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度烫伤大鼠心肌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8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6只.烫伤组及强化组大鼠背部脱毛后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强化组伤后静脉注射胰岛素等渗盐水(15 mU·kg-5·min-1)和100 g/L葡萄糖;烫伤组给予等渗盐水(2 mL·kg-1·1%TBSA-1·8 h-1);假伤组模拟烫伤,伤后给予生理量的液体.记录3组大鼠伤后6 h的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 max);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DNA梯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假伤组、强化组、烫伤组大鼠+dp/dt max值分别为(5.5±0.5)x 103、(3.4±0.4)×105、(2.5±0.5)×103mm Hg/s(1 mm Hg=0.133 kPa);-dp/dt max值分别为(4.55±0.34)× 103、(2.94±0.22)× 103、(2.05±0.19)× 103mm Hg/s.烫伤组大鼠±dp/dt max均低于强化组(P<0.01).烫伤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13.1±3.4)%]明显高于假伤组[(0.6±0.4)%,P<0.01];强化组AI为(6.7±1.8)%,明显低于烫伤组(P<0.01).假伤组大鼠心肌组织未见DNA断裂条带,烫伤组可见明显的DNA断裂形成梯带,而强化组梯带形成不明显,表示其凋亡细胞明显少于烫伤组.烫伤组心肌组织内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强化组.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通过上调Akt活性,增加Bcl-2的表达,可能是其抗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依那普利拉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 了解依那普利拉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4只SD大鼠背部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烫伤组,伤后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等渗盐水;小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1、2、4 mg/kg依那普利拉.烫伤组、小剂量治疗组伤后1、3、6、12、24 h,中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伤后6、12 h左心室置管检测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 max),并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另取6只大鼠作为假伤组,模拟烫伤后检测以上指标.结果 伤后3~24 h,烫伤组及各剂量治疗组大鼠LVSP、LVEDP、±dp/dt max值普遍低于假伤组(P<0.05或P<0.01);而各剂量治疗组LVSP、LVEDP、±dp/dt max值普遍高于烫伤组(P<0.05或P<0.01);伤后6、12 h,大剂量治疗组±dp/dt max明显低于小、中剂量治疗组.伤后1 h,烫伤组心肌组织AⅡ含量[(53.0±2.6)pg/200 mg]明显高于假伤组[(14.8±0.7)pg/200 mg,P<0.01],6 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伤后24 h仍明显高于假伤组(P<0.01);伤后3~24 h.小剂量治疗组AⅡ含量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或P<0.01),但均低于烫伤组.伤后6 h烫伤组AⅡ含量为(145.2±14.5)pg/200 mg,高于小、中、大剂量治疗组[(65.1±0.9)、(53.6±1.1)、(34.2±0.9)pg/200 mg,P <0.01].结论 严重烫伤后早期心肌组织损害明显.心功能即明显下降,依那普利托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肌力学指标、保护心功能,以小剂量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鼠严重烫伤后血清凋亡相关配体的变化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方法 将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烫伤组和治疗组.烫伤组和治疗组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 mL/kg复苏;治疗组伤后24 h皮下注射胰岛素0.25 U/100 g,以后每12小时注射1次,共注射5 d.第1~5天的剂量分别为0.25、0.50、0.75、1.00、1.25 U/100 g,将大鼠血糖控制在3~6 mmol/L.假伤组浸入37℃温水假伤后不进行液体复苏.于伤后1、4、7、10、14 d抽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TNF-α、可溶性Fas配体(sFasL)、可溶性Fas受体(sFas);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 烫伤组大鼠伤后1 d血清TNF-α水平[(30.9±8.7)ng/L]即达高峰,与假伤组[(12.7±2.8)ng/L]和治疗组[(16.8±4.7)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后逐渐下降;治疗组大鼠伤后血清TNF-α水平虽然有所上升,但在伤后7 d内明显低于烫伤组(P<0.01).烫伤组、治疗组大鼠血清sFasL分别在伤后7~14 d和4~10 d高于假伤组(P<0.05),此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4~10 d治疗组sFas水平明显高于烫伤组及假伤组(P<0.05).伤后7、10 d烫伤组大鼠血清sFasL与sFas比值高于假伤组,而治疗组则在伤后7 d低于烫伤组(P<0.05),伤后14 d 2组均接近正常水平.烫伤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在伤后4~10d低于假伤组(P<0.05).治疗组从伤后第1天起血清胰岛素水平即显著升高,伤后4 d[(327±15)μU/mL]达高峰,并显著高于假伤组[(42±15)μU/mL,P<0.01]和烫伤组[(28±10)μU/mL,P<0.01],随着治疗的进行,该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胰岛素可能通过调节凋亡配体的分泌而抑制烧伤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对烫伤大鼠心肌线粒体成分和酶活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牛磺酸对大鼠烫伤后心肌线粒体成分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大鼠背部脱毛后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分为烫伤组(60只),伤后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mL·kg-1·1%TBSA-1);牛磺酸治疗组(60只),伤后腹腔注射20 g/L牛磺酸液(200 mg/kg).伤后1、3、6、12、24、48 h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检测心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2+-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和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aa3、丙二醛(MDA)、细胞质及线粒体内ca2+含量.另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模拟烫伤不予补液,1 h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检测以上指标.结果 烫伤组大鼠伤后1 h CCO活性即开始下降,伤后6、12 h下降最明显,而SDH活性在伤后6 h下降最明显,且各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CCO和SDH下降不明显,伤后3、6、12 h CCO活性与烫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6、12、及24 h烫伤组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a3均显著降低.而牛磺酸组虽然有所下降,但以上4个时相点的值均高于烫伤组(P<0.05).烫伤组SOD活性在伤后3、6、12 h均显著性下降,ca2+ATPase活性在伤后3、6、12及24 h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牛磺酸治疗组虽然有所下降,但以上4个时相点SOD、Ca2+-ATPase值均高于烫伤组(P<0.05).伤后3~48 h烫伤组、牛磺酸治疗组MD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牛磺酸治疗组低于烫伤组(P<0.05).伤后1 h烫伤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Ca2+即开始升高为13.7±1.5,伤后3、6、12、24 h分别为24.8±2.6、29.7±3.1、16.3±1.9及13.5±1.7.均高于对照组(10.7±1.6,P<0.05);心肌细胞质中ca2+在伤后3、6、12、24 h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3、6、12及24 h牛磺酸治疗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ca2+浓度分别为16.8±2.8、18.7±1.9、10.5±1.8及13.3±1.7,均低于烫伤组.结论 牛磺酸对烫伤大鼠心肌线粒体成分和酶活性破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线粒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和减轻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巴胆碱对烫伤大鼠胃血流量和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n=5)、单烫组(n=5)和口服卡巴胆碱组(n=30),后者又根据卡巴胆碱剂量不同分为20、40、60、80、100、120 μg/kg组(每组5只).假烫组大鼠均给予0.1%酚红溶液1.5 ml灌胃.单烫组和口服卡巴胆碱组大鼠均经30%TBSAⅢ度烫伤后立即给予0.1%酚红溶液1.5 ml灌胃,口服卡巴胆碱组于伤后0.5 h给予相应剂量卡巴胆碱 1 ml生理盐水灌胃.大鼠均于伤后2 h处死,观察不同剂量卡巴胆碱对大鼠胃血流量及胃排空率的影响.结果:烫伤后大鼠胃排空率为(29.50±13.42)%,明显低于假烫组(92.19±5.24)%,P<0.01.伤后2 h胃血流量从伤前的(476.00±71.24)U降低到(103.60±51.28)U,P<0.01.烫伤后给予不同剂量卡巴胆碱均能增加胃排空率和胃血流量,但以60 μg/kg最为显著(P<0.01).结论:卡巴胆碱对烧伤休克大鼠胃血流量和胃排空有显著促进作用,最佳剂量为60μg/kg.  相似文献   

6.
卡巴胆碱对烫伤休克大鼠肺血管通透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烫伤休克大鼠液体复苏时给予卡巴胆碱对肺血管通透性和含水量的影响.方法:7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烫伤组(n=36),卡巴胆碱治疗组(n=36)和正常组(n=6).采用30%TBSA Ⅲ度烫伤模型,应用改良伊文思蓝渗出法测定伤前及伤后4、8和12 h(n=6)肺组织血管通透性及肺含水量的变化.结果:伤后4 h卡巴胆碱治疗组伊文思蓝含量为(45.11±4.19)μg/g,较烫伤组(75.18±3.80)μg/g明显降低(P<0.01),而与正常组(42.51±5.07)μg/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伤后4 h、8 h卡巴胆碱治疗组的肺含水量显著低于烫伤组[(76.03±1.70)%比(78.46±1.42)%,(76.57±1.27)%比(80.15±1.84)%,P<0.05和P<0.01];伤后12 h肺组织血管通透性及含水量与烫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卡巴胆碱能降低烧伤早期肺血管通透性及含水量增加,有助于烧伤休克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休克心"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肝肾肠损害的启动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0  
目的 了解"休克心"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肝、肾、肠损害是否具有启动作用.方法 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不予烫伤;烫伤组(48只),大鼠背部造成30%TBSA Ⅲ度烫伤,设伤后0.5、1.0、3.0、6.0、12.0和24.0 h观察时相点,每时相点8只大鼠.伤后30 min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4 mL·kg-1·1%TBSA-1).检测大鼠肝、肾、肠血流量;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 max);抽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检测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总胆汁酸(TBA)、β2微球蛋白(β2-MG)、二胺氧化酶(DAO)含量.结果 伤后1.0 h烫伤组大鼠肝、肾、肠血流量均明显降低.伤后12.0 h内均呈持续下降趋势,至伤后24.0 h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烫伤组大鼠伤后1.0 h,LVSP和±dp/dt max即明显下降;伤后3.0 h,SBP、DBP、MAP明显下降;伤后6.0 h所有心脏功能指标均降低,至伤后24.0 h仍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1.71±0.07)μg/L]比较,伤后0.5 h烫伤组大鼠血清cTnI[(2.22±0.08)μg/L]即明显升高,伤后12.0 h[(7.07±0.44)μg/L]达峰值,伤后24.0 h[(4.57±0.30)μg/L]仍保持在较高水平(P<0.01);伤后3.0 h血清TBA及伤后1.0 h血清β2-MG、DAO开始明显升高,并超过对照组(P<0.05或P<0.01),至伤后12.0 h仍呈上升趋势.结论 严重烫伤后心肌损害在时间上明显早于其他脏器,且与其他脏器损害指标和血流量呈显著相关,提示"休克心"可能是严重烫伤后早期肝、肾、肠血流量减少和损害的启动因素之一,但还需深入研究以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早期应用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小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6只、烫伤组30只、烫伤+冬眠合剂组30只.麻醉后,将后2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假伤组37℃水浴模拟烫伤.3组大鼠伤后均立即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2 mL·kg-1·%TBSA-1)复苏;同时烫伤+冬眠合剂组皮下注射冬眠合剂(50 mg/mL哌替啶、25 mg/mL氯丙嗪、25 mg/mL异丙嗪各1 mL加入125 mL生理盐水中)12 mL/kg,假伤组和烫伤组注射生理盐水12 mL/kg.分别于伤后3、6、12、24、48 h取烫伤组与烫伤+冬眠合剂组大鼠各6只(假伤组伤后3 h取材),采集血液和小肠组织标本.观察烫伤组与烫伤+冬眠合剂组大鼠伤后24 h、假伤组伤后3 h小肠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肠组织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CD68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IL-1β、TNF-α、IL-10水平.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伤后24 h,烫伤组大鼠小肠黏膜轻度出血,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烫伤+冬眠合剂组较烫伤组肠绒毛排列规则,无明显充血、水肿表现.(2)烫伤组小肠ICAM-1和CD6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9±0.27)%和(0.80±0.09)%,均显著高于假伤组的(0.77±0.10)%和(0.30±0.05)%(F值分别为77.303、66.933,P<0.05或P<0.01)与烫伤+冬眠合剂组的(0.53±0.09)%和(0.32±0.06)%(F值同前,P值均小于0.01).(3)烫伤+冬眠合剂组大鼠伤后12、24 h 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烫伤组(F值分别为20.936、19.854,P值均小于0.01).烫伤+冬眠合剂组DAO水平于伤后3、12 h显著低于烫伤组(F值分别为21.930、11.342,P值均小于0.05).(4)烫伤组各时相点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值均小于0.01),烫伤+冬眠合剂组伤后6、12、24 h 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烫伤组(F值分别为96.517、17.365、79.715与21.328、17.682、28.424,P<0.05或P<0.01);烫伤+冬眠合剂组各时相点IL-10水平均高于烫伤组,并在6、24 h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68、19.634,P<0.05或P<0.01).结论 早期应用冬眠合剂可减轻严重烫伤大鼠小肠黏膜水肿和损害,该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肠道ICAM-1的表达和血液炎症介质水平、减少肠道局部炎症细胞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HIRI组(缺血再灌注组)、落新妇苷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4h、8h、16h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显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HMGB1、TLR4、NF-kB、TNF-α的表达.结果 Sham组4h、8h、16 h的血清ALT为(58.11 ±4.81) U/L、(57.12±5.33) U/L、(57.63±4.54) U/L,HIRI组4h、8h、16 h的血清ALT为与(540.38±21.41) U/L、(831.21±20.11) U/L、(191.95±15.35) U/L,HIRI组与Sham组相比,血清ALT在4h、8h、16h均显著升高(P<0.01).与HIRI组相比,不同剂量组的血清ALT水平在4h、8h、16h均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4h、8h、16 h的ALT为(110.12±9.14) U/L、(168.56±11.52) U/L、(81.12±6.45) U/L,降低最明显(P<0.01);Sham组4h、8h、16 h的血清AST为(167.16±11.55) U/L、(161.55±10.85) U/L、(168.41±11.26) U/L,HIRI组4h、8h、16h的血清AST为(978.83±19.82) U/L、(1514.36±25.22) U/L、(411.25±31.63) U/L,HIRI组与Sham组相比,血清AST在4h、8h、16 h均显著升高(P<0.01),与HIRI组相比,不同剂量组的血清ALT水平在4h、8h、16 h均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4h、8h、16 h的血清AST为(223.75±10.53) U/L、(412.14±23.59) U/L、(205.25±15.48) U/L,血清AST降低最明显(P<0.01).光镜结果示药物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示:高剂量组HMGB1、TLR4蛋白的表达在4h、8h、16 h均较HIRI组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NF-kB、TNF-α蛋白的表达在术后8h、16 h较HIRI组显著下降(P<0.05),但在术后4h与HIR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落新妇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TLR4/NF-kB/TNF-d轴,进而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早期应用褪黑素对烫伤大鼠皮肤残留毛囊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烫伤组、治疗组和假伤组,每组6只.在烫伤组和治疗组大鼠背部造成30%TBSA的深Ⅱ度烫伤,假伤组浸入37℃水中25 s致假伤.烫伤组和治疗组大鼠在伤后1 h补充平衡盐液抗休克,假伤组不补液.治疗组大鼠伤后1 min和8、16 h腹腔注射褪黑素溶液(10 mg/kg).烫伤组和假伤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乙醇-等渗盐水溶液(两者体积比为1:99).于伤后6、12、24 h采集各组大鼠致伤区皮肤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致伤区皮肤组织残留毛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皮肤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假伤组(P<0.01),且伤后12 h升高达峰值;治疗组MDA含量较烫伤组明显降低(P<0.05).GSH的变化情况与MDA相反.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残留的毛囊细胞呈蓝色,凋亡细胞呈绿色.烫伤组伤后6、12、2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2±3.4)%、(31.2±3.6)%、(22.4±2.7)%,均明显高于假伤组[(4.3±2.3)%、(5.1±2.5)%、(4.1±2.4)%,P<0.01].治疗组伤后6、12、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9±3.2)%、(19.1±3.7)%、(13.1±3.4)%,均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烫伤组各时相点caspase-3阳性细胞评分均高于假伤组(P<0.01),而治疗组均低于烫伤组(P<0.05).结论 大面积深Ⅱ度烫伤后,大鼠氧化应激水平与毛囊细胞凋亡率关系密切;早期应用褪黑素,可以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程度,进而对皮肤残留的毛囊细胞产生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烧伤后早期心肌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0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心肌的过氧化损伤对其线粒体DNA(mtDNA)的影响。方法 将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30 %TBSAⅢ度烫伤 1、3、6、12、2 4h组 ,半定量PCR法测定大鼠心肌mtDNA缺失情况 ,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匀浆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假烫组大鼠心肌mtDNA未见缺失 ;伤后 1、3、2 4h组大鼠心肌mtDNA出现4 834bp大片段的部分或完全缺失 (P<0.0 5或 0 .0 1)。与假烫组比较 ,伤后 1h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下降 ,而MDA含量明显升高 (P <0.0 5 );伤后 6h组SOD活性达最低值 (76 .90± 8.30 )U/mg、MDA含量达最高值 (3.17± 0 .80 )nmol/mg( P <0.0 1)。 结论 烧伤后早期大鼠心肌组织受到严重的过氧化损伤 ,此为大鼠心肌mtDNA发生大片段缺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度烫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6只。强化组及烫伤组大鼠背部脱毛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强化组伤后即输注胰岛素等渗盐水(含胰岛素0.12U/m1)及100g/L葡萄糖,使大鼠血糖水平控制在4.0~6.6 mmol/L之间,补液总量为2ml·kg^-1。·%TBSA^-1·8h^-1;烫伤组伤后仅给予等渗盐水,总量同前。假伤组模拟烫伤,伤后补充生理量的液体。于伤前及伤后1、2、3、4、5、6 h 抽取大鼠静脉血测定其血糖值。各组大鼠伤后均经右颈动脉插管人左心室并连接生理记录仪,观察左心室收缩压(LVS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伤后6h,处死各组大鼠,留取左心室组织标本用于心肌细胞肌钙蛋白T的检测。结果 烫伤组大鼠伤后1~6h的血糖值为(7.6±1.7)~(8.4±4.7)mmol/L,均高于强化组[(4.5±0.9)~(5.2±1.3)mmol/L,P〈0.01]。伤后1h,烫伤组LVSP[(60±11)mmHg(1mmHg=0.133kPa)]降低、LVEDP[(21.3±11.3)mmHg]升高,与强化组[(72±8)、(11.7±5.2)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后各组大鼠肌钙蛋白T在心肌细胞内大量缺失,而强化组缺失程度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度烫伤大鼠左心室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蛋白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3.
喂饲左旋精氨酸对烫伤大鼠肠道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喂饲左旋精氨酸(L-Arg)对烫伤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不作烫伤和其他处理)、精氨酸组(30只,烫伤后2h喂饲70g/LL-Arg,1ml/次,2次/d)和普通喂养组(30只,烫伤后喂饲等量凉开水)。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两组烫伤大鼠伤后6、12、24、48、72h肠组织内皮素(ET)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ET/NO比值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取回肠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结果伤后6、12、24h,精氨酸组大鼠肠组织ET水平分别为(0.80±0.26)、(0.75±0.30)、(0.63±0.22)ng/g,低于普通喂养组(1.26±0.38)、(1.34±0.37)、(0.97±0.19)ng/g(P<0.05);其NO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喂养组(P<0.01);ET/NO比值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普通喂养组(P<0.05或0.01)。病理学观察显示,精氨酸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情况明显轻于普通喂养组。结论喂饲L-Arg可减轻烫伤大鼠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为喂饲L-Arg后增加了肠黏膜局部NO的含量,有助于维持ET/NO比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脂多糖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内毒素/脂多糖(LPS)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烫伤组)和烫伤后LPS攻击组(攻击组),另设假烫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只。攻击组大鼠于烫伤后2h腹腔注射LPS,3.0mg/kg.伤后24、48h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浆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肝组织内腺苷三磷酸(ATP)、甘油三酯(TG)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大鼠假烫后24、48h,血浆FFA水平分别为(0.4±0.3)、(0.5±0.3)mmol/L,烫伤组分别为(0.9±0.3)、(1.2±0.5)mmol/L,攻击组大鼠伤后增加至(2.3±0.3)、(2.5±0.4)mmol/L,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48h,烫伤组和攻击组的肝组织TG含量分别为(242±27)mmol/g和(530±30)mmol/g,ATP含量分别为(6.0±2.4)μmol/g和(1.7±0.5)μmol/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形态学检查见,烫伤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攻击组,对照组肝细胞形态正常。结论烧伤后早期LPS打击可引发脂源性能量利用障碍,并加剧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胰岛素对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应,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成假伤组(7只)、烧伤组(7只)和处理组(7只)。后2组制成30%TBSAⅢ度烧伤(用94℃水浴烫伤)模型,假伤组37℃水浴模拟致伤过程。伤后即刻,各组经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ml/kg)抗休克,同时处理组皮下注射胰岛素3U/kg、另2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等渗盐水。伤后24h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及结构,检测其血糖、血清一氧化氮(NO)及各型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镜下可见,处理组较烧伤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受损程度明显减轻。伤后24h,假伤组、烧伤组、处理组大鼠血糖分别为(4.9±0.8)、(8.2±1.0)、(7.1±0..7)mmol/L,后2组均显著高于假伤组(P〈0.01),但处理组明显低于烧伤组(P〈0.05)。处理组血清NO、总NOS和结构型NOS(cNOS)水平均明显高于烧伤组(P〈0.01),但2组血清诱导型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干预可保护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促cNOS水平升高从而使生理态NO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神经肽P物质与烫伤创面愈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肽P物质(SP)与烫伤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 方法 (1)制作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3、7、14d致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创面SP含量。(2)将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GTF)用不同培养液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SP组及SP SP受体拮抗剂(Spantide)组。体外检测SP及Spantide对GTF增殖活性[以吸光度(A)值表示]及凋亡率的影响。 结果 (1)伤后1d,浅Ⅱ、深Ⅱ、Ⅲ度烫伤创面SP含量分别为(145±78)、(94±48)、(53±27)ng/g,深Ⅱ度创面与其余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浅Ⅱ度创面伤后3、7dSP含量显著增高;深Ⅱ度创面伤后7、14dSP含量显著增高;Ⅲ度创面伤后SP含量无显著变化。(2)SP增强GTF增殖活性(空白对照组A为0. 21±0. 05,SP组A为0. 36±0 07,P<0. 01)并抑制其凋亡,Spantide可抑制SP对GTF的作用。 结论 SP可促进GTF增殖,创面SP含量与创面损伤程度及愈合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大黄对烫伤大鼠胃肠激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血浆巾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大黄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对照组(40只,Ⅲ度烫伤后管饲蒸馏水)、烫伤治疗组(40只,Ⅲ度烫伤后管饲大黄水提液).于烫伤后6、12、24、48、72 h取大鼠腹腔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血管活性肽(VIP)、生长抑素(ss)的含量. 结果 (1)正常对照组大鼠MTL和P物质分别为(198±28)、(61±10)ng/L;烫伤对照组明显下降,最低值分别为(110±15)、(30±5)ng/L,而后缓慢上升,72 h达高峰,但仍未恢复正常(P<0.05);烫伤治疗组MTL和P物质下降趋势明显变缓,各时相点均高于烫伤对照组,伤后48 h已达正常水平,72 h分别为(232±32)、(73±11)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止常对照组大鼠VIP和SS分别为(35±6)、(30±5)ng/L;烫伤对照组旱明显上升趋势,伤后6 h分别为(70±12)、(49±9)ng/L(P<0.01),而后缓慢下降但72 h时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烫伤治疗组VIP和SS上升趋势幅度较小,各时相点均低于烫伤对照组,48 h恢复至正常水平;VIP达最高值的时间推迟至伤后12 h. 结论 大黄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血浆中胃肠激素的分泌和释放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依那普利拉对烧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0只SD大鼠制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分为单纯烫伤组(30只,伤后常规补液)和依那普利拉组(30只,伤后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依那普利拉1mg/kg并行常规补液)。另取6只大鼠不致伤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正常对照组及2组烫伤大鼠伤后1、3、6、12、24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含量、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cTnI、CK—M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那普利拉组伤后各时相点cTnI为(1.32±0.12)-(2.47±0.22)μg/L,均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6.42±0.96)-(15.10±3.69)μg/L,P〈0.01];其各时相点CK—MB活性为(438±68)-(5569±322)U/L,亦均低于单纯烫伤组[(2556±74)-(8047±574)U/L,P〈0.05或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烫伤组伤后出现心肌细胞浊肿、间质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依那普利拉组病变程度较之减轻。结论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心肌组织受损明显,依那普利拉能显著减轻这些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对烫伤大鼠创面炎性反应及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和海水浸泡组,每组72只,均造成背部10%TBSA浅Ⅱ度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伤后固定四肢,立即用盛海水的方盆浸泡双前肢以下部分,持续4h;烫伤对照组大鼠则用空方盆模拟浸泡过程。于伤后0(即刻,下同)、6、12、24h采用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中K~+、Na~+、Cl~-的浓度。于伤前及伤后0、6、1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索(IL)6的含量。对两组大鼠创面行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中K~+、Na~+、Cl~-的浓度大多高于烫伤对照组。伤后6h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分别为(140±22)、(160±41)ng/L,均明显高于伤前值(29±15)、(62±17)ng/L及烫伤对照组(120±12)、(124±22)ng/L(P<0.05)。与烫伤对照组比较,海水浸泡组大鼠创面水肿及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加重,创面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延迟;海水浸泡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3±1.6)d,明显迟于烫伤对照组(14.1±1.8)d(P<0.05)。结论大鼠烫伤后经海水浸泡,可加重创面炎性反应,使创面愈合延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时相点切痂对烫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单纯烫伤组(64只)、休克期切痂组(40只)、非休克期切痂组(24只)。对照组不作烫伤处理;其他组均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其中后两组分别于伤后36、120 h行切痂植皮术。单纯烫伤组分别于伤后6、12、24、72、120、168、216、288 h处死;两个切痂组分别于伤后72~288 h、168~288 h(时间间隔同上)处死,留取血液标本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单核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IL)4浓度的变化,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伤后6 h开始,单纯烫伤组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升高,24 h达峰值(18.19±1.42)%,之后迅速回落,于伤后72 h降至低谷(8.25±0.56)%,随着时间延长又逐渐升高,288 h时(17.81±1.99)%接近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168~288 h两个切痂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P<0.01)。单纯烫伤组伤后6 h单核细胞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急剧下降,伤后24 h已低于对照组[(37.2±2.4)%]的20%,之后逐渐升高,伤后288 h为(18.8±2.8)%,明显低于两个切痂组(P<0.01)。伤后6 h开始,单纯烫伤组血浆IFN-γ浓度迅速上升,24 h时达峰值(440.8±25.1)ng/L,之后逐渐回落,288 h降至低谷(51.3±37.0)ng/L;而IL-4水平则呈线性上升,于伤后288 h达峰值(78.1±2.8)ng/L;伤后72~288 h单纯烫伤组单核细胞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与休克期切痂组IFN-γ/IL-4比值呈明显的负相关(r= -0.96,P<0.05)。结论大鼠烫伤后切痂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减缓IFN-γ/IL-4倒置的趋势,改善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其中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方面,休克期切痂较非休克期切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