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对2006—2015年间湖北省上报的狂犬病个案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湖北省狂犬病潜伏期长短的多种因素,为全省制定切实可行的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间湖北省各地上报的狂犬病个案调查表,将个案数据录入Epidata 3.1软件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对潜伏期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755例个案中,潜伏期最短在24 h内(0 d),最长达18 406 d,平均潜伏期(中位数)为66 d。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与年龄、职业、暴露程度、暴露部位、伤口处置情况、伤口挤压出血、冲洗、消毒、缝合处理、暴露后被动免疫、暴露后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和伤人动物来源12个因素相关(P<0.05)。结论湖北省狂犬病病例潜伏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暴露程度、暴露部位、伤口处理、暴露后免疫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安徽省狂犬病患者个案信息,探讨狂犬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安徽省2005~2011年416例狂犬病个案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库,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检验分析、多因素有序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93.99%患者被犬所伤,Ⅱ、Ⅲ度伤占95.67%,暴露后仅19.47%在医疗机构处理伤口,头颈和躯干部伤口占39.51%,不同暴露部位伤口处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P0.01)。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率仅14.42%,抗血清使用率0.48%。潜伏期中位数72d(最短2 d,最长15年),病例的暴露部位、伤口未处理、暴露后未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对潜伏期长短有影响。结论加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预防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暴露后伤口规范处理是狂犬病暴露后防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振开  黄少新  邓玄  阳冬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768-2770
[目的]调查桂林市2003~2006年狂大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桂林市市区及辖区各县发生的狂大病病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个案调查.包括病例的一般情况、致伤程度和伤口处理情况、免疫接种、致伤动物、病程和潜伏期等. [结果]桂林市2003~2006年共发生狂犬病2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5/10万;发病以农民为主,占79.6%;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2岁;90.7%伤口处理不规范或未处理;85.8%未注射狂犬病疫苗;99.19%未注射人用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平均潜伏期为68 d,平均病程为4 d,其中头面部、手部和上肢、躯干和下肢受伤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6、113和178 d,Ⅱ度与Ⅲ度致伤患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50和96 d,有狂大病疫苗接种史与无狂犬病疫苗接种史患者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2 d和66 d.伤人动物中,犬类占85.8%,发病动物占59.3%,未免疫动物占86.2%. [结论]犬只免疫率底,暴露后伤口未处理或处理不规范,以及未免疫接种和未注射人用抗狂犬病血清(人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导致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犬只管理、加强农村地区预防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动物致伤后伤口处理率及免疫接种率是当前遏制狂犬病高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5-2017年南宁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潜伏期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17年南宁市狂犬病个案调查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狂犬病三间分布特征,运用软件SPSS 20.0对数据做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有序回归分析。 结果 2005-2017年南宁市狂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203.95, P<0.001)。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但县城(0.36/10万)发病高于城区(0.14/10万)(χ2=37.37,P<0.001),男性(0.36/10万)发病高于女性(0.18/10万)(χ2=26.20,P<0.001)。>40岁病例占69.5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1.03%。病例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率为11.46%。潜伏期中位数71 d(最短3 d,最长2 459 d)。病例潜伏期与暴露程度、暴露部位、伤口处理、暴露后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注射、暴露后人用狂犬疫苗注射、动物种类和动物来源有关(P<0.05),其中头面部暴露对潜伏期的影响最大,潜伏期的中位数为18 d(OR=0.12,OR95%CI:0.042~0.345)。 结论 加强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重点是对农民、男性、年龄>40岁的人群开展健康宣教。狂犬病潜伏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提高暴露人群的规范伤口处置率及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率是防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狂犬病发病潜伏期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广西桂林市2004-2011年249份狂犬病个案资料就潜伏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桂林市狂犬病发病潜伏期最短1d,最长3 650 d,中位数51d,中位数的95%可信区间为42.7 ~59.3 d,潜伏期的四分位数间距为69 d.单因素分析发现暴露方式、伤口部位、伤口处理以及暴露后有无免疫接种与狂犬病发病的潜伏期有关.动物主动攻击、伤口位于头面部、医生处理的伤口和暴露后接受免疫接种的潜伏期短.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只有伤口部位和暴露后有无免疫接种是影响潜伏期的因素.头面部伤潜伏期最短,下肢伤次之,上肢伤最长.暴露后免疫接种的潜伏期明显比没有免疫接种的短.结论 影响狂犬病发病潜伏期的因素可能是攻击动物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状况及其毒力、受伤人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接种的时机与效力.建议注意攻击动物的状况,并及时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延长狂犬病潜伏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5年济宁市报告的87例狂犬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结果】狂犬病潜伏期为3~7 345 d,平均潜伏期为65 d。单因素分析显示,暴露部位、暴露分级、暴露后免疫史、伤人动物种类4个因素对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暴露后免疫史、暴露分级、暴露部位是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暴露后免疫接种者发病风险是未免疫者的17. 48倍,头面部暴露者的发病风险是下肢暴露者的2. 13倍。【结论】暴露后免疫史、暴露分级、暴露部位是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80个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未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573-573,575
[目的]通过对台州市80个狂犬病例疫情资料分析,为制定狂犬病防治对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狂犬病个案调查表与疫情报表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狂犬病疫情波及全市88.9%的县和37.4%的乡镇;发病以男性多、农民多、老幼多、下半年多;伤害部位以手足部位最常见;80%伤口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平均潜伏期114.9d,病程平均3.9d;全部病例中狂犬疫苗接种的占18.8%,其中全程免疫只占1/4;暴露动物有犬、猫、猪.[结论]狂犬病防范的重点在农村,重点人群是老人与儿童以及农民与学生;须加强狂犬疫苗接种和正规伤口处理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湖北省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狂犬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湖北省狂犬病病例监测数据和狂犬病暴露门诊处置季报汇总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湖北省狂犬病疫情的分布特征,运用SPSS 25.0软件对潜伏期影响因素进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湖北省狂犬病疫情持续下降。病例主要分布于湖北省西北部和中东部地区;高发季节为夏秋冬季;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86∶1,职业以农民为主;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且呈现单峰型,高峰主要集中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76例狂犬病病例分析中,伤人动物以狗为主(89.47%),暴露程度以Ⅲ级暴露为主(57.89%),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率仅为9.21%。暴露程度、伤口处置情况、处理方式(缝合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是影响潜伏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2017—2021年湖北省狂犬病疫情持续下降。要强化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狂犬病暴露门诊处置的规范化水平,力争实现湖北省2030年消除人间狂犬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戴传文  崔利伟  李静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082-4083
[目的]分析被动物咬伤至医学门诊就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因素,为加强本地区狂犬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根据本地区8个犬伤医学门诊记录和统计资料,对就诊病例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暴露级别、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及时性以及伤人动物类别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全区犬伤医学门诊共接诊2150例病例。其中10以下儿童和21~40岁年龄组被咬伤人数最多。1326例(61.67%)超过3h才处理伤口,45.58%的病例在12~24h内接种狂犬疫苗,17.58%的病例超过24h才接种狂犬疫苗。宠物犬咬伤1045例,占48.60%,家犬咬伤560例,占26.05%。[结论]要加强对低年龄组儿童的看护。加强对宠物犬的管理。做好狂犬病防制知识的宣传工作,合理设置犬伤医学门诊,提高伤口处理和狂犬疫苗接种及时性。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除病毒的数量和毒力等生物学因素外,与个体差异、伤口部位、受伤程度、伤口处理、疫苗接种等非生物学因素也密切相关,为了解各种非生物学因素对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大小和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718例狂犬病个案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明检测出的狂犬病毒隐性感染者是否真正的隐性感染者。[方法]2003年,对盐城市部分有暴露史的自愿者进行血清狂犬病毒抗体检测,并于2005年、2006年对其中的抗体阳性者进行随访和抗体消长情况调查。[结果]观察的自愿者均未注射过狂犬病疫苗,222名有暴露史者血清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的45人,其中22人在0.5~6个月前曾被犬、猫等动物致伤,23人与犬、猫等有6个月以上密切接触。2005年复查其中25名狂犬病毒抗体阳性者,10人仍为阳性;2006年检测2005年的4名阳性者,狂犬病毒抗体均为阴性。到2006年12月止,45人均健在;有密切接触史者初次接触时间均在15年以前,动物致伤者的暴露时间为3~5年,分别超过本市狂犬病死亡的最长潜伏期与狂犬病的潜伏期中位数。[结论]检出的狂犬病毒抗体阳性者是真正意义上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墨江县首例人间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墨江县狂犬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对当地犬只密度进行调查,灭犬时取犬脑组织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结果]墨江县2010年5月报告人间狂犬病1例,已死亡,潜伏期31 d,病程4 d。近年来全县犬只密度不断增高,全县平均每1.24户人家有1只犬,每5.69个人养有1只犬;土栋组平均每户1.6只犬,每3.2个人养有1只犬。50份犬脑组织经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中3份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达6%。[结论墨江县狂犬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犬只管理、规范进行暴露后处置、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健康教育是防治狂犬病的有效措施。建议将狂犬病暴露者免疫纳入医疗保险进行报销,避免出现因免疫费用太贵而不能及时进行暴露后免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福州市民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方法]对被动物咬、抓伤者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后20d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狂犬病抗体。[结果]经全程注射狂犬疫苗的1531例动物咬、抓伤者中,抗体阳性1439例,平均阳性率为93.99%。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有差异(χ2=18.898,P﹤0.01)。[结论]被动物咬、抓伤者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是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1990~2006年全国狂犬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晓明  林汉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92-3493
[目的]分析1990~2006年全国狂犬病流行趋势。[方法]收集1990~2006年的全国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1996年期间,狂犬病发病率持续下降至1996年的最低水平0.01/10万;1997年后疫情开始回升,2004年的发病率是1996年的19.66倍。虽然2005年发病率稍回落,但2006年1~9月全国共报告发病人数2321例,比2004、2005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7.10%及29.74%。[结论]在1990~2006年期间,狂犬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呈"U"字型。  相似文献   

15.
玉林市1999~2005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玉林市1999~2005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9~2005年玉林市狂犬病疫情资料、2003~2005年狂犬病个案调查资料和2005年狂犬病监测点资料,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5年玉林市共报告狂犬病348例;发病人群以5~14岁儿童和40~70岁农民为主,分别占24.71%和45.69%;发病以7~11月发病较多,占全年发病总数50.86%。调查205例病例个案,90.58%为犬伤所致;暴露后70.73%未作伤口处理,20.49%接种了狂犬疫苗,2.44%注射了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2005年玉林市狂犬病监测点暴露治疗人群共7 491名,87.80%进行了伤口处理,100.00%的病人注射狂犬疫苗,7.08%进行了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射;犬带毒率为13.25%,犬密度为13只/100人,犬免疫率为5.31%。[结论]犬密度高,犬免疫率低,犬带毒率高;暴露后未按要求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与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射;门诊狂犬病暴露预防治疗不规范等可能是造成我市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针对流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蓉  杨永胜  张顺三  李顺利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32-1734
目的了解沧州市近年来狂犬病发病状况,分析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该市的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的全市报告的2006—2011年狂犬病病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2006—2011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88例,年均发病率为2.16/100万;88例病例全部死亡,死亡率100%。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9月,为18例,占20.45%;其次是8月,为11例,占12.50%,88例病例中农民占62例。结论该狂犬病夏季发病率较高,职业分布表现为农民发病较高。不规范的免疫预防接种和未接受正确的伤口处理是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根据沧州市狂犬病发病特点对今后狂犬病预防控制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谢月梅  陈丽娟  周世卿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60+1793-F0002,F0003
目的分析广宁县2006—2011年狂犬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宁县2006—2011年报告的狂犬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宁县2006—2011年共报告狂犬病34例,死亡34例,病死亡率为100%。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31/10万。34例病例均分布在农村,性别比为2.78∶1;发病年龄以50~59岁为主,占35.29%;其次为40~49岁和60~69岁,各占20.59%。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91.18%;其次为学生,占5.88%。发病时间以4—6月最多,共18例,占总发病人数的52.94%。83.25%的病例被犬只抓、咬伤或接触犬只感染病毒。58.82%的病例暴露后伤口未作处理或未及时正确处理。91.18%的病例未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结论犬伤后患者的伤口未及时作规范处理、未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或同时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广宁县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强狂犬病预防知识特别是暴露处理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预防意识,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福县狂犬病发病特征,以便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安福县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安福县累计发生狂犬病24例,年均发病率为0.63/10万。24例病人中,2000年发病3例、2001年发病6例、2003年发病3例、2004年发病1例、2005年发病2例、2006年发病4例、2007年发病2例、2008年发病1例、2009年发病2例;男性16例、女性8例;2~17岁8例、18~49岁7例、50~79岁9例;农民18例,学生4例,散居儿童2例,均为农村病例;伤人动物均为犬类;2例进行了伤口处理与狂犬病疫苗接种。[结论]安福县狂犬病病例以农村老年人和学生为主,绝大多数暴露后未进行伤口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廉江市狂犬病的发病特征,探讨狂犬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对廉江市2001-2005年狂犬病病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合计发病死亡71例,各年分别发病10例、8例、17例、18例、18例;男性55例,女性16例;农民42例,学生14例,散居儿童12例,其他3例;2~9岁16例,10~19岁12例,20-39岁7例,40~59岁17例,60-90岁19例;被犬致伤的68例,猫伤3例;潜伏期43d,病程均不超过8d。被动物伤后60例未进行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11例进行伤口处理并接种疫苗(其中3例全程接种)。[结论]被犬伤后伤口未处理、未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廉江市狂犬病疫情增长迅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