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600例C级、D级慢阻肺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慢阻肺患者(A组)167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慢阻肺患者(B组)433例(其中心力衰竭亚组98例、冠心病亚组142例、心律失常亚组115例、高血压亚组7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期间每3月复查肺功能、动脉血气、心脏彩超、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结果 B组患者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4.51±0.75)次]明显多于A组患者[(2.68±0.4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1年内死亡率为8.8%,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力衰竭亚组、冠心病亚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A组及B组心律失常亚组、高血压亚组(P均0.05)。随访1年后,A组患者及B组各亚组患者FEV1均明显下降(P0.05);B组心力衰竭亚组患者血清BNP浓度、Pa CO2、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而左室EF值、Pa O2明显下降(P0.05);B组冠心病亚组患者血BNP浓度明显升高(P0.05);B组高血压亚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慢阻肺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心力衰竭、冠心病是导致慢阻肺患者死亡率升高、急性加重次数增加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臻  金晓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17-2019
目的 比较两种不用方案治疗重度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成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组(A组)和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治疗组(B组),治疗7 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通过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疗效分别为81.23%和76.98%(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是78.12%和73.26%(P>0.05),治疗所需成本分别为(2010.23±175.5)和(2989.65±176.4)元,P〈0.05.结论 对于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治疗,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较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更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旻  周新  张杏怡  丁星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7):1034-103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ower airway bacterial colonization,LABC)与气道炎症和肺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稳定期入选确诊中、重度COPD患者(男性38例,中度24例)46例,于基线期进行痰菌落计数、细菌培养,细胞因子检测和肺功能检查,随访1年后统计患者COPD急性加重次数,并于研究结束时复测肺功能.结果 在基线期痰细菌菌落计数>104 cfu/ml的患者为15例(32.6%),提示存在LABC,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7/15).存在LABC患者基线期痰液中的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88.33±127.19)pg/ml和(169.33±119.86)pg/ml]显著高于无LABC患者组[分别为(104.84±133.84)pg/ml和(100.97±108.85)pg/ml](P<0.05);两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2.92±1.11)次和(2.21±0.49)次,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值分别为(0.063±0.12)L和(0.044±0.13)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下降水平与急性加重发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部分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道中存在LABC,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LABC可能是影响COPD病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方法,提高重度哮喘合并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重度哮喘合并COPD防治积累更多临床经验.方法 对于临床确诊的霞度哮喘合并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可必特)联合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50/250μg)治疗,一组为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下粉吸入剂(思力华)联合大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50/500μg)粉吸入剂治疗.采取随机、开放、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每月复诊一次,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生活质量、急性发作次数、下次急性发作的间隔时间、住院次数、经济费用和不良反应.分析对比二者对重度哮喘合并COPD的综合疗效,为期一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分别为对照组(1.14±0.13)L、治疗组(1.11±0.15)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一年后FEV1对照组为(1.30±0.14)L,治疗组(1.39±0.15)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组之间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对照组(43.3±1.11)分、治疗组(44.7±0.97)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年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对照组(38.9±1.07)分、治疗组(38.24±0.96)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平均下降4.4分,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平均下降6.5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年中两组的平均急性发作次数分别为对照组(1.24±0.21)次/年人、治疗组(0.79±0.13)次/年人,治疗组平均减少(0.45±0.15)次/年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一年中两组患者下次急性发作的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对照组(162±27)d、治疗组(187±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次数分别为对照组(0.22±0.04)次,治疗组(0.12±0.06)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年两组的经济费用分别为对照组(4 212±383)元、治疗组(12 382±475)元,治疗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良反应相似,但均较轻微.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人治疗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均能够改善霞度哮喘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延长下次急性发作的间隔时间、减少住院次数,不良反应轻微,适合于重度哮喘合并COPD的治疗.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人治疗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住院次数方面优于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但费用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血管合并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01月~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血管合并症,将其分成常规组(无心血管合并慢阻肺患者)70例与观察组(心血管合并慢阻肺患者)102例。按照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类型,把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分成A组35例、B组22例、C组20例、D组25例。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对各组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2.5±0.3)次、死亡率为10.47%高于常规组的(1.3±0.4)次、2.33%(P0.05);观察组四小组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次数、死亡率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若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则会使COPD患者死亡的几率加大,且增加急性加重的次数,因此,临床需严格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以从根本上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人群COPD的严重程度分布构成及其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基于广东省城乡40岁及以上的人群的COPD横断面调查.入选的人群都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支气管扩张试验后1秒率(FEV1/FVC) <0.70者诊断为COPD.生活质量采用12个条目的简短生活质量量表(12-itemShort-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12)进行评估,严重程度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创议(GOLD)的A、B、C、D分级,采用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气促评分量表、气流受限程度(FEV1,FEV1%pred)和过去一年症状加重的次数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流调人群中经肺功能检查确诊的COPD A、B、C、D各组的构成分别为36.0% (109/303)、25.4%(77/303)、12.5% (38/303)和26.1%(79/303);其躯体成分评分分别为49.28±4.25、43.21±7.94、44.67±7.90和37.45±9.68,各组之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9.593,P<0.001),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成分评分分别为57.62±3.31、57.89±4.25、57.22±4.83、55.63±7.95,各组之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8,P=0.032),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D组与A、C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群中COPD严重度各组分布构成以A组最高,C组最少,生活质量以A组受损最少,D组受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肺康复治疗方案对急性期中重度COPD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急性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1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氧呼吸的训练,1次/d,20 min/次;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下肢训练,1次/d,20 min/次.5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测定3组患者在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D)、FEV1%pred、体质量指数(BMI)、呼吸困难指数(MMRC),计算BODE指数.结果 3组中度患者中观察1组、观察2组的6MWD差值分别为(30.1±5.0)m、(63.9±11.1)m,与对照组(10.1±1.1)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的FEV1%pred差值分别为7.9±3.0,11.6±1.5,与对照组2.4±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BMI差值为4.3±0.5,与对照组0.6±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BODE指数差值依次为0.8±0.2,1.2±0.4,与对照组0.3±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重度患者中观察1组、观察2组的6MWD差值分别为(55.1±30.1)m,(87.0±22.6)m,与对照组(8.6±3.6)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1组、观察2组的FEV1% pred差值分别为7.6±1.2,10.9±1.0,与对照组1.9±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BMI差值为2.9±1.2,5.3±1.4,与对照组1.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MMRC差值为1.5±0.3,与对照组0.3±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BODE指数差值依次为0.9±0.1,1.4±0.6,与对照组0.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极重度患者中观察1组6MWD差值为(42.2±4.4)m,与对照组(3.0±1.6)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BMI差值为2.6±2.1,与对照组0.7±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MMRC差值为1.1±0.2,与对照组0.3±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BODE指数差值为1.3±1.0,与对照组0.3±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同病变程度的COPD患者采用合理的最佳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积极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PAD)患者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情况. 方法 171例T2DM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重度病变(ABI<0.4,A)组18例,轻度病变(0.4≤ABI≤0.9,B)组80例,以及正常对照(0.9<ABI<1.3,C)组73例,比较3组间BMI、HbA1 c、TC、TG、LDLC、HDL-C、血小板计数、MPV、PDW. 结果 A、B组MPV分别为(13.69±0.57)、(11.22±1.42),高于C组(9.87±1.62)(P<0.05),A组高于B组(F=23.96,P<0.05).A、B组PDW分别为(17.14±1.76)、(16.40±3.18),与C组(23.76±2.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P=0.83);A、B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2.12±12.11)、(179.67±15.99),与C组(177.54±1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79). 结论 随着PAD的加重,T2DM患者MPV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李炜  孙慧敏  刘晓静  王瑾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41-1942
目的研究两种营养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需人工通气且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合理使用肠内外营养的方法。方法选择近5年因COPD急性加重予呼吸机支持且合并营养不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肠外营养(PN)治疗,B组采用肠内营养。测定血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血气分析等指标,同时观察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时间(23.2±7.7)d,平均带机时间为(9.53土5.47)d,;B组平均住院时间(19.7±8.24)d,平均带机时间(7.57±4.34)d。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的营养指标及呼吸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但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COP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机能。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FACED评分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01~2015-12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81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症状、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细菌感染、肺功能、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清白蛋白等,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门诊及住院次数)。以FACED评分量表为依据进行评估。结果 1年随访中FACED评分5~7分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为(8.46±2.10)次,3~4分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为(6.62±2.41)次,0~2分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为(2.92±1.49)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ED评分与急性加重次数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753)。结论 FACED评分越高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越频繁,FACED评分对于辨别频繁加重型COPD患者存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DNT)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包括33例无症状携带者、28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9例健康人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健康人群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NT细胞比例分别为(4.82±3.43)%和(4.75±2.71)%,显著低于无症状携带者[(5.43±3.31)%,P〈0.05]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比例为(7.97±4.12)%,显著低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36±5.01)%,P〈0.05];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比例为(8.41±4.93)%,也显著低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健康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之间 T 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外周血 CD3+、CD3+CD4+CD8-细胞比例降低(P〈0.05),CD3+CD4-CD8+细胞比例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DNT细胞比例的升高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慢性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ASTEMI)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ASTEMI患者234例,根据入院后即刻、24h、48h血清钠离子浓度(Na^+)低值分组:N组Na^+〉136.0mmol/L,M组Na^+120.0-136.0mmol/L,L组Na^+〈120.0mmol/L。比较各组心肌酶、梗死面积及住院病死率。结果①L组住院病死率(30.0%,6/20)高于N组(7.8%,8/103)与M组(8.1%,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组心肌酶(CK、CK—MB)[(3376±314)U/L、(201±19)U/L]、梗死面积[(20.0±2.4)%]大于N组[(2042±172)U/L、(114±13)U/L、(15.0±1.9)%]和M组[(2138±209)U/L、(122±14)U/L、17.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住院期间死亡23例,死亡组Na^+[(122.00±7.25)mmol/L]低于存活组[(133.00±5.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对ASTEMI后30d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降低与ASTEMI后30d住院期间病死率相关。30d住院期间病死率随着Na^+降低而升高。结论在ASTEMI中出现的低钠血症与患者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低钠血症可能是ASTE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穆克利 《国际呼吸杂志》2014,(16):1233-1236
目的探讨一口气法与重复呼吸法对人群肺弥散功能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以及36例COPD患者,分别将其设为ILD组以及COPD组,另外选取33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一口气法与重复呼吸法对其肺弥散功能进行检测。结果ILD组和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重复呼吸法测定D-CO%pred的平均值[(78.91±2.a4)%]低于80%。校正前,3组用一口气法及重复呼吸法测得的DLCO%pred、DLCO/AV%pr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校正后采用2种测试方法测得的DLCO%pred、DLCO/AV%pred与IL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口气法的检测时间平均为(11.28±0.14)S,明显短于重复呼吸法的检测时间[(86.13±3.25)S,P〈0.05]。重复呼吸法测得的DLCO/AV%pred与测试时间的相关性(r=-0.661,P〈0.01),相比于DLC0%pred与测试时间的相关性(r=0.391,P〈0.0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采取2种不同方法测得ILD组轻、重度及COPD组轻度的DLCO%pre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ILD组轻、重度患者采取2种不同方法测得的DLCO%pre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一口气法,对老年患者、不能屏气者、存在ILD以及COPD患者而言,采用重复呼吸法检测肺弥散功能无需受试者屏气,测量结果可能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振动反应成像(VRI)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1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呼吸困难分级、动脉血气、肺功能和VRI检查。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显著降低[(3.46±0.87) vs (2.17±0.80),P<0.01],动脉血气PaO2明显提高、肺功能改善。治疗后VRI图像明显改善,振动曲线异常评分由(3.61±1.09)降至[(2.85±1.26), P<0.01],动态图像异常评分由(10.54±2.91)降至[(6.15±2.23),P<0.01],肺部啰音数从(9.98±7.51)减少至[(3.15±4.44), P<0.01]。结论 VRI可用于动态监测和评估老年COPD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瘦素(Leptin),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产生的影响。方法 COPD缓解期患者51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26例,平均年龄(62.52±4.38)岁,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溶液(1g/支)口服,每周3次;B组25例,平均年龄(63.38±6.47)岁,未予左卡尼汀治疗,总观察时间为8周,C组18例,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生化指标,肺功能,Leptin,CRP及IL-6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研究前后血浆Leptin,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A组治疗前后Leptin,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卡尼汀降低COPD缓解期患者Leptin,CRP及IL-6水平,改善患者慢性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糖、血脂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6例AECOPD患者,(其中34例为轻中度,32例为重度、极重度),及同期住院32例非COPD患者的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IRI)的水平。结果 COPD组中的HbAlc、FBG、P2hBG、空腹IRI、餐后2hIRI水平均较非COPD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COPD患者中重度、极重度组餐后2hIRI水平又高于轻中度组(P<0.05);COPD患者的TG、ApoB水平均比非COPD组降低(P<0.05),COPD重度、极重度组LDL-C水平比非COPD组及轻中度组升高(P<0.05)。结论 AECOPD患者尤其是重度、极重度阶段存在血糖、血脂紊乱,主要表现为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COPD组中LDL-C升高,提示COPD与冠心病(CHD)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中的COPD分组评估方法与2007版GOLD分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初步了解两种方法对我国COPD患者病情评估可能存在的差异及其预后价值。方法调查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经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为COPD的245例稳定期患者。收集基本资料,进行肺功能、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并随访1年,了解患者因急性加重就诊次数及死亡情况。所有患者均按照2011版GOLD及2007版GOLD评估方法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其GAT评分、急性加重风险及病死率差异。结果①应用2007版分级方法患者主要集中分布于GOLD2级(n=112,45.71%)及GOLD3级(n=103,42.04%);而应用2011版分组方法患者集中分布于D组(n=152,62.04%)。②2011版各组间病死率及未来一年因AECOPD就诊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组的三个亚组在年龄、CAT评分、未来一年因AECOPD就诊次数及病死率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们的观察病例中,2011版GOLD分类对疾病加重风险及潜在死亡风险的评估优于2007版GOLD。但这一新的评估和分类方法对于临床和预后的普遍意义,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