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院以及本地区乡镇卫生院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03~2010-07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34例ADR中,男性患者发生概率较大(172例,占51.50%);60 y以上(86例,占25.75%)老年人及0~10 y(54例,占16.17%)婴幼儿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297例,占86.34%)和口服给药(28例,占8.14%)为主;用药方式多为单一用药(249例,74.55%);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多,占54.1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起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克林霉素注射剂、注射用头孢他啶;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8年我院3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9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概率较大(191例,占53.20%);0~10a(66例,占18.38%)婴幼儿及51~60a(65例,占18.11%)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179例,占40.50%)和口服给药(173例,占39.14%)为主;用药方式多为单一用药(336例,93.6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0.4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起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整理我院2015年度上报ADR报告444份,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444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老年患者(﹥50岁)发生较多,占53.6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为主,占60.59%;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31.08%;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常有多系统损害表现,受累组织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多,分别占38.06%和22.97%.结论:临床用药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规范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4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1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4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4种居首位,占48.98%;其次为中药制剂8种,占16.33%;消化系统用药5种,占10.21%;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62.7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70.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2.73%;较严重的ADR有11例,占10.00%。结论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孙志明 《中国药房》2014,(18):1692-169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2012年收集的22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较多,分别占42.60%和29.1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占总报告例次的37.22%;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6.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重视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刘俊 《中国药事》2013,27(3):338-341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74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及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数的3.22%和5.23%;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其次为口服用药;联合用药占6.84%;抗感染药、中成药及抗肿瘤药为发生ADR的主要药品,其中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刺五加发生例数最多;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其次是皮肤及附件组织损害.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李慧  张洪峰  陈晨  魏亚超  李倩  王乐 《药品评价》2012,(29):30-32,4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45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1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6种,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96.9%);药物种类为抗感染药所占构成比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损害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损害。严重ADR10例,多为抗菌药导致,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较多。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邱晓春  韦灵玉  韩昊颀 《中国药房》2014,(22):2077-207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加强药品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度上报国家ADR监测网并通过中心审核的286例ADR报告,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51.05%);静脉滴注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途径(占77.85%);引起ADR的药品以抗肿瘤及辅助药为主(占66.08%);严重的ADR表现以红细胞异常最为常见(占34.51%);引起严重红细胞异常的前10位药品均为抗肿瘤药,报告最多的是顺铂、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等。结论:临床应加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ADR的认知度,尤其是应重视对抗肿瘤药ADR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司奥美拉唑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2013-2016年379 801例报告,提取其中418例艾司奥美拉唑ADR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18份ADR报表中,类型为一般的有378例,其中新的有262例,严重的40例;注射剂29例,胶囊片剂389例;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的是中老年人(83.47%);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37.80%)、皮肤系统(11.00%)和神经系统(10.53%)。临床症状范围较广。只有124例(29.67%)因果关系为肯定,可能,很可能或可能无关,294例(70.33%)是待评价和无法评价。合并用药有188例(44.97%)。结论:虽然严重的艾司奥美拉唑不良反应不多,但新的不良反应依然很多,临床上应重视其所致的ADR,并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临床科室上报的286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发生频率、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分类及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6例ADR中,男性ADR发生率略高于女性;ADR发生率,0~10a婴幼儿(29.72%)和60a以上老年人(22.7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89.16%)和口服给药(9.09%)为主;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频率高。头孢菌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及青霉素类药物的ADR发生频率占抗感染药物前3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以及全身性损害为主;引发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为头孢曲松、五水头孢唑啉、头孢替安;新的及严重的ADR占8.04%。结论:应重视与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892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抗癫痫药物(AEDs)致不良反应(ADR)情况,探讨并分析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浙江省基层医院2008年—2012年上报的892例AEDs致ADR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 在892例AEDs致ADR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07∶1;传统及新型AEDs分别以41~50岁、21~30岁年龄段最多;其中以传统AEDs中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占比例较多,分别为35.09%和24.55%,其次为新型AEDs奥卡西平,占14.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占39.13%,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AEDs引起的ADR,定期监测与分析ADR情况,加强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芬太尼透皮贴剂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关英  胡丽娟  徐峰  周甘平 《中国药房》2003,14(7):421-42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观察我院肿瘤科37例住院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情况 ,评价其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程度和转归。结果 :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效果确切 ,癌痛缓解率达100% ;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例 ,发生率为10 8%。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于癌痛治疗的效果确切 ,但要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避免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2013-2015年重庆市质子泵抑制剂(PPIs)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信息,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该类药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对1 063例重庆地区PPIs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对比与合并统计分析。结果:质子泵抑制剂致不良反应女性的发生率较高,ADR发生区域较均衡,静脉给药导致ADR较口服多,约78%的ADR发生于首次输液,临床表现多样,涉及身体多个器官组织,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胸闷等。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恶心等。结论: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广泛,ADR发生也较多,应监测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我院2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270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0例ADR中,男性132例(48.89%),女性138例(51.11%),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72a,〈10a和〉60a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发生率较高(51.85%);抗菌药物引起ADR比例最高(58.52%),尤以头孢菌素类多见,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9.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新的和严重的ADR共8例(2.96%)。结论: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6例ADR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80例,58.82%)高于男性(56例,41.18%);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9例,占58.09%;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居首位,为79例次,占57.66%,其中以氟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中成药居第2位;ADR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96例次,占50.53%)。结论:ADR主要由抗感染药和中成药引起,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是减少ADR的关键,加强ADR监测、提高ADR的预防和个体化用药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姚冰  彭晓燕  潘洁  唐秀玲  赵珊珊 《中国药房》2007,18(36):2857-2860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3~2006年多种中文期刊中公开报道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ADR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和青壮年发生率较高。所致ADR以变态反应居多,其中过敏性休克22例(占33.33%),过敏反应15例(占22.73%);其次为循环系统,共10例(占15.1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特别是西医在应用该药时,更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涉及9大类,共32种药品,其中依诺沙星和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多,分别为141例(20.32%)和94例(13.54%)。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