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较系统的家庭康复指导措施。着重以家庭关系、家庭参预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关系、服用维持性药物、社会功能状况等方面入手。随访三年结果表明,家庭关系好者32例(69.5%),康复26例(81.3%)。重视和合理安排家庭生活31例(67.4%),康复25例(80.6%)。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社会关系好者29例(63%),康复24例(82.7%)。坚持按医嘱服药维持治疗36例(78%),康复28例(77.8%)。社会功能康复者28例(77.8%)。认为开展家庭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对康复组病人施以为期3个月的系统康复治疗,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入组时、出院时和出院后1a对患者进行相关评定。结果出院时2组BPRS、SDSS、ITAQ总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康复组较为明显(P〈0.05或P〈0.01);并维持至出院1a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1a内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制的回归家庭、社会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分,并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进行对照。结果问卷评分高者社会功能损害较轻,问卷评分低者社会功能损害明显(P<0.01)。结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缓解、延缓衰退,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均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心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医心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120例精神分裂症痊愈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药物治疗和1年的中医心理教育,1年后随访,使用修改版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比较。结果 经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2.91~9.04,P<0.01)。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的治疗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x^2=6.00~20.49,P<0.25或P<0.01)。结论 中医心理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对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出院宣教,每个月门诊复查或电话咨询,干预组实施家庭干预指导。在出院时及第6个月末和第12个月末两组分别采用NOSI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并统计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NOSIE总积极因素分明显增高,消极因素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ADL、MRSS及SDSS总分在6个月末及12个月末分值逐步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促进社会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对60例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明显下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家庭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进行干预前后评分。结果:1年后BPRS、SDSS、QOL评分大多项目较干预前有改善。结论:家庭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间采用微信随访干预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9年4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展开微信随访,对比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14.00%)、再住院率(10.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8.00%)高于对照组(86.00%)(P<0.05);观察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随访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有明显价值,亦可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回放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分别进行药物加病情回放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人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1年对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ITAQ评分、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以回放组显著较好(P均<0.05或P<0.01);并维持至出院后1年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回放组和对照组SDSS评分分别为(10.7±1.3)分和(10.3±1.2)分,出院后1年分别为(4.2±0.8)分和(7.2±0.9)分,以回放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均以回放组显著较低(P<0.01). 结论:病情同放性心理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自知力,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我院精神科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精神科护理,研究组患者住院两周后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康复出院回归社区后每月组织患者集中授课、放松1次,持续2年.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进行评价.结果 回归社区2年后,研究组GQOLI-74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回归社区2年后,研究组患者自知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回归社区1、2年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回归社区2年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治疗期与社会功能缺陷的关系。方法对2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关未治疗期及社会功能缺陷的调查,于治疗前和出院半年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进行评定,以未治疗期〈1年122例为研究组,≥1年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的差异及半年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未治疗期为(0.33±0.26)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7±0.89)年(P〈0.01);经过住院治疗和出院维持治疗半年后,两组的SD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改善,但SDSS总分和职业功能、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和生活能力等方面以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出院半年后社会功能有显著改善,从业比例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半年内复发的比例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治疗期与其社会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的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80例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在社区接受每周1次、每次60 min的社会技能训练,共训练16次。试验组每例患者均有1位家属参与训练,其接受治疗师单独指导及在家庭生活中帮助患者实践所学到的技能。两组在训练前、训练6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大体评定量表(G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日常生活量表(ADLS)的评定。结果:训练后试验组SDSS(F=4.02,P0.05)、ADLS(F=12.73,P0.01)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F=15.11,P0.01)减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有家属参与的社会技能训练能更好地帮助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园农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185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留期113例,衰退期72例)随机分为残留期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衰退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进行系统的院外开放式园农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院内封闭式传统工娱康复治疗。疗程10个月。于康复治疗前、治疗5个月和10个月时分别进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结果:残留期治疗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有显著改善,SSPI评分在治疗前、治疗5个月和10个月时分别为(16.3±4.9)分、(18.3±5.2)分和(19.6±5.7)分(P〈0.05或P〈0.01);而残留期对照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无改善,SSPI评分分别为(15.9±5.2)分、(16.1±4.9)分和(16.3±6.1)分(P均〉0.05)。衰退期治疗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SSPI评分分别为(12.5±4.3)分、(12.9±5.2)分和(14.9±5.3)分(P〈0.05),而衰退期对照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无改善,SSPI评分分别为(12.2±5.2)分、(12.2±5.8)分和(12.4±4.9)分(P均〉0.05)。结论:园农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有良好的效果,其中残留期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较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研究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时间为48周.在实施干预前后,两组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中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NOSIE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和总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上升(P<0.01);干预后的研究组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缓因子和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能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激励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研究组患者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以激励模式干预2年,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干预.入组时和入组后每3个月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疾病严重程度,以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 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比入组时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入组时比较,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SP总分显著升高,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SP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模式能够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UKU不良反应量表和服药态度量表(DAI)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对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并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筛选对依从性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12个月时,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婚姻与依从性有关(P0.05或P0.01)。治疗6个月时,DAI总分较基线时升高(P0.01),治疗12个月,DAI总分较治疗6个月时下降(P0.01)。结论: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支持好、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依从性较好;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社区管理对出院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6例按出院顺序交替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及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子社区管理,观察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服药依从性量表在入组时和1年后分别进行测评,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经电子社区管理1年后,研究组SCL-90各项评分(t=2.31~5.72)、MRSS各项评分(t=2.19~5.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12.67,P0.01),复发率(28.43%)低于对照组(42.30%)(χ2=4.33,P0.05)。结论:电子社区管理能显著提高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综合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 411例进行问卷调查与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结果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因素有危险性分级、病程、随访次数、病情、婚姻状况、年龄、经济状况(P〈0.05);影响自我照料的因素有病程、危险性分级、婚姻状况、病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随访次数(P〈0.05);扰乱与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危险性分级、经济状况、病程、病情(P〈0.05)。结论改善病情、良好的婚姻、经济状况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其扰乱与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对34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依从性好坏与患者目前病情有显著关系。依从性好的稳定率、缓解率明显高于差的;依从性好的定期规律随诊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的。  相似文献   

19.
慢性精神分裂症院内职业康复18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随访职业康复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病情转归规律,寻找能有效改善无家可归的民政精神病患者的院内康复途径。方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安排缝纫、纺织机电、织袜、做花圈、绿化、洗衣、理发等职业工作,并进行18年的追踪观察;同时与50例未参加职业康复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由两名主治医师对所有患者分别于人组前及第5年、10年、18年用SDSS、IPROS和BPRS各评定一次。结果基线时职业组IPROS分值比对照组分值低5.89,随访18年时职业组比对照组高55.34。基线时职业组SDSS2.80±0.59,对照组3.02±1.15(t=1.26,P〉0.05),终点时分别为3.38±0.65,2.39±1.15(t=5.01,P〈0.001)。疾病的复发次数及用药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职业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改善残疾程度,稳定病情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光 《精神医学杂志》2008,21(2):121-123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对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分裂症各60例作对照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副反应,WHOQOL-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最后一次评定,喹硫平组BPRS总分降至(15.52±4.37)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氯氮平组BPRS总分降至(15.98±4.63)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组副作用较喹硫平组多。经12个月治疗,喹硫平组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71.13±5.63)分、(95.37±11.73)分、(96.31±12.37)分、(95.37±11.92)分,氯氮平组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68.31±9.37)分、(78.12±10.34)分、(79.72±12.22)分、(78.65±11.85)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在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等三方面,喹硫平优于氯氮平(P〈0.01)。结论在提高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喹硫平优于氯氮平,有利于分裂症的远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