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后1 h内动脉血气分析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及早发现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生后1 h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脑损伤早产儿70例(观察组),再按照1∶2的比例,选取生后1 h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且无脑损伤的早产儿1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动脉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碱剩余(BE)以及乳酸,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动脉血气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pH、PaO_2、B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aCO_2、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脑损伤与pH、PaO_2、PaCO_2、BE及乳酸水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pH≤7.25、PaO_2≤30 mm Hg、PaCO_265 mm Hg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动脉血气分析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 H≤7.25、PaO_2≤30 mm Hg、PaCO_265 mm Hg时易发生脑损伤,该检测方法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早产儿患感染性疾病与脑损伤发生的相关程度。方法:随机抽取25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患有感染性疾病162例,分析脑损伤的基本情况,根据有无脑损伤进行分组,对比测量两组早产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向和反向研究感染性疾病导致脑损伤的相关性和危险因素。结果:感染性疾病早产儿中54例(33.2%)有脑损伤情况。所有69例脑损伤早产儿中感染指标超标占77.78%(54/69),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轻度感染脑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重度感染患儿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1.18,P<0.05)。结论:早产儿患感染性疾病可损害神经系统组织和功能,在重度感染和多因素情况下脑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3.
赵宇红  朱丽敏  卢旭  李颖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719-2720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7月足月单胎新生儿180例,于出生时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和1 min Apgar评分,根据Apgar评分将新生儿分为窒息组(77例)和正常组(103例),比较两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PO2、PCO2和BE数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可作为评判新生儿缺氧窒息程度的一项客观的指标,能够指导临床医师对窒息新生儿采取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损伤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包括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梗死,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其幸存者常遗留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缺陷和运动障碍等。如能积极预防,尽早诊断,及时干预,可大大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3):137-137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①用无菌2mL干燥注射器,先抽入少许经过稀释的肝素(0.5mL即125u)冲荡针筒后全部弃去;②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动脉血(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等均可)2mL左右;③抽血针头拔出后迅速刺入软木塞内,以隔绝空气;④立即送验,需30min内完成检验。  相似文献   

6.
各期矽肺患者动脉血气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期矽肺患者动脉血气差异的分析马昌庭,王淑华,丛东生矽肺患者的血气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矽肺病人的代偿功能、判定其预后,而且也有助于对病情演变和疗效的动态观察。1对象和方法33例矽肺患者均为经省尘肺诊断组按GB5906-86确诊的住院患者,男性,平均年...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关系密切。因此,全面理解宫内感染所导致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早期预防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并改善已发生的此类脑损伤的早产儿的神经预后。本文就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杨静波  隋广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85-1186
目的研究早产儿生后Apgar评分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对早产儿窒息的诊断及处理。方法用i—STAT型血气分析仪对44例早产儿及36例足月儿生后1、5 min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与Apgar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pH值:早产儿组为7.24±0.04,足月儿组为7.22±0.04。Apgar评分:早产儿组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有13名,占总数的29.5%;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有7名,占总数的15.9%;足月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7分的共有3名,占总数的8.3%。结论诊断早产儿窒息时应将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值相结合,且以脐动脉血气结果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8年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我国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5. 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可用文献,1 737例我国早产儿脑损伤患儿。我国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为缺氧[OR (95%CI)=2. 38 (1. 75~3. 23)]、母孕期感染[OR (95%CI)=1. 92 (1. 41~2. 62)]、机械通气治疗[OR (95%CI)=2. 49 (1. 35~4. 62)]、新生儿脓毒血症[OR (95%CI)=2. 98 (1. 98~4. 50)]、产道分娩[OR (95%CI)=7. 30 (4. 09~13. 03)]、胎龄小于32周[OR (95%CI)=2. 95 (1. 62~5. 37)]、胎儿窘迫[OR (95%CI)=4. 98 (3. 20~7. 74)]和出生体质量小于1. 5 kg [OR (95%CI)=2. 24(1. 19~4. 24)]。结论缺氧、母孕期感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脓毒血症、产道分娩、胎龄小于32周、胎儿窘迫、出生体质量小于1. 5 kg是我国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代谢性酸中毒对早产儿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经临床及颅脑超声检查确诊的120例脑损伤早产儿实施综合性早期护理干预,通过临床观察和颅脑超声检查,分析患儿脑损伤改善情况。结果:120例患儿中,除自动出院15例,失访11例,其余94例患儿临床症状和颅脑超声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由于早产儿脑损伤与脑发育密切相关,针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特点,尽早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有效控制患儿病情、降低病死率、促进患儿脑发育,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对评价早产儿脑发育、脑损伤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并经NBNA评分的早产儿397例,分为高危异常表现组(HRAN组)206例、高危正常表现组(HRN组)108例、“正常”组(N组)83例,比较三组NBNA评分及NBNA评分与发育商(DQ)的关系。结果 三组早产儿的NBNA评分随评分日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增幅随胎龄增加呈递减趋势,各组NBNA评分增加幅度依次为HRN组、N组、HRAN组(P<0.05)。校正胎龄<37周时,HRAN组、HRN组、N组NBNA评分均<36分;校正胎龄≥37周时,HRAN组评分<36分,HRN组评分>36分,N组评分>37分。校正胎龄37周NBNA评分≤35分早产儿的智力发育落后比例高于NBNA评分>35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BNA评分可用于反映早产儿脑发育状况及发展规律,并与神经发育预后有关,连续性评分对评价早产儿脑损伤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及感染后脑损伤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出生的早产儿80例,按照母亲产前有无宫内感染(是否有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感染组(38例)和非感染组(42例),对两组行胎膜胎盘病理、患儿头颅彩超以及脐带血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感染组脑损伤率为47.4%,非感染组脑损伤率为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5,P<0.05)。感染组中脑损伤儿脐带血细胞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的高于非脑损伤儿,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低于非脑损伤儿(t值分别为7.455、8.231、6.548、3.342,均P<0.05);非感染组中脑损伤与非脑损伤儿IL-1β、IL-6、TNF-α、IL-10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2、4.435、2.789、2.756,均P<0.05)。感染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ANB)评分低于非感染组(t=2.897,P<0.05);感染组NANB评分小于35分的比例为50.0%,高于非感染组(χ2=18.379,P<0.05)。感染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的高于非感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79、8.890,均P<0.05)。结论宫内感染可以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且促使炎症指标发生改变,可能机制由于宫内感染引起导致炎症反应,炎症因子释放异常,从而造成早产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岁以内有神经学异常的早产脑损伤患儿发生脑瘫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其脑瘫的发生率和伤残程度、早产儿脑瘫的早期正确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01例年龄<1岁有神经学异常的早产脑损伤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应用Logistic单因素法和逐步回归法分析脑瘫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至2岁时101例患儿中51例(50.50%)确诊为脑瘫,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2 500 g、头围<x--s、双眼内斜视、肌张力≥I+级、踝阵挛阳性、颅脑磁共振(MRI)显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或基底节损伤、就诊时Gesell大运动发育商(DQ)<55分及进步速度<0.75是1岁以内有神经学异常的早产脑损伤患儿脑瘫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出生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头围小、双眼内斜视,且肌张力高、踝阵挛阳性、颅脑MRI显示存在PVL或基底节损伤、就诊时大运动DQ低、进步速度慢对早产脑损伤患儿发生脑瘫有预测价值。建议临床上对早产脑损伤患儿的上述相关指标进行常规检查,并极力改善。早产儿早期肌张力增高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谨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早产儿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早产儿纠正年龄1岁内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 34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于住院期间使用rhEPO治疗(生后7天开始,250 I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的治愈出院早产儿101例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患儿家属不同意住院期间使用rhEPO治疗的治愈出院早产儿9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42天时的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纠正年龄3~6月龄、9~12月龄时的智能发育情况.结果 ①EPO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患儿BAEP检查报告进行分析:对照组左耳Ⅲ波、Ⅴ波波峰潜伏期(PL)均明显长于EPO组(t值分别为-2.350、-2.357,均P<0.05);对照组右耳Ⅰ波、Ⅲ波、Ⅴ波PL均明显长于EPO组(t值分别为-8.494、-2.063、-2.179,均P<0.05);对照组左耳Ⅰ~Ⅲ波、Ⅰ~Ⅴ波波峰间潜伏期(IPL)均明显长于EPO组(t值分别为-2.851、-2.634,均P<0.05);②对早产儿纠正年龄3~6月龄时进行Gesell测试:EPO组80例,对照组71例,EPO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58、-5.292、-2.311、-4.169,均P<0.05);早产儿纠正年龄9~12个月时参加Gesell测试的早产儿为:EPO组72例,对照组59例,EPO组大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2、-2.355、-2.065、-2.385,均P<0.05);③EPO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BAEP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86、4.628、4.366,均P<0.05).结论 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7天开始使用rhEPO治疗可以降低住院期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纠正胎龄1岁内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无脑损伤的早产儿按照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早期干预,探讨其效果,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方法】 选择无异常分娩史、头颅检查除外脑损伤的早产儿49例(早产儿组),设正常足月儿48例为对照组。应用小婴儿气质问卷和幼儿气质评估表对早产儿组和对照组进行气质测评。早产儿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和气质干预,干预1年后与对照组儿童进行气质比较。 【结果】 干预前两组气质分类结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组干预后E及I-E型气质儿童增多,干预前后气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 【结论】 早期教育和气质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气质良好发展,不同气质特点婴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早产儿运动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早产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15月龄婴幼儿182例,分为观察组(早产儿组,98例)与对照组(足月儿组,84例),根据AIMS评估结果进行早期干预。3个月后再次对两组给予AIMS评估。结果 两组婴幼儿干预后比较:各体位AIMS评分和AIM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7、5.315、4.802、2.334、5.083,P<0.05或<0.001),而AIMS百分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结论 AIMS可评估早产儿运动发育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早期干预方案,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逐年上升。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急救技术的提升,早产儿的死亡率持续下降,但存活下来的早产儿脑损伤和出生后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对比足月儿,早产儿心理及行为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也较多。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和干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分析早产儿的干预研究,为早产儿的养育干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以改善其预后.[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将在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或就诊的早产儿236例,分为早期干预组106例和对照组130例,两组资料在性别构成、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O.05).干预组按O~2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训练.由专人定期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育儿指导.[结果]观察组在智能发育各纬度得分及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体格发育情况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按摩法在促进早产儿脑损伤的神经发育方面是否存在优势,能否进一步的确立中医在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中的重要地位。 【方法】 对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病例8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早期干预治疗(中药浴水疗、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试验组加通督醒脑益肾健脾按摩,对照组加婴儿抚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Ⅱ及Gesell发育商数(DQ)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大运动(DQ)发育商均数及GMFM 的B区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几项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I及PDI治疗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督醒脑益肾健脾按摩在改善脑损伤患儿的大运动功能,尤其在坐位方面比婴儿抚触具有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全球早产儿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且每年出生的早产儿数量也在逐年攀升。越来越多早产儿的出现,使得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问题日趋重要。本文就早产儿精神和体格发育的影响因素及早期干预等问题进行综合评述,从而为儿童保健医师、早教康复机构以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最大程度缩小与同龄足月儿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