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96例孤独症儿童父母和90例健康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通过t检验和多元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总分,因子1、2、3、4、5分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总分受家长抑郁情绪及儿童社会交往因子的影响;因子1受家长抑郁情绪、儿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及躯体运动因子的影响;因子2受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儿童感觉、语言障碍及儿童性别的影响。 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家长抑郁情绪、儿童的社交、行为、感觉、语言障碍及儿童的性别对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构成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67-146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选取哮喘患儿78例,随机分为水剂鼻组(布地奈德鼻水剂经鼻吸入)与粉剂口组(布地奈德粉剂经口吸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患儿依从性的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药物副作用、父母监督指导不力、激素吸入装置复杂使用不习惯以及家长对激素认知程度均可影响患儿的治疗依从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担心药物副作用、父母监督指导不力以及家长对激素认知程度低均是导致患儿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布地奈德经口与经鼻两种给药方式在治疗儿童哮喘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好;加强对患儿的用药指导及提高家长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可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与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父母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锦州市2所小学共835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01%,其中男生为16.43%,女生为17.5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P<0.01).男生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6,0.176,0.129,P值均<0.01);女生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9,0.108,0.165,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独生情况及性别均呈线性回归关系(R2=0.16,F=20.03,P<0.01).结论 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儿童家长在子女教育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应纠正问题儿童家长教育态度,并提供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精神运动能力和控制源特征,为改善和矫治儿童学习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安宁市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学习障碍儿童58名为学习障碍组,并随机选取与学习障碍儿童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非学习障碍儿童60名为对照组.采用津医精神运动能力测验和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采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两组儿童的父母进行测评.结果 学习障碍组儿童精神运动成套测验的分数较低.在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中,学习障碍组儿童在认知方面有势力他人控制的得分较高,而内部控制得分较低;在社交方面有势力他人控制和未知方控制的得分较高;在躯体方面未知方控制的得分较高.学习障碍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中的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和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得分较高.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的精神运动能力较差,控制源多倾向于有势力他人控制和未知方控制;学习障碍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多倾向于外控,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小学生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父母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太原市993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查分析与评价.结果 PLOC各因子均与PHCSS的总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并且与各个分量表(智力、合群、幸福满足感)得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自我意识偏异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及其与TD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分别对32例TD及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TD儿童的父母在PLOC量表中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LOC的某些因素与TD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结论:T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方面存在问题,并与TD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学习困难的环境、心理以及素质因素,为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标准化心理量表、采取专业心理咨询技术,对学习困难儿童及家长进行测评和咨询指导.结果 ①对智力、基本学习能力、学业水平、气质、行为问题、自我意识、父母养育方式等测评结果做可靠性分析:类内相关系数=0.8263、Alpha可靠性系数=0.8152、标化项目Alpha可靠性系数=0.8719.提示各项目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各测量项目的 可靠性较高.②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测评前后比较:教育成效、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过认知整合,改变了父母对子女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固定观念.结论 整体了解学习困难,是制定综合干预方案的科学依据,也是提高家长理性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方法:对近年来的影响哮喘儿童吸入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总结。结果:大量资料表明吸入治疗依从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儿童及家长对本病认识及理解程度的差异、没有正确掌握吸入方法、儿童期特殊的心理状况等。结论: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哮喘儿童吸入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影响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与父母教育心理之间特定的联系,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训计划和干预措施。[方法]选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arenting.Locus and Control scale,PLOC),为629名学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测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自我意识偏离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引导子女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偏颇,主要反映在不能认识或实现其对子女教育成效和对子女行为控制两方面(P〈0.01)。【结论】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和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ADHD儿童预后。 【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2月期间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所门诊就诊的儿童,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初次诊断为ADHD、排除共病、就诊前未接受治疗,就诊后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者,首次用药6个月后由家长填写自行编制的ADHD儿童用药依从性家长问卷,共随访642例,其中男514例,女128例。用χ2检验以初步筛选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结果】 用药依从性好者占39.8%,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是否参加父母培训(OR=0.076,P<0.01)、担心药物副反应(OR=0.126,P<0.01)、人均月收入(OR=0.149,P<0.05)、服药次数(OR=0.201,P<0.0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0.262,P<0.05)和疾病分型(OR=4.000,P<0.05)。 【结论】 提高父母对ADHD认知水平,探讨ADHD社区服务的模式,有助于提高ADHD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变化及与儿童干预成效的关系。方法 对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40名孤独症儿童及其父母80名分别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 童 期 孤 独 症 评 定 量 表(CARS)、子女教育心 理 控 制 源 量 表(PLOC)的评估,并在2014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对上述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复评。结果 孤独症儿童ABC、CARS复评得分明显低于初评得分(P<0.01);父、母PLOC初评、复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PLOC总分、因子5与儿童ABC、CARS变化有相关性,母PLOC总分、因子1、因子5与儿童ABC、CARS变化有相关性。结论 孤独症儿童阶段性干预成效显著,但是孤独症儿童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仍然存在显著问题,并对干预成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父母的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为其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纳入标准的174名患儿父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应付方式问卷(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1.84%,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1.49%,抑郁与焦虑症状共病发生率为23.56%。患儿父母在性别、儿童患病年龄,哮喘疾病严重程度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病组内外向因子得分低于抑郁组和焦虑组,抑郁组和焦虑组低于无症状组(P<0.01);共病组神经质因子得分高于抑郁组和焦虑组,抑郁组和焦虑组高于无病组(P<0.01)。无症状组仅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得分显著高于共病组(P<0.05)。无症状组、抑郁组、焦虑组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共病组;无症状组在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无症状组自责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抑郁组和焦虑组,抑郁组和焦虑组显著低于共病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患病年龄越小、疾病严重程度重,及患病儿童父母神经质因子和自责得分较高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结论 哮喘患儿父母的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对其父母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儿童患病年龄越小、疾病严重程度重,及低外倾性,较高水平神经质和自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医教结合试点研究,向教师、家长普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相关知识,教授教师、家长行为治疗的基本方法,提高ADHD的知晓度,提高ADHD用药依从性和治疗缓解率。方法 在上海市静安区和普陀区,按照学校大、中、小3种规模进行分层抽样,每一层随机抽取规模相当的2所小学,一所做对照,另一所做干预,即在上述两个区内各抽取6所学校,共12所,对其中一到三年级的全部小学生进行ADHD筛查,共调查小学生5 326名。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初筛阳性,由调查员通过电话方式通知家长带患儿到指定医院复诊,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作出诊断。试点区ADHD学生实施学校干预项目,内容包括课堂行为干预,学习技能辅导,同伴互助以及学校家庭定期沟通,每日报告卡制度等;同时开展家庭干预项目,由父母进行观察和督导。使用SNAP-Ⅳ量表进行基线评估和医教结合干预6个月后功能评估。结果 培训前认为ADHD是一种疾病的教师为45.4%, 家长为30.2%;培训后教师为73.1%,家长为59.3%。培训前认为ADHD需要药物治疗的教师为32.6%,家长为20.2%;培训后教师为57.3%,家长为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用药依从性好者干预组为68.7%,对照组为34.4%;6个月后缓解率干预组为59.6%,对照组为31.1%。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家长培训、教师培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影响治疗缓解率的因素依次为教师培训、家长培训、年龄、就医距离。结论 医教结合干预模式显著提高了家长、教师对ADHD的知晓度,对ADHD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缓解率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 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家庭环境量表(FES)、一般情况问卷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家庭环境与学龄期儿童ADHD的关系。结果 ADHD组FES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矛盾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S亲密度(OR=0.55,P=0.004)、情感表达(OR=0.69,P=0.038)因子分高及儿童课外兴趣多(OR=0.51,P=0.000)是ADHD的保护性因素;母亲体罚孩子、家长陪同完成作业(OR=1.73,P=0.002)、儿童主要抚养人不是父母(OR=1.59,P=0.028)、与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OR=1.55,P=0.047)是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 ADHD儿童家庭存在亲密度低、儿童课外兴趣少、母亲体罚孩子等不良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与ADHD发展有关,也可能与ADHD的发生有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提高哮喘患儿采用GINA方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有效控制哮喘的目的。 方法 给初诊患儿及家长(主要父母)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哮喘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疾病自我管理情况、哮喘发病情况),通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与教育前进行自身对照。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儿及家长治疗依从性和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哮喘控制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教育前(P<0.05)。 结论 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可促进哮喘儿童规范治疗、贯彻GINA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达到有效控制哮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析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20年7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外科、先心内科和儿科就诊且有既往心脏手术史的312例2~12岁患儿。评定研究对象是否合并营养不良,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分析其合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中文版PedsQLTM3.0心脏病模块量表和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评价CHD患儿术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1)CHD患儿术后合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复杂型CHD、外科手术治疗、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父母学历为小学或初中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营养不良组患儿心脏问题和症状、感知身体外貌、治疗焦虑和认知心理问题维度在PedsQLTM3.0量表中的得分均低于无营养不良组(P<0.05)。2~4岁营养不良组患儿生理功能维度在PedsQLTM4.0量表中的得分低于无营养不良组(P<0.05)。5~12岁营养不良组患儿PedsQLTM4.0生存质量的4个亚量表及总分均低于无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 CHD患儿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高,生存质量差,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母亲亲职压力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PSI-SF),焦虑自评量(SAS),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以及自拟的儿童和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对150例ASD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 结果 不同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儿童母亲在亲职总压力及三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亲职愁苦维度外,不同ABC得分组间母亲亲职总压力得分及另外两个维度有差异(P<0.05);除困难儿童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压力得分均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除亲子互动失调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压力得分均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与亲子互动失调呈负相关;社会总支持与亲职愁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亲职总压力与患儿严重程度、母亲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以及政府资助显著相关。 结论 母亲的亲职压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ASD康复服务水平,改善患儿症状及家长心理状态并给予更多的政府和社会支持是缓解母亲亲职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宝鸡市区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两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宝鸡市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1 029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危险因素调查,利用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哮喘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个人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剖宫产、房间装修等2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感冒或流感的情况下,有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或眼痒现象,反复的皮肤瘙痒或关节屈侧皮疹、过敏性鼻炎、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过敏症状或类似过敏情况、剖腹产、6个月内添加蛋白质辅食、使用抗生素、房间墙面使用油漆、塑钢门窗、夏天采用自然通风制冷、蚕砂枕头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冬天采暖使用暖气、夏天通风或制冷使用电风扇、羽绒被褥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儿童哮喘危险因素较多,尽量避免暴露危险因素,建议婴儿6月内实行母乳喂养,对预防和控制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文  王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2):1298-1300
目的 分析0~6岁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及家庭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提出对策。方法 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0~6岁儿童哮喘病人110 例(观察组) 和同期来院的无喘息发作史的0~6岁儿童110 例(对照组) 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0~6岁儿童哮喘的变量包括性别、食物过敏史、吸入性过敏史、呼吸道感染、家族过敏史、湿疹史、过敏性鼻炎史和被动吸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食物过敏史、呼吸道感染、家族过敏史、湿疹史、过敏性鼻炎史、被动吸烟是0~6岁儿童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食物过敏史、呼吸道感染、家族过敏史、湿疹史、过敏性鼻炎史、被动吸烟均是0~6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患儿家属及临床工作者重视这些危险因素,同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干预,对于哮喘急性发作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