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及醋酸曲安奈德悬浊液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颈、肩、上肢、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试验组(42例)受单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37例)口服西米替丁片,消炎痛片、多塞平片治疗,在治疗始及治疗后2个月内对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第d1、d7、d14、d20、d50有效率分别为100%、97.62%、97.62%、97.62%、95.24%,各时间段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0488,P〉0.05);对照组第d1、d7、d14、d20、d60有效率分别为24.32%、64.86%、59.46%、43.24%、40.54%,各时间段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9955,P〈0.05)。两组间在各时间段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能。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B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口服药物为可塞风8mg,每日1次,曲马多100mg,每日2次,加巴喷定200mg,每日3次。局部浸润阻滞为局部浸润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2mL/点。每周2次,2周内局麻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注射1次。区域神经干阻滞为相应的疼痛区域神经干阻滞,如硬膜外腔阻滞,颈丛神经、肋间神经、椎旁神经阻滞,脊神经后内支、三叉神经分支、枕大及枕小神经等。神经干阻滞2次为1个疗程,相隔3d。治疗期间,对身体虚弱者可留院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如输入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类等。结果:1个月后全部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A和B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1±1.47和2.23±1.53,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明显减轻,(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各组睡眠评分明显提高(P〈0.01),饮食评分也明显升高(P〈0.01),患者满意度80%。结论:两种程序方法均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组止痛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3.
吴文其  郭伟  彭伟炜  谭介恒 《新医学》2009,40(4):244-246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椎旁神经根封闭佐治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中老年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口服雷公藤总苷20mg、多塞平25mg、双嘧达莫25mg、吲哚美辛25mg,每日3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治疗第1、7、14、21日同时给复方倍他米松(上海产)1mL加2%利多卡因5mL在带状疱疹所侵犯的神经对应的神经根及上、下两个神经根各注药2mL。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1年观察2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6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1、13、30日的疼痛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治疗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随访至第5、8个月分别有2例、5例复发,复发率为14%,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椎旁神经根封闭治疗1~2次治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椎旁神经根封闭佐治PHN能有效缓解疼痛,避免复发且不良反应少,为治疗PHN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龚小俊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242-2244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方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98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症状体征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及神经痛发生率,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血清T淋巴亚群水平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39%、91.8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94%、69.39%(P〈0.05);观察组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遗留神经痛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方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确切,起效快且安全性高,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老年带状疱疹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泛昔洛韦、静点胸腺肽、肌注维生素B1、B12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小剂量强的松12d,疗程均为14d,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止疱、结痂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带状疱疹早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预防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8,A组)和对照组(n=27,B组),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曲马多、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药物治疗。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VAS平均为7.68±0.32,对照组为7.53±0.27;治疗五周后,治疗组VAS平均为2.42土0.26,对照组3.60±0.34。治疗前、后,A组和B组同组内各时间点的VAS分别随时问变化而减少,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二周起A、B组组间VAs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硬膜外置管连续镇痛;B组(22例)连续硬膜外置管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术前、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VAS评分,同时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A、B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YAS评分比较,出院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时B组病变区域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方法,其主要并发症为射频毁损神经支配区域麻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为主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A组同时在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前后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7、14及30 d时V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A组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PHN发生率A组亦明显低于B组(2.5%与10.0%,P〈0.05)。结论: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配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复发的方法。近两年来我们皮肤科六门诊采用紫外负氧离子喷雾合药物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87例,就其前躯症状皮疹分布,预防后遗神经痛的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要及早诊断、早治疗、合理用药外加物理疗法,对无禁忌症患者早期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药物,对治愈本病预防后遗神经病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淑秀  郑守华  肖杰 《中国康复》2006,21(3):208-208
目的:探讨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置管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均接受抗炎治疗,置管组选择最痛点,用套管针皮下留置6-48h,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置管组痊愈率和有效率(66.7%、9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84.1%,P〈0.05)。结论:套管针皮下留置及相应护理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5d后开始第2 疗程;对照组采用疼痛区域局部封闭,阻滞用药及剂量、疗程等均与治疗组相同.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病人的镇痛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提高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微波照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93例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除口服药物治疗外,给予局部微波照射,共4周,对照组38例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照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素E1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凯时)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除了同时应用曲马多缓释胶囊治疗外,对照组采用静脉封闭疗法,而试验组则采用Lipo PGE1治疗。结果 试验组加用Lipo PGE1治疗1周后,疼痛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有效率仅达60%,但两秩和检验差异无显性的意义(P>0.01)。治疗后2、4和8周随访,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秩和检验在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的意义(P<0.01)。结论 Lipo PGE1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辨证施护配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配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人选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护理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刺血拔罐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止痛、止疱、结痂及疗程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发现,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护配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起效时间快,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带状疱疹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给予阿昔洛韦缓释片0.2g,3次/d,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口服,内服泼泥松15~30mg,1次/d,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联合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再联合NB-UVB照射,隔日1次,观察并记录2组的疼痛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常规组和联合组平均积分分别为63.29分和15.43分,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神经痛发生率以降低与常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药物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满意,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局部紫外线照射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加局部紫外线照射;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局部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且能防止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丽  王英  张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35-33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8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在口服伐昔洛韦的基础上,肌注干扰素a-1b及甲钴胺;对照组32例,在口服伐昔洛韦的基础上,肌注维生素B12,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10d),观察30d,比较两组有效率和视觉模拟尺度(visualana-logueseai,VAS)值。[结果]治疗组d10、d15有效率分别为75.0O%、89.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9.37%、78.1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值2.857±1.069与对照组3.562±1.3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G0.01);治疗组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5.37%(3/56)显著低于对照组15.62%(5/32),其差异有显著性(PG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可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用于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CT引导下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带泵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及耳颞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国际头痛研究会制定的有关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择期于CT引导下行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消炎镇痛液+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耳颞神经阻滞综合治疗1个月。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和每次持续时间,以及服用止痛药和睡眠情况。结果:①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由7.97±1.07降为1、07±1.7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服用止痛药物例数由治疗前29例(96.67%)降为治疗4周后3例(1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④睡眠不佳由治疗前29例(96.67%)降为治疗后2例(6.6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治疗颈源性头痛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1,25二羟基维生素耽干预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体质量、临床评分、血钙及足垫厚度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纯系雌性Lewis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8只。预防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口服对照组、口服预防组、注射对照组及注射预防组各7只;治疗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及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各7只。①动物模型的制备:每只大鼠双侧后足跖一次性皮下注射含有豚鼠髓鞘素碱性蛋白25μg的福氏完全佐剂200μL。②分组干预:①口服对照组及口服预防组:致敏当天(第0天),每天给每只鼠喂花生油0.3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 2.5μg/kg花生油0.3mL/d,至第lO天。注射对照B组及注射预防组:致敏第0天开始,隔天给每只大鼠腹腔注射花生油0.1mL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 5μg/kg花生油0.1mL(1,25二羟基维生素、D3注射制剂浓度为10mg/L),至第10天。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及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症状当天,给每只大鼠喂花生油0.3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μg/kg花生油0.3mL/d,至第18天。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及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症状当天及第1天给每只大鼠注射花生油0.1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5μg/kg花生油0.1mL/d,然后喂饲花生油0.3mL/d或含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μg/kg花生油0.3mL/d,至第18天。③临床评分:大鼠致敏后,每天对实验大鼠进行吏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严重性的临床评估④)于致敏前、出现临床症状高峰期、恢复期分别采各组大鼠静脉血测Ca^2+水平。⑤足垫厚度:于致敏后第5天足垫红肿高峰期,采用盲法用游标卡尺由至少两个观察者对实验大鼠后足垫厚度测量。⑥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鼠5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预防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①大鼠临床评分:口服对照及口服预防大鼠于第10天开始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第12天达高峰,第16天逐渐恢复;预防口服预防组及注射预防组大鼠发病高峰延迟,分别于第11和12天逐步发病,第12和13天病情达高峰,第16天症状逐渐恢复。口服对照组与口服预防组高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注射预防组高峰评分明显低于注射对照及口服预防组(P〈0.05)。②大鼠外周血清Ca^2+水平:各组致敏前无明显差别(P〉0.05);临床评分高峰期第12天注射预防组明显高于注射对照组(P〈0.01),口服预防组明显高于口服对照组(P〈0.05),而注射预防组亦高于口服预防组(P〈0.05);症状完全恢复期第18天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④足垫厚度变化:注射预防组明显小于注射对照组(P〈0.05),口服预防组与口服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①临床评分:致敏第12~15天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临床评分明显低于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P〈0.05),而脑脊髓炎口服治疗组与脑脊髓炎口服对照组临床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②大鼠血清Ca^2+水平:各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第3天(致敏第12天)及治疗第9天(致敏第18天):脑脊髓炎注射治疗组明显高于脑脊髓炎注射对照组(P〈0.05)。各组模型诱导的成功率均为100%,所有致敏但未治疗的大鼠均出现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结论:①髓鞘素碱性蛋白加完全佐剂致敏Lewis大鼠的成功率达100%。②)致敏大鼠能迅速吸收注射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口服组虽然选择了最小量,大鼠胃肠道仍不能完全吸收油剂,使药物吸收利用缓慢。这提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口服制剂的浓缩剂型,将有利于其吸收利用。(④选择连续2d注射后口服1,25-羟基维生素D3的用药方式,可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血药浓度。④应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治疗和预防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可使其症状缓解。⑤注射用药后,1,25二羟基维生素D3在体内吸收迅速,血Ca^2+升高明显;而口服用药后,血Ca^2+升高缓慢,其预防效果低于注射用药。⑥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使致敏后足垫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神经节甘脂和复方丹参治疗的疗效观察.寻找理想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HIE)的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多组对照比较实验,对各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节甘脂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神经节甘脂+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神经节甘脂+复方丹参治疗组疗效最佳(P〈0.05),结论:神经节甘脂+复方丹参治疗组联合使用是新生儿HIE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