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英华  施联蓉 《中国小儿血液》1996,1(4):169-171,168
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45例不同病期急性白血病患儿和13例非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原位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治疗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CR)和非白血病患儿共四组病人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急性白血病患儿的DNA非整倍体检出率为41.2%,其中ALL为33.3%,ANLL为60%。ALL和ANLL的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AL,包括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期20例,缓解期7例),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发病期28例,缓解期3)患儿化疗前后和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TNFα水平。结果:血清TNFα水平ALL和ANLL患儿发病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的水平相似。ALL组与AN  相似文献   

3.
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现代治疗的疗效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强烈联合化疗方案时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AL),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进行了序贯治疗及随访,总一疗程完全缓解率(CR)为94.4%,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0%;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5%;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100%,1年及2年生存率(EFS)分别为79.91%及50%,总生存率为85%,复发率16.66%。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血清IL-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如何恰当选用IL-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ISA)方法测定3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IL-3水平,1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ANLL与ALL之间IL-3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完全缓解(CR)后,血清IL-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后高危型(HR)组比标危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AL,包括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期20例,缓解期7例),3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发病期28例,缓解期3)患儿化疗前后和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TNFα水平。结果:血清TNFα水平ALL和AN-LL患儿发病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的水平相似。ALL组与ANLL组、初发与复发病例、ALL的标危型与重危型相比,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ANLL组中,血清TNF水平M5最高、M3次之、M2最低,但均高于正常对照。AL患儿经化疗完全缓解后、升高的血清TNFα明显下降至正常对照水平。化疗缓解和死亡的患儿,其发病期血清TNFα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抗硷血红蛋白法测定了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胎儿血红蛋白(HBF)含量。结果示: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HbF平均值为3.15%,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HbF平均值为5.21%,均有轻度增高,且经统计学处理,ANLL较ALL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示HbF含量与缓解后初次复发的时间的负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发病危险度的估计表明Hb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复发或死亡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抗硷血红蛋白法测定了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胎儿血红蛋白(HbF)含量。结果示: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HbF平均值为3.15%,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HbF平均值为5.21%,均有轻度增高,且经统计学处理,ANLL较ALL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示HbF含量与缓解后初次复发的时间的负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发病危险度的估计表明Hb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复发或死亡之间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突变与恶性血液病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查象多态性(PCR-SSCP)分别和DNA印迹(southermblot)方法检测3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MTS1基因的改变。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患儿的MTS1基因缺失(包括点突变)为26%(8/31),其中纯合子缺失,B-ALL为16%(4/25),T-ALL为6例中有2例,点突变则两型各占1例。结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的免疫亚型及其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随机检测了4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20例。T-ALL(CD)10例,临床以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淋巴结明显肿大,以及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等肿瘤综合征为特点;非T-ALL16例,除B_4-ALL(SmIg+)髓外白血病发生率高外,其余对治疗反应较好。20例AML中5例CD,4例CD,存活期均短。提示具有CD_7,CD_(14)和SmIg表型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16基因缺失、突变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白血病初治儿51例,取其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抽提DNA,进行差异聚合酶链反应(D-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SSCP-PCR)的检测。结果 (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16基因外显子1、外显了2和外显子3的缺失率分别为32%(12/38)、44%(12/42)。(2)无一例发生基因突变。(3)急性非细胞性白血  相似文献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5例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5例儿童ALL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T系ALL占28.2%,B系ALL61.2%,T/B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8.2%,其中髓系抗原表达率21.2%;各组间L1、L2比率、染色体异常及治疗完全缓解(CR)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LL中CD3平均阳性率较CD2、  相似文献   

12.
1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追踪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残瘤白血病细胞的存在与白血病患儿长期生存之间的关系,我们用非同位素的PCR-RNA转录本分子杂效法,选用T细胞抗原受体γ链(TCRγ)重排基因为标志,检测了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并对其中具有TCRγ重排基因的15例患儿进行了追踪检测,结果显示:化疗后早期(〈5月)大多数患儿都能检测到残留白血病细胞,长期缓解者微泪钱瘤病检测为阴性。结果表明,当临床达到完全缓解时,对每1例患者  相似文献   

13.
关节疼痛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特点附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疼痛在小儿急性白血病(AL)的表现特点,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分析近13年来在我院确诊以关节疼痛为特点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误诊情况,结果:29例患儿中27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关节疼痛具有:多发生在大关节,游走性,局部无红热等特点;常伴随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ESR,CRP可明显升高;6例早期外周无幼稚  相似文献   

14.
尽管化学治疗迅速发展,但许多化疗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使中枢神经系统(CNS)成为白血病细胞的第一庇护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复发的最重要原因。我们对1986~1996年收治的363例ALL患儿随访观察2年,结果表明:鞘注MTX、Ara-C、Dx加静滴HD-MTX可明显降低CNSL的发生率,对提高ALL患儿的持续完全缓经(CCR)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  相似文献   

15.
小儿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3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1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患儿,均经血液、骨髓涂片或病理确诊并具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者,高白细胞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H-ANLL)12例,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ALL)11例,高白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Ⅳ期(H-NHLⅣ期)8例。HAL起病急,病程<1月及脏器出血较对照组多(P<0.001)。临床突出表现为白细胞淤滞综合征(14例),H-ANLL较H-ALL多见(P<0.05),及化疗后肿瘤溶解综合征(3例),均为H-ALL。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发生后9例5~7天内死亡,故HAL应作急症处理,必须迅速采取降白细胞措施,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和DNA测序技术研究53例初治和复发儿童AL及30例对照组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结果:儿童AL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及点突变为28.30%(15/33例),对照组未发现缺失及突变。ALL组p16基因纯合子缺失为35.00%(14/40例),其中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0例正常儿童及4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浓度。结果:在AL诊断时,TNF-a水平显著升高;当患儿获得部分缓解至完全缓解时,TNF-a水平呈梯形降低,其最低值仍高于健康儿童(P〈0.01 ̄0.05);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TNF-a水平在任何阶段都比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低(P〈0.01);TNF-a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IgH和Vδ2Dδ3基因重排微小残留病(MRD)值在判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极限稀释法对ALL完全缓解期(CR)后的意义。方法:运用极限稀释法对ALL完全缓解期(CR)后不同时期的骨髓标本进行IgH和Vδ2Dδ3基因重排的定量检测。结果24例初诊时存在IgH或Vδ2Dδ3基因重排的ALL患者CR后不同时期51例骨髓标本中,MRD〉0.1%者3例,其中2例复发,1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预后明显差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闰(ALL),我们报告40例ANL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克隆多样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小儿ALL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γ)重排基因,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GP)、以及异源双链形成(HDF)方法,分析基因重排方式。结果:37例中,单克隆的IgH/TCR,基因重排中除了单等位基因重排11例(33%)外,有16例(49%)是双等位基因重排,另6例是寡克隆重排。结论:用抗原受体重排基因分析可以发现,小儿ALL存在克隆多样性现象,且初步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