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自1971年以来,成立了多学科小组创制成一个可植入体内的人工心脏,本文报导其目前情况及将来发展的方向。人工心脏的结构人工心脏由两个囊型泵代替左、右心室,分别由体外气动力装置驱动。应用电子自动控制装置平衡两个泵的排血量,维持生理压力,活动时可增加搏出量。首次18头牛全心更换实验中,应用的人工心室,是一个放在环氧树脂所铸硬壳内的高度光滑无缝的聚氨酯囊。囊的一半的外面  相似文献   

2.
人工心脏瓣膜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历史回顾 心脏瓣膜是保证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定向流动的生物阀门。心脏瓣膜的病变会影响正常血液循环,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心脏外科的发展和进步,50年代医学家们就试图用人造的心脏瓣膜来取代病损的心脏瓣膜,治疗瓣膜病。如1951年Hufnagel曾用人工制造的主动脉瓣膜置于动脉内,治疗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的患者,但当时选材和技术条件都不成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直到1953年Gibbon成功地应用了人工心肺机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才为置换人工心脏瓣膜创造了条件。1960年Harken医师首先开展了用人造球笼式机械瓣,置人主动脉瓣生理位置,即冠状动脉开口下方,主动脉瓣环上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2年12月至1983年3月之间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对牙料医生Barney·B·Clark置入全人工心脏,让Clark医生在世界上多活了112天以来,世界上的舆论对这一成就感到很是高兴,认为人工心脏发展到这一地步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回过头来一看,Cla rk置入人工心脏3个多月花了20多万美元(从50年代开始到82年12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为人工心脏所付的全部费用,估计有2  相似文献   

4.
人工心脏及心室辅助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心脏因重症和病务而部分或完全丧失功能,临床上不能用常规方法进行救治时,通常应用人工制造的装置部分或完全替代病损的心脏以及补偿其生理功能,而心脏辅助循环是应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的泵机能,维持全身良好的血液循环状况的治疗方法,分为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右心室辅助装置(DVAD)及双心室辅助装置(BVAD)本文试对人工心脏及心室辅助研究进展,前景及问题作了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心脏因重症和病伤而部分或完全丧失功能,临床上不能用常规方法进行救治时,通常应用人工制造的装置部分或完全替代病损的心脏以补偿其生理功能;而心脏辅助循环是应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的泵机能,维持全身良好的血液循环状况的治疗方法,分为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右心室辅助装置(DVAD)及双心室辅助装置(BVAD)。本文试对人工心脏及心室辅助研究进展、前景及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从血液动力学中左心室压力曲线和流量曲线出发 ,用多组液压缸产生正弦流量 ,以傅里叶级数叠加的方法 ,模拟出流量曲线。利用Westerhof模型模拟体动脉树从而得到压力曲线 ,利用此方法模拟的生理曲线 ,具有准确、灵活、可调等明显优点 ,以期在心肌桥研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工心脏的一种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血液动力学中左心室压力曲线和流量曲线出发,用多组液压缸产生正统流量,以傅里叶级数叠加的方法,模拟出流量曲线。利用Westerhof模型模拟体动脉树从而得到压力曲线,利用此方法模拟的生理曲线,具有准确、灵活、可调等明显优点,以期在心肌桥研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约每年有66,000美国人可以有资格在1990年获得人工心脏,研究组的人员正在研制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代替人的心脏。这种研究是在Hershey Medical Center,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and Thermo Electron进行的。能挠曲的隔膜主要是由与身体组织相容的材料。聚氨酯制成的,并可以保证适当的挠曲寿命,以承受人工器官泵的作用。Cleveland Clinie’s(Clevalnd,OH)的装置是由Hexane(聚烯烃橡胶)制成的,这种材料的挠曲寿命更长。Jarvik——7型人工心脏进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能源  相似文献   

9.
一个包括人工心室的心脏将与自然心房相连接,正期待着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批准,以便用于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此患者正依靠心肺机(HLM)存活着。到目前为止,在记录上仅仅有一人植入了人工心脏,是由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Denton Cooley博士在1969年进行的(译者注:1981年下半年,Cooley博士作了第2例,北京中央电视台报导了)。1969年用此装置维持一个患者存活达64小时,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心脏(ArtificialHeart,AH)与机体的生理反馈调节没有联系,AH的控制可为被动性或主动性,内在被动性调节使AH对受体的生理需要作出有限的反应。动力性控制需要感知患者的代谢与血液动力学信号并用其调节AH功能。单一的代谢与血液动力学指标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流量需求数据。可靠、适应性强的AH,需要将许多输入信号组合起来。选择适当的输入信号并将其融入到AH控制器的设计中仍是达到完全永久性植入人工心脏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1.
人工心脏与机体的生理反馈调节没有联系,AH的控制可为被动性或主动性,内在被动性调节使AH使受体的生理需求作出有限的反应。动力性控制需求感知患者的代谢与血液动力学信号并用其调节AH功能。单一的代谢与血液动力学指标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流量需求数据。可靠、适应性强的A上差需要将许多输入信号组合起来,选择适当的输入信号并将其融入到AH控制器的设计中仍是达到完全永久性植入人工心脏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2.
人工心脏起搏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一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25(4):445-446,M0003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当代心脏病治疗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选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类型与方式.它不仅能使停搏的心脏产生收缩,更可作为心律失常干预性诊断、治疗的方法和工具.自1958年首次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来,起搏器技术的进展速度惊人,至今全世界共有逾200万台起搏器植入人体,在美国,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已超过50万,全世界目前每年要植入约40万台起搏器,我国仅占1/40.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已有40余年历史.1960年Starr和Harken分别应用人工瓣膜为病人置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获得成功.此后进展很快,目前在许多地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死亡率甚至比腹部大手术还低.  相似文献   

14.
人工心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心脏在近半个世纪的研制过程中 ,血泵的材质、结构、制作工艺、功能和使用寿命均有显著改进 ,出现了气动、电动、电液压等不同驱动方式 ,所产生的血流也更接近生理心脏。最新的微型血泵还可植入主动脉内 ,通过促进局部血流而达到辅助整体循环的效果。人工心脏的控制系统也达到了智能化。迄今已有各种特性和功能的血泵先后研制成功。目前全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装置均已进入临床应用。既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又可用于心衰病人的长期辅助以便自体心脏恢复功能。大量试验研究证实了人工心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之 ,随着人工心脏的功能完善将在临床中产生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工心脏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人工心脏在近半个世纪的研制过程中,血泵的材质,结构,制作工艺,功能和使用寿命均有显改进,出现了气动,电动,电液压等不同驱动方式,所产生的血流也更接近生理心脏。最新的微型血泵还可植入主动脉内,通过促进局部血流而达到辅助整体循环的效果。人工心脏的控制系统也达到了智能化。迄今已有各种特性和功能的血泵先后研制成功。目前全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装置均已进入临床应用。既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又可用于心衰病人的长期  相似文献   

16.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上需要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全世界每年捐献出来的心脏还不到2000个,许多患者因此失去了生存机会.因此科学家一直在研制代替心脏功能的人工心脏.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用动物组织研制一种人工心脏[英]/Biomedical Materials.-1993,9新加坡研究人员用猪心瓣研制了一种人工心瓣。据新加坡报载,设计生产人工心瓣的St.vincents公司将特有生产、使用的专有许可证,这种心瓣的原型在三年之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便携式人工心脏驱动系统的左心房控制器设计的一种动态补偿器技术。该补偿器的设计采用一种多变量控制的方法。其设计是建立在人体血液输送与血泵系统的物理模型上的。分  相似文献   

19.
对于愿意象健康人那样生活的病人来说,目前的全人工心脏的控制方法则是太原始了,不能满足要求。建立一个理想的全人工心脏控制方法困难之一就是没有适当的检查以延长生命,心输出量(CO)的方法。为了得到理想的全人工心脏控制力法,在我们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找到一种新型的全人工心脏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山羊做各种程度的踏车练习(TE)可以得到GO的变化曲线,并作为一个时间函数。踏  相似文献   

20.
人工心脏瓣膜的磨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刊已于1990年7卷2期停止刊载译文,但考虑到我国“八·五”科研规划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重大科研项目的需要,本刊从本期起,将不定期刊登一些对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科研有指导作用的综述性译文,但译文必须忠实于原稿原意,文字通顺流畅,欢迎生物医学工程学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