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多形性脂肪瘤与梭形细胞脂肪瘤是同一瘤谱的两种不同的形态,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良性脂肪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于后颈部、背部和肩部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和上肢等少见[1]。现本报告2例,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性,78岁,因左眼新生物5+年,加重伴左眼梗涩感2+年入院,入院症见:左眼新生物,伴眼部梗涩感及流泪增多,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变形,无眼前闪光感,无眼球转痛,无  相似文献   

2.
多形性脂肪瘤为少见肿瘤,且易被误诊为多形性脂肪肉瘤。本室自1996年以来确诊两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女性,55岁,背部无痛性肿物4d ,近日增大,中等硬度。于是1996-04在门诊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境界清楚。病理检查,肿物卵圆形,约3cm×2.5cm×1cm,切面灰白或灰黄,似有包膜,中等硬度,镜下,肿瘤由巨噬细胞、梭形细胞、脂肪母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瘤巨细胞多数呈小花环状排列。有单核和多核两种,以多核瘤巨细胞为主,形态不一,大小各异,胞核位于胞浆连缘。梭形细胞大小不一,穿插在巨细胞之间。此外 ,瘤结构中…  相似文献   

3.
王洁  王兆元  钟鸣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11-811
患者男,57岁,5个月前下颌后牙区麻木,3个月前已达正中,牙齿松动。专科检查:口内颏孔区膨隆,边界不清,质地中等,左半侧唇红及皮肤麻木感,开口度正常。肿瘤质硬,触痛明显,表面无破溃,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双侧颌下淋巴结不大。CT所示:下颌骨体部偏左侧可见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物,边界不清,其内密度不均,最大层约4.7cm×2.4cm,邻近下颌骨骨质结构明显破坏。细胞学检查(穿刺):见大量成团成片排列的梭形细胞、柱状细胞、多形性上皮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集。术式:左下颌骨肿物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4.
患者,38岁,孕8个月,下腹阵发性胀痛高热川,腹痛加剧,B超提示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故考虑肌瘤红色变性收入院手术。病理检查:子宫颈于它标本1个,大小14cmx9cmx8cm,切开见底部后壁1肌瘤(大/J‘scmx6cm现肿瘤切面呈红色,部分含有血液呈暗红色,边界清楚;另见1侧卵巢大小l.scmXI.6cm。镜下见后壁间肿物由大量变性的平滑肌细胞囊交织排列构成。细胞呈长梭形,胞浆淡红色,核杆状或卵圆形,两端较钝,部分区域细胞消失,仅见平滑肌细胞轮廓,肌束间血管其内皮细胞大部分消失,但仍有残存的血管胜隙。病理诊断:子宫底部后壁“巨大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DFM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发生在肩背部、大腿部皮下的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进行HE、IHE观察。结果病例1,左肩背部肿物10年;病例2,左大腿肿物20年。光镜下,肿瘤组织由增生的小梭形细胞及星状细胞组成,病变内混杂多少不等的成熟脂肪细胞,间隔以胶原纤维穿插,片状胶原内可见黏液样区域,两种成分相互混杂,胶原化区域与黏液样区域比例多少不等,高倍镜下梭形细胞与星芒状细胞核小、深染。胶原细胞呈树突状,纤维化区域细胞间为绳索样胶原化纤维。IHC梭形细胞及星芒状细胞Vimentin阳性、CD34阳性、BCL-2阳性、S-100阴性、CD99阴性。结论 DFML为临床非常罕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HE形态具有特征性表现形式,需要与黏液样脂肪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及梭形细胞脂肪瘤、黏液瘤相鉴别,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可能是梭形细胞脂肪瘤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例 1,女性 ,5 2岁。发现左颈部肿物 6年 ,近 1年明显增大而入院。查体 :左颈部肿物约 5 cm× 4 cm ,境界清楚 ,无压痛 ,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甲状腺同位素扫描 :左甲状腺肿大 ,放射分布不均匀 ,下极呈冷区 ,右叶正常。临床诊断 :左甲状腺腺瘤。行左甲状腺腺叶及肿物切除术 ,术中冷冻切片报告为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肉瘤。病理检查 ,巨检 :送检甲状腺组织一端见卵圆形肿物 6 cm× 5 cm× 4 cm ,包膜完整 ,实质性 ,切面呈现灰白色 ,灰黄色 ,分叶状 ,质韧。镜检 :肿瘤实质由大量梭形细胞杂以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构成 (图 1)。梭形细胞边界…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6岁,第1次以发现右乳肿物2个月为主诉于2014年1月10日入院,彩超示:右乳占位性病变,需除外乳腺癌;体格检查:右乳触及一质硬肿物,大小约2.5 cm ×2 cm ×2 cm,活动差,界欠清。第2次以术后4个月肿物复发为主诉于2014年5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右乳可触及一大小约4 cm ×3 cm ×2.5 cm肿物,性质同前,两次均未触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第1次送检肿物大小为2.5 cm ×2 cm ×2 cm,切面灰红灰白,实性,质较硬,边界欠清;第2次送检肿物大小为4 cm ×3 cm ×2.5 cm,性质同第1次送检。2次送检组织学特征基本一致,肿瘤区域大部分(>95%)为梭形细胞成分,细胞核轻中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2个/HPF),呈纵横交错状、编织状或羽毛状排列(图1-A、B),肿瘤边界不清,呈指突状侵犯周围纤维脂肪组织。经大量补取材及连续深切片,均未见明显的肿瘤性上皮样细胞成分,肿瘤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明显,局部坏死出血,间质内残留少量乳腺导管成分,上皮无明显异型。肿瘤周围乳腺组织有部分导管轻度扩张,少数导管伴有大汗腺化生,呈良性增生性改变。梭形肿瘤细胞AE1/AE3(图1-C)、34βE12(图1-D )和 CK7均(+), Vimentin (+)(图1-E)、P63部分(+)(图1-F)及SMA灶状(+),Ki67增殖指数约15%;ER、PR、Her -2、Desmin、S100、CD34、CD99、P53、EMA 梭形细胞均阴性。最终病理诊断:(右侧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 fibromatosis -like meta-plastic carcinoma )(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8.
员永生 《中外医疗》2012,31(9):83-83
目的探究分析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病理形态。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对其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结果 1例患者肿块有纤维包膜不完整,2例患者肿块有完整纤维包膜,2例肿瘤成分呈多样化。4例患者为上皮样细胞会梭形细胞,1例梭形红染的平滑肌样细胞。1例可见中心坏死灶,周围肝组织无肝硬变。2例HMB-45、Vimentin、Actin、CD117在肌细胞质中,呈阳性表达;CD34肌细胞中无表达,血管内皮(+),3例CK、AFP、EMA为(—),1例S-100脂肪细胞(+),1例上皮样细胞Dsemin灶状(+)。结论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时,要依据与其他肿瘤疾病的区分和对免疫组化鉴别进行诊断,有利于有效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病理学特征,侧重于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痣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细胞无异型性,也无不典型核分裂象,免疫组化S-100和HMB45(+),CK(-)。结论 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黑色素细胞良性肿瘤,应注意与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3岁,因“发现右面部肿物2个月”于2012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面部一肿物,约黄豆粒大小,无疼痛感,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右颊部皮下触及一直径约1.0cm肿物,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无触痛,门诊给予肿物切除,见肿物为实性,即送病理检查回示“右颊部皮肤Merkel细胞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M120595):CD99(+)、CK20(+)、CAM5.2(+)、TTF-1(-)、LCA(-)、EGFR(-)、CgA(+)、Syn(+)、S-100(-)(图1),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10个月,因左眼外突、左面颊部肿胀1周,于2002年5月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外鼻无畸形,左眼外突,眼裂狭小,左面颊部肿胀,压痛明显,左侧鼻腔中后段见一暗红色肿物,质中等硬,触之易出血。鼻腔CT:左上颌窦被软组织肿瘤块填充,肿块内密度均匀,向四周侵犯,突破内侧壁进入鼻腔,向外突入颞下窝并破坏骨质,边缘骨质模糊,余未见肿物侵犯。病理所见:鼻腔取活检,镜下见较多小圆细胞和少量柱状细胞,瘤细胞岛状分布,细胞之间穿插着纤细的纤维,并见“菊形团”结构(图1,2,见封底)。免疫组化嗜铬素和突触素阳性(图3,4,见封底)。结合常规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的病理形态学、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3~2015年经病理诊断的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患者3例。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分析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资料间的关系,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0岁。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5.5cm,位置均比较表浅,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切面呈灰黄色,实性胶冻状、质地软,有黏液感。镜下结果显示肿瘤由增生的星状至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绳索样胶原纤维和多少不等及稀疏不均的成熟脂肪细胞构成,间质呈明显黏液样背景;星状细胞和梭形细胞之间有过度,细胞胞质突起细长呈分支状改变,细胞核染色质均匀、无明显异型性,也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梭形细胞和星状细胞3例vimentin、CD34和2例bcl-2均强阳性,1例bcl-2 弱阳性,瘤细胞Ki-67<1%阳性。结论 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是一种良性的罕见的特殊亚型脂肪瘤,易误诊为肉瘤,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的恶性神经鞘瘤极为罕见,肿瘤部位深,易误诊或偏诊。我院于1999年发现1例,曾经误诊为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并探讨本病的诊断方法和误诊原因。患者男,68岁。因上腹部隐痛伴柏油样便1周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消瘦,神清。心肺正常,腹平软,本价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只,L,大便潜血(++++),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一个2cmx3cmx2czn大小的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糜烂,可见活动性出血灶,取活俭病理示:细胞增生伴出血、坏死和中性白细胞浸润组织,增生细胞不成巢,核大小比较一致,但核仁明…  相似文献   

14.
王哲慧 《罕少疾病杂志》2005,12(1):55-55,F002
患儿男,12岁,右足趾肿物1个月来诊。该患儿6年前因右足趾肿物行手术切除,3年前复发,再次切除并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本次为肿瘤原位再次复发。体检:右足趾变形,背侧见5cm×4cm大小条索状肿,质稍硬,表面灰红色,尚光滑,局部溃疡。查体未见其它异常。行肿物切除术,术后肿物组织送病理。病理检查:巨检:带皮瓣组织大小约2cm×2cm×2cm,肿物位于皮下,无包膜,切面实性,灰白色,质地中等,与皮肤紧密粘连;镜检(图1~3):瘤组织无包膜,瘤细胞长梭形,呈编织状和车辐状排列,核分裂像少见,可见散在含黑色素的树突细胞。病理诊断:(右趾)…  相似文献   

15.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4岁 ,发现右手腕肿物半年就诊。查体 :肿物位于右手腕外侧皮下 ,枣大 ,质硬 ,活动度差 ,压痛明显。术中见肿物位于真皮下层 ,大小为 3cm× 2 .5cm× 2cm ,质硬 ,周界不清 ,与关节囊粘连较重。予以剥离切除。病理检查见肿物体积约为 2 .8cm× 2 .5cm×2cm ,包膜不清 ,表面粘连 ,切面灰白色 ,质硬韧。镜下观察见梭形细胞及胶原纤维将细胞分隔为丛状及结节状 ,向周围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生长 ;细胞大部分呈圆或卵圆形 ,中等大小 ,胞浆淡红色或透明 ,核圆深染 ,核分裂象罕见 ;少部分细胞呈短梭形 ,与巢周围长梭形细胞有移行 ,似纤维母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及蛋白表达的特点,明确其组织学来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运用HE染色法了解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一步了解其蛋白表达特点。结果 HE染色显示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见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的梭形肿瘤细胞,并见部分不典型细胞间桥和角化珠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梭形肿瘤细胞区域:⑴胞浆着色:CK5/6(+++)、CEA(+++)、CK8/18(++)、Syn(+)、NSE(+)、CgA(+)及S-100蛋白(+);⑵胞核着色:Ki-67(+++);⑶CD34和CD117显示阴性。结论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基底层多潜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患者:李梦怡,女,15岁,学生,因“发现右大腿肿物半年,加重伴疼痛1月”就诊,门诊以“右大腿横纹肌肉瘤?”收住我院。专科检查:右大腿略增粗,无红肿及皮肤破溃,中段触及一约5cmx3cmx5cm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度欠佳,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物表面皮温正常,肿物压痛明显,无右下肢活动障碍。运用GE-LOGIQ7彩超诊断仪,7-10MHz的高频探头检查,超声检查所见:右大腿正中肌组织内见50x20mm的低回声肿物,边界清,回声欠均匀,内见条索状强回声及不规则液性暗区,其内见条状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大腿肌组织内低回声肿物(多考虑横纹肌肉瘤)。右大腿肿物增强核磁示:右大腿股中间肌占位,多考虑良性病变,血肿可能;经远程医疗影像会诊中心会诊结果:右大腿软组织包块,包块内出血;病理检查结果:右大腿肌肉血肿。  相似文献   

18.
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因左腹股沟区无痛性肿物1年生长加快2个月,于1997年3月18日收入院。查体发现患者左腹股沟区肿物6cm×6cm×6cm大小,质地中等,压痛。细胞学穿刺检查:梭形细胞肿瘤。手术见肿瘤位于皮下组织,质地韧,边界清,基底与深筋膜粘连,剥离容易。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4岁,于1个月前发现左眼内侧球结膜发红,无疼痛,继之长一小米粒大红色肿物,近因肿瘤增长迅速而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双眼均为1.5,左眼内侧球结膜有-0.5×0.6×0.3cm大小肿物,呈粉红色,表面不光滑,边界清,质硬,无触痛,移动性尚可,局部球结膜充血。拟诊为乳头状瘤。经局麻下行肿瘤切除术,病理见肿块呈梭形,约  相似文献   

20.
眼球内原发性神经外胚层周围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颖  王峰  王继群  山艳春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2016-2016
患者女,19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眼痛2年余,于2002年10月来我医院就诊。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1,右眼视力1.0。双眼睑无肿胀,无压痛,眼球无突出,运动自如;角膜透明,瞳孔等大,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右眼玻璃体透明,左眼颞侧视网膜见一肿物,表面光滑,可见少许血管;右眼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超声检查示:玻璃体有一占位性病变(图1),位置在眼球后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