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蕊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56-3657
[目的]探讨基层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基层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结果]环境,器械等的污染,锐器损伤及医务人员自我防护不足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提高防护意识,严格消毒技术规范,可以减少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 [结论]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操作规程,是杜绝基层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例口腔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就诊时期分为预防前组及预防后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并对预防措施实施前后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皮肤细菌检测,研究导致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预防前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为7.0%,预防后组发生医院感染1例,感染率为1.0%,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口腔器械污染、诊疗环境污染、医用水污染、无菌观念不强及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均为导致口腔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医务人员皮肤细菌总数超标预防前组3人,超标率30.0%,预防后组皮肤细菌总数超标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器械污染、诊疗环境污染、医用水污染、无菌观念不强及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口腔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院感染宣教、消毒灭菌工作和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以降低感染发生率,确保诊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腔科引起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2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按是否感染乙型肝炎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器械消毒灭菌、废物处理、空气质量及易感人群等情况。结果 216例患者中检测得出HBsAg阳性52例,阳性率24.07%,经研究发现,感染组52例患者中,治疗时器械表面检测出细菌数(103±12)CFU/cm2、空气中为(3.6±0.3)CFU/m3,易感人群有28例;未感染组164例患者中,治疗时器械表面检测出细菌数(63±11)CFU/cm2、空气中为(2.2±0.2)CFU/m3,易感人群有27例;在废物处理方面,未感染组显著优于感染组,两组在治疗时器械、空气细菌数、废物处理及易感人员数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器械污染、废物处理不当、易感人群为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质量管理,严格口腔诊疗操作规程,做好器械消毒与灭菌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1 危险因素1.1 空气与环境污染 口腔科的治疗操作绝大多数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医师与患者相距很近,由于口腔治疗过程中使用高速旋转机器,水枪喷出的含病原体飞沫可直接进入对方呼吸道,形成气溶胶,污染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及物品.  相似文献   

5.
口腔科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接触传播,口腔分泌物和血液直接污染医疗器械,通过治疗中产生的飞沫、气雾发散出病原微生物,污染空气及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必须做好标准预防。口腔科常用器械种类较多,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每月定期进行灭菌及消毒效果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感染的主要特点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医院口腔科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口腔感染的主要特点,寻找有效预防措施。结果口腔感染的原因,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意识淡漠、容易发生严重污染,患者传染病不明确、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存在空气传播、特殊废弃物污染等。结论为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应在了解口腔感染特点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预防,并加强医务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口腔科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并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口腔科收治的752例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感染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感染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5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医院感染率为4.26%;其中呼吸道感染13例占40.63%;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34.38%;危险因素中诊疗器械污染、无预防感染意识、医技人员手污染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诊疗器械污染、无预防感染意识、医技人员手污染等因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可为口腔科临床预测、防护和诊疗医院感染提供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科患者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 分析眼科门诊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健全制度、加强培训、严格诊疗环境管理、严格执行诊疗用物的清洁消毒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规范诊疗操作、加强感染性眼病的管理、规范眼科用药管理等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预防感染措施落实到位,手卫生依从性高,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治疗室空气、器械生物监测达标;近年来,无感染发生.结论 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预防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感染性眼病的管理、规范诊疗操作等,可有效地预防眼科门诊诊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进行二次分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0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9例,感染率为3.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量、人员流动、器械清洁状况、无菌操作、手术室消毒状况、手术室温度、手术室相对湿度、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以及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室温度、无菌操作情况以及器械清洁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护理,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医院感染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在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包括医务人员手被污染所至的交叉感染。直接或间接藉手传播这一途径造成的医院感染比经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为此,我们对广西39家医疗卫生单位共791名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