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琳  肖旸  李帷  张声生 《北京中医药》2009,28(10):785-787
目的 观察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西药联合组36例服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及雷贝拉唑;西药组30例单用雷贝拉唑;西药联合组30例服用铝碳酸镁及雷贝拉唑.3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咽部不适等症状的变化,并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中西药联合组总体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中西药联合组烧心、咽部不适症状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胸骨后痛症状改善优于西药联合组(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中西药联合组在停药、抗复发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 中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并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符滨  杨艳娜  刘敏 《光明中医》2013,28(4):778-780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10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西药组50例,口服莫沙必利片5mg,每日3次,每餐前半小时服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mg,睡前服用,每日1次;中西药结合组内服加减黄连温胆汤,睡前服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1次,疗程为8周,根据治疗1、4、8周时分别对烧心、反酸、胸痛症状作症状评价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并停药半年后比较复发情况评定疗效。结果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在用药后烧心、反酸症状于第1、4、8周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胸痛症状,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在用药第l周后积分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无显著差异,在停药半年后,西药组复发率高于中西医结合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能较快缓解患者烧心、反酸、胸痛症状,复发率低,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分别予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和奥美拉唑加达喜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内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I临床症状,中药组改善口苦咽干、烧心、咽部不适及便干4项症状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在改善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与西药组作用相当(P〉0.05);在改善内镜下胃内胆汁反流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丁军威  李先芝  陶琳 《中医药导报》2020,26(12):127-132
目的:系统评价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纳入以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7月27日,用改良Jadad质量评价表对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合计9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组比较,四逆散合左金丸或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总有效率[OR=2.90,95%CI(1.82,4.63),P0.000,01]、复发率[OR=0.18,95%CI(-0.09,0.38),P0.000,01]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胃镜积分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6,95%CI(-0.32,0.44),P=0.75]。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西药在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20,95%CI(2.04,6.36),P=0.000,1]。结论:四逆散合左金丸或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总有效率、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西药,胃镜改善方面与单用西药相当。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用西药。但由于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及质量有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化郁清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最后纳入疗效统计87例,分别用化郁清胃颗粒(中药组)、奥美拉唑(西药组)及两者联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疗程4周,随访4周。结果中药组对GERD的胃中不适症状发作频率和程度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对口中酸苦味的改善与西药组相当(P〉0.05),且中药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7);中西药联合则可以明显改善各单项症状的积分及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整体积分。结论化郁清胃颗粒可以明显改善GERD胃内容物反流和口中酸苦味症状,且在临床总体疗效上也优于奥美拉唑;而中西药联合应用对于GERD肝胃郁热证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化郁清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化郁清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最后纳入疗效统计87例,分别用化郁清胃颗粒(中药组)、奥美拉唑(西药组)及两者联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疗程4周,随访4周。结果中药组对GERD的胃中不适症状发作频率和程度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对口中酸苦味的改善与西药组相当(P〉0.05),且中药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7);中西药联合则可以明显改善各单项症状的积分及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整体积分。结论化郁清胃颗粒可以明显改善GERD胃内容物反流和口中酸苦味症状,且在临床总体疗效上也优于奥美拉唑;而中西药联合应用对于GERD肝胃郁热证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片和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其临床症状、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极大缓解其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功能障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食管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口服,对照组仅予奥美拉唑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烧心和反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烧心和反流症状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与雷尼替丁联合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桑菊清解汤结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多莫沙必利片5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mg,睡前服用,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桑菊清解汤33mL,饭后服用,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烧心、反酸、胸病症状积分及咳嗽积分.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者咳嗽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桑菊清解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能迅速改善患者烧心、反酸、咳嗽症状,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为食管防御机制下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使食管黏膜损伤,产生炎症、糜烂或溃疡,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夜间平卧时呛咳、咽部不适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笔者用左金丸四逆散加减治疗反性性食管炎8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食管反流患者63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晨起空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和胃方颗粒制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缓解程度及停药后症状维持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反酸、烧心等症状均改善,食管黏膜恢复速度均提高,且治疗组在缓解主要临床症状、加速食管膜愈及维持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褚洪连  方宏图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77-1877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等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肝胃郁热证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诊断标准:根据2006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4.
钟毅  饶梅冰  范明 《新中医》2011,(1):31-33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口服降逆和胃汤,每天1剂;对照组80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每天2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应用降逆和胃汤和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反食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果显示,应用降逆和胃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及反食等临床症状,且近期疗效和停药3月后复发情况都明显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P〈0.05)。结论:降逆和胃汤对非糜烂性反流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综合患者用药后病情的变化情况及内镜检查改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有效提高了患者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郁合欢汤联合双粉散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疗效。方法将54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采用解郁合欢汤联合双粉散治疗,治疗1个月。用胃食管反流量表(Gerd Q)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分析有效率。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反流症状、胸骨后疼痛、烧心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睡眠改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解郁合欢汤联合双粉散治疗能更好改善RGERD临床症状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先军  谭艳 《四川中医》2007,25(12):73-73
目的:观察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吗丁啉片,西米替丁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6例.结果:使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6例,其中治愈37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4.7%.结论:运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互补长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7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GERD症状评分及胃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EE患者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胃食管反流病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RE)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夜间平卧时呛咳、咽部不适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2006年1月~2008年1月,笔者用旋覆代赭汤和四逆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积分的客观变化,指出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方法:本研究对8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按就诊顺序以2:1随机分配至两组,中药治疗组55例、西药对照组30例,进行随机、平行开放对照临床试验。中药治疗组辨证分型后采用课题组相应协定方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胶囊治疗,每次10 mg,2次/d,口服,连用8周(由上海信谊药物有限公司生产)。疗程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2周。采用Excel整理数据资料,SPSS 18.0和GraphPad Prism 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反胃,嗳气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烧心、胸骨后不适、疼痛,嗳气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泛酸积分差值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73.3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疗效优于作用机制单一的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