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是血栓形成中的重要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PARs有4种亚型(PAR1~4)。PAR1是PARs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最早发现的PARs分子,研究最为深入。PAR1在血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激活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或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是1991年后陆续发现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家族中的4个新成员。PARs的表达几乎遍及所有涉及过敏反应的细胞,现将PARs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特点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 PAR2)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表达。 方法: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TF活性分析方法,在mRNA、蛋白质及活性水平检测35例RSA患者和35例健康非孕或健康孕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2和TF的表达。 结果:与健康非孕或健康孕妇比较,RS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2和TF在mRNA、蛋白质及活性水平均显著升高,且PAR2和TF mRN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4,P<0.05),PAR2蛋白质水平与TF活性水平间有正相关关系(r=0.942,P<0.05)。 结论:RS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高表达PAR2和TF,为进一步研究PAR2和TF在RSA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参与凝血因子Ⅶa依赖组织因子(TF)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从而促进SW620细胞迁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蛋白酶激活受体2激动剂(PAR2-AP)、Ⅶa、PKC激动剂佛波醇酯(PMA)等刺激物处理SW620细胞,并用抑制抗体(抗TF、抗PAR2)、同型对照抗体(mopc-21)进行抑制试验。用western blot检测其PKCα与p-PKCα的表达,免疫荧光试验观察PKCα的分布情况;分别用PMA(100 nmol/L)、Ⅶa(10 nmol/L)及PKCα抑制剂(safingol,10μmol/L)处理SW620细胞,Transwell试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定量PCR法检测其MMP-9 mRNA表达水平。结果PMA(100 nmol/L),因子Ⅶa(10 nmol/L)及PAR2-AP(100μmol/L)能明显促进PKCα的磷酸化(F=289.9,P<0.05),而对PKCα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影响(F=2.02,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PKCα自胞浆向核膜与核内发生转位;加入抗TF及抗PAR2抗体能够显著抑制因子Ⅶa对PKCα的激活,而同型对照抗体(mopc-21)没有此作用;Transwell试验与定量PCR结果表明,PKCα抑制剂明显阻断因子Ⅶa对细胞迁移及MMP-9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因子Ⅶa依赖TF活化PAR2,经信号分子PKCα介导,上调SW620细胞MMP-9表达,促进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熊良庚 《临床荟萃》2010,25(8):669-671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中PAR1 mRNA的表达;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加PAR1激动荆(PAR1-AP),而对照组不加PAR1-AP,利用PAR1-AP观察其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胰腺癌细胞中存在PAR1m RNA的高表达;实验组细胞迁移比对照组明显增快,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视野细胞数为(148.425±16.123)个vs(54.012±4.614)个(t=21.950,P<0.01).实验组细胞增殖也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分钟闪烁值为8 450±1159 vs 4 098±671(t=7.330,P<0.05).结论 PAR1在胰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并能促进其迁移和增殖,表明PAR1与胰腺癌的转移能力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PAR1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1,PA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胃癌及其癌旁胃组织中PAR-1的表达情况。结果:PAR-1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高于癌旁胃组织,随癌组织浸润肌壁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程度的提升而增高,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PAR-1的表达虽随着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R-1的表达与胃癌发展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可作为胃癌临床预后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蛋白酶活化受体 1和 4(PAR1,PAR4)合成肽对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α表达及细胞骨架的影响 ,揭示蛋白酶活化受体在血小板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选择 2 5μmol/LPAR1与 2 50 μmol/LPAR4两类合成肽分别在不同时间段 (0 -60分钟 )活化血小板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及P 选择蛋白的表达 ,并结合SDS PAGE与转移电泳技术比较血小板活化前后细胞骨架GPIb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变化 ,同时对膜骨架成分进行GPIbα免疫沉淀分析。结果显示 ,PAR 1与PAR4两类合成肽均可促使血小板活化 ,其P 选择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GPIbα表达进行性减少又出现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变化 ,各时间段引起的GPIbα改变在两者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其中PAR1首先发生作用 ,但PAR4维持时间更长。细胞骨架蛋白分析显示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协同GPIbα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免疫印迹也表明与GPIbα相连的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出现可逆性改变。结论 :PAR1与PAR4在血小板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能各自独立地介导血小板活化 ,并导致GPIbα逆转 ,这与细胞骨架的积极参与相关。PAR1起效较快 ,PAR4维持作用更长久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人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RNA干扰(RNAi)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探讨PAR2在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方法根据PAR2基因信息,设计4条PAR2 RNAi片段及1条阴性对照片段,western blotting筛选有效干扰片段,于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效率。PAR2激动剂(PAR2-AP)刺激感染后的SW62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构建的PAR2-RNAi慢病毒颗粒感染SW620细胞后,PAR2 mRNA及蛋白表达均被明显抑制。与对照相比,PAR2-AP不能促进感染后的SW620细胞增殖,细胞各周期比率未见明显差异,迁移试验结果显示穿膜细胞数也未见明显增多。结论成功构建的PAR2-RNAi慢病毒颗粒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的PAR2表达,进而阻断PAR2-AP对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促进效应,证明PAR2在SW620细胞增殖与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列腺素E2是蛋白酶激活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递质之一,在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的收缩、增殖和趋化运动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成纤维细胞三维立体培养过程中,蛋白酶激活受体对前列腺素E2释放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在三维立体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过程中,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对前列腺素E2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自大鼠尾腱提取Ⅰ型胶原.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蛋白酶激活受体1、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表达.将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包裹在含培养基的Ⅰ型胶原中漂浮培养作为体外组织重构模型,即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三维立体培养,分别应用蛋白酶激活受体1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受体激动剂凝血酶、胰蛋白酶、SLIGKV-NH2、TFLLR-NH2刺激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结果与结论: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表达于三维立体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基础状态下三维立体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可释放前列腺素E2;蛋白酶激活受体1非选择性受体激动剂凝血酶、蛋白酶激活受体2非选择性受体激动剂胰蛋白酶和蛋白酶激活受体1选择性受体激动剂SLIGKV-NH2均显著刺激前列腺素E2产生(P<0.01),而蛋白酶激活受体2选择性受体激动剂TFLLR-NH2呈剂量依赖地抑制前列腺素E2的释放(P<0.01).结果提示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参与调节三维立体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前列腺素E2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钙信号参与凝血因子Ⅶa依赖组织因子(TF)激活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从而促进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Ⅶa(10 nmol/L)及PAR2激动剂(PAR2-AP,100μmol/L)作用负载fluo-4/AM的SW620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钙抑制剂EGTA(1 mmol/L)和毒胡萝卜内酯(thapsigargin,TG,1μmol/L)预处理细胞后,Ⅶa(10 nmol/L)、PAR2-AP(100μmol/L)再分别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ERK1/2、t-ERK1/2蛋白的表达;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SW620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Ⅶa(10 nmol/L)和PAR2-AP(100μmol/L)处理SW620细胞后,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瞬时升高后降低,分别在60、30 s达到峰值;EGTA和TG预处理细胞,能明显降低Ⅶa、PAR2-AP对p-ERK1/2蛋白的活化作用(P<0.05),抑制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 TF/Ⅶa激活PAR2后,经钙信号通路活化下游ERK1/2信号,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apoptosis protein,IAP),含有一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重复序列(baculovirus IAP repeat,BIR),通过抑制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活性发挥抗凋亡作用。在白血病细胞中survivin高表达,且与预后有关。转染survivin天然反义基因、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effector cell protease receptor-1,EPR-1)基因,可降低survivin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以达到治疗白血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参与血管生成的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被其配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激活后可促进邻近的血管生成,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营养,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移[1]。VEGF和VEGFR2介导生成的血管有助于胃癌的侵袭,导致胃癌的高死亡率[2]。VEGFR2在乳腺癌[3]、肺癌[4]、胶质母细胞瘤[5]、胃肠道癌症[6]、肾细胞癌[7]、卵巢癌[8]、膀胱癌[9]和骨肉瘤[10]中的高表达也得到证实。本文主要研究VEGFR2在胃癌中的表达,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及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列腺素E2是蛋白酶激活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递质之一,在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的收缩、增殖和趋化运动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成纤维细胞三维立体培养过程中,蛋白酶激活受体对前列腺素E2释放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在三维立体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过程中,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对前列腺素E2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自大鼠尾腱提取Ⅰ型胶原。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蛋白酶激活受体1、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表达。将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包裹在含培养基的Ⅰ型胶原中漂浮培养作为体外组织重构模型,即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三维立体培养,分别应用蛋白酶激活受体1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受体激动剂凝血酶、胰蛋白酶、SLIGKV-NH2、TFLLR-NH2刺激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结果与结论: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表达于三维立体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基础状态下三维立体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可释放前列腺素E2;蛋白酶激活受体1非选择性受体激动剂凝血酶、蛋白酶激活受体2非选择性受体激动剂胰蛋白酶和蛋白酶激活受体1选择性受体激动剂SLIGKV-NH2均显著刺激前列腺素E2产生(P〈0.01),而蛋白酶激活受体2选择性受体激动剂TFLLR-NH2呈剂量依赖地抑制前列腺素E2的释放(P〈0.01)。结果提示蛋白酶激活受体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参与调节三维立体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母细胞前列腺素E2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 1,SEN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以SENP1和VEGF抗体检测胃癌及胃良性病变(胃炎、胃溃疡)组织中SENP1、VEGF蛋白的表达;用EnVision法以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结果:SEN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5.0%(75/100),而在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ENP1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指标间有相关性(P<0.01);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指标间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MVD为32.93±14.05,而胃良性病变中其为28.67±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指标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SENP1在胃癌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展,其可能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调节VEGF的表达,在胃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SENP1、VEGF的过度表达及高MVD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成为预测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蛋白酶活化受体 1(PAR1)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凝血系统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 Western-blot 方法检测了 siRNA 对 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中 PAR1的内源表达的影响,然后在 PAR1 受 siRNA 干扰的情况下检测 B16F10细胞在体内外迁移能力,其结果与未受siRNA 干扰的试验结果相对照,来确定 PAR1 在 B16F10 瘤细胞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结果:75nmol/L 的 siRNA 干扰48h 后可明显抑制 B16F10中 PAR1 的表达,其转录水平抑制率是60%,蛋白水平的抑制率为85%;体外迁移实验表明,PAR1 表达量减少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1);动物实验表明.干扰 B16F10细胞中的 PAR1后,肿瘤细胞经血管迁移能力减弱,在肺部形成的转移瘤数目减少(P<0.01)。结论:PAR1 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作用。开发 PAR1 封闭剂有望抑制肿瘤转移,可作为研制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敖杰男  曹勇 《临床荟萃》2004,19(7):410-4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t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是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主要存在脂肪组织,并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参与脂肪酸代谢基因的表达。多种脂肪酸和类花生酸可作为PPARγ生理性配体,通过激活PPARγ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非脂肪组织也有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97年美国耶鲁大学Altieri等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effector cell protease receptor-1,EPR-1)cDNA从人类基因组文库中将survivin筛选克隆出来后,各国学者围绕其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展开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survivin  相似文献   

18.
小檗碱是从天然中药材中提取出的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对多种恶性肿瘤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主要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抑制介导作用信号通路、影响蛋白激酶通路、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等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最近报道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如结直肠癌、胃癌及肝癌等。死亡受体包括TRAIL-R1(DR4)和TRAIL-R2(DR5),均含有死亡结构域并能向细胞内传递死亡信号。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与DR结合后能激活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家族(caspases)的信号级联(cascad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1周后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细胞纯度.按1∶3传代至3~4代时,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1 mg/L)、血必净干预组(LPS 1 mg/L,血必净注射液10 g/L),活化蛋白C(APC)干预组(LPS 1 mg/L,APC 0.1 mg/L).分别在12、24、48、72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内皮细胞EPCR和PAR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结果 12 h时各组间EPCR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PS刺激组EPCR和PAR1 mRNA表达则均降低,APC和血必净干预后两值均升高(P<0.05或P<0.01).24~72 h LPS刺激组EPC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EPCR的表达随LPS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呈明显的负相关;而血必净干预组EPCR表达明显高于LPS刺激组(P均<0.01).LPS刺激组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用血必净干预后,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P均<0.01).与APC干预组比较,血必净干预组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增加由LPS诱导大鼠主动脉EPCR和PAR1的表达作用,可能与其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抑制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