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雨  王娟 《四川医学》2010,31(3):327-328
目的提高对颈椎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认知与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5例颈椎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4.49%(25/556),经治疗后25例患者均痊愈。结论颈椎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精神因素、手术创伤、年龄等有关;手术创伤可能是颈椎术后精神障碍的诱发因素。建议采取综合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2.
ICU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SICU)手术后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4年 1月我院SICU收治的 388例手术后入科的连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 (CCMD2R)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调查SICU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并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病例组 ,未并发精神障碍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和使用大剂量激素等因素对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结果 :388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共有 10例 (3.1% ) ,其中 9例为≥ 6 5岁的老年患者 ,占发生精神障碍的 90 %。SICU老年患者 (≥ 6 5岁 )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 6 .6 % (9/ 136 ) ,非老年患者为 0 .4 % (1/ 2 5 2 ) ,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P <0 .0 5 )。单次使用甲泼尼龙≥ 10 0 0mg的患者发病率 7.0 % (5 / 71) ,单次使用甲泼尼龙 <10 0 0mg的患者 1.5 % (5 / 317) ,激素用量大的患者发病率较高 (P <0 .0 5 )。结论 :SICU患者中老龄和单次使用大剂量激素是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科术后并发精神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529例分析,统计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及手术部位、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镇痛及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等情况。结果: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患者58例,其中49例痊愈,5例手术失败,2例出现老年性痴呆,2例死亡,总发生率为10.96%;其中脊柱组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率为12.34%,骨盆组为12.86%;四肢长管骨组为8.16%,脊柱及骨盆组较四肢长管骨组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年龄、手术暴露时间、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术后电解质紊乱及镇痛泵使用情况与术后障碍密切相关。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的高龄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围手术期控制血压、血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防止或及时纠正各种并发症,从而减少骨科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382例,分析并比较术后精神障碍在年龄(〈70岁、≥70岁)、性别、手术时间(≥90 min、〈90 min)、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电解质紊乱、是否担心经济等因素间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例(8.9%)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症状,均得以控制并恢复正常。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在年龄(〈70岁、≥70岁)[6.1%(14/230)、13.2%(20/152)]、手术时间(≥90 min、〈90 min)[14.5%(18/124)、6.2%(16/258)]、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18.8%(6/32)、8.0%(28/350)]、是否合并基础疾病[14.0%(19/136)、6.1%(15/246)]、术后低蛋白血症[12.7%(9/71)、8.0%(25/311)]、术后低氧血症[35.3%(30/85)、1.3%(4/297)]、术后电解质紊乱[36.7%(29/79)、1.7%(5/303)]、是否担心经济[16.8%(30/179)、2.0%(4/203)]等因素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在性别[7.6%(16/210)、9.9%(17/172)]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OR=2.108,P〈0.05)、手术时间≥90 min(OR=6.216,P〈0.05)、全身麻醉(OR=5.485,P〈0.05)、合并基础疾病(OR=1.470,P〈0.05)、术后低氧血症(OR=1.585,P〈0.05)、术后电解质紊乱(OR=7.648,P〈0.05)、担心经济(OR=4.749,P〈0.05)与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OR〉1.000)。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腹部手术的术后精神障碍,要预防为主,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5年1月~2006年8月共实施颅骨修补手术553例,修补材料均为同质纯钛网。术后发生钛网外露9例(占1.6%),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5~57岁。钛网外露发生在术后10 d~1月2例,1~3月6例,3月以上1例。钛网外露持续时间2~6 d 1例,7~15 d 4例,16~30 d 2例,1月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骨折患者并发急性创伤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6例骨折后住院并发急性创伤性精神障碍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最佳的护理对策.结果 骨科骨折患者并发急性创伤性精神障碍与严重创伤及意外、手术与麻醉、术后持续镇痛泵使用、心理因素、疼痛、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有关.经积极观察早期发现,可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56例患者精神活动均恢复正常,14~28d出院,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采取积极早期观察发现病情,通过治疗和护理干预能够缓解骨科骨折患者并发急性创伤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认知与防治。方法:对19例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3.55%(19/536),18例患者精神障碍治愈,1例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好转出院。结论:体外循环中脑血流灌注不足,术后并发心、脑、肺、肾功能障碍及感染和环境因素是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对于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手术创伤可能是精神障碍的诱发因素。及时治疗躯体疾病及心理治疗,患者大多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8.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患者常可发生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 [1] ,且最常见于下肢。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6— 2 0 0 3年收治的 3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 4 2~ 82岁 ,平均 5 7岁。 18例胸腹部手术后 ,5例大隐静脉剥脱术后 ,4例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术后 ,2例颅脑术后 ,6例骨科手术后。并发高血压 18例、糖尿病 16例、冠心病 14例、高脂血症 15例、肥胖症 2 1例 ;并发二种以上病症的 11例。手术后至深静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9.
扁桃体切除术后并发出血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近10年在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后并发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0例患者中,出血33例,出血率5·5%。原发性出血27例,继发性出血6例。出血因素:男(7·2%,26/360)高于女(2·9%,7/240);出血以20~30岁(8·2%,18/220)及30~39岁组(9·19%,10/110)发生率高;季节上以1~3月份(5·7%,8/140)最高;局麻剥离法(8·29%,31/380)高于表麻挤切法(2·5%,2/80)及全麻剥离法(140例均无出血)。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与患者自身因素、技术操作因素及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宜视出血的部位、范围、性质及出血量的大小和局部有无感染等因素而采取不同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 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25例 25髋行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 其中男16例 16髋,女9例 9 髋,平均年龄(62±2)岁(48~76岁), 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1 例 11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0 例 10 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4例4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3.26 ±4.95) kg/m 2(19.6~29.5 kg/m 2),术前 Harris 评分 (33.4 ±15.5)分 (17.9~48.9分);同期 25例 25 髋行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ALA-THA),其中男 18例 18髋,女7例7髋,平均年龄(59±3)岁(43~72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 10 例 10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2 例 12 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3例3髋, BMI 为(25.35±5.8) kg/m 2 (18.2~29.8 kg/m 2),术前 Harris 评分 (38.6±16.7)分(23.1~56.5分)。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手术时间:DAA组(108.33±18.5) min(98~135 min),ALA组(103.26±15.5) min,(85~116 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DAA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0.3±1.75) cm(8.7~12.2 cm),ALA 组平均切口长度(9.6±1.65) cm(7.9~11.2 cm),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DAA 组(210±135) mL(130~400 mL),ALA 组(230±145) mL(160~450 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平均时间 6 个月(6~12个月),术后 3 个月 Harris 评分,DAA组(88.7±9.05)分(79.1~97.2)分,ALA 组(86.5±7.75)分(77.9~93.4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 评分,DAA 组(93.5±5.85)分(87.4~99.1分),ALA 组(90.9±5.15)分(86.9~97.2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组术后早期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外展肌力、步态较 DAA 组差。结论: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前外侧常规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但直接前入路早期步态更优于前外侧常规入路。  相似文献   

11.
华蟾素治疗晚期复发性肿瘤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1996年2月至1999年2月采用华蟾素治疗67例肿瘤术后1~3年复发伴(或)转移者,现报道如下,并就华蟾素的临床应用加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所有病例均系手术后1~3年复发伴(或)转移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53~72岁(53~59岁23例,60~69岁37例,70~72岁7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29例,中分化腺癌26例,低分化腺癌7例,其它5例。手术时,38例侵及深肌层,周围淋巴结有癌转移者2例(2/9~9/16);29例侵及浆膜层,周围淋巴结转移者7例(2/9~9/16)。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完全切除与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给予标准方案化疗4~9疗程,其中化疗4疗程9例,6疗程37例,9疗程21例。所有病例入院前3个月未行化疗。入院时经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法(KPS)评分,30分者21例,40分者18例,50分者18例,所有病例均无化疗指征。术后1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5例,其中胃癌3例,结肠癌2例;术后2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15例,其中胃癌9例,直肠癌6例;手术3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47例,其中胃癌22例,食道癌11例,直肠癌14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及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并发症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就诊的70例PD患者并发症进行调查,并对年龄、性别、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D主要并发症发生频次为11.90%(47/420),主要并发症分别为胆漏11.43%(9/70)、腹腔出血14.26%(10/70)、胰漏11.43%(9/70)、腹腔感染10.00%(7/70)。≥60岁的并发症为17.95%(7/39),高于<60岁的人群9.68%(3/31)(P<0.05);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为20.00%(6/30)、术前白蛋白≥30 g/L为22.58%(7/31),高于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和术前白蛋白<30 g/L(P<0.05);失血量≥800 mL为16.21%(6/37),高于失血量<800 mL(P<0.05);手术时间≥6 h并发症为18.42%(7/38),高于手术时间<6 h(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失血量和手术时间与PD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胆瘘、腹腔出血、胰瘘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与年龄、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等相关,术后密切观察和及时护理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胡仁保  王道虎 《安徽医学》2016,37(4):444-446
目的对经腹膜外径路3D与2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8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年龄62~76岁,平均71.0岁,B组年龄55~78岁,平均65.5岁。术前病理证实均为前列腺癌,T1 9例(10.23%),T2a 30例(34.09%),T2b 26例(29.55%),T2c 23例(26.14%),均采用腹膜外径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D为A组,2D为B组,两组均为44例。结果 88例手术均成功切除肿瘤,无中转开放及脏器损伤者,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A组55~120 min,平均(89.66±15.13)min;B组70~150 min,平均(111.05±20.46)min;术中出血:A组25~125 m L,平均(50.34±18.88)m L;B组55~195 m L,平均(110.43±39.60)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A组(8.20±0.75)d,B组(8.77±1.20)d;术后轻度尿失禁:A组4例(9.09%),B组13例(29.55%);术后恢复勃起功能:A组16例(36.36%),B组11例(25.00%)。术后Gleason评分4~9分,其中≤7分65例,>27分23例,无切缘阳性。术后随访3~22个月,生化复发7例,给予内分泌治疗后控制。结论经腹膜外径路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有效、出血少、恢复快、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脏术后患者精神障碍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为提高对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预防和诊治水平。 方法 :分析心脏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 结果 :本组病例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4 81% (6 2 / 12 89) ,5 9例患者治愈 ,3例死亡。 结论 :术前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心功能水平低下等 ;术中因素有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及其时间、手术及转流技术 ;术后因素包括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持续时间、过度刺激、药物的滥用以及心肺功能不全、感染等。治疗包括 :①找出并消除潜在的致病因素 ;②按精神病学疾病治疗 ,以控制精神症状及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15.
心脏疾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心脏疾病手术后患并发精神障碍认识与防治。方法 分析心脏手术后出现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情感障碍患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 本组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3.07%(16/522),14例患精神障碍治愈,1例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的患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 麻醉过程中、创伤后低血压时间长及体外循环中脑血流灌注不足,术后并发心、肺、脑等脏器功能障碍及感染是患出现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对于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的患,手术创伤打击可能是精神障碍韵诱发因素;及时有效地治疗躯体疾病及心理治疗,绝大多数患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6.
高翔  徐南伟  戚有成  农鲁明  郑栋 《广东医学》2008,29(6):1008-1010
目的介绍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技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及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25例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18例,年龄22~76岁,平均55岁。融合节段:L3~4?L4~53例,L4~5、L5S14例,L4~512例,L5S1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结果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随访时无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弧度及复位丢失发生,植入物无移位、断裂、松动,骨融合良好,临床评价优17例,良7例,尚可1例,优良率达96%。结论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技术(TLIF)在同一手术入径中一次性完成神经减压、椎间融合与内固定等手术操作,手术创伤小,安全系数大,预后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脑肿瘤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0年6月~2001年8月收治的38例颅内肿瘤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占同期颅内肿瘤术后的1.32%。痊愈33例,显著进步5例。出院随访3—6个月,精神障碍无复发或加重。结论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精神障碍主要与脑部原发病变的部位、手术创伤程度、脑内环境改变、术后脑水肿及精神因素密切相关,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监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凝常规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来探讨髋、膝关节手术病人血栓前状态和血液中凝血系统的变化,以及各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需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85例,随机分为以下2组:①关节手术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9~82岁,平均65.2±16.4岁;②保守治疗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57~81岁,平均69.1±11.7岁。取我院查体中心健康查体人员为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2~82岁,平均66.8±14.8岁。以上各组病例均排除栓塞性疾病,肿瘤,结缔组织病,胃、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肝肾疾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以及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者;近期(1个月内)无严重感染病史、手术及外伤史;近期(1个月内)无服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及影响凝血-纤溶活性的药物史。每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4、7、10天检测TAT、血凝常规等指标(非手术组入院第3天定为术后1天,依次类推);术前及术后第7~10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监测DVT。结果①手术组共有18例(40.9%)术后并发DVT,保守组共有9例(22.0%)并发DVT,对照组无DVT发生;②手术组术后并发DVT者术前及术后TAT均显著升高。结论术后并发DVT者术前平均TAT水平显著高于未并发DVT者,因此术前TAT检测可作为术后是否并发DVT的一项较有意义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精神障碍分为精神障碍组(n=60)和非精神障碍组(n=190)。统计患者的基础资料及并发症情况,分析精神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神障碍组年龄、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进行全身麻醉的比例均高于非精神障碍组,且血红蛋白浓度和血钠水平均低于非精神障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钠含量、血红蛋白浓度、术后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全身麻醉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血钠含量、血红蛋白浓度、术后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全身麻醉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前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方案,防止术后出现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喉癌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21例70岁以上喉癌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中术前并发症者17例(80.9%),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42.9%),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28.6%);全喉切除术9例,部分喉切除5例,声带切除7例;颈淋巴结清扫术4例,无手术意外及死亡。术后并发症7例(14.2%)。结论 对70岁以上喉癌患者不是手术禁忌,只要妥善处理围手术期,是能较好地耐受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