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多房囊性肾癌(MCR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MCRCC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RCC,均行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结果 22例病灶均边界清楚,14例囊壁局部增厚,8例囊壁均匀增厚;6例病灶分隔菲薄(≤2 mm),11例不均匀增厚(2 mm<厚度≤5 mm),5例分隔结节;双期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均强化,但囊液、出血及钙化不强化;2例囊壁钙化,3例囊液内钙化。结论 MCRCC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MCRCC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分析肝胆管囊腺癌(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HBCAC)的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CT资料,其中2例因碘过敏仅做多层螺旋CT平扫,16例做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为单发囊性病灶,4例为多发囊性病灶,其中12例有壁结节,15例肝内胆管扩张,6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囊性密度病灶,可见囊壁或分隔,乳头状软组织影向囊内突出形成壁结节,增强扫描后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持续性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可为诊断肝胆管囊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CT、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MRI征象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主胰管型5例,混合型1例。CT表现:主要表现为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不规则扩张,呈分叶状囊性表现,其中4例显示壁结节。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MRI扫描:胰腺导管不规则扩张,T1WI扩张胰管呈均匀低信号,2例扩张囊壁上见结节样隆起呈等信号。T2WI扩张胰管呈高信号,壁结节显示不清。压脂T1WI扫描肿瘤结节显示清楚。增强扫描肿瘤结节中度强化。结论:CT、MRI对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心明  周纯武 《癌症进展》2006,4(2):116-118,130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资料。结果肿瘤最长径2.5~11.9cm,平均6.5cm,边缘规整,分叶明显。CT平扫呈密度欠均匀的低密度肿物,CT增强扫描肿瘤内部的分隔中度或明显强化而呈网格状或蜂窝状;分隔厚度1.5~2.5mm,平均2.1mm;肿瘤内部囊的数目较多,直径1.6~12mm。1例肿瘤中心有粗大的点状钙化。结论大部分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粘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8例肝血管瘤在螺旋CT平扫后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资料.扫描范围:全肝,均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层厚为5~10 mm,pitch=1.5,采用团注法,流速2.0~3.0 mL/s,对比剂为静脉注入100 mL碘海醇,开始注射后延时30~35 s扫描动脉期和延时65~70 s扫描静脉期,延迟期延时3~10 min,或多次病灶定位延迟扫描.结果 大多数肝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结节,环形及斑片状强化63个,门脉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充填,13个无明显强化病灶开始强化.延迟扫描见造影剂进一步向病灶中心填充,68个病灶完全填充为等密度,其余8个病灶部分充填.结论 肝血管瘤螺旋CT三期增强的各期大多数有典型特点,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CT扫描尤其是螺旋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位胰岛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胰岛细胞瘤的影像资料,6例均行MSCT动态增强双期扫描,其中功能性胰岛素瘤2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结果:本组6例共7个肿瘤,多发1例,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及十二指肠降段浆膜下;5例单发,其中胃大弯1例,脾门2例,腹膜后2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5例,其中圆形及类圆形1例,不规则分叶状2例,巨大肿块2例;另1例呈弥漫性结节形。MSCT平扫肿瘤为等密度,5例密度不均匀,伴有坏死或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以上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淋巴结转移4例,其中脾门2例,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各1例。所有病例胰腺均无肿大及异常强化肿块影,肿瘤与胰腺间有薄层脂肪间隙存在。结论:异位胰岛细胞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双期扫描对异位胰岛细胞瘤术前定位及其良、恶性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简称囊性肾癌)的螺旋CT(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患者的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无特殊,6例偶有腰痛,2例有腹痛,2例发现过肉眼血尿。17例中,9例为体检时B超发现肾脏囊性占位病变,进一步做SCT检查而发现;8例为随访肾囊肿时发现。使用Siemens Somatom plus单层螺旋CT或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先行常规平扫,再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对比剂80—100ml,经前臂静脉用压力注射器给药,注射流率为2—3ml/s。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30—40s时开始动脉(皮质)期扫描,60-70S时开始静脉(髓质、实质)期扫描,120—180s时再行排泄(肾盂)期扫描。原始扫描数据传送至Siemens Volume Wizard工作站,进行各种图像重建及后处理。结果病灶位于右肾5例,位于左肾12例。病变通常为圆形、类圆形囊性密度肿块,边缘光整;直径2.1—10cm,平均5.7cm。其中病变直径〉5cm者15例,占88.2%。病灶属单房者10例,多房者7例。多房者囊内可见1—5条分隔,SCT显示囊壁和间隔多数厚薄均匀(1—2mm),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其中2例可见附壁小结节。平扫时,囊液CT值近于水或略高,其中1例为均匀血液密度(48HU);增强扫描时,囊液均不强化。本组病例少见侵袭性生长,3例可见局部浸润;未见有淋巴结转移者。仅1例于术后5年死于肺转移癌。结论囊性肾癌生物学行为较好,影像学表现相对有特征性,SCT可作为术前诊断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 CT 表现,探讨 CT 对该类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例证实的28例肾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恶性肿瘤21例(75%),其中肾癌(RCC)16例,CT 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盂癌2例,CT 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母细胞瘤(Wilms 瘤)3例,CT 表现为较大不规则的分叶肿块,增强后不强化;肾良性肿瘤3例(11%),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两例 CT 表现为多种不同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一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强化,而脂肪成分不强化。其它4例(14%),3例肾囊肿,CT 表现为典型的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增强后未见强化;1例肾脓肿,CT 表现为实质性与囊性混杂密度的肿块,增强后实质性部分有轻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及诊断过程中密切结合病史,对肾占位性病变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多房囊性肾透明细胞癌(MCRCC)影像学征象和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螺旋CT(SCT)多期增强扫描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MCRCC影像特征.结果 所有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囊壁薄,边缘光整,囊内液性成分密度略高于水,间隔边缘毛糙.MCRCC间隔菲薄型6例,间隔增厚型8例,间隔结节型4例.SCT动态增强和CEUS均显示菲薄间隔多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节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增厚型间隔则有上述两种形式强化;肿瘤间隔的SCT强化程度与CEUS的峰值强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MCRCC的典型影像特征为多囊液性密度、分隔毛糙和壁结节,囊壁薄而规则,多有轻到中度以上强化.充分结合CEUS和SCT的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对MCRCC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0.
1病案摘要病例1:患者女性,29岁。因持续性右上腹胀,进食后加重3天于2012年3月26日收入院,无恶心、呕吐、腹泻,B超检查发现多发性肝囊肿。2012年4月3日于本院行CT平扫+增强示:肝内多发囊性低密度影,约8.0cm×10.0cm,密度接近于水,囊壁和分隔为厚薄不均的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分隔可见轻微强化,囊性区未见强化。2012年4月5日于本院行PET/CT示:囊性区无FDG摄取,囊壁和分隔等有摄取。该例患者拟肝脏多发囊性占位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术中肝脏内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囊性包块,囊壁较厚,主要  相似文献   

11.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并为手术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0例,男2例,女18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30.3±16.2)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分析肿瘤的CT表现,并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结果:CT平扫:20例肿物均表现为较大的胰腺肿块,其中13例明显突出于胰腺轮廓外;肿块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缘较清楚;13例为囊实性,3例为囊性,4例为实性;其中9例肿物内可见钙化。14例肿块位于胰头,其中4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明显扩张,均未见胆管扩张。1例伴肝转移。CT增强:3例囊性肿物的囊壁及分隔可见强化;17例实性及囊实性肿物的实性部分平扫为等密度或较低密度,增强后均有强化,动脉期强化程度均较低,平均CT值(51.45±10.63)HU,静脉期和实质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提高,平均CT值分别约(82.05±22.04)HU和(81.83±19.86)HU,并与动脉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1=-7.34,P=0.000和t2=-7.36,P=0.000),但静脉期和实质期强化CT值无差别(t3=-0.15,P=0.880)。所有20例肿瘤均已行手术切除,其中包括肝转移灶。结论: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和临床表现特点,CT检查多能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做出正确诊断,鉴于肿瘤多为低度恶性或良性,一般均可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 tRC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 tRCC的5例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MRI平扫、增强及DWI检查.观察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门P的I临床及CT和MRI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以及强化方式,并将CT与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SPTP好发于胰头,影像学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胰腺肿块,瘤体通常比较大。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影,部分实性结构呈乳头状或壁结节样突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MRI表现为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可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实性部分增强呈渐进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pPNETs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中,4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6例经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和屏气扰相梯度回波T1WI 3个序列平扫,动态增强采用屏气快速多层面扰相位梯度重聚成像T1WI快速扫描序列.将CT和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PNETs位于肌肉6例,盆腔2例,胸腔1例.肿瘤呈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直径7.4~18.3 cm,平均11.6 cm,境界不清.2例病灶信号和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和囊变;7例病灶有明显的坏死和囊变,其中位于胸腔和盆腔的3例肿瘤均可见显著坏死和囊变.CT平扫肿瘤密度与邻近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以上的强化,双期增强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强化不均匀.MRI T1WI序列肿瘤实体成分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或高信号,MRI增强强化程度较CT强化显著,强化更不均匀.位于肌肉的6个病灶均位于神经路径,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包绕骨骼,3例骨骼破坏轻微,2例骨骼破坏明显,直径与软组织肿块相仿,1例骨骼破坏直径超过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位于骨髓腔,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肿瘤成骨,无明显骨膜反应.结论 pPNETs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多位于四肢、躯干的神经路径上,肿瘤体积较大,边缘不规则,境界很不清楚,强化显著且不均匀;位于胸、腹、盆腔的肿瘤坏死和囊变显著,位于四肢的肿瘤包绕骨骼,或坏死和囊变,或密度、信号相对均匀.pPNETs不仅具有神经源性肿瘤坏死和囊变及明显强化的特征,还具有小细胞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pPNETs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中,4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6例经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和屏气扰相梯度回波T1WI 3个序列平扫,动态增强采用屏气快速多层面扰相位梯度重聚成像T1WI快速扫描序列.将CT和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PNETs位于肌肉6例,盆腔2例,胸腔1例.肿瘤呈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直径7.4~18.3 cm,平均11.6 cm,境界不清.2例病灶信号和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和囊变;7例病灶有明显的坏死和囊变,其中位于胸腔和盆腔的3例肿瘤均可见显著坏死和囊变.CT平扫肿瘤密度与邻近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以上的强化,双期增强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强化不均匀.MRI T1WI序列肿瘤实体成分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或高信号,MRI增强强化程度较CT强化显著,强化更不均匀.位于肌肉的6个病灶均位于神经路径,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包绕骨骼,3例骨骼破坏轻微,2例骨骼破坏明显,直径与软组织肿块相仿,1例骨骼破坏直径超过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位于骨髓腔,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肿瘤成骨,无明显骨膜反应.结论 pPNETs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多位于四肢、躯干的神经路径上,肿瘤体积较大,边缘不规则,境界很不清楚,强化显著且不均匀;位于胸、腹、盆腔的肿瘤坏死和囊变显著,位于四肢的肿瘤包绕骨骼,或坏死和囊变,或密度、信号相对均匀.pPNETs不仅具有神经源性肿瘤坏死和囊变及明显强化的特征,还具有小细胞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囊性肾细胞癌的CT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囊性肾细胞癌。结果:9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7例,病灶均为单发,多为外生性生长。CT平扫囊性2例,囊实性7例,5例囊内容物内见碎屑或絮状物,2例囊壁见小结节状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呈不同程度强化,囊内容物未见明确强化。9例病变大体病理显示肿瘤均有厚薄不等的假纤维包膜围绕,切面见单一或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浆液性或血性液体。镜下见囊腔上皮被覆肿瘤细胞。结论:囊性肾细胞癌CT表现为单发,囊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呈不同程度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DQ  Ji Y  Shi X  Rao SX  Ye T  Jin DY  Lou WH  Zeng MS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8):606-608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CT和MRI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临床、CT和MRI资料。结果 (1)分支胰管型7例,均位于胰头和钩突,CT和MRI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2)混合型5例,4例为胰头或钩突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1例同时伴有胰体分支胰管扩张,扩张的主胰管直径为4~7mm。(3)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胰腺炎。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卵巢纤维卵泡膜瘤及纤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ai J  Wu H  Li J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504-506,I015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卵泡膜瘤及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纤维卵泡膜瘤和2例纤维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14例肿瘤中,发生在绝经后10例,伴有腹水7例。实性10例,囊性及囊实性各2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9例,分叶或不规则形5例。所有肿瘤边缘均清楚。CT表现:实性肿瘤和囊实性肿瘤的实性部分及其囊壁平扫时与子宫肌对比呈等密度,增强后无强化或有轻度强化,密度明显低于子宫肌;密度欠均匀者瘤内见浅淡的斑片状、索条状低密度区;囊性或囊实性肿瘤的囊、实部分界限清晰,可见壁结节。结论 CT是诊断纤维卵泡膜瘤及纤维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早期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4例, 其中男22例, 女12例, 年龄29岁-81岁, 平均年龄63.7岁。3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 分别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34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部22例, 胰体部8例, 胰尾部4例。病变大小1.5cm-6.0cm, 平均3.5cm。平扫表现为低密度29例, 等密度5例;增强动脉期29例为低密度, 5例为等密度;门脉期23例呈略高密度, 8例呈低密度, 3例呈等密度。胆总管、肝内胆管及胆囊扩张15例, 胰管扩张23例, 可见“双管征”8例, 胰周脂肪层受侵25例, 肝脏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7例。结论 CT对早期小的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优化扫描技术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