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1年 1月 2日~ 2月 2 6日 ,海军某部潜水员在气候寒冷、水温低及深度大的条件下 ,采用空气常规潜水完成了黄河某大坝 18个排沙洞闸门门槽的水下清障工程。现将医务保障的体会报告如下。一、潜水条件和潜水员1.现场水文气象情况 :风 :以西北风为主 ,风力 4~ 6级 ,阵风 7~ 8级。水温及水流 :表层至水底均为 3~ 4℃ ,为静止淡水。底质 :水泥硬底。天气 :以阴雪气候为主 ,气温 - 9~ 6℃ ,水面无冰冻。2 .潜水现场情况 :潜水现场为某大坝 ,坝顶海拔 2 83m,坝体上游由 18个排沙洞组成 ,每个排沙洞闸门门槽长 5 .3m、宽 1.5 m。潜水员的水…  相似文献   

2.
氦氧140 m饱和-166 m巡回潜水对潜水员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海军部队援潜救生能力 ,我们于 2 0 0 1年 5~ 6月成功组织了海上氦氧 140 m饱和 - 16 6 m巡回潜水训练。为及时了解本次潜水对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参训潜水员进行了心血管系统功能检查。一、对象与方法(一 )潜水员与训练参数 :1.潜水员 :8名被挑选的潜水员 ,年龄、身高、体重、潜水工龄等参见本期第 8页。其中 2名已婚 ,5名在本次训练前有 80~ 119m的现场潜水经历。潜水前训练项目亦参见本期第 8页。2 .训练设备及方案 :使用饱和潜水设备系统 [1 ]及饱和一巡回潜水深度时间等参阅本期第 9页。3.环境参数 :饱和深度时 ,DCC内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保障模拟480 m氦氧饱和-493 m巡回潜水实验的顺利进行,检验饱和潜水设备保障方案.方法 4名潜水员利用500 m饱和潜水系统和KMB18(B)潜水装具,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大深度饱和-巡回潜水.实验前通过维修、调试设备,使其处于备便状态.实验中按照设备保障方案,控制舱内环境压力、氧(O2)分压、二氧化碳( CO2)分压及温湿度参数,保障潜水员完成水下巡潜作业及日常饮食起居,确保潜水员按时、顺利、安全出舱.结果 经过82 h加压后,达到的饱和深度为480 m,4名潜水员在此深度下停留49.6h,达到巡潜最大深度493m;减压时间约302.4 h,高压暴露总时间为434 h.加压过程和饱和逗留期间维持O2分压35 ~45 kPa,减压时维持O2分压48~52 kPa,减压至12 m后,维持O2浓度21% ~23%;CO2分压一般限制在0.5 kPa以内.相对湿度60%~80%;居住舱内温度29~32℃.结论 潜水员出舱后身体状况良好,感觉舱内环境控制比较舒适,设备保障结果与预想方案吻合,设备保障方案成功.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型减压病8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脑型减压病 ( 型减压病之一 )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如治疗处理不当 ,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几年 ,由于潜水渔民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潜水作业安全规则 ,致使本病发病人数增多。我院自 1995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 ,共收治该型减压病 85例 ,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 85例均为男性 ,年龄 16~ 4 9岁 ,平均 (2 8.1± 5 .4 )岁 ,潜水工龄 1个月~ 2 0年 ,平均 (4.7±2 .5 )年。潜水装具为管供式重潜水和自携式轻潜水装具 ,潜水深度 2 5~ 5 0 m,单次潜水作业时间 0 .5~ 2 .5 h,多数反复潜水 3~ 12次 ,劳动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模拟不同海拔高原环境下完成氦氧潜水对潜水员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名潜水员于高、低压舱内,模拟海拔3000 m环境下潜水30 m停留60 min,连续2 d;4000 m环境下潜水30 m停留60 min,连续2 d;5200 m境下潜水30 m停留60 min,1 d;5200 m环境下潜水50 m停留60 min,1 d;整个实验于密闭高、低压舱内连续完成,共9 d.于潜水员进舱前、第1次潜水前、第2次、第4次潜水后、第5次潜水前、第6次潜水后及出舱后分别留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结果 外周血5-HT含量先缓慢升高,在经历海拔3000 m潜水30 m 2 d、4000 m潜水30 m 2 d后达到最高值[(3.24±0.66) μg/L],之后下降,至5200 m第2次潜水(30 m、50 m各1次)后降至最低值[(2.50±1.18) μg/L],其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变化基本与5-HT一致;外周血NE含量首先下降,在经历3000 m潜水30 m 2次后开始升高,再次经历4000 m2次潜水后达到最高值,之后持续下降,直至出舱后达到最低值,其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高海拔潜水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程度处于应激反应的警觉期及抵抗期,尚在生理调节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血浆精氨酸加压素 (AVP)、强啡肽 A(Dyn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和促皮质素释放激素 (CRH)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8名潜水员在饱和潜水前后血浆 AVP、Dyn A、ACTH和 CRH的含量。结果 饱和潜水后潜水员血浆 AVP(14 4 8.5± 16 33.6 ) ng/L、Dyn A(4 9.4± 36 .8) ng/L、ACTH(392 .1± 2 4 5 .6 ) ng/L 和 CRH(378.1±4 4 .6 ) ng/L 含量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饱和潜水前 (P<0 .0 5或 <0 .0 1)。结论 大深度饱和潜水能引起潜水员血浆 AVP、Dyn A、ACTH和 CRH含量的改变 ,所观察的 4种神经肽可能参与了大深度饱和潜水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空气轻潜水致肺气压伤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空气轻潜水发生潜水意外事故后将导致两个主要的潜水疾病 :减压病 (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和肺气压伤(pulm onary barotrauma,PBT)。两者均会造成空气气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1 ]。 DCS国内不断有人报道 ,但 PBT的报道罕见。现将作者所在全军航海病医学专科中心近 2 0年来住院收治的 PBT救治情况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自 1982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共收治潜水事故致肺气压伤 15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7.1± 5 .3)岁 ,潜水史 (2 .7± 2 .7)年 ,水深 (17.2± 6 .2 ) m,水下工作时间最短1m 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海上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8名潜水员 ,进行海上氦氧 15 0 m饱和 - 182 m巡回潜水 ,测定潜水员进舱前、加压、饱和暴露、出舱后立即和出舱后 2 4 h的肺通气功能。结果 高气压暴露阶段的肺功能变化显示 ,除 FVC在各阶段的值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他各指标与深度呈负相关。 FEV1 .0 、FEV1 % 在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P<0 .0 5 ,<0 .0 1) ;MMF在 70 ,110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降低 (P<0 .0 5 ,<0 .0 1,<0 .0 1) ;PEFR在加压 110 m和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和 30 m测定值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P<0 .0 1,<0 .0 5 ,<0 .0 1) ;在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 ,FEF2 5% 与基础值、3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 (P <0 .0 1,<0 .0 5 ) ;FEF50 % 与基础值、30 ,70和 11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 (P<0 .0 1,<0 .0 5 ,<0 .0 5 ,<0 .0 5 ) ;FEF75% 与基础值、30和 7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 (P<0 .0 1,<0 .0 5 ,<0 .0 5 )。在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 ,FEF2 5% 、FEF50 % 、FEF75% 较基础值减低的幅度分别为 2 5 .5 1% ,4 2 .35 % ,5 6 .84 % ,表现出肺容量越低对应的流量变化越明显。出舱后的肺功能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出舱后立即测得的 MMF较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8(IL - 8)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8名潜水员在饱和潜水前、后血清 IL - 6、IL - 8的含量。结果 饱和暴露前、后潜水员血清中 IL - 6、IL - 8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但饱和潜水后血清中 IL - 6 (0 .82± 0 .2 3)ng/ L、IL - 8(4 1.72± 0 .34) ng/ L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饱和潜水前测定值 (P<0 .0 1)。结论 本次大深度饱和潜水潜水员免疫功能的两项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10.
氦氧140 m饱和-166 m巡回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为提高海军部队的防险救生能力,培养一批适应大深度饱和潜水的潜水员和从事相应深度的潜水医学保障及设备保障人员.方法 8名海军潜水员,在氧分压值为(40±2)kPa与140 m氦氧混合气环境的居住舱内饱和48 h,并在此期间6次巡回潜水到164~166 m海底,有效完成了预定的水下作业任务,最后,经149h 20min减压,安全返回常压.根据现场条件,在全面临床体检和常规指标检查的基础上,在潜水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神经、心理、呼吸、心血管、免疫、应激、运动及平衡、听觉等各系统功能的医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在饱和-巡潜阶段,潜水员普遍存在焦虑、恐怖或抑郁表现;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VV)随深度增加呈显著降低;滚珠投递准确率明显降低;ACTH、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显著提高.结论本次医学保障措施切实有效,使潜水达到了预期目的,机体所出现的变化均为暂时的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11.
低水温氦氧潜水对人体温的影响和安全减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低水温环境呼吸氦氧混合气潜水的人体生理效应及安全减压措施。方法4名男性成年潜水员,穿湿式潜水服,在15.0—19.0℃水温的大型人体加压舱内(10.5m^3),用HJ-801型潜水呼吸器,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在60、80和120m深度进行了11人次模拟潜水试验。期间,全程连续检测了潜水员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舱温、水温及其医学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模拟60-120m,呼吸氦氧混合气的低水温环境,潜水员有明显寒冷感觉,出现寒颤,与进舱前相比,体表温度降低了5.1—5.9℃,直肠温度下降0.4-1.1℃。有的在脱离寒冷环境后,直肠温度仍有下降。而对照组,潜水员感觉良好,未见寒颤反应。低水温潜水时,潜水员心理运算、数字记忆、闪光融合分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检测心前区气泡音显示,无论是静息状态或进行下蹲运动时气泡音均为0级,减压出舱后也未见潜水员发生减压病。结论(1)潜水员在15.0—19.0℃低水温环境进行大深度(60—120m)氦氧潜水时可导致体表和体心温度下降,出现寒冷反应,心理功能指标减退;(2)在15.0—19.0℃低水温氦氧潜水时,潜水员脱离低温环境后直肠温度仍有下降,提示低水温氦氧潜水后,仍需强化医学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2.
潜水作业环境条件复杂 ,潜水技术发展缓慢。空气常规潜水技术下潜深度为 6 0 m,氦氧常规潜水技术有效作业深度一直徘徊在 1 2 0 m左右。海洋平均深度为 3 80 0 m,人类向海洋进军的下潜深度还仅只达到海洋的表层。而且 ,每次常规潜水不仅作业时间很短 ,后期用于减压上升的时间却很长 ,潜水作业效率 (作业时间与减压时间之比 )很低。这一矛盾随潜水深度的增加或作业时间的延长而更为突出 ,极大地阻碍了潜水技术的发展。直到上世纪 6 0年代以后 ,为了适应海洋开发的需要 ,特别是在近海大陆架深度探寻能源资源的推动下 ,许多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  相似文献   

13.
饱和潜水作为一门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尤其在海洋工程水下作业中形成了很大的生产力。饱和潜水在我国也已步入实用阶段 ,是目前国内大深度潜水作业采用的一种主要技术。我们参加了 1999年 6月在南海进行的 He- O2 6 0 m饱和- 80 m巡回潜水的医学保障工作 ,并对参试的饱和潜水员进舱前和出舱后的平衡功能进行了定量测定和分析 ,以探讨饱和潜水对潜水员平衡功能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高压下平衡功能的变化规律积累资料。一、对象和方法1.测试对象 :8名饱和潜水员 ,男性 ,年龄 (2 6± 2 .4 )岁 ,身高 (173.4± 2 .2 ) cm,体重 (70 .7± 7.3) 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对大鼠潜水减压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0、2、4、6Gy辐射后脱险组),实验组动物先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外照射(0、2、4、6 Gy),再进行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实验(以2t/4指数速率加压至表压1.5 MPa,稳压停留137 s,以30 kPa/s匀速减压至常压),统计分析不同辐射剂量组大鼠快速上浮脱险后30 min减压病发病率、死亡率、肺湿干重比(W/D)以及血浆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 4和6Gy辐射后脱险组大鼠脱险后30 min减压病发病率(均为50%)、死亡率(40%和30%)与0 Gy辐射后脱险组(发病率30%;死亡率20%)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快速上浮脱险组大鼠脱险后30 min肺W/D均升高,其中2、4、6Gy辐射后脱险组的肺W/D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4、6 Gy辐射后脱险组大鼠脱险后30 min血浆IL-1β浓度较空白对照组和0Gy辐射后脱险组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IL-10浓度较0 Gy辐射后脱险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2 Gy以上γ射线外照射能显著增加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大鼠肺损伤的程度,4 Gy以上γ射线外照射大鼠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后减压病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模拟不同海拔高原环境下氦氧潜水对潜水员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4名潜水员于高、低压两用舱内,连续9d先后模拟平原、海拔3000 m环境及该环境下30 m潜水、海拔4000m环境及该环境下30 m潜水、海拔5200 m环境及该环境下30 m潜水和50 m潜水.分别于实验第1天早上进舱前空腹;实验第3天3000 m高原早上空腹;实验第4天3000 m高原30 m潜水减压返回3000 m后,当晚17:30晚饭前;实验第6天4000 m高原30 m潜水减压返回4000 m后,当晚17:30晚饭前;实验第7天5200 m高原停留1晚,早上空腹;实验第8天5200 m高原50 m潜水减压回到5200 m后,晚23:00;实验第9天实验结束后出舱午餐前抽血.采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从实验开始至实验结束出舱后的各个时间点,白细胞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拔5200 m[(6.21 ±3.27)×109/L]高原环境停留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平原[(3.22±1.18)×109/L]及海拔3000 m[(3.43 ±1.18)×109/L]高原明显升高(P<0.01),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则明显下降(P<0.01),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亦有相应的改变(P<0.05);在海拔5200 m高原环境50 m潜水减压回到5200 m时[(2.80±0.30)×109/L],淋巴细胞计数较平原[(2.02±0.15)×109/L]及海拔3000 m高原[(2.20 ±0.26)×109/L]明显升高(P<0.05);其余时间点白细胞变化不明显.实验过程中各时间点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较平原及海拔3000 m高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实验条件下的模拟高原氦氧潜水过程对潜水员的血常规及T淋巴细胞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体暴露在高气压环境下对心血管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可出现心动徐缓、心律失常、ST- T改变等变化。为保障2 0 0 1年 6月我部在南海进行的氦氧 15 0 m饱和 - 182 m巡回潜水训练 ,我们采用高气压专用心电监护仪对舱内潜水员进行了监护测试 ,现将心电图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8名男性海军现役潜水员 ,身体条件参见本期第 7页。潜水前自我感觉良好 ,无异常症状、体征。常规心电图正常。2 .设备及潜水方案 :本次训练的设备、环境条件及潜水方案见本期第 7页。3.心电图记录 :采用我所研制的高压下专用心电监护仪 ,对 8名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环境有毒物质镍和亚砷酸盐对辐射引起的DNA双链断裂 (dsb)修复的影响。方法 :取 3× 10 5 中国地鼠卵细胞在 6 0 mm组织培养皿中 (5 m L Ham′s F- 12培养液 )于 37℃培养 4d,另取 1.5× 10 5细胞在 35 m m组织培养皿中加 2 m L培养液和 0 .74k Bq/ m L1 4 C-胸苷培养 2 4~ 2 8h,之后加 1m L新鲜培养液和 0 .1m L不同浓度的氯化镍或亚砷酸钠溶液 ,2 h后用 1 37  Cs源照射 40 Gy(剂量率 10 .2 Gy/ min)。照射后未修复组立即用胰蛋白酶消化 1.5~ 2 min,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DNA dsb;修复组继续在 37℃培养 30 m in使 ds…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5~ 6月 ,我们完成了一次对潜艇艇员经鱼雷发射管模拟脱险训练和接应潜水员医学保障的任务 ,现将有关的体会报告如下。一、训练环境训练在海军某部室内“30 m水深脱险塔”中的模拟潜艇鱼雷发射管中进行。室温 2 0~ 2 3℃ ,水温 2 3℃。脱险塔直径 4 m,高度 30 m,水下有照明及摄像监控系统 ,水下视距5 .5~ 6 .0 m,2名潜水实验员和 4 5名艇员着 2 - 8型单人脱险装具进行了 73人次模拟经鱼雷发射管脱险训练。在 2 0 m以浅训练时 ,2 - 8型装具呼吸器的产氧剂罐内装填二氧化碳吸收剂 [主要成分 :Ca(OH) 2 ],因本次训练深度小于 75 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模拟不同海拔高原环境下氦氧潜水对潜水员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4名潜水员于高、低压两用舱内,先后模拟平原、海拔3000 m环境及该环境下30 m潜水、海拔4000 m环境及该环境下30 m潜水、海拔5200 m环境及该环境下30 m潜水和50 m潜水.在不同压力点进行潜水员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率、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RV5+ SV1电压5项数据结果.结果 高海拔及潜水环境均会引起潜水员心率增快,最高心率为(103.75±11.59)次/min;P-R间期及Q-T间期缩短.试验中未发现潜水员P波、ST-T波形、QRS时限及RV5+ SV1电压改变.结论 本次试验条件下的模拟高原环境下氦氧潜水过程对潜水员心电图的影响主要是心率增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模拟不同海拔高原环境下氦氧潜水对潜水员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名潜水员于高低压两用舱内,连续9d先后模拟平原、海拔3000 m环境及该环境下30 m潜水、海拔4000 m环境及该环境下30 m潜水、海拔5200 m环境及该环境下30m潜水和50 m潜水.分别于实验第1天早上进舱前空腹,实验第3天3000m高原早上空腹,实验第4天3000 m高原30m潜水减压返回3000m后,当天17:30晚饭前,实验第6天4000m高原30m潜水减压返回4000m后,当晚17:30晚饭前,实验第7天5200 m高原停留1夜,早上空腹,实验第8天5200 m高原50 m潜水减压回到5200 m后(23:00),实验第9d实验结束后出舱午餐前抽血.采用自动生化仪进行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糖、血钾、血钠、血氯;连续9d留取晨起中段尿,采用尿流式细胞仪行尿常规检查.结果 在完成4000m高原30 m潜水减压返回4000 m后,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有升高趋势,但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潜水员的血清肌酐、尿素氮、血糖、血电解质、尿液pH值、尿密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尿酮体、尿糖、尿胆原,尿胆红素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模拟高原氦氧潜水过程对潜水员肾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