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外用中药麻醉剂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阳  张毅 《北京中医》2007,26(11):757-759
中药外用麻醉方剂最迟在唐代就已经使用,然而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并未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直到明末清初.中药外用麻醉才有了飞跃性发展,在中医外科、伤科及喉科某些需要手术的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一些医家将其继承下来,并且加以发扬。现将古今外用中药麻醉方剂的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性与中药方剂的标准化是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中药研究的深入,已逐步认识到中药治病的本质是中药的药性及方剂准确是直接影响中医药对患者医疗作用的因素。中药化学、药理和临床之间的关联影响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方剂理论的继承及发展,其在中医标准化与中药标准化起到桥梁作用。模糊逻辑与中医辨证的有机结合是中医药学规范化的基础。因此中药药性、中药方剂标准化的研究与规范将为中医药整体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89首,涉及中药148味,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个。结论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多用清热化湿及活血化瘀药,演化得到的新处方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疫病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治疗疫病的外用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疫病外用方剂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51首,涉及中药383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总结了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治疗疫病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为疫病外用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洪国灿  顾凌  胡维 《国医论坛》2012,27(5):17-19
目的: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治疗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所有中药方剂,统计各味中药的使用频数,分析内服及外用方剂中的用药规律及差异。结果:共有104首方剂纳入研究,70个内服方剂中,补益药26味240次,活血化瘀药19味189次,祛风湿药14味62次;34个外用方剂中,祛风湿药15味117次,活血化瘀药17味113次,补益药8味30次。内服、外用方剂中的补益、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及常用药物,在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剂以补益、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其内服方剂以补益、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而外用方剂则侧重于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筋病外用方剂的用药与组方规律,以期对筋病的中药外用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单机版(V5.0)中治疗筋病共63首外用方剂,涉及136味中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核心算法、熵层次聚类,统计单药、对药、角药出现频次,并分析关联规...  相似文献   

7.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湿疹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湿疹的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湿疹的外用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湿疹的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70个湿疹外用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和药对,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2个、新处方7个.结论:总结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湿疹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为湿疹外用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治疗银屑病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银屑病的外用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 0. 1软件,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银屑病的外用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及中药组合、药物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组合。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外用方剂131首,涉及药物209种,使用频次≥10的药物有22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硫黄、轻粉和雄黄。得到常用中药组合48个,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硫黄-雄黄、蛇床子-大风子、苦参-蛇床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2个,包括荆芥-生地黄-乳香-黄芩-黄柏-黄连-大黄等;聚类获得11个新处方,包括荆芥-生地黄-乳香-甘草;青黛-冰片-红粉-麝香-山慈菇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银屑病外用方剂治疗上从以杀虫攻毒祛风为主,逐渐转向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润肤止痒为主。  相似文献   

9.
三辨治癌理论,即辨证论治、辨病理论治、辨病位论治相结合。根据三辨治癌理论将中药方剂做成外用膏,给病人在相应的穴位和病灶部位塌渍,再借助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增加中药的渗入,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药品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反应。临床实践显示,三辨治癌外用中药治疗肺腺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检索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应用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内服和外用中药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治疗黄褐斑内服方剂336首,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是当归、柴胡、红花、白芍、川芎,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治疗黄褐斑外用方剂182首,对其进行分析,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分别是白芷、白附子、茯苓,挖掘出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黄褐斑的内服和外用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内服中药用药多以活血祛瘀、补血理气治法为主,外用中药用药以祛斑美白功效为主。该研究为治疗黄褐斑的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混合痔1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混合痔150例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学院第一附院郭纯艳黑龙江省宾县医学会王津义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院姜旭昌笔者自1986年至1992年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药内服、外用洽疗混合痔150例,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内服方剂用槐实止痛汤:槐实50克...  相似文献   

12.
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历史沿革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临床医家把十八反的药物视作配伍禁忌,认为合用后会致毒增毒,然而成功运用反药的例证也代有所传。本文通过对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在方剂中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藜芦组方剂应用在宋元时期达到最高,而甘草和乌头组方剂则是在明清时期最多,3组方剂在民国时期和现代应用均较快下降;并且外用方的比例偏高,方剂药味数有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8~9味。本文认为十八反配伍与毒性药材密切相关,是有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如不同的生理病理条件,配比剂量的变化,不同的给药途径,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其配伍致毒/增毒机理的阐明将为保障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助于推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也将为其他禁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治疗口疮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中主治口疮的外用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口疮的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13首口疮外用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7个、新处方7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能很好的应用于方剂用药规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处方用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归纳分析中药治疗骨关节炎处方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1989~2006年间各类医学期刊,获取治疗骨关节炎的方剂;统计方剂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数;比较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用药的差异。结果:共有494首方剂纳入研究。215个内服方剂中,补益药30味1074次、祛风寒湿药31味908次、活血化瘀药22味727次;279个外用方剂中,祛风寒湿药28味1425次、活血化瘀药22味850次、补益药13味236次。内服、外用方剂中的补益、祛风寒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及常用药物,在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结论:治疗骨关节炎的方剂以补益、祛风寒湿、活血化瘀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药物;内服方剂多使用补益、祛风寒湿类药物,而外用方剂则多使用祛风寒湿、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药性是方剂配伍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尝试从药性组合的层面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胀痛方剂的配伍特征,探索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方法。首先依据已知的中药方剂构建相应的方剂数据库,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胀痛方剂的药性组合模式。研究结果揭示了颜正华教授在治疗胃胀痛中方剂的配伍规律,为名医学术思想的继承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应以物质基础为核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研创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国家自然基金将中药配伍规律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然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尚在探索之中。本文就此问题与同道探讨。1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国内外现状11 理论研究“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由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配伍理论。《神农本草经·序列…  相似文献   

17.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研制提供依据。然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糖尿病足外治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临床糖尿病足溃疡常用外治方剂进行分析、总结,挖掘临床中药治疗糖尿病足外治法方剂组方规律,以更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本病.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针对《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医学期刊中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糖尿病足外治法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通过筛选,收集明确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方剂共110首,中药192味.确定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1个,糖尿病足治疗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为主,并形成新方剂11个.结论:表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对方剂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可为今后的临床疾病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有效指导,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9.
归经指中药作用归属、趋向于某脏腑、经络或特定部位的定位、定向理论。明代中药归经在继承金元时期药物归经学说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众多医家对中药归经进行阐述与发挥,并出现了方剂归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自制中药方剂浸泡四肢末端对减弱奥沙利铂诱发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9例使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分别用安慰剂(40℃温水)和自制中药方(40℃)浸泡四肢末端,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中药组肿瘤患者神经毒性发生率、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外用中药方能有效减弱奥沙利铂所致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