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Bosniak分类在肾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2至2007年手术治疗497例肾囊性病变患者资料.男284例,女213例.平均年龄42岁.病变位于左侧212例,右侧265例,双侧20例.病变直径1.8~11.5 cm,平均5.4 cm.按照Bosniak分类,I类囊肿339例、Ⅱ类49例(其中Ⅱ F 23例)、Ⅲ类44例、Ⅳ类65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72例,肾部分切除术51例,根治性肾切除术74例.结果 病理报告为肾恶性肿瘤89例(透明细胞癌74例、乳头状癌12例、低分化癌3例),良性病变408例(单纯囊肿382例、囊肿伴出血6例、囊肿伴感染6例、多房囊性肾瘤5例、纤维囊壁组织9例).I类囊肿中恶性病变3例(O.9%)、Ⅱ类中5例[10.2%,其中非ⅡF为7.7%(2/26),ⅡF为13.O%(3/23)3、Ⅲ类中23例(52.3%)、Ⅳ类中58例(8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7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术后1~5年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9例;328例良性病变中,术后2~5年出现囊肿复发26例.结论 Bosniak分类I类和Ⅱ类肾囊肿一般并不需要积极的外科处理,但ⅡF类囊肿和直径进行性增大以及形态变化明显的囊肿需要引起重视;Ⅲ、Ⅳ类肾囊肿恶变率较高,具备明确手术治疗指征,建议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osniak分级对肾脏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肾脏囊性病变患者MSCT(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39例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肾脏囊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肾脏囊性病变。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检查,同时进行Bosniak分级,分析Bosniak分级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仅2例患者只行MSCT平扫,其余37例患者均在MSCT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病灶位置:左肾21例,右肾18例。病灶直径:病灶最小者1. 2×1. 6 cm,病灶最大者7. 6×8. 5 cm。CT值:-2~62 HU。平扫见低密度患者33例,高密度患者4例,混杂密度患者2例。37例患者增强扫描,其中32例患者见不同程度强化。其中Ⅰ级患者4例,Ⅱ级患者9例,ⅡF级患者5例,Ⅲ级患者12例,Ⅳ级患者9例。Bosniak分级Ⅰ级、Ⅱ级病理检出良性比例明显高于恶性,Bosniak分级Ⅳ级病理检出恶性比例明显高于良性,均P 0. 05。Bosniak分级ⅡF级、Ⅲ级病理检出良恶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osniak分级越高,病理结果恶性程度占比例越高。结论:Bosniak分级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但对Bosniak分级中ⅡF级、Ⅲ级的肾脏囊性病变患者诊断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BosniakⅠ型肾囊性占位病变发生癌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BosniakⅠ型肾囊性恶性病变的B超、CT、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42~72岁,平均54岁。患侧腰酸1例,体检发现4例。囊腔直径5.5~8.0cm。术前B超及CT均诊断为肾囊肿。结果:5例均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透明细胞癌,再次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随访6~33个月,4例无瘤存活,1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结论:重视BosniakⅠ型肾囊性病变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术中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提高BosniakⅠ型囊性肾癌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osniakⅡ~Ⅳ级肾囊性占位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CT诊断为囊性肾脏占位(BosniakⅡ、ⅡF、Ⅲ、Ⅳ)的1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Ⅱ级囊肿73例,ⅡF级囊肿34例、Ⅲ级囊肿38例、Ⅳ级囊肿25例。男105例,女65例;年龄20~85岁,平均(56±14.2)岁;病灶位于左侧87例,右侧66例,双侧17例。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Ⅱ级囊肿18例,ⅡF级囊肿8例,Ⅲ级囊肿30例,Ⅳ级囊肿24例;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25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5例,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开放肾癌根治术6例,开放肾部分切除术27例。其余90例进行了影像学的随访。分析不同分型囊性肾脏占位的良恶性比例、病理学特点、随访结果。结果手术病例中Ⅱ级囊肿恶性病例为1例(5.6%),ⅡF级1例(12.5%),Ⅲ级16例(53.3%),Ⅳ级21例(87.5%),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病理结果:恶性肿瘤共39例(透明细胞癌31例,乳头状癌8例),Fuhrman分级均为Ⅰ级。良性病例共41例(单纯囊肿26例,囊肿伴出血3例,囊肿伴感染5例,囊性肾瘤4例,错构瘤3例)。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6~65月,平均随访25月,恶性病例均无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影像学随访病例中BosniakⅡ级为55例,ⅡF级26例,Ⅲ级为8例,Ⅳ级为1例,随访时间为6~64月,其中1例Ⅱ级(1.8%)进展至ⅡF级,其余病例均未进展。结论Ⅱ、ⅡF级囊肿恶性率较低、进展缓慢建议定期随访,而Ⅲ、Ⅳ级恶性率较高应积极手术处理。但由于囊性肾癌组织学分级往往较低,其术后复发、进展及远处转移率较低,保肾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睾丸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选择.方法 对2003~2010年诊治的16例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睾丸肿瘤病例术前经超声、CT或MRI、AFP和β- HCG检查,诊断13例考虑为良性病变,3例可疑恶性.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10例,其中7例行睾丸部分切除术,3例性质不定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6例未行术中病理检查直接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经病理诊断睾丸间质细胞瘤2例,成熟畸胎瘤4例,腺瘤样瘤3例,平滑肌瘤3例,皮样囊肿1例,混合肿瘤3例.术后随访2个月~12年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睾丸良性占位的术前诊断对手术处理方式选择非常重要,B超、CT或MRI、肿瘤标记物以及术中冰冻切片活检均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睾丸良性肿瘤的治疗应首选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osniak Ⅱ-Ⅳ级肾囊性占位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CT诊断为囊性肾脏占位(BosniakⅡ、ⅡF、Ⅲ、Ⅳ)的1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Ⅱ级囊肿73例,ⅡF级囊肿34例、Ⅲ级囊肿38例、Ⅳ级囊肿25例。男105例,女65例;年龄20-85岁,平均(56±14.2)岁;病灶位于左侧87例,右侧66例,双侧17例。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Ⅱ级囊肿18例,ⅡF级囊肿8例,Ⅲ级囊肿30例,Ⅳ级囊肿24例;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25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5例,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开放肾癌根治术6例,开放肾部分切除术27例。其余90例进行了影像学的随访。分析不同分型囊性肾脏占位的良恶性比例、病理学特点、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病例中Ⅱ级囊肿恶性病例为1例(5.6%),ⅡF级1例(12.5%),Ⅲ级16例(53.3%),Ⅳ级21例(87.5%),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病理结果:恶性肿瘤共39例(透明细胞癌31例,乳头状癌8例),Fuhrman分级均为Ⅰ级。良性病例共41例(单纯囊肿26例,囊肿伴出血3例,囊肿伴感染5例,囊性肾瘤4例,错构瘤3例)。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6-65月,平均随访25月,恶性病例均无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影像学随访病例中BosniakⅡ级为55例,ⅡF级26例, Ⅲ级为8例,Ⅳ级为1例,随访时间为6-64月,其中1例Ⅱ级(1.8%)进展至ⅡF级,其余病例均未进展。结论 Ⅱ、ⅡF级囊肿恶性率较低、进展缓慢建议定期随访,而Ⅲ、Ⅳ级恶性率较高应积极手术处理。但由于囊性肾癌组织学分级往往较低,其术后复发、进展及远处转移率较低,保肾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诊治肺部微小结节2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29例肺微小结节行VATS,术中明确结节所在位置、大小、性状以及与胸膜关系;对于肺实质内微小结节的探查全部依赖于手指的触诊定位,一般用食指即可,若定位有困难,可将切口适当延长至4cm左右,以2根手指协助定位。根据探查结果行结节所在肺组织的楔形切除,术中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为良性,则术毕;如为恶性,进一步行VATS辅助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食指触诊定位微小结节,无一例延长切口。恶性病变11例(11/29,37.9%),良性病变18例(18/29,62.1%)。8例(57.1%)术前拟诊为恶性病变及3例术前拟诊为良性病变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11例具有分叶、毛刺及胸膜皱缩等“恶性”影像学表现中仅6例(54.5%)确诊为恶性病变。21例单发结节恶性7例;8例多发结节良性和恶性各4例。18例良性行VATS肺楔形切除;11例肺癌中6例行根治性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姑息性肺楔形切除术。结论肺部微小结节诊断困难;VATS手术诊治肺部微小结节,技术成熟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51例肺中叶病变良性9例(17.7%),恶性42例(82.3%),术前诊断明确率24.5%.单纯中叶切除占72.5%,合并其他肺叶切除19.6%,肺楔形切除占3.9%,全肺切除3.9%.结果:术后并发症4例(占7.8%).结论:下列情况应及早手术治疗: 中叶恶性病变;中叶病变,尤其中叶不张,不能除外恶性;中叶良性病变致中叶不张,内科治疗2~3周无效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和CT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68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8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7例,其中脾切除37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 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 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 对儿童、青少年脾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中国患者中术前影像学诊断肾癌行肾脏部分切除手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手术的肾脏良性占位病变发生率,并分析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1月~2010年9月共1 531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肾癌并行肾脏部分切除手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1 531例患者中,共有81例(5.3%)为良性,其中包括错构瘤52例(3.4%),嗜酸细胞腺瘤12例(0.8%),复杂性囊肿6例(0.3%),其他类型11例(0.7%)。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肿瘤最大径较小、年龄较小、囊性占位病变为临床表现者,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的可能性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13;95%CI,1.95~5.04;P<0.001)、肿瘤最大径较小(OR,0.75;95%CI,0.66~0.85;P<0.001)、年龄较小(OR,0.94;95%CI,0.92~0.96;P<0.001)是良性占位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囊性占位病变不是显著性预测因素。结论:在中国患者中,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的发生率为5.3%,较国外同类研究明显偏低。良性占位病变中最常见的类型为错构瘤,而欧美同类研究中为嗜酸细胞腺瘤。女性、年龄较小、肿瘤最大径较小是良性占位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诊断和治疗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127例.首先用闭合器楔形切除病变送术中快速病理,如为良性病变,则关胸.如为恶性肿瘤,则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中诊断为肺癌96例,良性病变3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分期:Ⅰ期29例,Ⅱ期60例,Ⅲ期7例.结论 对于术前不能明确诊断且恶性肿瘤不能排除的孤立性肺结节,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2.
囊性肾癌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 方法 总结 12例囊性肾癌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资料。术前诊断为复杂性囊肿 10例 ,9例术中行病理检查 ,8例报告为恶性。 12例中行根治性肾切除 7例 ,肾切除 3例 ,部分肾切除和囊肿去顶各 1例。 结果  12例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 ,平均随访 39.5个月 ,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对可疑囊性肾癌者 ,术中须行病理检查 ;确诊者宜行根治性肾切除或部分肾切除。囊性肾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囊性肾癌(CRCC)的临床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4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CRCC并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14例肾脏囊性疾病通过螺旋CT、超声检查或MRI初步诊断为CRCC,其中Bosniak分级Ⅱ、ⅡF、Ⅲ、Ⅳ级肾脏囊性疾病分别为4、2、6、2例。9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3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1例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病理考虑恶性病变再次行LNSS。结果:1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例诊断为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癌(MCRNLMP),4例诊断为肾细胞癌囊性变(RCCC),3例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1例诊断为多房囊性肾瘤(MLCN)。其中11例CRCC中,T_(1a)N_0M_0期4例,T_(1b)N_0M_0期3例,T_(2a)N_0M_0期3例,T_(2b)N_0M_0期1例。随访2~46个月,其中1例RCCC患者术后9个月复发,其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术前影像学诊断的CRCC病理类型多样,诊断较为困难,但Bosniak分级可以作为肾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LNSS可作为治疗CRCC的优先选择方案,MCRNLMP预后良好,与临床分期及肿瘤体积无关,但RCCC预后不良,应根据术后病理个体化管理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对肾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术中确定相应手术方式中的作用.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95例.男114例,女81例.年龄17 ~78岁,平均52岁.病变位于右肾104例,左肾89例,双肾2例.体检发现129例,有临床症状66例.占位病变长径≤4.0 cm者128例,4.1 ~7.0 cm者49例,>7.0 cm者18例.比较术中快速病理和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的诊断结果.肾肿瘤患者行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为透明细胞癌115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2例,肾腺癌12例,恶性肾肿瘤1例,未分化癌1例,良性肾肿瘤47例,肾囊肿8例,尿路上皮癌7例.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为透明细胞癌122例,乳头状细胞癌8例,嫌色细胞癌6例,肉瘤样癌2例,肾母细胞瘤1例,良性肾肿瘤41例,肾囊肿8例,尿路上皮癌7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诊断肾脏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100.0%,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7.4%.病理亚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透明细胞癌94.3%,乳头状细胞癌25.0%,嫌色细胞癌16.7%,肉瘤样癌和肾母细胞瘤0,良性肿瘤97.6%,尿路上皮癌100.0%.180例肾肿瘤患者中57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23例行肾切除术.两组肿瘤最长径≤4.0 cm患者分别占80.7% (46/57)和62.6%(7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快速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患者分别占31.6%(18/57)和93.5%(11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肾脏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高;病理亚型中,肾脏透明细胞癌和尿路上皮癌的诊断符合率高.手术方式的选择与肾脏肿瘤大小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肾脏占位病变,一侧为囊性占位病变;4例显示单侧肾脏单发囊性占位病变,左肾3例,右肾1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6~68岁,平均56.4岁;肿瘤体积21.84~208ml,平均101.96ml。按照Bosniak分类,Ⅱ类1例,Ⅲ类2例,Ⅳ类2例;T1期2例,T2期2例,T3期1例。3例术前诊断为囊性肾癌,1例为肾脏囊肿,1例为肾嗜酸性细胞瘤合并囊性肾癌。2例行肾癌根治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囊肿去顶减压术后2周行肾癌根治术。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证实为透明细胞癌2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嗜酸细胞腺瘤伴囊性变1例。平均随访34.4个月(10~66个月),1例发生骨骼及肺部转移,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种广义上的肾癌分类,有四种分型;与其他类型肾癌相比,大部分恶性程度较低。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对于可疑病例,术中需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对此类肿瘤,建议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的诊治水平。方法:2006年1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MCRCC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0岁。该组患者均于体检时发现。术前均行B超、CT检查,其中有3例又行MRI检查,术前诊断囊实性占位10例,诊断肾囊肿2例,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6例行肾部分切除,1例术中病理为良性,行去顶减压术,术后病理为恶性而二次行肾切除术。1例患者术中取病理回报为恶性而行肾切除。结果:该组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MCRCC,肿瘤最大直径为2.5~8.0cm,平均4.0cm。TNM分期均为T1N0M0期。病理分级G110例,G22例。随访3~62个月,平均36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MCRCC恶性度低,预后好。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不易与多房性肾囊肿鉴别,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内生型复杂肾囊性病变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诊治的7例内生型复杂肾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超声(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LUS)协助下行LPN。男2例,女5例;年龄33~59岁,平均41.2岁;2例位于肾中部,2例位于肾上极,3例位于肾下极;囊肿直径2.5~3.5cm,平均2.9cm。Bosniak分型:Ⅱ型1例,ⅡF型3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在LUS协助下成功进行LPN。手术时间65~110 min,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20~80 ml,平均42 ml;肾动脉阻断时间16~24min,平均19.2min。手术前后血肌酐无明显变化。术后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7例,所有切缘均阴性。结论:对于位于肾实质内部的内生型复杂肾囊肿,LUS可以协助手术医师行LPN,能完整切除肾实质内部的内生型复杂肾囊性病变,无论病理结果为良性还是恶性,均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杂肾囊性病变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的可行性和临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复杂肾囊性病变21例,均行LPN。男8例,女13例;年龄28~65岁,平均44.5岁;囊肿直径2.5~5.5cm,平均3.7cm。Bosniak分型:Ⅰ型6例,ⅡF型7例,Ⅲ型6例,Ⅳ型2例。依据LPN的处理难度和病变的深浅位置进行临床分型:肾外突型10例,肾中央型5例,肾窦型2例,肾门型2例,混合型2例。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成功行LPN。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77.2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0~30min,平均16.4min。手术前后肌酐无明显变化。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18例,单纯肾囊肿3例,所有切缘阴性。结论:依据手术的处理难度和病变的深浅位置进行初步临床分型:肾外突型、肾中央型、肾窦型、肾门型和混合型。肾外突型需要保证切除干净和囊肿不破裂;肾中央型和肾窦型需要借助腹腔镜超声精确定位;肾窦型病变多需切破肾集合系统以保证切缘阴性;肾门型需要注意对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的保护,需严密分层缝合,减少漏尿和出血等风险。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附睾肿瘤(附3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已治疗的32例原发性附睾肿瘤。结果其中良性30例,恶性2例,行肿瘤切除16例,附睾切除11例,患侧睾丸附睾切除3例,患侧根治性切除加腹膜后淋巴清除术2例。术前确诊仅为11例,余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结论原发性附睾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治疗有怀疑附睾肿瘤者应首选手术探查,良性者可行肿瘤或附睾切除,如为恶性则需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清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石肾合并肾癌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结石肾合并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 9例患者中2例术前检查已发现结石肾合并肾占位病变行根治性肾切除;另7例中4例因结石手术术中发现可疑病灶行快速冰冻切片病检证实为肾细胞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3例因结石肾积水合并感染形成脓肾行患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