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北省南部地区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南部地区农村居民1 883人进行调查,并进行体检和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共检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6例,总患病率为9.88%,其中男性为13.68%,女性6.46%,男性高于女性(X2=27.48,P<0.001);随年龄增高患病率逐渐上升(X2=79.22,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OR=1.3010,95%CI=1.040 8~1.626 0,P=0.021)、年龄(OR=1.850 6,95%CI=1.041 9~3.287 0,P=0.036)、吸烟(OR=3.011 8,95%CI=1.552 3~5.844 3,P=0.000)、做饭频率(OR=1.765 1,95%CI=1.103 6~2.823 0,P=0.018)、家族史(OR=1.527 8,95%CI=1.150 7~2.028 3.P=0.003)、14岁以前经常咳嗽(OR=2.896 5,95%CI=1.130 1~7.423 8,P=0.026)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湖北省南部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COPD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按年龄±3岁进行1:1配比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435例来源于2003年1月-2006年4月某市级医院的COPD患者及其对照者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02,95%CI:1.385--2.346)、药物过敏史(OR=4.346,95%CI:2.838~6.657)、吸烟(OR=2.857,95%CI:2.145~3.807)、吸烟年限〉10a(OR=2.719。95%CI:2.041~3.621)、日吸烟量〉10支(OR=2.250,95%CI:1.601~3.161)、开始吸烟年龄≤20岁(0R=1.909,95%CI:1.140。3.198)、吸烟指数大于300年支(OR=2.241,95%CI:1.645-3.054)和高血糖(OR=2.469,95%CI:1.772~3.441)为COP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595,95%CI:1.124~2.264)、药物过敏史(OR=4.029,95%(CI:2.411~6.735)、吸烟(OR:2.635,95%CI:1.844~3.764)和高血糖(OR=2.390,95%CI:1.632-3.502)为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药物过敏史、吸烟和高血糖为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林市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2005年11月~2008年5月.采用机械抽样方法,以吉林市3个乡镇中的27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并以常住40岁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70%者诊断为COPD。结果:调查的3254人中确诊为COPD的为403例,占12.4%。其中吸烟人群的患病率为26.1%;有职业危害接触史人群的患病率为18.8%;居住环境空气污染的人群患病率为14.5%;均高于总体患病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市部分农村COPD的患病率为12.4%,除吸烟为主要危险因素外,职业因素与居住环境也是造成COP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COPD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三大死因之一,且全球COPD患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各省份间COPD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COPD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均存在差异,并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个体方面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BMI、腹部肥胖和身体活动会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环境方面,吸烟、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以及职业中的暴露均会导致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溧阳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溧阳市16813名35周岁以上常住人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为3.53%,男性为4.48%,女性为2.48%;患病率较高的职业为渔船民、离退休人员及干部职员;受教育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吸烟、男性、高龄、低收入等。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72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5例COPD患者中有5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7.7%,共检出真菌83株,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毛霉菌属、曲霉菌属、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分别占60.24%、13.25%、6.02%、4.82%、7.23%、3.61%、2.41%、1.21%;真菌对制菌霉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较敏感,对氟胞嘧啶、酮康唑及咪康唑的敏感性较差;低白蛋白血症、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500mg、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d、合并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提高对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可以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省南部(鄂南)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鄂南农村居民1883人进行调查,并进行体检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共检出COPD患者186例,总患病率为9.88%,病例中男性占13.68%,女性占6.46%,男性高于女性(X2=27.48,P〈0.001)。随年龄增高患病率逐渐上升(X2=79.22,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吸烟、做饭频率、用生物燃料做饭、家族史、14岁以前经常咳嗽、体重指数降低、近5年房屋装修等9项因素与COPD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吸烟、做饭频率、家族史、14岁以前经常咳嗽为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鄂南农村地区COPD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呈进行性发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COP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利的外界环境作用于存在基因易感性人群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一系列炎性反应,形成肺气肿。COPD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吸烟最主要。目前COPD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诊断不足,对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普查可能筛选到诊断不足的COPD。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气道的气流持续受限。目前COPD的流行情况各地存在差异,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及大量吸烟人群存在等原因,COPD的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其病程长,治疗费用高,致死致残率高,已经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成为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病区的慢阻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1∶1配对非感染病例,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 499例慢阻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8例,且均找到匹配病例,医院感染率为7.87%;例次感染率为8.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住过重症监护病房(ICU)、肺功能分级重或极重度、恶性肿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留置导尿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无创通气及低蛋白血症10种因素是慢阻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慢阻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6种:肺功能分级、恶性肿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低蛋白血症、无创通气。结论医务人员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合并症,加强营养支持,重视肺功能的评估,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最佳脱机时间并做好消毒工作,以减少慢阻肺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苏州队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探索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数据, 剔除基线气流受限及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个体后, 最终纳入分析45 484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队列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 同时分析吸烟在其他危险因素与COPD发病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 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24人, COPD的发病密度为105.54/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HR=3.78, 95%CI:3.32~4.30)、曾经吸烟(HR=2.00, 95%CI:1.24~3.22)、当前吸烟(<10支/d, HR=2.14, 95%CI:1.36~3.35;≥10支/d, HR=2.69, 95%CI:1.60~4.54)、有呼吸系统疾病史(HR=2.08, 95%CI:1.33~3.26)、每...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COPD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造成的疾病负担严重。COPD存在个体易感性,遗传因素在COPD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大部分遗传因素与COPD之间的关联存在不一致性。本文对COPD遗传易感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3 600名≥4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肺功能检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估算慢阻肺的患病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项目全部完成且质控合格的共3 317人,慢阻肺患病471人,经复杂加权后山东省≥40岁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13.391%,男性患病率为20.200%,女性为6.632%,男性高于女性(χ2 = 95.359,P<0.001),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6.549%、10.837%、19.991%、23.632%,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χ2 = -12.0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 = 2.416,95%CI = 1.639~3.561)、年龄(OR = 3.749,95%CI = 1.883~7.467)、有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 = 1.444,95%CI = 1.127~1.849)、儿童时期严重肺部感染史(OR = 3.183,95%CI = 1.414~7.168)、吸烟(OR = 2.207,95%CI = 1.805~2.698)、做饭时不通风(OR = 1.361,95%CI = 1.021~1.814)等是慢阻肺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40岁居民慢阻肺患病率较高,应从各项危险因素入手,特别是男性、高龄、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吸烟、儿童时期严重肺部感染史、室内空气污染等方面,加强对慢阻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统计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评估控制危险因素对降低疾病负担的效果。方法基于死亡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和比较风险评估理论,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中国数据,筛选危险因素,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2030年不同场景下COPD死亡情况,模拟控制危险因素对2030年COPD的疾病负担的影响。结果如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5年的变化趋势发展,2030年中国COPD的死亡例数为105.54万例、死亡率为73.85/10万,相比2015年将分别上升15.81%和10.69%,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将降低38.88%和52.73%。如吸烟或PM2.5污染控制达标,到2030年相比于自然趋势发展可分别减少34.07万和27.34万死亡例数,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59%和0.52%。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到2030年我国可避免52.59万例死亡,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44%。结论自然趋势下,2030年COPD死亡数和死亡率预计将比2015年高,但标化死亡率与过早死亡概率将下降。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可进一步降低COPD的负担,提示应加强控烟与大气污染治理等举措来降低COPD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统计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评估控制危险因素对降低疾病负担的效果。方法基于死亡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和比较风险评估理论,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中国数据,筛选危险因素,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2030年不同场景下COPD死亡情况,模拟控制危险因素对2030年COPD的疾病负担的影响。结果如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5年的变化趋势发展,2030年中国COPD的死亡例数为105.54万例、死亡率为73.85/10万,相比2015年将分别上升15.81%和10.69%,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将降低38.88%和52.73%。如吸烟或PM2.5污染控制达标,到2030年相比于自然趋势发展可分别减少34.07万和27.34万死亡例数,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59%和0.52%。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到2030年我国可避免52.59万例死亡,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44%。结论自然趋势下,2030年COPD死亡数和死亡率预计将比2015年高,但标化死亡率与过早死亡概率将下降。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可进一步降低COPD的负担,提示应加强控烟与大气污染治理等举措来降低COPD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棚作业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2006-2009年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800余个大棚从事作业的农民进行统一问卷调查、体格(血常规、血气分析、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COPD确诊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诊断标准.结果 共调查从业人员5880人,有效应答者5420人,有效应答率92.18%.年龄(x2=32.530,P=0.000)、棚内日劳作时间(x2=21.311,P=0.000)、大棚通风频率(x2=9.79l,P=0.007)及大棚面积(x2=73.645,P=0.000)危险因素存在地区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OR=1.976,95%CI:1.672~2.334)、年龄(OR=4.188,95%CI:3.718 ~ 4.718)、菌棚(相对于蔬菜棚,OR=1.302,95%CI:1.016 ~ 1.669)、花卉棚(相对于蔬菜棚,OR=1.503,95%CI:1.201~1.880)为大棚作业农民COPD的危险因素;从业年限(OR=0.684,95%CI:0.609 ~ 0.767)是大棚作业农民COPD的保护因素.结论 辽宁省大棚作业农民COP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其防治.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大棚作业农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棚作业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2006-2009年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800余个大棚从事作业的农民进行统一问卷调查、体格(血常规、血气分析、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COPD确诊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诊断标准.结果 共调查从业人员5880人,有效应答者5420人,有效应答率92.18%.年龄(x2=32.530,P=0.000)、棚内日劳作时间(x2=21.311,P=0.000)、大棚通风频率(x2=9.79l,P=0.007)及大棚面积(x2=73.645,P=0.000)危险因素存在地区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OR=1.976,95%CI:1.672~2.334)、年龄(OR=4.188,95%CI:3.718 ~ 4.718)、菌棚(相对于蔬菜棚,OR=1.302,95%CI:1.016 ~ 1.669)、花卉棚(相对于蔬菜棚,OR=1.503,95%CI:1.201~1.880)为大棚作业农民COPD的危险因素;从业年限(OR=0.684,95%CI:0.609 ~ 0.767)是大棚作业农民COPD的保护因素.结论 辽宁省大棚作业农民COP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其防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调查2006年7月-2008年8月,在呼吸内科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COPD患者,做1∶1配对。结果 COPD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住院天数(OR=5.838)和留置导管(OR=4.487),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保护性因素(OR=0.067);医院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占78.0%;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2.3%,革兰阳性菌占35.8%,真菌占11.9%。结论对部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及规范化操作、严格掌握留置导管指征、尽可能缩短住院天数,对减少医院感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