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垃圾炉排研发制造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以及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该行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选择有代表性的粉尘6个检测点、锰及其化合物4个检测点、噪声10个检测点、苯系物1个检测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及苯系物。其中粉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系物合格率为100%;噪声合格率为66.7%。结论粉尘、噪声作为垃圾炉排制造行业的重点控制因素,其所涉及的超标岗位为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2.
金坛市职业危害因素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金坛市工业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以促进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方法:制定工业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调查表,对306家工业企业进行调查。结果:306家工业企业共有职工11347名,其中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工人4957名,占43.69%;对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监测,监测合格率:粉尘、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分别为35.66%、61.25%、71.13%,总合率为51.68%。结论:近几年来,虽然该市卫生,劳动、环保等部门对工业企业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专项整治,但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标准尚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进一步加强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芜市南城区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制定《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现状调查表》对辖区内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88间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鞋业(55间,占62.5%)和家具制造业(17间,占19.3%);88间企业中使用合格粘胶剂的企业为45.5%,没有危害警示标志的为29.5%,车间有毒无毒分开的为55.7%,配备有效抽送风排毒设施的为59.1%,能提供车间有害物质检测报告的为45.5%,有劳保用品的为63.6%。劳动健康监护方面:上岗前的体检率为35.9%,在岗时的为39.3%,离岗时的为7.3%,无一企业建立起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实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仅为9.1%。结论:目前该区使用苯及其化合物企业的前期预防意识淡薄,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不足,存在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应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的贡彻落实,保护劳动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市机械制造行业职业危害现状、分布特点和职业人群接触特征,确定职业危害控制目标和重点。方法应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法、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对长沙市2008-2010年职业病危害工业企业调查资料,编制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全市机械制造行业有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44家,职工总数65 363人,接触职业危害19 934人,外包人员4 289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低的分别是矽尘、噪声、紫外线、甲醛、二氧化锰,职业病危害的种类是尘肺病、慢性苯中毒、听力损伤和职业性皮肤病;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建设项目评价与卫生审查、健康监护率等都处于较低水平。结论机械制造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锰及化合物、苯系物、电弧焊光,职业病防控重点是尘肺病、慢性苯中毒;机械行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是喷涂漆、铸造、电焊、热处理、打磨、切割下料等岗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余杭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本研究。本研究调查工业企业1255家,发现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942家,占总数74.98%,有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企业265家,占28.13%:在调查的68337名工人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25189人.占45.40%。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建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加强部门协作,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社会平台、依法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提高劳动者健康保障、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等七个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晓琳  焦建栋  胡磊 《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36-1138
目的了解无锡市职业病防治现状,准确掌握有毒化学品生产及使用状况。方法在无锡市全市范围内开展毒源普查,调查无锡市工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结果全市参与调查企业13752家,存在职业病危害的9918家,选择有职业健康监护资质单位体检的企业占15.67%,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167348人,职业健康检查率49.35%,开展日常监测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8583个,进行检测8583个,检测合格率90.85%,2002-2006年全市新、改、扩建项目6936家,其中172家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结论应健全卫生审批制度,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及职业健康监护,以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卫浴洁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舟山市某卫浴洁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苯乙烯、丁酮、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频电磁场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显示噪声强度超标率为13.33%,电焊工接触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超标,超限倍数为7.80和10.00,其他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的岗位有4个,超标率为13.33%。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粉尘职业禁忌证1人,装配工高频听力下降2人,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5.70%。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防尘防毒、降噪减振、防暑降温和重视个体防护。结论电焊烟尘、噪声、锰及其化合物为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金华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金华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更好的开展职业卫生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金华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3714家企业进行调查。干预研究采取对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教,对生产工艺过程和工人防护措施提出改进意见等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变化。[结果]存在粉尘危害因素的企业有1566家,化学危害因素的企业1737家,物理危害因素的企业1047家,分别占总数的42.16%、46.77%和28.19%;开展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有493家,企业监测覆盖率为13.27%,检测率为17.05%,合格率为79.22%;粉尘、化学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检测率分别为45.02%、12.42%和14.28%;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有49398人,受检率为49.58%,其中公有制企业38家,受检率为71.87%,非公有制企业3676家,受检率为47.98%。干预后,各监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均有所提高。[结论]我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体检率、监测率低。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是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李奕  何芳  肖云霞 《职业与健康》2008,24(8):723-724
目的分析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状况,提出对策,旨在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方法通过对用人单位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日常监督检查和填写调查表等多种方式,对云南省某县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县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38家,用工总数为1577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为809人。2007年,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实建率47.4%,警示标识设置率5.3%,个人防护措施实建率60.5%,职业病检查实检率52.6%,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粉尘等。结论该县属于云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远滞后于云南省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与分析,为汽车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现场检测以及作业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作业场所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噪声、电焊弧光、粉尘、苯系物、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丙酮、丁酮、乙酸乙酯、环己酮等;检测结果显示。接触噪声24个岗位中,17个岗位8h等效声级超过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70.8%。检测返修焊接岗位锰及其化合物浓度、CO浓度、检测线及调试线CO浓度及维修入库前喷漆岗位、物资部敞喷件二甲苯浓度超过国家限值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出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加入,异常率为5.8%。结论汽车制造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严重企业,该企业存在化学物浓度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情况,并检出了苯、甲苯等化学物,存在一定的危害,应设置抽排风等工程防护措施,改变工艺布局,减少对劳动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钢结构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20个检测点、噪声选择23个检测点、紫外线选择6个检测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以及噪声、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100.0%,紫外强度合格率100.O%,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合格率为50.0%,噪声强度合格率为73.9%。[结论]钢结构生产企业主要有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近年来存在或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更有效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2004-2006年随机抽取朝阳区存在或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结果朝阳区2004-2006年相关企业生产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逐年上升(P〈0.01),检测样品合格率2004、2005和2006年分别为87.5%、91.3%和97.9%。结论通过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生产环境职业危害现状正在改善,但存在问题仍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电解二氧化锰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与控制效果。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调查,对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电解二氧化锰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锰及其化合物、噪声。初次检测空气中粉尘、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酸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合格率为84%,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25%,整改后,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62.5%。结论锰及其化合物的关键控制点是后处理车间产品库叉车驾驶室、后处理车间包装机和电解车间剥离机。  相似文献   

14.
某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职业卫生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研究解决煤矿职业病危害问题。方法对某大型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生产方式、防尘防噪等防护设施进行现场调查;对存在职业危害作业现场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并进行布点,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与评价;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较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完善;建立了职业卫生、接触有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开展了上岗前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检测粉尘作业点6041个,合格率88.9%;检测噪声点2258个,合格率37.9%。接触粉尘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可达95%以上,对接触噪声人员的受检率可达90%以上,对接触不同化学物质人员的受检率可达85%以上。结论对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治理,降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改善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型家具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该区32家家具制造企业人员构成、生产班次、工艺流程、有毒原材料使用情况、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和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对各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苯系化合物和噪声进行检测、评价;对335名粉尘、苯系化合物和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粉尘作业工人体检未发现尘肺病表现,肺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为4.3%;苯系化合物作业工人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12.9%;血象异常检出率14.9%;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65.6%,且作业工龄〈5a阳性检出率较高。工作场所检测超标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阳性结果一致。结论该区中小型家具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有效的工程防护是预防职业健康损害的关键措施,应将作业工龄〈5a的工人作为重点人群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在超标作业环境中操作必须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6大行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德阳、泸州、宜宾等9个地市(州)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6大行业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其职业病危害现状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安监部门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对9个地市(州)6大行业的4016家企业的生产单位的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企业43.73%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员总数占在岗职工总数的36.69%;岗前体检、岗中体检、离岗体检、分别占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员总数的26.76%、29.17%和0.78%;调查涉及的72种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率仅占19.75%;接触人员最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是粉尘,噪声和高温;按行业来看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较严重;按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来看,私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比例最高。结论四川省德阳、泸州、宜宾等9个市、州6大行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存在人员认识严重不足、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接触人员所占比例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严重落后,体检率低、企业没有按要求开展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情况很不理想、执法主体未发生转移,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落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闵行区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项丹红 《职业与健康》2009,25(8):804-806
目的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并提出职业卫生管理相应对策。方法对闵行区2007年的职业卫生管理现况进行抽样调查,并整理分析。结果闵行区企业行业分布齐全,企业数量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占企业总人数的22.89%,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的企业占47.24%,建设项目开展评价的占60%,劳动合同告知的占48.97%,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占69.31%,健康监护率为67.11%,检测率为73.45%,检测点的合格率为92%,新发生职业病人10人,疑似职业病人5人,急性职业中毒1起。结论闵行区职业病危害状况不容乐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东台市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特征和卫生管理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江苏省统一编制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通过询问、查阅档案、现场核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调查1192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总接触率为32.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分别为43.03%和32.56%;有19924名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较高的依次为噪声(62.36%)、棉尘(13.66%)、其他粉尘(12.50%)、其他化学因素(7.52%)和铁及其化合物粉尘(5.10%);1169家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申报,申报率达98.07%;微型企业近3年的工作场所检测率和职业健康体检率分别仅为2.18%、2.90%.结论 东台市小、微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较为突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及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为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5年3月大兴区网上申报的213家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3家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和有毒化学物质等30余种;监测点总体检测合格率为70.76%,其中粉尘和噪声合格率仅为42.92%、58.5%,且以家具企业的合格率较低;劳动者健康体检率为53.00%,其中以轻工类行业体检牢最低,为30.25%。[结论]大兴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各项检测以粉尘、噪声合格率较低,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对上述企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天津市某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职业病防治和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天津市疾控中心统一编制的调查表,由经过集中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该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有271家,职业病危害因素58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生产工人7498人;30家企业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3家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11.4%,职业健康检查率18.8%,防护设施配备率78.6%,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82.3%,应急救援设备配备率29.2%.结论 应进一步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完善职业病防治体制,各部门共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