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芬  马源源  徐臻  陈晨  陈骏  龚妍  黄潇  汪柳 《中国药师》2022,(2):291-294
目的:分析我院感染科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医嘱在构建自定义药品字典前后用药不合理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合理用药软件和自定义药品字典实现自动审方,并结合人工审方.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管理系统中提取感染科2019年6月1日~ 2020年5月31日的静脉用药医嘱,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审...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6,(2):317-319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其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7例,分析其临床用药情况,并探究不合理用药的突出问题。结果:117例患者在用药方面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有用量与用法有误、诊断与施药有误、忽略用药应注意的相应禁忌证、药物配伍有误和错误使用抗菌类药物等。结论:心内科医护工作者需对各种用药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在给药过程中采取科学方法实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4年度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连瑞 《中国药事》2006,20(9):569-571
医院门诊科室的用药是否合理,关系到医院的治疗水平,临床药学的目标是以合理用药为基础,实现个体化给药。我院临床药师从2003年起每月都开展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分析,及时找出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并与临床医师沟通,定期在我院举办合理用药知识的讲座,以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的创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创建适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工作的安全用药监控系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我院PIVAS的用药情况,得出PIVAS中各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指标,并将结果信息化,创建出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并在我院PIVAS试运行,同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安全用药监控系统在PIVAS试运行后,大大降低了不合理医嘱例数,纠正不合理医嘱138份,提高了药师审方能力。结论:PIVAS安全用药监控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真正实现了用药合理化,促使本院PIVAS用药更加安全、有效、规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医保改革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的应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以期为医疗保险的深化改革及药物研究的方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2002年至2004年药品出库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总体上本类药物用药总金额逐年上升,用药频度呈下降趋势,其中医保品种的用药金额占总金额74%以上,用药频度占82%以上。在用药结构上以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其他类药品使用有所降低。结论我院用药结构基本合理,实现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的同时下降是我院深化医保改革的努力方向。开发价格低廉的医保新药特别是PPI类药品具备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张小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38-3639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内罗毕会议上,为了实现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制定了合理用药国际指标.为了了解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现状,笔者对荣县第四人民医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展开了调查研究,旨在探讨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为基层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以及卫生管理部门制定药物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荣县第四人民医院2008年2~6月(干预前)与2010年2~6月(干预后)处方各750张,同时随机选择干预前与干预后各56例内科就诊患者作为调查关怀指标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现状及不合理用药原因,在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药师对我院1325例老年住院患者指导用药,将此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1325例患者中有539例(40.68%)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共涉及978种次用药问题,其中涉及患者不合理用药高达713种次(72.90%),医生不合理用药150种次(15.34%),护士不合理用药115种次(11.76%)。经药师干预后,不合理用药种次比例下降了90.70% 。国内不合理用药相关研究多数为医嘱回顾分析,对住院患者合理性用药的研究较少。而本研究中药师在审核医嘱同时也指导患者用药,作为药物使用终端的患者不合理用药占比最多,这一结果不能孤立地认为是某一方的原因,防止不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需要医生、药师、护士、患者四方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实行药学干预并观察给合理用药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未行药学干预的65例患者(对照组),再择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实行药学干预的65例患者(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以中药注射剂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状况。结果对照组在用药合理性上逊于研究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进行药学干预,可以实现药物的合理使用,并能有效避免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院2016年3-12月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的医嘱点评情况,为规范管理辅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调取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的用药数据,分析2016年3-12月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对医嘱点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不合理用药情况,评价点评工作效果。结果 2016年3-12月,不合理用药均为适应证不适宜和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DUI>1比例下降了10%,在9月和12月实现所有辅助用药重点监控药品未出现在销售排名前10的目标,医嘱点评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有30%的药物DUI>1,反映医嘱点评工作仍然存在问题:抽样缺陷、效率低下、与实际脱轨、点评理念不完善。结论某院2016年重点监控辅助用药品种点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医嘱点评模式;但仍需加强沟通、多方合作来进一步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临床手术患者病例700例,对其抗生素应用情况和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70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15例,术前术后组与术中用药组比较感染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感染发生率存在明显(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然应掌握好用药时机和联合用药,实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我院2010年4月至9月门急诊22000张处方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897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4.08%。结论我院门急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师和药师仍需加强沟通,以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享北京朝阳医院精准用药门诊模式,总结就诊患者特点和精准用药调整手段,分析开设精准用药门诊的利弊,希望为国内未来精准用药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精准用药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分析患者特点、用药规律、精准用药调整过程及实施精准用药后的药物方案变化,评估调整效果,并估算患者未来获益。结果:在此期间,共接诊患者189例,开展基因检测109人次,开展血药浓度监测5人次。就诊患者中,以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多,平均年龄(61.92±11.92)岁,就诊前后,人均减少用药品种(0.5±0.33)种,人均降低药费(365.44±58.35)元/月。结论:实施精准用药指导,可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体化用药,保障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价值,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某院Ⅰ、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按统一方法和标准调查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出院的586例Ⅰ、Ⅱ类切口手术(包括甲状腺、乳腺、骨折、腹股沟疝和鼻前庭囊肿等手术)病历,对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100%,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100%,使用频数依次为头孢类、喹诺酮类、克林类和硝基咪唑类。结论目前绝大多数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用药时机不当、疗程偏长、抗菌用药起点较高等不合理用药问题,需制定医院预防用药指导原则和干预措施,逐步实现规范化的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的用药处方进行调查,促进我院临床用药的科学合理。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的6000张门诊处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确诊结果,纠正用药误区的同时给医师提出科学化建议。结果该6000张门诊处方中,有202张问题用药处方,占总比重的3.37%。其中,有23张处方属于用药剂量问题,占总问题处方的11.39%;52张处方属于用药方法问题,占总问题处方的25.74%;57张处方属于联合用药不合理,占总问题处方的28.22%;以及70张处方属于其他因素。结论要想从根本上预防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只有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操作的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实现临床用药的科学合理,以提高门诊处方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姚凤英 《北方药学》2023,(12):83-85
目的:研究肾内科血透护士用药管理的优化,分析其对用药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肾内科血透患者1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用药流程改造,成立安全用药管理小组,对既往用药流程进行分析,寻找安全隐患和流程弊端,针对性地进行环节调整,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小组做好监控管理,确保安全用药流程的落实。统计两组患者肾内科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肾内科用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肾内科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完善、科学的安全用药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安全用药认知水平,减少了相关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和指导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2012年我院引入电子处方后,处方点评小组调整点评方案及处方点评工作表,加大对处方点评的力度,实现了手写处方点评向电子处方点评的过度,至2015年上半年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处方点评.现将2012-2015年上半年处方点评工作及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包头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作出客观评估,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该院2008~2010年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按金额排序,中药、抗代谢药及抗肿瘤植物药是抗肿瘤治疗的主要用药,三类药物占总销售金额的近70%;用药频度排名前三位药品分别是他莫西芬、托瑞米芬、来曲唑,三种药物3年分别占总用药强度的47.8%、44.4%、50.1%。结论该院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治疗应考虑疗效与经济成本等多种因素,优化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提高肿瘤联合治疗效果,节约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护理用药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0):1201-1202
<正>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实现了护理用药质量的持续提高,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发现问题1.1护理用药专项检查:邀请药剂科共同参与,通过现场查看和观察,提出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给药不安全环节,收集和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手术室对麻醉药及辅助用药实行“药箱化管理”;引入多功能智能管理药柜对麻醉药品和冷藏药品进行管理。手术用药管理模式的建立从药品申领、使用、记账等环节实现手术用药的数量化、提高账物相符率和实现了管理信息化,保证手术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快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药物警戒模块,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识,实现患者线上填报药品不良事件报告。方法以手机应用程序(APP)用药软件为基础,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的构架,编程采用JAVA语言,与医院信息系统及患者处方数据平台相连,构建药物警戒模块。结果实现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的药物警戒信息及时在手机用药软件中更新,提醒用药风险。在发生可疑药品相关不良事件时,直接通过手机APP上报或通过知会主诊药师/医师进行处理与上报。结论实现对患者用药风险的提示与查询,应用智能上报途径拓宽了公众上报药品不良事件的途径,增加了患者的参与意识,与患者建立了沟通用药相关问题的桥梁,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院对患者用药安全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