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年来,阳痿从肝论治及其机理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对肝与性的关系、肝对性功能的调节机理却鲜有探讨者。笔者仅就肝与男性性功能的关系初探如下。1 肝与阴器相关肝经与阴器的关系: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肝之经脉名足厥阴经,《素问·举痛论》说:“厥阴之脉,络阴器,属于肝”。《灵枢·经脉》说:“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足厥阴之别……循胫上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用吴茱萸汤治愈数例典型的厥阴头痛,似有所悟,略述如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主之。”本条复见于《伤寒论》厥阴篇第3条。本证系脾弱胃虚,寒饮内生,因肝阳不足而寒饮犯之,胃病及肝。寒为阴邪,重伤肝阳,肝阳伤则阴无以制、足厥阴之脉属肝挟胃上贯膈,与督脉会于巅顶,故浊阴之气循经上犯,寒凝经脉,则见厥阴经脉所至之巅顶疼痛。吴茱萸汤中吴茱萸温振肝阳,肝阳振则浊阴自降。方中主用生姜,温胃散寒化饮,胃阳复则寒饮自化,人参、大枣补脾益气以扶正,全方共奏温阳散  相似文献   

3.
阴缩治验     
患者男,26岁,1983年4月8号就诊。昨夜房后饮冷,骤见少腹剧痛、阴茎缩人少腹,阴囊缩小,面色青白,烦躁欲死,大便不通,腹部X光检查示“肠梗阻”。西医主张手术治疗。诊见:手足厥冷,明囊湿冷,脉浮中取皆无,重按至骨乃得,舌紫暗而润。据脉参证,辩证为寒凝气滞,肝气下逆。治宜暖肝散寒,温通止痛。处方:附子159,官桂3g,小苗香、当归各gg,白芍129J顺子15g,瓜萎309风化硝l.sg(烊化)。水煎急进,一剂大使颂了盈盆,癌止而阳物复原告愈。按:阴缩一证,临床少见。《索问·热论》云:“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相似文献   

4.
阳痿治肝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痿是指阴茎不能勃起,或虽勃起但不坚硬,性欲减弱以致未能达到高潮,是男子常见的性功能障碍。 现代医学所指的阳痿,中医最早称为“阴痿”、“筋痿”。《杂病证治准绳·前阴诸疾》曰:“阴痿皆耗散过度,伤于肝筋所致。经云:足厥阴之经其病伤于内,则不起是也。”《素问·痿论》谓:“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肝足厥阴之脉,入毛际过阴器,抵少腹。肝主筋,阴茎以筋为体。阴茎萎缩,与肝经密切相关。肝之功能正常,则阴茎伸筋自如,勃起刚劲。故肝气不舒,湿热淫肝,肝阴亏损,肝阳虚衰等肝经…  相似文献   

5.
阳痿一证,考诸前贤典籍,多数认为是由恣情纵欲,或误犯手淫,导致命门火衰,肾气亏损所致。即便是由其它病变所致之阳痿,亦多涉及到肾。所以在治疗上,每每兼顾及肾,常用《景岳全书》赞育丹、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等方加减化裁而治之。此类补肾壮阳之药治疗阳痿,虽然确有疗效,但却不能尽愈所有之沉疴。这是因为阳痿一证,除责之于肾外,尚有心、肝、脾、肺,故临床治疗时,断不可一味补肾。一、肝病可致阳痿。《内经》曰:“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在《灵枢·经筋》篇更明确提出厥阴之筋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以上经文,明确地说明了肝病与阳痿的  相似文献   

6.
《杂病证治准绳·前阴诸疾》谓:“阴痿皆耗散过度,伤于肝筋所致。经云:足厥阴之经其病伤于内,则不起是也。”肝足厥阴之脉,入毛际,过阴器,抵少腹。肝主筋,阴茎以筋为体。阴茎萎缩,与肝经密切相关。肝之功能正常,则阴茎伸筋自如,勃起刚劲。故肝气不疏,湿热淫肝,肝阴亏损,肝阳虚衰等肝经病变,皆可导致阳萎。其相应治法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滋阴柔肝、温  相似文献   

7.
一、藏象《素问·五脏别论》: “……女子胞……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热论》:“厥阴脉循阴器络予肝。”《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咏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相似文献   

8.
男子性功能障碍指阳萎、阳强、早泄、不射精等症。一般主张从肾论治。笔者常有从肾论治不效者,从肝论治而获效。兹浅探如下:1 男子性功能障碍与肝相关的理论依据 1.1 男子性功能与肝的功能活动有关。《灵枢·经脉》指出:“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素问·厥论》也明确指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肝主筋,宗筋聚于前阴,肝经直达前阴,宗筋有赖于肝阳的温煦、肝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伸缩功能。肝藏血,主血液的贮藏和调节,男子在性活动时,只有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使用“巅”字25次,其中直接表示头顶部的10次.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另以“巅”字组成病名“巅疾”15次,如“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如狂.”(《素问·阴阳类论》)“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  相似文献   

10.
从肝疗阳痿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痿,系性功能病表现于前阴器官功能异常的疾病。《素问·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际,过阴器。”“肝者,筋之合也,聚于阴器。”宗筋得肝阳的温煦、肝血的滋养,则阴器正常舒缩,玉茎勃逸正常。兹就经典旨意,据...  相似文献   

11.
男性生殖病证临床颇为多见,其病因、病机、治法多涉及心、脾、肝、肾等脏,历代医家多认为以肾最为重要。但在临床中仅仅从肾论治,失败之病例亦不在少数。《灵枢·经脉篇》曰:“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足厥阴之别……结于茎。其病……实则挺长。”《灵枢·经  相似文献   

12.
乌药味辛性温,为行气、散寒、止痛之要药。余每以此为主,灵活配伍它药,治疗多种男科疾患,尝获效机,兹将其临床应用,略述于后。睾丸痛:睾丸冷痛,遇寒加剧,阴部如冰,舌淡、脉沉,多由阳气亏虚、坐卧风冷、寒湿之地,寒湿之邪流注肾经、聚于前阴所致,诚如《素问·举痛论》所云“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络阴器系于肝……故少腹相  相似文献   

13.
李凯  李秘 《河南中医》2020,40(2):163-166
根据六经是基于脏腑经络的理论,肝脏为厥阴的脏腑基础,厥阴病病机为:病至厥阴,体阴(肝血)亏损,引起用阳(肝阳)的不足,而用阳的亏虚,又引起体阴的病变。厥阴病阳虚的特点为:体阴不足,用阳不及致肝经虚寒,阳气不通。而厥阴阴虚主要涉及肝脏,临床表现为肝筋及经络失于濡养的肝系症状,使用乌梅、当归、白芍等入肝养血之品养肝柔肝,补养肝体。厥阴病体阴不足,用阳不及,阳气不能疏泄,故郁而化热,厥阴病之热的来源可总结为:体阴不足→用阳亏虚→阳气疏泄不及→郁而化热,热像并非厥阴病必见症状,如果无郁而化热之证,只需补肝体,助肝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提纲证中所提到的脾胃症状病机为厥阴肝木之气不能疏泄,引起脾土运化不及,故出现不能运化津液的"消渴",不能运化水谷的"饥而不欲食",用黄芩、黄连清解肝经郁热,干姜、人参补中焦虚寒。  相似文献   

14.
男科疾病从肝论治举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琳瑛 《河北中医》2000,22(7):529-529
男科疾病从肝论治 ,缘于前阴与肝关系密切。肝司阴器 ,诸筋为肝所主。《灵枢·经筋》指出 :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 ,络于阴器 ,络诸筋……阴器不用 ,伤于内则不起 ,伤于寒则阴缩入 ,伤于热则纵挺不收”。由此可见肝脏与阴器在生理上互相关联 ,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肝伤可导致多种男科疾病。笔者临证时对各种男科病证从肝论治 ,每获良效 ,兹举验案如下。1 肝寒缩阴证林某 ,2 4岁 ,军人。 1 9990 8涉水抗洪后 ,出现阴部湿冷 ,阴器反复内缩挛痛。发作时痛引小腹 ,气促心悸 ,面白唇青 ,夜间发作频繁 ,重时彻夜难眠。曾自服男宝等补肾壮阳药症状不…  相似文献   

15.
慢性睾丸痛之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因病机慢性睾丸痛属中医学“子痛”、“子痈”范畴,早在《内经》就对其作了描述,《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元·张子和在《儒门事亲·疝本肝经且通勿塞状》中曰:“两丸寒痛,足阳明脉气之所发也。”“邪气客于中厥阴之经,令人卒疝,故病阴丸痛也。”明代虞抟在《医学正传·疝气》中指出:“子和论七疝,病源至为详悉,但其处方一以攻下法为主治,不能使人无疑耳!……我丹溪先生独断为湿热,此发为古人之所未发也。夫热郁于中而寒束于外,宜其非常之痛,故治法宜驱逐本经之湿热,消导下焦之瘀血。”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  相似文献   

16.
巅顶头痛,以其“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冷庐医话·头痛》),又称厥阴头痛.其为厥阴经气逆乱,循经上冲巅顶,故曰“肝气逆则头痛”(《脏气法时论》),或谓“气不上下,头痛巅疾”(《方盛衰论》).临床上以  相似文献   

17.
对《伤寒论》第88条“额上陷脉急紧”的解释历来有分歧。中医研究院编《伤寒论语译》句读为“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语译谓:“平素常流鼻血的人,误汗以后,就可额部筋脉紧急。”湖北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选读》  相似文献   

18.
阳萎即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房事。祖国医学对阳萎的治疗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现对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阳萎的经验近况按“十个从治”,择要综述如下:1 从肝论治阳萎从肝论治,在目前治疗阳萎中居于首位,历代文献也十分重视,如《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循股入毛中,过阴器。”又肝主筋,张介宾《类经》:肝有“络诸筋而一之,以成健运之用”,说明阴茎即具有筋的伸缩性能。《灵枢·经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明确提出是厥阴之筋为病。从肝论治,可分如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皆有“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一条。对“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的解释,历代医家注说不一。《医宗金鉴》认为是“汗出液竭,诸脉失养,则额角上陷中之脉,为热所灼,故紧而急”;陈修园认为是“三阳之血,不营于脉,故额上陷,脉紧急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说:“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本条亦见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惟其文少一“发”字,义则全同。一些《伤寒论》注家对此条往往于“陷”字断句,读为“必额上陷”,而“脉紧急”三字则为另一句。如此则其证即为“额部塌陷”而“寸口脉紧急”矣。然验之临床,衄家发汗后,阴重伤而邪独盛,寸口之脉紧急固有,但导致额部塌陷则未之见,亦未之闻也。据此,其于“陷”字断句实属未当,似读“必额上陷脉紧急”为句较妥。句中“陷脉”二字为词,早见于《黄帝内经》,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