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铜城人民医院实施输血治疗的4654例创伤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5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83例(1.78%),其中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分别占74.7%(62/83)、24.1%(20/83)和1.2%(1/83)。2有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者(3.10%比1.57%),女性有妊娠史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妊娠史者(3.94%比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不同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史、妊娠史、不同类型血液制剂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血史及妊娠史与创伤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关,滤白细胞成分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成分输血、加强输血前筛查等是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普通悬浮红细胞和滤白悬浮红细胞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推广滤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使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的患者有1745例为观察组,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有788例为对照组。结果: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的患者15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0.86%;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的患者24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3.0%,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滤白悬浮红细胞可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黄淑清 《吉林医学》2012,33(13):2853-2854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上较低。所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中,输注滤白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结论: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原因是在于实现了100%的滤白输血,并通过建立PDCA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各类血液制品共计401 201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共有129份,按血液袋数计算,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03%。其中,重组全血和全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0.32%和0.22%。129例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高,有83例,占64.34%,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37例,占28.68%。结论对待输血要持谨慎态度,尽量输注成分血;血浆蛋白易产生过敏反应,不能常规用来补充白蛋白,提高免疫力;输注红细胞时,尽量使用去除大部分白细胞的滤白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9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淮阳县人民医院49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7 058例输血患者中,49例发生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69%,其中过敏反应39例(79.59%),发热反应8例(16.33%),其他2例(4.08%);单采血小板、冷沉淀、血浆、悬浮少白红细胞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0.90%和0.62%和0.48%。结论:输血反应主要由血小板和血浆制品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取从化地区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869例输血患者的输血报告,对其中产生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研究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查阅选取的15869例输血病患病历中的输血记录单、输血反应回报单,以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查阅的15869例输血病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O.52%。这83例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和发热,其中过敏反应45例(占54.21%),以因输入血浆引起不良反应为主;发热反应33例(占39.76%)。以因输入红细胞引起不良反应为主;其他不良输血发应5例(占6.02%)。结论:血站需加强血液的质管工作,为临床输注提供纯度单一、品种多样、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同时,医院需提高血液输注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输注血液,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等措施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0例需输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全血输入、血浆输入、红细胞输入和机采血小板输入法.并随机选取4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法和常规输血法,比较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红细胞输入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5%,采用全血输入法患者不良反应最低生率分别为6.0%和13.5%,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为2.0%,两种输入方法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组别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前,两种患者发热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输血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发热发.结论 :采用少白细胞技术可有效降低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前者采用常规输血方法进行输血,后者则选用少白细胞输液技术给予输血,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过敏、HB尿分别为1例、0例、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以上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分别为5例、2例、6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输血,少白细胞输液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建议在临床输血中,应尽量选择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相似文献   

9.
郑州地区183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本地区不同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为血站采用血液制品精细化管理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17年1~12月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至郑州市签订供血合同医院的各类血液制品,收集并查阅同期医院反馈的183例临床输血反应反馈单,记录血液制品种类和输血不良反应类型,比较不同血液制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不同血液制品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结果 2017年1~12月共发放血液制品751 490袋,发生输血反应183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 024%(183/751 490),其中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普通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血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 869%(2/107)、0. 052%(89/172 366)、0. 024%(15/62 247)、0. 030%(47/155 337)和0. 005%(7/147 460)。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和发热为主,过敏的患者中,由普通冰冻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38例(40. 43%)高于病毒灭活血浆6例(6. 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发热的患者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54例(75. 00%)高于去白悬浮红细胞6例(8.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血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和普通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显著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葛丽  陆应玉 《安徽医学》2017,38(1):62-64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分析统计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回报至输血科的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资料。结果2年间输血8526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7例次,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约0.79%;红细胞输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血浆为0.77%,血小板为1.61%,全血为10%;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无溶血反应回报记录;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红细胞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0.67%和0.22%,过敏的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22%。结论去白悬浮红细胞可以显著减少输血相关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输血不良反应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07年12月输血不良反应236 302张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及输血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6 302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卡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60例占0.23%,成分输血率达94.1%.结论成分输血是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大力提倡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同时应积极开拓创新,早日寻找到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2.
临床回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血小板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应用白细胞滤器的临床效果及输血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Febrilenon 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 ,FNHTR)的效果。方法 调查各种血液成份发生FNHTR的情况 ,将其分为滤白血组、未滤白血组和其他血液成份组 ,观察各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 ,并进一步与患者的输血状态、输血次数进行综合分析 ,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使用南京赛尔金 (Cellgene)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F Ⅰ 2 0 0× 2及RF Ⅱ 2 0 0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器 ,在血液出库前 1小时内、交叉配血完成后进行血液滤白 ;询问病人或其家属 ,了解其输血反应情况 ,制定输血反应评判标准。结果 主要反应是发热及 /或皮疹 ,扣除手术用血影响 ,滤白组、未滤白组和其它血液成份组输血反应率分别为 0 .5 2 %、7.96%、1.92 % ;患者输血次数越多 ,越易出现输血反应 ;输注机采血小板较浓缩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 ;应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输血反应程度 ;血液滤白不能完全阻止输血反应 ,洗涤红细胞可以避免这一情况 ;应急输血情况下 ,适当的加压过滤对血液滤白影响不大。结论 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联合使用抗过敏药物 ,还可减轻FNHTR的程度 ,应提倡使用白细胞滤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为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预防和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于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间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类型、血型、输血的次数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采用Yates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血浆血制品、过敏反应、O型血血制品、≥2次输血受血者和输血开始2个小时后分别占输血不良反应占70.83%(51例)、68.06%(49例)、44.44%(32例)、55.56%(40例)和45.83%(33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去白悬浮红细胞中最为常见(57.14%),而过敏反应在血浆中最为常见(74.51%)。结论血浆血制品、O型血制品、≥2次输血的受血者和输血开始2个小时后常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输去白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受血者分别应关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5.
卢莉娟 《实用医技杂志》2022,(11):1216-1218
目的 探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在三明市中心血站输血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成分不同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患者的输血采用常规输血技术进行,即输注未去白血液成分;观察组患者则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比较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输血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输血前,2组血清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组血清TNF-α、CRP水平均有明显上升,但是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过敏2例,发热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过敏5例,发热4例,皮疹2例,血红蛋白尿1例,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8),低于对照组的12%(1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去白细胞血液成分输血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本院2016年7月~2016年12月临床科室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9188例次输血患者中,出现了49例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7%。其中32例出现了过敏反应,占65.31%,17例出现了非溶血发热反应,占34.69%,没有出现溶血反应和其他输血反应。(2)悬浮少白红细胞悬液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6%,病毒灭活冰冻血浆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3%,辐照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0%,辐照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3)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有无输血史、过敏史有关。(4)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有助于预防血小板和红细胞输注时发热反应的发生。结论:输血存在风险,要正视输血指征,高度重视过敏史、输血史等因素,避免不必要输血,提高输血警惕性才能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住院的老年患者实施预储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住院的进行择期手术预储式自体输血的老年患者1358例,同时选择3778例未实施择期手术预储式自体输血的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预储式自身输血的老年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现象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而3778例异体输血的老年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46例,均表现为过敏或者发热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结论为降低老年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输血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血液成分,采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方式,保证老年患者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周玉洁 《中外医疗》2013,(30):40-41
目的探讨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及常规输血患者在大剂量输血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入院需要大剂量的输血的患者132例;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64例选用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输血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去白细胞输血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输血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能有效的降低大剂量输血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能使患者的脏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我市接受输血的225例患者进行输血反应的统计,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血浆、单采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冷沉淀输血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的是自体输血,观察组采用的是血浆、单采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冷沉淀输血,以此来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比较非溶血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采用的是血浆、单采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冷沉淀输血都不同程度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观察组中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大,不良输血反应率为16.66%,仅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不同输血技术所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的反应发生率,血浆、单采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冷沉淀输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自体输血,应加大临床自体输血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接受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17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输血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治疗,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后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少白细胞技术输血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且效果优于常规输血技术,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