获得3~18个月随访,按照肢体疼痛、麻木及活动情况评价,优良率93.1%。结论: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微创、操作简便、痛苦少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供选择的微创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佩戴颈托联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6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PLDD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佩戴颈托干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两组治疗效果,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定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均进行X线检查,测定患者颈椎过伸过屈位角位移(AD)及水平位移(HD)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术后2年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2年,两组眩晕、视物不清、恶心、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N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前、术后2年AD、HD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颈托联合PLDD治疗颈性眩晕症可改善患者眩晕及伴随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应用Sharplan-6020型半导体激光机(功率0.5~20W,波长810nm),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颈部右前侧经气管食管与颈动脉鞘之间入路,用穿刺针插入椎间隙中心,然后插入光导纤维,以自动脉冲式激光烧灼髓核,每间隙使用激光800~1200J。共治疗28例50个间盘。结果:随访3~15个月,有效率为85.7%,无一例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经皮电刺激(HANS)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早期疗效。方法选68例符合PLDD治疗适应证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LDD联合HANS(A组)和单纯PLDD(B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A组与B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77%和56%(P〈0.05),86%和62%(P〈0.05)。结论 PLDD围手术期须重视颈椎旁软组织及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PLDD术联合HANS疗法可明显提高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评价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LDD技术对32例临床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35个间盘(C3-4 4个、C4-5 11个、C5-6 13个、C6-7 7个),在X线监视下行颈前经皮穿刺、将直径400μm的光导纤维导入病损椎间盘,采用波长1060nm的ND:YAG激光,输出功率15W,发射1s,间隔5s,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根据患者年龄、椎间盘病损程度以及对热效应的反应确定照射剂量,照射剂量为360~1100J。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隧访,平均8个月(3~15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6例(50%)、良8例(25%)、可4例(12.5%),差4例(12.5%)。有效率87.5%,优良率75%。各种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颈肩痛80.7%,上肢根性放射痛84.2%,颈髓压迫症60%.颈性眩晕78.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能有效地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和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IRFT)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95例,共155个椎间盘。其中PLDD治疗39例(A组),双极PIRET治疗56例(B组)。观察术前和术后1周内的VAS评分,并根据改良的MacNab评价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A组有2例随访脱漏,另有1例患者因接受了其他微创手术,排除本研究。两组术后1、3、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3、7 d B组患者VAS评分低于A组(P<0.01)。在术后180 d随访期内B组的MacNab评价均好于A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PLDD比较,双极射频椎PIRFT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对经MRI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72例病人,采用SLTJAPAN公司生产的波长为1.06μm的Nd-YAG激光系统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椎体间隙中,连接装置后插入光导纤维进行激光照射。[结果]2003年3月~2004年10月应用PLDD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72例,经过2~5年的随访,参考Macnab评定标准为优52例,占72.2%,良12例,占16.7%,优良率为88.9%,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越性。方法通过C形臂X线机监视进行椎间盘穿刺,应用Nd:YAG激光进行多点髓核照射气化19例,共29节段,通过3个月以上随诊,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PLDD治疗共19例,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JOAScore),改善率为60%~87%,平均75.23%。结论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避免了开放手术及其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手术和住院的费用,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65例(72个椎间盘),获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5例,其中男27例,女38例;年龄27~68岁,平均41·4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17·5个月。病例入选标准:年龄20~70岁,单一节段椎间盘突出为主,而且突出节段与临床表现的神经分布节段相符,影像学提示纤维环完整。主要症状和体征:颈肩部疼痛65例,上肢放射痛62例,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49例,下肢乏力16例,头痛、头晕者17例,失眠、视物不清、情绪不稳、心慌者8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路减压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假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假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时,在满足假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4.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脊髓损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报道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脊髓损伤并探讨前路减压与融合手术的作用。方法 对 2 4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脊髓损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行前路减压与融合手术 ,随访时间 2~ 7年 ,平均 3年 8个月。并对其椎间盘突出程度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ASIA运动评分由 47 79± 19 6 6增至 86 46± 10 2 2 ,患者年龄与恢复率成负相关 (r =- 0 5 93,P <0 0 1) ,但脊髓受压程度与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有骨折脱位者术后神经恢复比无骨折脱位者要差 (t=3 342 ,P <0 0 1)。结论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是引起中央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类病例应行MRI检查及前路减压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5.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早期临床报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初期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例。结果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提高到术后的15分,平均改善率为7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门诊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27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手术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共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44.2岁。均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其中经肋骨横突入路摘除椎间盘2例,经椎间孔外侧前方入路摘除椎间盘11例,经关节突入路摘除椎间盘14例。结果随访1~l0年,25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T10,11巨大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无改善,1例T8,9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术后症状加重,总体手术优良率达92.6%。结论CT或MRI检查对确诊与定位有重要价值。可根据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选择其入路。经后外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胸椎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有效、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9例,年龄30~62岁,平均46.7岁。其中12例采用CADR治疗(CADR组),15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所有患者有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病程1~13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价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应用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记录疼痛级别,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7例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6~30个月)。术后1周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5例,良1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0.019);末次随访时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12例,良3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1.000)。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肢VAS评分均明显缓解(P<0.05)。术后1周:CADR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的3.58±0.79下降至0.58±0.51(P<0.05),NDI指数由术前的(23.42±6.36)分下降至(5.42±1.68)分(P<0.05),而ACDF组下降不明显。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及SF-36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obi-C CADR保留了减压节段的运动,允许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术后早期即可显示明显疗效,且疗效稳定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