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对急性中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 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洛酮治疗组 (治疗组 )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组 (对照组 ) ,每组 2 0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均在脑外伤后 1 2h内 ,在脱水、抗炎、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盐酸纳洛酮 4 .0mg/d ,连续 1 4d为 1疗程。对照组则加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 0 .75g/d。依据意识觉醒时间、GCS评分、GOS评分及TCD等 ,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急性中、重型脑外伤治疗中 ,治疗组在意识觉醒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不同时期GCS评分上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亦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GOS评分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非常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1 )。TCD结果显示治疗组缓解脑血管痉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外伤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残程度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魏祥工 《吉林医学》2013,34(22):4470-4471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时期内采用纳洛酮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内科近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6例,根据患者进行纳洛酮治疗的时间分为研究组(致伤24 h内)和对照组(致伤24 h后)各43例,比较组别间治疗后GCS评分、意识觉醒时间和呼吸衰竭纠正时间。结果:治疗后GCS评分上,治疗第5天、第10天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意识觉醒时间和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P<0.05)。结论:颅脑损伤发病早期即运用纳洛酮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意识的觉醒、纠正呼吸衰竭、降低死亡率,应当在临床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盐酸纳洛酮对颅脑手术病人血浆和脑脊液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在颅脑手术中盐酸纳洛酮对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盐酸纳洛酮的脑保护作用.方法:32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纳洛酮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脑脊液中β-EP的含量.结果:纳洛酮组在给药后1 h( T2期)、给药后2 h(T3期)和给药后3 h(T4期)血浆β-EP含量分别为(187.76±81.37)、(109.56±45.92)和(69.37±21.66) ng*L-1,脑脊液中含量分别为(2 169.61±416.37)、(1 369.85±433.55)和(987.62±278.19) ng*L-1,均较给药前(T1期)即开始切硬膜时低(P<0.05),纳洛酮组血浆和脑脊液中的β-EP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值(P<0.05).结论:颅脑手术围术期应用纳洛酮可以使脑脊液和血浆中β-EP含量降低,从而说明应用纳洛酮可以减轻脑水肿和损伤,保护脑细胞.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对照组加用丹参,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评分和β-EP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洛纳酮药物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对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及亚低温加纳络酮药物组,对比觉醒时间,治疗第3天腰穿颅内压及脑脊液中β-内啡呔(β-EP)含量。结果:三组对比,纳络酮药物组觉醒时间明显缩短,颅内压在第3天明显降低,β-EP含量明显低于亚低温组及常规治疗组。结论:盐酸纳络酮能有效抑制重度颅脑损伤后β-EP的生成,从而减轻了继发颅脑损伤,是救治颅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术后大剂量应用纳洛酮的疗效及其副作用的观察评价.方法 将神经外科治收的68例进行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手术后应用纳洛酮,两组病人手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β-EP和ET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血β-EP和ET下降快;术后1h的监护指标(GCS、Sa02、PaCO2、RR、pH)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应用纳洛酮脑水肿明显减轻;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由于纳洛酮引起的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颅脑肿瘤显微手术术后早期、大剂量的应用纳洛酮能够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的复苏,有解除呼吸抑制、麻醉催醒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用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麝香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治疗组(n=30)及复方麝香注射液对照组1(n=31)及纳洛酮对照组2(n=28),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意识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情况。结果:复方麝香注射液与纳洛酮治疗组觉醒时间平均为(7.8±3.75)天,较对照组1(12.42±3.82)天及对照组2(13.02±3.80)天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伤后10天的GCS评分〔(10.51±3.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41±3.8)分,P<0.05〕及对照组2〔(8.32±3.75)分,P<0.05〕。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疗效明显提高,能明显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伤残及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纳洛酮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出血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昏迷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GCS评分及脑血肿量情况、意识觉醒恢复时间、治疗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脑血肿量明显减少(P0.05);且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血肿量进一步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意识觉醒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半年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能够有效治疗脑出血昏迷患者,降低脑血肿量,缩短意识觉醒恢复所需时间,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抢救急性γ-羟基丁内酯(GBL)中毒所致昏迷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38例急性GBL中毒所致昏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7例予以补液对症的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以上治疗同时,加用纳洛酮(首剂给予纳洛酮0.8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注,然后给予纳洛酮2.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滴,3~4 mL/min)。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GCS的改变以及住院时间的减少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GBL中毒所致昏迷患者,在补液对症等一般治疗基础上,建议加用纳洛酮治疗以改善意识障碍程度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金尔伦 (盐酸纳洛酮 )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 (GCS 3分~ 8分 )随机分为金尔伦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 1W后生命体征、颅内压、意识觉醒、GCS评分变化和 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 :金尔伦组 1W后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 ,颅内压显著升高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意识清醒率及GCS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金尔伦组伤后 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重残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金尔伦能拮抗颅脑创伤后内源性阿片肽引起的应激性反应 ,缩短昏迷时间 ,降低伤残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陶宁  胡家正 《西部医学》2006,18(2):179-18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每天0.1~0.2m g/kg,持续静脉点滴7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7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 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年龄、GCS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7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 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黄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47-48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汤在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9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汤和纳洛酮,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14d后经GCS预后评分,观察组治愈25例(52.08%),显效10例(20.83%),有效9例(1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4天开始两组GCS评分、体温、心率、血压和呼吸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汤联合纳洛酮治疗明显缩短了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出血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静脉滴注纳洛酮,观察组则采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血肿、苏醒时间、苏醒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量均减少,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7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能够促进血肿吸收,加快患者苏醒时间,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效果。方法:8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脉滴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清醒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清醒和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脑病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1)及研究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48 h、72 h血浆β-E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为(5.4±3.9)h,较对照组的(8.3±4.6)h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4.38%),较对照组(61.29%)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72 h两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均逐渐降低(P<0.01),且各时间点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改善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中神经电刺激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可能促苏醒作用机制。方法严重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天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min,持续电刺激7天后,两组治疗相同。刺激一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伤后3月时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并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刺激前和刺激结束后昏迷患者脑脊液中E、NE、DA、β-EP等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持续刺激一周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81±1.21)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1.99±0.64)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的β-EP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组脑脊液中DA、NE、E在神经电刺激前后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确有促苏醒作用,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刺激后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昏迷患者在纳洛酮治疗前后的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方法:将45例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G-Pcs)评分小于等于20分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1.6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2次,疗程10d;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β-EP的放射免疫检测为临床提供治疗昏迷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大剂量纳洛酮应用的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方法:将80例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的病人按手术次序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术后加用纳洛酮,两组病人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血β-EP、ET均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速度较快;术后1h监护指标(GCS、RR、SaO2、Pa-CO2、p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第1天与第7天治疗组较对照组脑水肿明显减轻;未发现由于用药造成的明显副作用。结论: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能加快患者术后复苏,具有麻醉催醒、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常规剂量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简易智能状态(MMSE)、蒙特利尔认知(MOCA)评分以及意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MSE和MOCA以及GC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明显,可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改善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在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中应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相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08月到2016年10月本院接收的68例脑出血昏迷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2例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实验组36例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治疗前两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清醒时间显著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相联合对脑出血昏迷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延长清醒时间,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