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乌司他丁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旨在评价乌司他丁对人脓毒症的疗效,并评价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用于脓毒症病情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针20万U静脉注射,8 h 1次。对照组则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120 h,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RP、cTnI的水平,计算2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10、cTnI、CRP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120 h乌司他丁组的TNF-α、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48 h和120 h乌司他丁组的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48 h、120 h cTnI、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虽不能降低28 d病死率,但可减轻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较快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促炎因子TNF-α、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合并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合并肾损伤患者84例,根据抽签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净化血液、机械辅助通气、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30 U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Marshall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及病死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素氮(BUN)、PCT、CRP和乳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1.3±2.4)d比(16.4±3.2)d、(14.0±2.4)d比(18.4±2.2)d,P<0.01],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Marshall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0±2.2)分比(20.4±2.3)分、(6.0±1.2)分比(7.9±1.1)分、0.0%(0/42)比16.7%(7/42),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血清Cys C、BUN、PCT、CRP和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23.3±5.8)μmol/L比(34.9±6.4)μmol/L、(3.9±0.3)mg/L比(6.2±0.7)mg/L、(4.9±0.6)mmol/L比(6.3±0.6)mmol/L、(8.2±2.0)μg/L比(15.9±3.5)μg/L、(4.4±0.8)mg/L比(10.2±0.9)mg/L、(3.9±0.5)mmol/L比(5.3±0.7)mmol/L,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提高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PCT、CRP和乳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ICU老年脓毒症患者炎症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PCT、PT、APT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机体高凝状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急诊病房脓毒症患者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1例),UTI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200000U静注,q8h×7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氧合指数(PaO2/FiO2)、肝肾功能(ALT、Cr)、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CRP、WBC、ALT、C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1、3、7天UTI组PaO2/Fi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UTI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改善各项炎症指标及氧合指数,保护肺、肝、肾、脑等器官功能,可以有效阻断MODS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29例,予以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和常规组(29例,予以常规治疗),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第1、3、5、7、14天采集静脉血,对照组仅采血1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14的表达,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TNF-α、IL-6的浓度,并分析与TLR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入院第1天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明显增高(P<0.01),两组在入院后第3、5天TLR4表达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与常规组相比,入院第1天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入院后第3、5、7天乌司他丁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血浆TNF-a、IL-6浓度的变化与TLR4变化一致.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明显增高,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拮抗和抑制作用与其抑制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CD11b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CD11b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CPR)组、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E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D11b水平.结果 ①脑组织含水量:CPR组为(80.4±2.0)%,较对照组(76.7±1.3)%显著增加(P<0.01);乌司他丁组(77.6±1.5)%,较CPR组显著减少(P<0.01).②脑组织CD11b含量:CPR组为(620.488±38.723)ng/mg,较对照组(453.189±121.403)ng/mag明显增高(P<0.01);乌司他丁组(476.875±114.686)ng/mg,较CPR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CPR早期即可发生脑水肿,脑组织CD11b水平显著增加;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CD11b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住本院ICU的多发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20例,ISS评分均≥16分。常规组按多发伤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立即开始静脉滴注乌司他丁40万U/12 h。动态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入住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 II)、ICU住院天数、MODS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入院时ISS评分、APACHE II评分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乌司他丁组PLT、PT、APTT、FIB及D-D的改善较常规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并发MODS率、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住ICU平均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早期使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可加速多发伤患者PLT计数、PT、APTT、FIB及D-D异常的改善,并降低ICU住院天数、MODS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常规治疗下加用乌司他丁(20万U Bid),血必净组常规治疗下加用血必净(50ml Bid),治疗组常规治疗下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及血必净.疗程均为一周,观察4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有更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CPR)组、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E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CAM-1水平。结果①脑组织含水量:CPR组为(80.4±2.0)%,较对照组(76.7±1.3)%显著增加(P<0.01);乌司他丁组(77.6±1.5)%,较CPR组显著减少(P<0.01)。②脑组织ICAM-1含量:CPR组为(207.448±37.279)ng/mg,较对照组(113.447±31.116)ng/mg明显增高(P<0.05);乌司他丁组(182.222±74.371)ng/mg,较CPR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CPR早期即可发生脑水肿,脑组织ICAM-1水平显著增加;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常规集束化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静安分院综合ICU的96例重症脓毒症成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常规治疗组(48例,常规集束化治疗)及乌司他丁组(48例,每日3次乌司他丁40万U静脉滴注联合常规集束化治疗),另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患者入住ICU当日与治疗4 d后的外周血,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及单核白细胞抗原DR等位基因(HLA-DR)表达情况。结果重症脓毒症患者Treg、Th17、Treg/Th17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2.48±2.69)%比(4.62±0.58)%,(4.99±0.89)%比(2.36±0.39)%,2.97±0.58比2.01±0.52],而HLA-DR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65±9.06)%比(76.02±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乌司他丁组的Treg、Th17、Treg/Th17比值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7.62±0.58)%比(11.11±1.60)%,(3.32±0.58)%比(4.16±0.65)%,2.36±0.43比2.79±0.30],且HLA-DR表达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57.22±15.75)%比(37.53±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Treg、Th17表达率,调节Treg/Th17比值,提高HLA-DR表达率,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224-22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43例重症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常规治疗一致,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万U/(kg·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 d。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检测血气分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记录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治疗14 d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后第4天、第7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IL-10、SOD明显升高,TNF-α、IL-6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内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乌司他丁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发生时间较迟。结论:吸入性损伤早期采用乌司他丁回补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CRRT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通过检测三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乌司他丁组及CRRT组IL-6、TNF-α、CRP、IL-1β、PCT和CRP均呈下降趋势(P <0. 05),且乌司他丁组下降更加明显,对照组较前下降不明显。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CRRT治疗后能显著清除炎性因子,加用乌司他丁后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arsha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arshaⅡ评分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NT-pro BNP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状态,降低动脉血乳酸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伴多器官衰竭(MOF)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脓毒症伴MO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免疫功能指标水平、PCT及CRP水平。结果:治疗30 d后,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14.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1 d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PCT及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1 d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伴MOF患者可降低病死率和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改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宝章 《吉林医学》2010,31(4):490-49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以乌司他丁,疗程为7 d。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有效的调整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干预前后,脓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4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组和血必净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组患者CRP、PCT、IL-6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降低血清CRP、PCT、IL-6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介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人按CBP实施前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1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组12例;进行APACHEⅢ评分及常规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病人血浆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8、(TNF-α)水平.结果 CBP实施24 h后APACHEⅢ评分、血BUN、血Scr,IL-6、8、TNF-α,均较CBP实施前显著降低[(分别为(61±15)vs(81±20),(19±5)mml/L vs(26±5)mmoVL,(312±87)/μmol/L vs(458±107)μmol/L,(544±154)ng/L vs(842±132)ng/L,(18±7)ng/L vs(25±8)ng/L,(43±15)ng/L vs(59±17)ng/L].SIRS、MODS组病人的存活率分别为84.62%、41.67%(P<0.05);CBP实施前和实施24 h后MODS组ARF病人的APACHEⅢ评分、血BUN、血Scr,血清IL6、IL-8均显著高于SIRS组.结论 APACHEⅢ评分为60~90分时可能是心血管术后发生ARF实施CBP治疗的较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在胸部损伤合并肺挫伤中抗侵袭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洪卫东  刘志勇 《现代医学》2008,36(3):181-18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胸部损伤合并肺挫伤中的抗侵袭作用,为临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胸部损伤合并肺挫伤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胸部损伤合并肺挫伤患者按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的评分标准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输注人体白蛋白、广谱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合并血气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肋骨骨折者给予胸带固定;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U 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1h内滴完,每8h 1次,连续使用6d.两组患者于治疗第1、3、5、7天行血气分析,并检测肝肾功能,于治疗第1、4、7天早晨取静脉血5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住院天数.结果 乌司他丁组在治疗后第3、5、7天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值均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NF-α、IL-6和MDA等含量在治疗后的第4、7天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胸部损伤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对胸部损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随机将入住ICU的脓毒症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每天3次,静脉泵入,连用7d;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两组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记录入住ICU第1、4、7天的全身炎性反应评分、血小板计数、每日胰岛素的用量及7d胰岛素的总用量,同时监测入住ICU第1、4、7天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应用乌司他丁组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明显的增高和下降趋势。结论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加用乌司他丁有着较为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以及外周血CD34 细胞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心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急性心梗患者发病第1、3、7、10、14天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心梗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血VEGF和SDF-1的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梗患者第1、7、14天外周血CD34 细胞的水平。同时对心梗患者进行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常规检查。结果(1)心梗后第7天外周血CD34 细胞(个/μl)明显增高(2.35±0.72vs1.48±0.49,P<0.05);(2)心梗后血VEGF(pg/ml)明显升高,于第14天达到高峰(197.56±39.87vs53.79±18.12,P<0.01);(3)心梗第1天血SDF-1(pg/ml)明显降低(1683.12±224.79vs2178.67±265.34,P<0.01),以后渐恢复至与对照组相同水平;(4)心梗第7天VEGF水平与外周血CD34 细胞高峰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5)VEGF高峰值与CK-MB高峰值和肌钙蛋白I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心肌梗死本身即可动员干细胞至外周血;心梗后VEGF明显升高至少可持续2周以上,SDF-1短暂降低;两者的动态变化可能与干细胞动员及促使更多干细胞归巢至损伤心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