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纵隔型肺癌CT资料.结果 本组15例中,中央型肺癌11例,周围型肺癌4例,病理类型鳞癌9例,小细胞癌4例,腺癌 2例.结论 综合观察多层螺旋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扫描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搜集6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胸部螺旋CT扫描,观察其胸部螺旋CT表现及分期特点。结果67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心型54例(80.6%),周围型13例(19.4%)。属于局限性病变27例,广泛播散性病变40例。54例中心型小细胞肺癌中,伴阻塞性肺炎9例,伴阻塞性肺不张5例。50例肺门淋巴结增大,4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21例纵隔大血管被包埋或侵犯。13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中,5例肿大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较肺内肿瘤大。结论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扫描有一定特征,螺旋CT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螺旋CT用于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治小细胞肺癌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螺旋CT诊断,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穿刺的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评价螺旋CT用于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CT结果显示,阳性46例.其中,中心型小细胞肺癌36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10例;病灶部位右肺病灶32处,左肺病灶21处,纵隔内病灶1处.通过与手术中或穿刺得到的病理检验结果作比较,得到螺旋CT对于小细胞肺癌的阳性检出率93.88%.结论:螺旋CT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结果切实可靠,可以作为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纵隔型肺癌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探讨与其他纵隔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要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价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分别经手术、穿刺、尸检和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CT资料。手术证实12例;尸检肺癌2例;CT定位经皮针吸活检24例。结果病理类型:鳞癌23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6例。CT主要表现:纵隔内或跨纵隔胸膜内外肿块,单侧,分叶状,与纵隔胸膜分界不清,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增强检查纵隔型肺癌的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大多能够正确诊断,并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比邻结构,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术前定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评价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结果:3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腺癌15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7例。周围型小肺癌的MSCT主要征象为:深分叶7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例、小结节征1例、空泡征3例、胸膜凹陷征6例,以及血管集束征4例。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及癌组织中MMP-2、VEGF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周围型肺癌组织中MMP-2、VEGF蛋白的表达,并探讨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周围型肺癌(鳞状细胞癌19例,腺癌34例,肺泡癌4例;蛋白Ⅰ级9例,Ⅱ级24例,Ⅲ级24例)组织中MMP-2、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螺旋CT影像学征象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MMP-2、VEGF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均>0.05),与病理学分级相关(P均<0.05).肺癌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与螺旋CT征象中肿瘤直径、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毛刺征、蛋白胸膜凹陷征无关(P均>0.05).肺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与螺旋CT征象中肿瘤直径、深分叶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毛刺征无关(P>0.05).且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程度与MMP-2、VEGF蛋白表达有关(P均<0.05).结论:螺旋CT是诊断周围型肺癌可靠的检查方法.MMP-2、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学分级、螺旋CT征象相关,可以在蛋白表达基础上判断周围型肺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纵隔型肺癌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纵隔型肺癌23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结果。结果纵隔型肺癌多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和CT表现为中央型、周围型及隐匿型三种类型;病理学检查鳞癌占60.87%(14/23),小细胞癌占21.74%(5/23),腺癌占8.69%(2/23),大细胞癌及其它占8.69%(2/23)。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及时行病理检查,可提高纵隔型肺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搜集整理本院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8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经多层螺旋CT、MRI进行初步检查,最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金标准”,并将多层螺旋CT、MRI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治疗效能。结果8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小细胞肺癌25例,非小细胞肺.癌58例;CT检查最终确诊64.例,诊断符合率为7711%;MRI诊断符合率为90.36%;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39%;综上相对单一CT/MRI检查,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诊疗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用于原发性肺癌的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早期拟定精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日常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收的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效果.结果 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9例,中央型肺癌27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13例,鳞癌18例.左肺上叶12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16例.CT、MRI诊断均呈阳性,CT检查可观察到肿瘤的边缘形状不规则,外缘表现为毛刺、分叶状,肺门为结节形状,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并存在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征象,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缓慢持续上升型不均匀强化;MRI诊断不仅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而且还可观察到肿瘤累及至胸膜、胸壁与胸椎的状况.结论 CT与MRI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需要时患者可接受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与高分辨率CT(HRCT)在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2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及HRCT检查.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金标准,分析病理结果,比较多层螺旋CT及HRCT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122例疑似患者中,经病理结果明确为周围型肺癌阳性98例,阴性24例;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阳性89例,阴性33例;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阳性93例,阴性29例.HR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7.50%、准确度为90.98%,均高于多层螺旋CT的80.61%、58.33%、7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不佳(Kappa=0.341,P=0.000);HRCT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尚可(Kappa=0.736,P=0.000).结论 多层螺旋CT及HRCT均可准确诊断周围型肺癌,但HRCT诊断效能更高,可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小细胞肺癌患者31例,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疾病检出情况、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多层螺旋CT对小细胞肺癌的检出率为83.87%,其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66.67%.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小细胞肺癌的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临床医生尽早诊断疾病并开展早期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对减少疾病危害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今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16例经螺旋CT检查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从发现到诊断的影像分析,观察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其演化过程.结果 16例中10例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的特征性影像分析作出早期诊断并即时手术,4例在CT定位下穿刺活检证实,2例经CT动态追踪观察分析后作出诊断.结论 螺旋CT是早期周围型肺癌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手段,能及时准确地对早期周围型肺癌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宝明  张美菊  吴兴辉  李筠 《医学综述》2009,15(12):1897-1899
目的评价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联合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及肿瘤内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住院患者120例,全部病例均有胸部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痰脱落细胞检查,其中54例分别于支气管镜检查前后送检痰脱落细胞,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3.3%、83.3%、88.3%,镜检术后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可达到51.9%。胸部螺旋CT与电子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诊断符合率达100%。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见,分别为56.7%、25.0%。结论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螺旋高分辨扫描的CT价值.方法:针对4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CT的螺旋高分辨扫描,同时观察患者的扫描情况,并进行分析,入选者均为该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经手术证实40例患者中8例患者为小肺癌,4例小细胞癌,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4例鳞癌,18例腺癌.CT下明显可见患者的病灶分布为,12例在左肺下叶,8例在左肺上叶,2例为右肺中叶,8例为右肺下叶,10例为右肺上叶.结论:螺旋高分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价值分析发现,其能够较为明确的反应患者病灶位置,同时对其病灶特征进行明确,利于临床积极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结果:17例中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9例,隐匿型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7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6例。17例均有呼吸道症状。单侧,外缘分叶、毛刺,与纵隔锐角相交,内缘脂肪线影,支气管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以中纵隔和肺门多见,是纵隔型肺癌多见的影像表现。结论:纵隔型肺癌有一定的特点,CT在鉴别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传统胸片及胸部CT平扫和增强在诊断原发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八年来经手术和穿刺活检等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21例单发周围型小肺癌.所有病人通过传统x线、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21例中腺癌9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3例,腺鳞癌1例.21例在CT片上均显示为肺炎间质型、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静脉期CT扫描联合诊断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进行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同时对肿瘤的类型、强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等病理特征进行归类分析。结果CT扫描结果显示:总确诊断率91.7%。各类型肺癌检查结果为:鳞癌型93.3%;腺癌型90%;小细胞癌93.3%,鳞腺混合癌90%。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确认率为90%。结论采用动静脉期CT扫描联合诊断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比较分析手术病理组织学结果与CT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确定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80例早期肺癌患者,经多层螺旋CT诊断,患有早期肺癌者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0%),与手术病理组织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与中央型肺癌方面,多层螺旋CT诊断确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对肺癌做出准确判断,但在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诊断时无法做出进一步准确诊断,需结合多种诊断方式,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彭文斌 《中外医疗》2008,27(27):126-126
目的 分析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对我院32例纵隔型肺癌的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2例志者,手术和病理证实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2例,隐匿性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13例,康癌9例,小细胞癌10例;发病部位: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6例.X线诊断误诊为结核球3例,误诊为纵隔肿瘤6例.结论 明确纵隔型肺癌的诊断,综合分析病史,害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辅以必要的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表现.方法 27例肾细胞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图像重建,分析肾细胞癌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7例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22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3例.3种类型肾癌CT平扫肿块主要表现为等、低或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各期,透明细胞癌的CT值均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但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的CT值在增强扫描各期均无明显差异.乳头状肾癌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或较均匀轻中度强化,在皮质期强化不明显,而在实质期却能很清楚显示.嫌色细胞癌多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肾细胞癌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