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例Ⅰ~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5粒/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多贝斯,500mg/次,3次/日,用药时间90天.通过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及视野观察评价疗效;同时检测血尿便常规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视野灰度值(mean defect,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吸收,改善视野.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郭堂胜  陈晓文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39-254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50例通过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尚可Ⅰ-Ⅲ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加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对照组(25例)不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用药60 d,通过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视力等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及出血灶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控制血糖良好前提下具有提高视力,对眼底微血管瘤,小出血灶等病理改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在目前缺少针对性病因治疗的条件下,常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不可逆转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是20~65岁成年人失明的首发原因[1]。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显示出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现对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作一探讨,以期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降糖、降脂和降压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次/d,15粒/次口服,疗程为24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以及眼底镜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眼底造影等,以观察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眼底病变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微血管瘤、出血斑、渗出及黄斑水肿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更显著地减少DR患者眼底微血管瘤数目、眼底出血面积、眼底硬(软)性渗出和眼底黄斑水肿面积。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Ⅲ期的患者共42例(78眼)。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眼,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10粒/次,3次/日,连续用药3个月。对照组35眼,给予V itB1和路丁C,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视野、荧光血管造影及视觉电生理的变化。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的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视网膜小出血斑、微血管瘤数目及视野灰度值(MD)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潜伏期小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视网膜电流图a、b波的潜伏期小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改善有显著疗效,对视网膜微血管瘤和小出血斑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对视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6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Ⅲ期)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38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眼底、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眼底改善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血脂明显下降。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疗效,且能改善血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也增多.而内皮素(E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着密切联系,其是强烈缩血管物质,由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可引起血管病变,降低ET含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极其重要.本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4例,现将该药对ET的影响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韩琳娜  李一梅  谢波 《中成药》2015,(2):382-384
复方丹参滴丸通过保护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机制,发挥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治疗作用;与羟苯磺酸钙、杞菊地黄丸等药物相比,对NPDR的疗效更好;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对NPDR的疗效。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NPDR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接受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物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仅单一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进行单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联合治疗。比对两组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视野灰度。结果:在接受治疗后,两组视力情况、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视野灰度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更优(P<0.05),进一步进行组间数据对比,研究组上述三方面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可以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情况,总体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ipidperoxids,LPO)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丹参对37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LPO含量及红细胞SOD活性。3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LP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红细胞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用丹参治疗后患者血浆LOP含量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丹参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LPO含量,升高红细胞SOD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21年9月,纳入试验组为芪明颗粒联合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进行分析,系统评价对总有效率、血糖指标、视力、黄斑厚度、视网膜循环时间、血清细胞因子含量以及支链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同时评价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的用药安全性。结果 最终纳入14篇RCT,共计1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OR=4.22, 95%CI (3.02, 5.90), Z=8.41, P<0.01,恢复视力(MD=0.14,95%CI (0.11, 0.16),Z=9.28,P<0.01),降低空腹血糖(MD=-0.17, 95%CI (-0.33, -0.01), Z=2.07,P<0.05)及糖化血红蛋白(MD=-0.42,95%CI (-0.73, -0.11), Z=2.68,P<0.01),降低黄斑厚度(MD=-7.30,95%CI (-9.86, -4.74), Z=5.59,P<0.01),缩短视网膜循环时间(MD=-0.49,95%CI (-0.74, -0.23), Z=3.73,P<0.01),同时可以调节血清因子含量以及支链氨基酸含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有良好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视力情况及视网膜循环状况,改善体内血清支链氨基酸代谢情况,够抑制NPDR患者视网膜内多种细胞因子所介导的血管新生,降低不良反应,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更多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丹参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季一兵  郑朝华  陈玉英 《中成药》2003,25(12):953-955
目的 :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丹参中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 5 0 μm× 5 0cm未涂渍毛细管柱 ,2 0mmol/L硼砂溶液作缓冲液 ,运行电压为 15kv ,检测波长为 2 10nm。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中共有 11个共有峰 ,且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的标准。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 ,可作为控制丹参药材内在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配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DR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1例)。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控制血糖,使FPG维持在4.5~6.5 mmol/L,2hPG≤10.0 mmol/L。羟苯磺酸钙组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片;联合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和口服羟苯磺酸钙片。均治疗3个月。评价视野灰度值、眼部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和黄斑厚度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视野灰度值[(1.53±0.22)%比(2.13±0.16)%;t=17.315, P<0.01]、血管瘤体积[(11.33±3.21)cm3比(13.44±4.01)cm3;t=3.259, P<0.01]、出血斑面积[(1.11±0.24)mm2比(2.01±0.53)mm2;t=9.885,P<0.01]、黄斑厚度[(308.12±13.29)?m比(369.31±14.57)?m;t=24.556, P<0.01]均显著低于羟苯磺酸钙组。联合治疗组视力改善眼的百分比显著高于羟苯磺酸钙组(63.1%比35.0%;χ2=8.748,P=0.003)。联合治疗组总有效为39例(95.1%)、61眼(93.8%),羟苯磺酸钙组为27例(67.5%)、37眼(6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89、17.226,P值分别为0.004、0.001)。结论丹红注射液与羟苯磺酸钙联用,可改善DR患者的视力和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15.
丹参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中药丹参组织培养研究简况,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发生,通过诱变、驯化与选择,获得含丹参酮的红色愈伤组织的新无性系,及其试验培养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丹参cDNA芯片,为基因表达谱研究提供条件。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丹参根总RNA,采用Pharmacia公司QuichprepTM Micro mRNA PurifiCation Kit分离mRNA后,通过在 cDNA 分子两端加上 EcoRⅠ/NotⅠ接头,在 T4 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与表达载体λZAP Express Predigested Vector 连接,然后用包装蛋白在体外包装连接产物,感染E.coli XL1-Blue MRF’构建成cDNA 文库。挑取分离良好的噬菌斑进行PCR扩增,经过电泳检测、纯化、再次电泳检测后得到的克隆用于芯片点制。以丹参actin基因作为阳性对照,不含DNA的点样液和PolyA为阴性对照。结果:cDNA 文库插入片段长度为500~2 500 bp。共得到4 354个克隆用于芯片点制。单色荧光(Cy3)杂交显示,阳性对照均出现杂交信号,阴性点没有杂交信号。整张芯片背景清晰,漏点少,杂交点为完整的圆形,芯片质量完好。结论:该芯片的制作为首张有关道地药材的cDNA芯片,为丹参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丹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目的从生态型出发,研究国产著名道地药材川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大叶型、小叶型和野生型品种资源特性.方法采用道地主产区专题调研法和系统选择法,在无公害的适宜丘陵生态区,应用系统分离纯化种源和规范化种植(SOP)技术,3×5随机区组排列,连续3年品比试验及其专题实验研究,t检验比较.结果丹参大叶型、小叶型、野生型品种间的生物学性状及生产力、抗病性、商品产量特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生态适应性、植株特征、花粉粒、染色体、同功酶和品质特性均有显著差别,综述了丹参品种资源特性.结论首次确立了川丹参的品种资源类型,建立了丹参品种资源分型研究的性状和生产力特性指标体系,小叶型丹参为川丹参的优质商高产新品种,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川野丹参品种资源填补了栽培川丹参不能有性繁殖生产的研究空白,传统主流大叶型丹参应十分注重复壮研究.本研究为丹参品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施丹参的GAP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丹参功能基因组学研究I——cDNA芯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丹参cDNA芯片,为基因表达谱研究提供条件。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丹参根总RNA,采用Pharmacia公司Quichprep^TM Micro mRNA PurifiCation Kit分离mRNA后,通过在cDNA分子两端加上EcoR I/Not I接头,在T4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与表达载体λZAP Express Predigested Vector连接,然后用包装蛋白在体外包装连接产物,感染E.coli XLl-Blue MRF’构建成cDNA文库。挑取分离良好的噬菌斑进行PCR扩增,经过电泳检测、纯化、再次电泳检测后得到的克隆用于芯片点制。以丹参actin基因作为阳性对照,不含DNA的点样液和PolyA为阴性对照。结果:cDNA文库插入片段长度为500~2500bp。共得到4 354个克隆用于芯片点制。单色荧光(Cy3)杂交显示,阳性对照均出现杂交信号,阴性点没有杂交信号。整张芯片背景清晰,漏点少,杂交点为完整的圆形,芯片质量完好。结论:该芯片的制作为首张有关道地药材的cDNA芯片,为丹参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曹珍  谢晓亮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61-1863
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分别从植物形态、植物分类,显微特征,以及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谱鉴别法及指纹图谱、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丹参进行鉴别区分,进而对丹参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