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的区别。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4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290例)和非高血压组(115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马服胜 《当代医学》2011,17(15):78-79
目的比较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类型、危险因素以及预后差异。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003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5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00例),非高血压组(n=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高血压组高血压脑梗死多,男性比例较高。高血压组后循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的高龄、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脑梗死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尤其男性风险较高;非高血压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病。两组引起脑梗死最常见的为腔隙性脑梗死以及后循环梗死。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友元 《四川医学》2010,31(9):1250-1252
目的比较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类型和预后的差异。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01例),非高血压组(n=224例),对其危险因素,脑梗死的类型和预后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高血压脑梗死多于非高血压脑梗死,男性的比例较高。高血压组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而非高血压组的高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是引起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男性的风险较高;而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非高血压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不论高血压组还是非高血压组引起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为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史、近期感染、吸烟史)、辅助检查、预后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复发组在原发性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近期感染等均较初发组高。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复发组也高于初发组。复发组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均高于初发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近期感染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类型、危险因素和预后的差异.方法 将自2009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98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将其分为高血压组(201例)和非高血压组(197例).针对患者的发病类型、危险因素和预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中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明显比高血压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脑梗死的常见类型为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高血压是引起脑梗死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是引起脑梗死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石卫晨  何辉  汪洋 《四川医学》2001,22(1):65-66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象为我院1994年11月至2000年2月经MRI或CT证实的111例脑梗死患者,男66例,女45例,平均年龄64.37±9.46岁(50~90岁)。高血压组47例,糖尿病组31例,高血压并糖尿病组19例,无高血压无糖尿病组14例。脑梗死发生在12~72小时内,BP<24/14kPa,无出血倾向,无深昏迷。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国产尿激酶30~50万U 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半小时内滴完。连用4~7天。尼莫地平、阿斯匹林、甘露醇等常规治疗不变。实验结束后用复方丹参液继续治疗。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20天分别采用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22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对复发率、复发危险因素、复发防治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两组病例在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结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病变及血流变学的改变相互影响、相互促发是脑梗死及其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其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较初发脑梗死重,预后亦差。  相似文献   

8.
王玉华 《中原医刊》2011,(13):69-7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于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共40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脑梗死组292例与复发脑梗死组116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复发脑梗死组高血压的患病率80.1%,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组的7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脑梗死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9.1%,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组的1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吸烟率、血脂异常及血脂水平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此,对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尤其是控制好患者的血压和血糖,对预防脑梗的发生以及反复的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脑梗死的治疗中,溶栓和新的神经营养药的应用已显著提高了治愈率,但部分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仍逐渐恶化,增加了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我们科2000年~2001年收治了1000多例脑梗死病人,其中57例恶化性脑梗死,占6%。下面就其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弄清发病机制并加以纠正,为提高治疗成功率打下基础。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加重的脑梗死是指在治疗1周之内病情不见好转,且逐渐恶化的脑梗死。本组57例病例中,男9例,女18例,年龄41~74岁,平均57岁;60~74岁45例,占80%。高血压29…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hypertension)、心脏病(heart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吸烟(smoking)、高脂血症等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年来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近年来,低血压与脑梗死的关系也备受人们关注,为探讨低血压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防治,笔者对2003年5月~2005年6月收治的48例由各种原因致低血压而引起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邓玉琴 《吉林医学》2012,33(17):3698-3699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心脏病、性别和年龄等有关。结论;脑梗死存在的危险因素纵多,有些是不可干预的,如年龄、性别,但对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2.
刘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507-3508,3510
目的回顾性分析187例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方法在2000-2005年连续入院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明确诊断SBI者187例作为SBI组,以同期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SBI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SBI的好发部位多在基底节,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性脑梗死迄今尚无肯定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高龄既往无脑卒中病史,并且无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临床上也无自觉症状,通过CT、MR检查发现了脑梗死灶,称无症状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与检测对象,检查设置种类及敏感度明显相关,确切发生率不详,献报告为11%-70%。比较保守的,公认的发生率为10%-21%。在此,本就无症状性脑梗死100例患,从病因及临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发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均经CT确诊为复发性脑梗死。结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患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合并其它病史的患。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对脑梗死首发与复发影响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青年与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为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5~45岁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为青年组,65~89岁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为老年组,分析患者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族史、脑血管畸形、心房纤颤、大动脉炎等。结果:青年组患者中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族史、脑血管畸形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老年组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的发病率高于青年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年脑梗死要重视一级预防,对危险因素尽早进行干预,多运动、定期检查和早期预防;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21例,所有患者进行改善脑血流量、降纤、抗血小板及脑保护剂等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CT检查显示脑部的不同部位出现梗死,经过治疗,除有3例患者肌力从Ⅱ级恢复到Ⅳ级,其他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若通过合理及时的处理妊高症合并脑梗死患者,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故对此类患者,应当高度重视,及时处理,避免出现永久性损坏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抑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8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抑郁情况。结果:在本组83例患者中,SDS评分指数≥50%者43例,抑郁障碍发生率为51.8%,其中轻度抑郁21例(25.3%),中度抑郁17例(20.5%),重度抑郁5例(6%)。手术患者40例,15例有抑郁(37.5%),24例无抑郁(62.5%)。非手术患者43例,28例有抑郁(65.1%),16例无抑郁(34.9%)。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神经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与疾病的关系,对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帮助患者躯体疾病的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与脑梗死的之间的联系.方法我院从2006-2011年共收治妊高征并脑梗死21例,回顾性分析妊高征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21例患者分别于分娩前后出现以头痛、眩晕加剧、偏瘫、意识模糊、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为主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部CT 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梗死,预后良好.结论妊高征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妊高征合并脑梗死患者应立即抢救,在未出现脑梗死前就给予临床监测或预防性治疗,以防给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高血压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年内收治所有脑梗死病人,对其发病前有无高血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占61.7%。结论: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占绝大多数,提示我们心内科医生在工作中要重视高血压的治疗,把脑梗死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7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无症状性脑梗死好发于40~80岁.结论 临床上无特异性神经系统定位特征,病灶直径一般在0.2~1.2cm,腔隙性梗死60例(85.7%),大病灶梗死10例(14.3%),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占65例(92.9%),上述病均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