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黄美娟  夏慧 《临床医学》2005,25(6):44-45
目的探讨P16和P53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2例手术切除宫颈癌标本,同时取50例正常宫颈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P16和P53蛋白表达。结果P16、P5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8%(49/50)、0(0/50),而在宫颈癌的表达分别为54.3%(50/92)、58.7%(54/92)(P<0.05);经统计学比较P16和P53蛋白表达在宫颈中呈负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是综合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旁移行黏膜的生物学特征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黏膜(TM)病理学性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0-01/2001-01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8l例直肠癌及癌旁黏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癌旁TM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癌旁TM、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PCNA呈递增表达,与正常粘膜相比,差异非常显著(F=8.92,P&;lt;0.01),癌旁TM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t=3.15-3.4l,P&;lt;0.01),在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t=2.51-3.10,P&;lt;0.05,P&;lt;0.01)。结论:直肠癌旁TM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势,直肠癌旁TM的范围与直肠癌的类型及进展密切相关,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及survivin、VEGF表达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直肠癌手术切除肿瘤远端肠管的安全切缘。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2004年2月~2005年3月收集的手术切除直肠癌标本行survivin、VEGF免疫染色,选择survivin、VEGF阳性直肠癌标本39例,作远端肠壁survivin、VEGF免疫染色。在显微镜下测量直肠癌远端肠壁粘膜上皮survivin、VEGF蛋白表达范围的长度,并根据组织回缩比率,换算成活体直肠癌远端肠壁粘膜上皮survivin、VEGF蛋白表达范围的实际长度,并与HE染色癌细胞在直肠癌远端肠壁上扩散实际长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直肠癌远端肠壁粘膜上皮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范围长度与HE染色直肠癌远端肠壁癌细胞扩散长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直肠癌远端肠壁粘膜上皮VEGF蛋白表达范围长度与HE组直肠癌远端肠癌细胞扩散长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Survivin与VEGF蛋白在直肠癌远端肠壁表达呈正相关(r=0.746,P<0.05)。结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切除肿瘤下缘1cm对76.92%的病例属安全切缘;切除肿瘤下缘2cm对92.31%的病例已属安全切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ivin和P5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份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和52.5%,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Ⅲ+Ⅳ期胃癌组织中livin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5);livin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livin与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对临床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P53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耿 《临床医学》2006,26(6):82-8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P53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P53蛋白有一定的表达缺失,在G1、G2级组织表达率显著低于G3;不同的临床分期中,Ⅰ、Ⅱ期阳性表达显著低于Ⅲ、Ⅳ期;在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类型无明显差异。P53(-)和P53(+)患者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1%和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期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编织学类型无关。P=53蛋白表达可作为卵巢癌预后和化疗耐药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p53抗体对28例食管癌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5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内,28例食管癌病例中有16例p53基因表达阳性(57%),与正常食管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结论 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食管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乳腺癌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P16、P5 3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76例乳腺癌中P16、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核及胞浆,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 . 0 5 )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无关;P5 3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核,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乳腺癌中P16蛋白与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16蛋白的缺失表达及P5 3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5 3蛋白可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凋亡、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28例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中,小细胞癌凋亡指数最低(P<0.05),术后生存期超过五年者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术后生存低于5年者(P<0.01)。P53蛋白表达在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者和术后生存期低于5年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肺癌细胞凋亡指数和P53蛋白表达高低与术后生存期有关,故肺癌细胞凋亡指数和P53蛋白表达可作为估计术后生存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p53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及体检健康者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生物素一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方法(ABC—ELISA)测定血清中p53蛋白水平。结果手术组手术前血清中p53蛋白水平与手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有效组患者血清中p53蛋白水平均低于化疗前和化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中p53蛋白水平,对NSCLC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p53遗传背景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的表达和调节,以及在NSCLC诊断和化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检测NSCLC细胞株A549(野生型)和NCI-H157(突变型)及37例肺癌患者组织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SPP1、ASPP2 mRNA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NSCLC细胞株ASPP1、ASPP2蛋白含量.同时,检测2株细胞对顺铂(CDDP)的敏感性以及化疗药物处理后ASPP1、ASPP2mRNA表达变化.此外,还比较NSCLC患者与37名健康对照者ASPP1、ASPP2 mRNA表达情况,并监测NSCLC患者化疗前后ASPP1、ASPP2 mRNA表达变化.结果 FQ-RT-PCR检测ASPP标准品曲线斜率均值分别为-3.249、-3.358,r>0.98,标准曲线的扩增效率分别为1.156、1.028;CDDP处理后NCI-H157细胞株的IC_(50)值是3.70μg/ml,A549的IC_(50)是10.48μg/ml.NCI-H157细胞株中ASPP1,ASPP2 mRNA平均表达量比A549分别高2.66倍和6.98倍.肺癌患者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SPP1 mRNA表达分别为(4.27 ±0.57)×10~3和(2.49±0.32)×10~3,ASPP2 mRNA表达分别为(2.34±0.75)×10~3和(7.00±1.17)×10~3,而健康对照组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SPP1 mRNA 表达分别为(1.32±0.21)×10~4和(1.46±0.31)×10~4,ASPP2 mRNA表达分别为(1.38±0.19)×10~4和(1.28±0.18)×10~4.肺癌组中ASPP1和ASPP2 mRN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2.58、3.94、3.62、3.76,P均<0.05).NSCLC组中18例患者术后化疗前ASPP1和ASPP2 mRNA分别为(2.34±0.56)×10~3和(6.64±0.72)×10~3,进行2个周期化疗后分别为(3.66±0.64)×10~3和(9.42±0.44)×10~3,基因表达量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3.02、4.50,P均<0.05).结论 NSCLC突变型细胞株ASPP1和ASPP2 mRNA的表达均高于野生型细胞株,ASPP1和ASPP2表达升高有可能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NSCLC患者化疗过程中,ASPP1和ASPP2 mRNA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化疗药物作用有关,提高ASPP1、ASPP2的表达将有助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黏膜(TM)病理学性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0-01/2001-01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81例直肠癌及癌旁黏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癌旁TM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癌旁TM、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PCNA呈递增表达,与正常粘膜相比,差异非常显著(F=8.92,P<0.01),癌旁TM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t=3.15-3.41,P<0.01),在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t=2.51-3.10,P<0.05,P<0.01)。结论:直肠癌旁TM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势,直肠癌旁TM的范围与直肠癌的类型及进展密切相关,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 86例膀胱癌组织中p5 3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  86例膀胱癌组织中p5 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6 . 5 1%及 5 1 .16 % ,p5 3和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术后生存率均呈正相关。PCNA表达强度受p5 3表达强度的影响。结论 p5 3基因与PCNA可能通过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 ,参与膀胱癌的发生与发展 ,二者的异常表达对估计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推测预后、术后随访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p53、PCNA、VEGF蛋白表达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p53、PCNA、VEGF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探讨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资料,并结合p53、PCNA、VEGF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p53、PCNA、VEGF三种蛋白表达情况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目、术后坚持灌注用药等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手术方式、p53表达、VEGF表达、肿瘤数目及术后是否坚持灌药间肿瘤复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后,临床分期(RR=4.162,P=0.001)、p53表达(RR=2.913,P=0.038)、VEGF表达(RR=3.316,P=0.010)作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进入模型,术后灌注化疗(RR=0.217,P=0.000)作为保护性因素进入模型.结论 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p53和VEGF是否表达严重影响了膀胱癌预后,术后应坚持灌注治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病理分级也与肿瘤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p14^ARF和p53蛋白表达与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中的上述遗传学改变,5例脑挫裂伤脑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p14^ARF和p53蛋白在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30.43%,12.50%和69.57%。两蛋白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14^ARF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0.571,P〈0.01),即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突变型p53蛋白正相反,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0.472,P≤0.01),即随着肿瘤恶性度增高而增高。p14^ARF和p53蛋白之间在肿瘤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P〈0.05)。结论:p14^ARF和p53蛋白表达异常可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细胞异常增殖,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加速脑胶质瘤恶性演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人结直肠癌p53基因的突变谱,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用于研究结直肠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41例结直肠癌p53基因突变,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34%(14/41)的病例显示有p53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5,6,7和8各有4,1,5和4例突变。20例有P53蛋白异常表达,阳性率为49%。结论导致P53蛋白异常堆积的p53基因突变是结直肠癌的一种常见的分子结构改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CR-SSCP银染技术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癌患者血清锌指蛋白和p53高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锌指蛋白含量及血浆中p53基因突变性,研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并对其突变和缺失进行分析;采用SEREX技术获取人类锌指蛋白,经间接ELISA方法,分析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结合患者有无肝组织以外转移对比分析。结果:肝癌组血清中产生的抗锌指蛋白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肝癌患者17例显示血浆p53基因突变;有转移病灶患者22例的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病灶者19例。结论:锌指蛋白的高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肝癌的发生过程,而血浆p53基因突变与肝癌的发生、疾病的轻重及病灶转移有相关性,突变概率在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术前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对膀胱移行细胞癌P53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动脉化疗组60例术前盆腔区域化了一个疗程,再行开放手术;单纯手术对照组60例单纯行开放手术。采集肿瘤标本,行P5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同时对病人随访。结果对照组P53阳性率T1期为5.6%,T2-T3期为88.1%(P〈0.01);T2-T3期P53阳性率术前动脉化疗组为25.6%,对照组为88.1%,(P〈0.05);T1期P53阳性率术前动脉化疗组为5.8%,对照组为5.6%(P〉0.05)。对照组术后三年复发率为16.7%,术前动脉化疗组三年复发率为7.0%,(P〈0.05)。T2-T3期术前动脉化疗组5年生存率为69.8%,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66.7%,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P〈0.05)。结论术前动脉化疗对T1期膀胱移行细胞癌P53表达无明显影响,可以降低T2-T3期P53表达,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可作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必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与p53蛋白表达异常在扬州地区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石蜡标本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96例胃癌组织中有15例呈EBER1阳性,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的11例,均为管状腺癌。EB病毒阳性胃癌(E-BVaGCs)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B病毒阴性胃癌(EBVnGCs)组织。结论 EBV感染与本地区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癌间质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EB病毒感染的重要病理学特征。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