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260例)和保守治疗组(100例),其中手术治疗组根据不同的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0例),对比各组临床上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所需时间、肠坏死率。结果手术组和保守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死率上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恢复时间、小肠坏死率以及病死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赵玉鹏  韩志伟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158-115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A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60例A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为A组(发病72 h内,30例)与B组(发病72~96 h,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中转开腹、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患者在发病72 h内进行LC创伤较小,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杨军 《当代医学》2013,(18):99-10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隆回县中医医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28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90例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于发病1周或1周内进行手术)与对照组(于发病1周后进行手术),每组各45例,分析两组患者病死率、肠坏死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时机其治愈率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显示,试验组肠坏死率为4.4%,病死率为2.2%,与对照组11.1%与8.9%比较明显偏低。试验组术后恢复时间为(10.3±3.4)d,与对照组(16.5±4.7)d比较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超过1周,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能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发病24h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发病24h内行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肠坏死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肠梗塞应该尽早进行手术,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发病48 h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发病48 h内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恢复时间和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均有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结合其发病史及相应的医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时机;尽快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廖伟敏 《华夏医学》2009,22(6):1042-1043
目的:探讨成人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将160例行手术治疗的成人肠梗阻,按年龄分为小于45岁组(A组)和大于45岁组(B组),回顾性分析成人肠梗阻发病原因、与年龄的关系以及手术时机选择.结果:160例中,肠粘连梗阻68例(42.5%),居首位,其次为肿瘤性肠梗阻49例(30.6%).A组肠梗阻病因以粘连性占首位(48.8%);B组肠梗阻病因以肿瘤性占首位(51.4%).合并肠坏死43例,占26.9%,均行肠切除,其中Ⅰ期吻合36例,肠造瘘7例.死亡2例.结论:粘连已成为成人肠梗阻首位病因,肿瘤性肠梗阻位居第二,而且有上升趋势,及时确诊、掌握最佳手术时机是减少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保守治疗22例(A组),发病48 h内手术30例(B组),发病48 h后手术28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肠坏死率、病死率、恢复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的肠坏死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B和C组,A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均短于B和C组,其中手术治疗患者中,B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00.0%)与B组有效率(96.7%)、C组患有效率(9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根据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的具体病情发展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疾病的治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发距治疗时间分为2 d内(A组)、3~5 d(B组)、6 d以上(C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恢复时间、死亡发生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与肠坏死情况,同时对比3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A组无死亡与肠道坏死情况,且切口和腹腔感染情况少于B组与C组,肠道恢复时间快于B组与C组;同时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与C组的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于发病2 d内进行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与肠道坏死率,减少切口和腹腔的感染,加快肠道的恢复速度,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是较佳的手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48 h内进行手术,对比组患者在48 h后进行手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死亡和肠坏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肠胃恢复时间、手术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正确选择早期时机来治疗急性肠梗阻,可以有效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时机.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38例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病例的 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24 h内手术治疗者14例为A组;入院初期保守治疗,24 h后病情加重转为手术治疗者24例为B组.入院时A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低于B组(6.5±2.7 vs.12.0±1.6.P< 0.05).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2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并根据GOS结果判定.A组康复良好率高于B组(57.1%vs.33.3%,P<0.05),重度残疾率、病死率低于B组(14.3%vs29.2%、7.1%vs.16.7%,P<0.05).结论 早期筛选出可能恶化的病例并及时手术可明显改善外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王凤先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771-1772,1784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168例肠梗阻病例,比较保守治疗及不同手术时间手术的结果(包括死亡率、肠坏死率、恢复时间的比较)。结果:16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痊愈者35例,余133例中转开腹,24h以内急诊手术者51例,24~72h手术者49例,72h后手术者33例。24h以内急诊手术者肠坏死率低于24h后行手术者,恢复时间快于后者(P<0.05)。所有病例总死亡率为5.35%,死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严重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结论:(1)准确判断梗阻肠段血运,合理把握手术时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3)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失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2014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A组,72h内行腹腔镜手术)69例,择期手术组(B组,72h以后行腹腔镜手术)6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胆囊情况、手术难度、中转开腹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治愈率、死亡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组患者术中胆囊水肿、粘连发生率较B组高(P<0.05),术后腹腔感染、腹腔积液发生率较B组高(P<0.05),疾病复发率较B组低(P<0.05);但手术用时、中转开腹率、治愈率、病死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总体住院费用均较B组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可减轻胆囊水肿、粘连发生率,但患者住院天数会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两者手术难易程度、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临床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手术时机,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在不同时机行手术的疗效,以便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10年手术治疗的86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手术组(发病24~48h内手术),延期手术组(发病48h后手术)。结果:早期组肠坏死5例,术后并发症2例,延期组肠坏死10例,术后并发症7例,早期组肠坏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均较延期组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发病48h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Acute cholecystitis laparoscopic gallbladder surgery time患者发病72 h内手术;对照组34例,患者发病72 h后手术.对比观察两组基本手术指标,统计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36.8±9.2)h、术后疼痛时间(26.5±4.8)h、术后住院时间(3.2±0.4)d、并发症发生率5.9%、中转开腹率2.9%,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后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效果理想,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9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早期手术组为发病72 h以内进行手术,延期手术组为发病72 h后实施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延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72 h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不同时间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对病死率、生存时间及死亡时间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5 min治疗组(B组)、2 h治疗组(C组)、6 h治疗组(D组).4组小鼠百草枯腹腔注射染毒后,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在3个时间点静脉注射乌司他丁,并分别在24 h、48 h、72 h重复三次.结果 观察、记录14 d,B组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P<0.05);B、C、D三组平均生存时间比A组显著延长(P<0.01),B组生存时间比D组显著延长(P<0.05).B组死亡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 早期静脉应用乌司他丁能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的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延长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时间随机分为A组262例和B组350例,A组患者在就诊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首先给予综合治疗72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血中性粒细胞平均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术前CRP水平相似(P>0.05);术后24、72h CRP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224,P<0.01).结论 急性胆囊炎应及时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最好在发病72h内,可显著降低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时机及方式选择.方法 方便选取2011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手术时机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A组(发病72 h内手术,61例)和B组(发病72 h后手术,59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疗效、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治疗指标.结果 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例(68.85%),开腹胆囊切除术13例(21.31%),平均手术时间(98.4±17.3)min,治愈率98.36%,并发症发生率8.20%,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13.7±2.1)d比对照组短,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实际病症及身体状况以科学选择手术时机及方法,提高手术效果、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江展庆 《中外医疗》2014,(16):94-95
目的探讨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开展急诊手术的治疗时机、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急性肠梗阻患者130例,依据开展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均在48 h后开展手术,观察组患者均在48 h内开展急诊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在肠坏死率、病死率以及恢复时间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情况较为复杂,开展手术治疗前应综合判断病人的实际情况,依据分析结果再决定适合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才能获取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在不同时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不同时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共261例,发病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96例,发病〉72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组139例,入院后先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待症状明显缓解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综合观察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和C组(p〈0.05),术中发现三组患者胆囊三角粘连及大网膜包裹胆囊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在发病后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中转开腹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