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低年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能力.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95名低年资(工作满1年不满5年)的儿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低年资儿科护士抑郁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全国护士常模抑郁因子分值,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低年资儿科护士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全国护士常模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儿科护士积极应对均分明显高于消极应对均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年资儿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赵君英 《中国校医》2014,(6):401-403,407
目的研究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气质类型与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陈会昌气质测验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量袁对474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除躯体化因子外,SCL-90其余8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P〈0.01),胆汁质和抑郁质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P〈0.01)。特质应对方式在气质类型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不同的气质类型、特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应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引导护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方法]2008年11月,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该校68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测试682名大学生,SCL-90各因子总分为1.75±0.58分,560名全国青年正常常模为1.64±0.51分(P〈0.01)。其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得分,大学生高于全国青年正常常模(P〈0.01),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得分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恐怖、焦虑因子得分女生高于男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三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科与理科学生各因子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敏感、焦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壮族农民的特质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广西靖西县952名壮族农民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壮族农民的NC(27.03±8.78)和PC(32.67±8.68)都高于常模(P<0.001)。男、女性在NC、PC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水平组NC、PC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段组在NC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6~岁组NC分值最高。结论应重视提高壮族农民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与焦虑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职生焦虑、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高职大学生763人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焦虑状态发生率为13.4%,焦虑平均分为(41.50±7.68)分,男女生分别为(41.62±7.84),(41.44±7.60)分,与普通人群常模男性、女性(39.71±8.89),(38.97±8.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7.24,P0.01),高职生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2.67±0.44),(2.52±0.42)分,与普通大学生常模男生、女生(2.69±0.57),(2.55±0.5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平均分为(1.98±0.45),(1.23±0.48)分,积极应对分值明显高于消极应对分(t=37.81,P0.01)。结论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焦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重视学生自信心、积极心态和应对能力的培养是预防和减轻高职大学生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大学生焦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高职大学生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763名高职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女生状态焦虑平均分为(41.62±7.84)和(41.44±7.60)分,分别高于国内一般人群常模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5,t=7.24,P<0.01);压力源平均分(86.44±59.93)分高于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P<0.01);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2.67±0.44)和(2.52±0.42)分,与普通大学生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积极应对平均分(1.98±0.45)明显高于消极应对平均分(1.23±0.48)分(t=37.81,P<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63.74±9.45)分高于理论中值48分;焦虑与学习、生活、发展、家庭方面的压力呈正相关(r=0.104、0.133、0.111、0.108,P<0.05);与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37、-0.326、-0.220,P<0.01);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焦虑程度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结论 压力事件是焦虑的重要相关因素,而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等因素能帮助高职生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  相似文献   

7.
列车乘务员应激水平和应对方式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继红  高锴 《职业与健康》2002,18(10):26-27
目的 研究和探讨铁路旅客列车乘务员的应激状态和特质应对方式;方法 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260名列车乘务员进行了测试。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铁路旅客列车乘务员消极应对方式NC=32.02±7.45明显高于常模21.25±7.14(t=23.30,P<0.05),而积极应对方式 PC=34.57±6.53,也明显高于常模30.26±8.74(t=10.64,P<0.05)而且,年龄分组中29岁以下组的NC值低于40岁以上组(t=2.30,P<0.05),乘务年限10a以下的PC值高于0a以上组(t=2.62,P<0.05);结论 提示铁路旅客列车乘务员铁路列车乘务员的应对方式存在偏激。证实旅客列车乘务人员在长期不良的工作环境中,有可能导致心理活动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河北省某国有煤炭企业特种工心理健康、压力知觉及应对方式特点。方法 2016年6—10月,对井下332名特种工和245名普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压力知觉(CPSS)和简易应对(SCSQ)测验,调查他们的心理健康、压力知觉及应对方式情况。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依据SCL-90总分是否超过160分(SCL-90总分160分,提示阳性症状)将特种工分为阳性症状组和正常组,对2组的压力知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进行比较。结果特种工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因子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种工SCL-90总分及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高于普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种工压力知觉、消极应对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压力知觉、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普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种工阳性症状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的压力知觉、消极应对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特种工压力知觉、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SCL-90总分的多元回归分析中,消极应对、压力知觉对SCL-90总分有显著贡献(F=40.34,t_压=6.976,t_消=4.978;均P0.01)。结论特种工的特点表现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普工,特种工会无意识的防御"压力"。消极应对及压力知觉对特种工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压力知觉及消极应对值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8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理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忧,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列车乘务员特质应对及强迫行为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列车乘务人员中是否存在强迫行为及他们的特质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Marks恐怖强迫量表(MSCPOR)的两个分量表即强迫行为检查清单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O),对列车乘务员进行调查测试。结果通过对列车乘务员的强迫行为调查发现,列车乘务员组与对照组问差异有显著性(t=5.979,P<0.01),列车员与餐车工作人员间差异有显著性(t=-2.783,P<0.05),本次调查还发现列车乘务员消极应对方式(NC)=32.02±7.45明显高于常模21.25±7.14(t=23.30,P<0.05),而积极应对方式(PC)=34.57±6.53,也明显高于常模30.26±8.74(t=10.64,P<0.05)。结论列车乘务员中存在一定的强迫行为及应对方式存在偏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冲动性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调查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722名大一-大三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冲动性总分为(67.43±8.67)分;SCL-90的恐怖因子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SCL-90的10个因子与冲动性存在正相关(P〈0.05)。精神病性(b=0.295,P=0.007)、敌对(b=0.334,P=0.004)、焦虑(b=0.574,P=0.001)、恐怖(b=0.496,P=0.000)对于冲动性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冲动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总体稍优于全国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对冲动性水平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某部直招士官的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量表(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14名新入伍直招士官进行团体心理测试。结果STAI结果显示,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地方常模(P〈0.01),女性得分显著低于地方常模(P〈0.01)和男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STAI总分与16PF中的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因子呈正相关(r=0.138~0.499,P〈0.01),与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自律性因子呈负相关(r=-0.122~-0.467,P〈0.05。P〈0.01);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得分呈负相关(r----一0.413、一0.243,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呈正相关(r=0.436~0.24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是解决问题和自责。结论该部直招士官焦虑状态具有性别差异: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焦虑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业心理危机感及应对的关系,探讨应对策略和机制.方法 采用自制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两个时间段测查了452名、415名毕业生.结果 女生在就业环境[(21.88±3.69)分]、岗位要求[(18.26±3.19)分]的压力显著高于男生(P<0.05)、农村生源的就业环境压力[(21.68±4.05)分]、个人内在因素体验[(27.28±6.12)分]、社会与家庭支持的压力感[(10.82±3.12)分]显著高于城镇生(P<0.01);普通学生的个人内在因素体验压力感高于学生干部(P<0.01).毕业生除人际敏感和其他因子外,8个症状因子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第2次调查中,就业环境压力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相关程度更为明显(P<0.05);个人内在因素体验、心理体验压力与各症状因子均显著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解决问题(t=-3.331)和自责因子(t=6.265)在就业压力心理症状评定中有较大影响(P<0.01).结论 毕业生就业压力、压力应对与心理危机感关系密切,就业指导应建立针对性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新疆地区陆军军人的特质应对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使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新疆地区336名军人的心理控制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测定。结果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分量表均值分别为(36.82±5.91)分和(23.63±6.96)分;被调查军人的积极应对情况与对自己健康自评状况、家人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和学历呈正相关,被调查军人的消极应对情况与对自己健康自评状况、家人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呈负相关。自评健康差者测出消极应对分值高的可能性是自评健康好者的6.51倍;家人关心好者测出消极应对分值低的可能性是家人关心差者的11.82倍。结论该军队人群具有较好的特质应对,部队心理医师的配置和进行科学的军事化训练有助于提高军人的特质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依据石油员工应对特征建立其应对方式量表常模,以期为今后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参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在某石油企业在职员工中抽取13269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代表性人群的现场访谈。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现状作为自变量,应对方式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应对方式在不同性别(P〈0.05)、年龄(F=4.596,P〈0.05)和文化程度(F=14.723,P〈0.05),婚姻现状(P〈0.0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殊环境造就了石油员工独特的应对特征,因此,建立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现状常模具有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玉琴  刘健 《健康研究》2013,(3):238-240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心理健康的策略。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67名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 (1)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发现,除了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在强迫(P〈0.01)、人际敏感(P〈0.001)、抑郁(P〈0.01)、焦虑(P〈0.01)、敌对(P〈0.01)、恐怖(P〈0.05)和偏执(P〈0.05)各因子以及总分(P〈0.01)上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密切相关,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逃避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均P〈0.001)。结论引导积极性的应对方式有益于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谢春梨  黄琪淋  黄映  石柳春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18-2319
目的了解艾滋病科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高社会应对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66名在艾滋病科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常模对比。结果SCL-90测试结果,艾滋病科实习护生各因子分明显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应对方式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23和0.22),与自责、幻想、退避消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0.21,-0.10,)。结论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应注意护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学生486人进行自行设计营养KAP问卷调查,分析其KAP评分。结果全部学生平均得分为34.82±4.53分,仅占总分的75.7%。男生营养KAP总评分为33.76±5.25,女生总评分为35.21±4.17,女生营养KAP总评分高于男生(P〈0.01),男生不及格率为24.8%(32/129),女生不及格率为10.4%(37/357),男生营养KAP不及格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优秀率为44.2%(57/129),女生优秀率为55.5%(198/357),女生营养KAP总分优秀率高于男生(P〈0.05)。高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73±2.41、8.16±2.03、14.65±1.66和35.54±4.03,低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06±2.79、8.02±2.34、14.31±1.81和34.40±4.75。结论医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应加强医学生营养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饮食行为,促进医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外来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应对方式问卷(CQ),对46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其中外来组268名,本地组192名。结果外来组,SCL-90总分(135.95±32.56)、躯体化(1.62±0.38)、强迫症状(1.75±0.53)、人际敏感(1.68±0.59)、抑郁(1.66±0.55)、焦虑(1.52±0.54)、偏执(1.53±0.45)、精神病性(1.454-0.46)均高于本地组[(129.28±34.35)、(1.38±0.41)、(1.52±0.48)、(1.43±0.56)、(1.48±0.58)、(1.38±0.41)、(1.45±0.48)、(1.57±0.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来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与LES总分及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t=2.09、6.15、4.69、4.52、3.35、3.51、1.81、1.95,P〈0.05,P〈0.01);SCL-90因子分与CQ评分中解决问题因子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合理化与焦虑恐怖无相关性,与CQ其他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东莞市外来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应激因素较多,应对方式欠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积极材料和消极材料的呈现,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应对方式的状况,并探讨其中的关系。方法将29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积极组(n=104)、消极组(n=94)和对照组(n=101),分别阅读积极心理技巧的相关知识、大学生自杀的案例报道和不给予任何阅读材料,然后进行自杀态度和应对方式的测评。结果3组大学生自杀态度总体上呈现矛盾和中立的态度(2.79±0.35);3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态度(F=5.261,P=0.006)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217,P=0.016)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积极组均低于消极组(P〈0.05);3组在积极应对方式(F=1.07,P=0.345)和消极应对方式(F=1.86,P=0.15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呈现材料的性质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自杀态度,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尤其是积极心理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