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颖  封凡  祝巍  金贞爱 《中国妇幼保健》2023,(20):4069-407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缺氧和(或)缺血引起的葡萄糖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而随之而来的再灌注损伤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进一步恶化脑代谢,最终导致神经元坏死或过度凋亡[1]。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移植及联用神经节苷酯GM1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的效果。方法 RICE法制备七日龄新生大鼠HIBD模型, 随机分为hUCMSCs移植组(n=15)、hUCMSCs+GM1组(n=15), 72 h后经颈静脉移植等量的hUCMSCs, hUCMSCs+GM1组再腹腔注射GM1, 两组均在移植后第31、32、33、34、35天用Morris水迷宫对两组大鼠行为学测试, 比较两组大鼠脑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DiI标记的hUCMSCs移植后在两组大鼠脑中的分布情况;神经元前体细胞标记DCX特异性染色观察hUCMSCs移植后分化成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hUCMSCs+GM1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hUCMSCs移植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hUCMSCs能迁徙到脑组织中, 并分布于缺血区的小血管旁, 能分化成神经元前体细胞。hUCMSCs+GM1组大鼠脑片干细胞分布明显多于hUCMSCs移植组(P<0.05)。结论 hUCMSCs移植对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有修复作用, 联用GM1, 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DAPI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后在ATN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移植组:将总量900mg/kg庆大霉素,首次300mg/kg,12h后200mg/kg,余400mg/kg分两次每隔24h皮下注射,共3天,建立ATN大鼠模型,采用经尾静脉注射法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造模方法同移植组。空白组:正常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d、4d、1w、2w及4w处死大鼠,留取血液做生化检测,取肾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的分布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肾组织仅在肾小管中见到DAPI阳性细胞,而肾小球中为阴性,且肾小管上皮荧光从1d持续至4w仍可见,但强度有减弱的趋势。结论 HUCMSCs移植后仅在肾小管中分布,但不同时间点分布比较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发现是对公认生物学概念的挑战。首先是在描述来自骨髓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殊化学剂诱导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诸多学者开始研究运用这一发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初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卵巢局部移植在卵巢早衰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建立模型移植标记UCMSCs,观察各脏器绿色荧光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卵巢内发现移植细胞,肺、脾可见到较多移植细胞,心、肝、肾可见到散在分布移植细胞.结论 UCMSCs能在卵巢组织内存活,部分滞留在肺、脾等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hUCM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方法: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法和改良组织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用不同的培养体系诱导hUCMSCs向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分化,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改良的hUCMSCs培养方法培养细胞纯度更高,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改良组织块法所获得的细胞数量是酶消化法的2~3倍,是传统组织块法的20~30倍,细胞呈长梭形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44、CD105,不表达CD31、CD45、CD34;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证实了hUC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hUCMSCs的培养新方法,证实了hUCMSCs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其治疗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含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LV-GFP)和荧光染料四甲基-吲哚羧花青-高氯酸盐(CM-Di I)两种标记干细胞的示踪技术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治疗子痫前期(PE)大鼠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U-MSCs,分别以LV-GFP和CM-Di I标记HU-MSCs。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PE大鼠模型,移植HU-MSCs后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活体成像技术示踪HU-MSCs的分布。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见LV-GFP标记的HU-MSCs分布于大鼠胎盘组织和肾脏组织中;胎鼠肾脏、肝脏、心脏和肺脏组织中未见分布。活体成像技术显示CM-Di I标记的HU-MSCs分布于大鼠胸腹部脏器及胎盘,而脐带及胎鼠内未见分布。结论 LV-GFP标记后荧光显微镜可显示最终HU-MSCs归巢并定位准确,CM-Di I标记后活体成像技术则可以观察活体内HU-MSCs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移植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家犬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体内分布。方法健康家犬18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1组:肌注0.2%二氯化汞溶液(7 mg/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采用经外周静脉注射法输注用DAPI标记的HUC-MSCs。模型2组:造模方法同1组,采用股动脉介入经左肾动脉直接注射体外分离培养并用DAPI标记的HUC-MSCs。对照组:健康家犬,细胞移植方法同2组。移植后48 h处死动物取肾脏、心脏、肝脏、胰腺,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①HUC-MSCs在1组及2组病变肾脏中均存在,且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②对照组肾脏中未发现HUC-MSCs存在;③1组及2组心脏、胰腺不存在或少量存在HUC-MSCs。结论①HUC-MSCs可在病变肾脏内存活,两种移植方法无明显差异。②HUC-MSCs对正常肾脏无影响;③对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家犬,HUC-MSCs在心脏、肝脏及胰腺内不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及生物制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沉、细胞间黏附分子、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活动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宋廷将  吴世满 《职业与健康》2022,(18):2475-2479+2485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二氧化硅所致大鼠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尘肺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分别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和HUCMSCs治疗组,染矽尘组和HUCMSCs治疗组大鼠建立尘肺模型,HUCMSCs治疗组于染尘后第1、14 d行尾静脉注射HUCMSCs1.0 mL(1×106/mL)治疗,各组大鼠分别于染尘后第7、14、28、56 d随机选取5只大鼠行胸部CT检查、处死取材行肺组织HE染色以及检测抗核抗体(anti nuclear antibody,AN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总免疫球蛋白(total immunoglobulin,TIG)、补体成分3(complement 3,C3)、补体成分4(complement 4,C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对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预防性干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第2代HUCBMSC培养至第4代;取无特定病原体级5周龄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博来霉素组、干细胞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30只.前3组分别经气管注入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干细胞干预组造模后经鼠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HUCBMSC,地塞米松干预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地塞米松7d,阴性对照组经气管注入等体积生理氯化钠溶液,在第7、14、28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10只动物,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马松三色染色,碱水解法测定肺羟脯氨酸的水平.结果 干细胞干预组第7、14、28天肺组织均可见Brdu标记的干细胞.3个时间点的博来霉素组肺羟脯氨酸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第28天达最高水平(P<0.01).3个时间点干细胞干预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的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均分别较博来霉素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BMSC可以定植于受损的肺组织中,并可能在肺纤维化早期有效减轻肺泡炎及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卵巢作为女性的性腺,在女性体内负责生殖和内分泌的功能,卵巢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女性生理和身心健康。干细胞能可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其在早衰卵巢的微环境下能“因地制宜”的分化为卵巢细胞,发挥卵巢细胞正常功能,维持卵巢的正常形态,防止卵巢萎缩变形。此外,干细胞再生的卵巢细胞可以对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维护内激素水平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侧脑室内注入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脑瘫大鼠治疗效果。方法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100ml,分离、培养、纯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检测和鉴定。将七日龄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缺血缺氧性脑瘫模型)90只,实验组随机分为5组:脑瘫模型组(CP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移植组、mNGF移植组、hUCB-MSCs移植组及hUCB-MSCs联合mNGF移植组。造模成功后1周,将hUCB-MSCs、mNGF分别注入左侧侧脑室,假移植组注射PBS液,移植后第1周、2周、3周,观察5溴-2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的脐血MSCs的存活、迁移,移植后第4周,对每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能力进行评估并检测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及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人脐血MSCs主要分布在左侧侧脑室、额叶、顶叶皮质及白质,随时间进展,向四周脑组织转移,Brdu、NSE、GFAP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行为学评价:与模型组及假移植组比较,单移植组、联合移植组的足印潜伏期、迷宫逃避潜伏期缩短,足印重复间距及后足滑脱次数减小,联合移植组优于单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MSCs和mNGF单移植组大鼠细胞形态及脑组织结构破坏较脑瘫组有所改善;联合移植组恢复情况更好,细胞形态恢复较单移植组好。结论外源性脐血MSCs联合mNGF经侧脑室移植,可改善脑瘫大鼠的远期行为及脑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对放射性肺纤维化(RIPF)、RIPF小鼠的肺内衰老细胞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单侧右肺接受17 Gy照射构建RIPF模型,照射后3个月尾静脉注射UC-MSCs,照后6个月取材,记录小鼠生存率、统计肺脏器比,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部结构及胶原沉积;qRT-PCR检测衰老分泌相关表型(SASP)表达情况;β-Gal免疫组化评估肺内细胞衰老;WB检测P53-P21、P16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肺内P21表达情况。结果 经UC-MSCs治疗的RIPF小鼠生存率较未治疗组升高,胶原蛋白沉积减少,塌陷增厚的肺泡结构改善;RIPF小鼠肺内增多的β-Gal阳性衰老细胞和高表达的SASP(IL-6、IL-8、IL-1β)在UC-MSCs治疗后均下降;UC-MSCs治疗降低了RIPF小鼠体内异常增高的P53、p-P53、P21、P16蛋白水平。结论 UC-MSCs可能通过抑制P53-P21及P16通路减轻纤维化肺内细胞的衰老,缓解放射性肺纤维化,有望用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离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探讨UCMSCs是否能在体外条件下被诱导成为肝细胞样细胞.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新生儿脐带,采用胰酶、胶原酶顺序消化法分离单个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方法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从形态、表面抗原、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潜能三方面进行鉴定.随后通过细胞因子诱导的方法将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结果 从人脐带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UCMSCs,细胞呈纤维状;表达CD44、CD105、CD73、CD90,不表达与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相关的CD34、CD45、CD31等标志物,不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HLA-DR等分子;在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卵圆形肝细胞样细胞.结论 人脐带中含有较丰富的MSCs,在体外条件下可以被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分离效果。方法 对脐血样本先用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分别加入3种不同沉降因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明胶和羟乙基淀粉),血液、生理盐水、沉降因子比例为2:1:3,混匀后静置至界面分层清晰时记录时间;用Percoll液对上清液进一步分离,计数回收MSCs量与存活数;将MSCs进行培养、传代,传到第3、20代及液氮冻存6个月后复苏再传至35代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90、CD105,CD34、CD45表达。结果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沉降红细胞速度最快,仅需15 min,明胶和羟乙基淀粉均需要30 min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脐血MSCs回收量在(6.24~6.72)×106个/mL,高于4%~8%羟乙基淀粉对脐血MSCs回收量[(5.12~6.88)×106个/mL)],明显高于0.3%~0.6%明胶对脐血MSCs回收量[(2.08~2.56)×10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回收MSCs的存活率最高,高于明胶和羟乙基淀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离、培养的MSCs传到第3、20代及液氮冻存6个月复苏后传到第35代,CD44、CD90、CD105表达均呈阳性,CD34、CD45表达呈阴性,符合干细胞表面标志特征。结论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用于脐带血MSCs分离(最适宜浓度为0.2%),效果优于常用的分离试剂明胶和羟乙基淀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和鉴定脐带间充质细胞(UMC)来源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作为Sox2、KIf4、Oct4、c—Myc基因转移载体,将UMC细胞编程为iPS细胞。应用RT-PCR检测细胞基因表达量,鉴定外源编程基因是否整合到iPS细胞核内,分析细胞核型,对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体内分化畸胎瘤和体外分化拟胚体实验,对建立的iPS细胞进行鉴定。结果(1)iPS细胞形态学上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2)iPS与ES细胞内源多能基因(Nanog、Oct-4、Rexl、Sox-2)表达谱相类似,外源编程基因(Sox-2、KIf4、Oct-4、c—Myc)表达发生沉默。(3)外源编程基因已被插入到iPS细胞核内。(4)iPS细胞核型正常,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表达Es细胞特异性膜蛋白(SSEA3、SSEA4),质蛋白(TRA-1-60、TRA-1—81),核蛋白(Nanog)。(5)iPS细胞在体内能分化为畸胎瘤,在体外能分化为拟胚体。结论iPS细胞类似于Es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4只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提取MSCS;60只大鼠制做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24只,PBS(磷酸盐缓冲液)液组24只,空白对照组12只.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MSCS的培养液5μl,PBS组注入缓冲液体5 μl,对照组未加任何干预因素.分别于术后7、14、28 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8只/时点),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4只/时点).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细胞接种24 h后贴壁生长,72 h细胞增殖,有细胞团形成,在传代过程中,4代以前的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6 d,至10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有所减弱,胞体变得扁平,若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则可维持基增殖能力和形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14及28天,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 d:0.31±0.03 vs 0.25±0.04,P<0.01).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