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市高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对烟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市3所高校(医学院校1所、非医学院校2所)的在校大学生,按照年级分层整群抽样,使用统一问卷进行有关吸烟与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结果]共调查2500名,获得有效问卷2472份,应答率为98.9%。大学生吸烟率为21.9%(542名),其中男生吸烟率为34.8%(506名),女生吸烟率为3.5%(36名),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P〈0.001)。烟草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吸烟与控烟态度等与吸烟行为相关(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长、非医学专业、城镇、对烟草危害知晓率低、对被动吸烟态度忍让、对他人吸烟持赞成态度的均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对烟草相关知识、对吸烟和控烟的态度与吸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市成人吸烟与被动吸烟及控烟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调查居民对烟草危害的知识及控烟态度,为今后控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设计制订的问卷,通过随机拦截的方法,选取医院、商场、车站候车室及政府对外办公场所共20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居民吸烟率及现在吸烟率均为40.0%,男性吸烟率为69.5%,显著高于女性吸烟率7.4%;被动吸烟率为61.1%,男性被动吸烟率(59.4%)与女性被动吸烟率(64.8%)无差异(P〉0.05)。结论石河子市居民吸烟及被动吸烟状况都比较严重,对烟草的危害性认知及禁烟态度有待提高,要加大控烟、禁烟的综合干预及健康教育,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城市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及控烟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吸烟状况与被动吸烟状况,了解居民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知与态度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偶遇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江门市、增城市医院、商场、车站等候室、政府对外办公大楼4类公共场所抽取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中国控烟办公室统一设计的《成人被动吸烟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城市居民599人,其中吸烟者190人,吸烟率为31.7%;男性吸烟率为56.6%,女性为3.2%;30-岁组吸烟率为最高,为42.6%;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吸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2名不吸烟者中,162人处于被动吸烟状况,被动吸烟率为41.3%,男性被动吸烟率为37.6%,女性为43.1%。调查对象中,家里、室内娱乐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全部禁烟的比例分别为32.2%、12.3%和40.9%。非吸烟者对吸烟危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吸烟者,支持公共场所禁烟的比例也高于吸烟者。结论广东省城市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严重,居民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程度较高,吸烟者对吸烟危害认识不足,应加强吸烟危害健康教育,推动各类公共场所禁烟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居民吸烟、戒烟、被动吸烟水平及城市控烟整体环境改善情况,为今后控烟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月,在全市18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面对面访谈形式对1925名常住居民进行“有关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城市基线调查”。[结果]上海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和重型吸烟率分别为28.3%、22.5%、19.6%和8.5%。吸烟人群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20.4%和11.7%;现在吸烟人群尝试戒烟率和一年内尝试戒烟率分别为21.2%和8.5%。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43.5%,室内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率为48.9%。餐厅和酒吧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率分别高达60.9%和40.O%。城市控烟信息在各类媒体得到初步覆盖,以电视节目(66.1%)和报纸或杂志(58.2%)最高。[结论]上海市已初步形成控烟信息媒体覆盖环境,常住居民吸烟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被动吸烟仍未改善,公共场所控烟并没有得到转变。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市控烟综合干预试点基线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秀琴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3):161-163,166
目的了解大同市控烟试点区居民的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情况及其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态度,为干预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调查控烟试点区的成年人,进行现场答卷。结果控烟试点区居民吸烟率为39.0%,男性吸烟率56.2%,女性3.1%,不同职业吸烟状况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57.66,P〈0.01)。52.1%的吸烟者曾尝试过戒烟,近一半人对戒烟缺乏信心,26.7%的人不知道如何戒烟,知道两种以上戒烟方法的为11.3%。居民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率为98.0%和94.0%,而认为其重度有害者为57.0%和49.3%。分别有64.0%和81.3%的人认为丈夫吸烟对妻子有害、父母吸烟对孩子有害。44.7%的人对家人和朋友吸烟经常或总是劝阻。87.0%的人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表示支持,54.3%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场所室内允许吸烟。结论控烟试点区居民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率较高,但对危害程度和后果缺乏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烟草危害的广度和深度宣传,普及控烟知识,强化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执法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控烟重点人群吸烟状况及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率和对公共场所禁烟态度,为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形式,对调查对象吸烟情况、烟草知识和态度以及人口学信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江宁区控烟重点人群吸烟率为22.6%,男性为45.0%,女性为0.8%;公务员、教师、医生分别为30.0%、22.7%、19.9%。3类人群对吸烟、被动吸烟是引起肺癌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均>90%;被动吸烟对支气管炎、儿童肺部疾病、哮喘的危害知晓率均>75%;对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危害知晓率均<55%,公务员、教师对大多数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知晓率明显低于医生。>90%调查对象支持公共场所室内禁烟或部分禁烟。结论重点人群控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不到位,需加强控烟力度,提高他们的控烟意识和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省公共场所吸烟与被动吸烟状况、公众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与态度、本省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情况,为制定控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西宁、格尔木市及乐都县部分公共场所的公众采用拦截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在599名被调查者中,吸烟率为38.7%,男性吸烟率为66.9%,女性为7.1%,被动吸烟率为72.2%。58.3%的被调查者家中任何地方都能吸烟,72.7%的被调查对象常去的娱乐场所内吸烟不受任何限制,48.9%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场所中任何地方可以吸烟;父母吸烟孩子更容易得哮喘或呼吸道疾病的知识知晓率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无差异,其他的均为吸烟者的知识知晓率低于非吸烟者,吸烟者支持公共场所禁烟的比例也低于非吸烟者。结论本次调查的公共场所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严重,公众对吸烟的危害认识程度不足;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程度较高,但缺乏相应的控烟政策及支持性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医疗机构就诊者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及吸烟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医院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53家各类型医疗机构,在医院内随机选取就诊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吸烟相关行为情况、控烟相关政策规定及烟草相关知识与态度(知识类题19道、态度类题2道、控烟规定类题1道)。结果585名调查对象中男性320人(占54.7%),女性265人(占45.3%);总吸烟率为17.3%(101/585),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9.1%(93/320),女性吸烟率为3.0%(8/265),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1)。调查对象烟草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1.6%(7958/11115);吸烟者对吸烟和被动吸烟引起相关疾病的正确认知率均低于不吸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调查对象中有464人(占79.3%)知道医疗机构全面禁止吸烟;对于“目前国内烟草包装上的健康警示信息应更加明显”的看法,85.0%(497/585)的调查对象持同意态度;94.7%(554/585)的调查对象表示“政府应该加大卫生系统控烟的力度”。结论广州地区医疗机构就诊者及其家属有一定比例的吸烟现象,对烟草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卫生部门及社会各界应加大控烟宣传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控烟措施,提高民众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加强戒烟意识,从而降低全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及相关认知态度,为高校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江西省赣州市32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吸烟率为15.12%,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26.43%,6.52%,男女生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被动吸烟率达30.18%;全部调查对象认为吸烟有害健康,76.85%的调查对象赞同校园禁烟。结论医学院校应根据现阶段医学生吸烟现状及对烟草知识的掌握特点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同时社会需要开展相应的禁烟、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10.
师范大学学生控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师范类大学生控烟现状,为探索有针对性的吸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杭州一所大学师范类专业4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师范类大学生现吸烟率为20%;52.9%的大学生受到被动吸烟的影响;有46.9%的吸烟学生愿意戒烟;51.2%的大学生赞成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仅有38.4%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里学过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6.7%的大学生知道学校组织过以控烟为主题的活动。结论目前大学生控烟工作仍有需求性且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持续开展并有效提高控烟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控烟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控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吸烟态度总体均值为(1.80±0.72),低于理论中值2.5;律己控烟意识的总体均值为(1.30±0.46),律他控烟意识的总体均值为(1.38±0.49),均低于理论中值1.5。不同性别、学历和学科的大学生对吸烟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科和民族的大学生对律己控烟和律他控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人吸烟状况与控烟意识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父母吸烟状况与大学生吸烟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5,p〈0.05);接受过父母的吸烟危害教育的学生为73.9%,接受过学校的吸烟危害教育的学生仅为24.8%;父母吸烟危害教育与吸烟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03,p〈0.01),与律已控烟呈显著正相关(r=0.098,p〈0.01)。结论大学生控烟意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同性别、学历、学科、民族存在差异。父母吸烟状况和吸烟危害教育与大学生控烟意识密切相关,而高校对大学生缺乏控烟教育。为全面提高大学生控烟意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控烟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江月英  由淑萍  梁芳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68-2970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对被动吸烟与人群健康相关性的认识。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216名本、专科少数民族护生就有关个人一般情况、受被动吸烟危害的现况以及对被动吸烟与人群健康相关性认识等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少数民族护生中,维吾尔族195人(90.3%),哈萨克族18人(8.3%),其他民族3人(1.4%);72.7%的护生经常受到被动吸烟危害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来源于公共场所,为50.3%;对被动吸烟与健康相关性有一定认识,65.0%以上护生认为被动吸烟与(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有关,而认为被动吸烟与孕妇流产或早产、心脏病等有关的认知比例较低,分别为31.0%和18.1%;有61.6%的护生认为被动吸烟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同学历的民族护生对有关控烟的态度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数民族护生受公共场所被动吸烟危害影响严重,对被动吸烟与健康相关性认识还存在局限性,对有关控烟态度的赞同率,本科护生明显高于专科护生。应进一步加大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公共场所实施控烟措施的力度,减少吸烟和被动吸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医学院校学生的被动吸烟状况以及对吸烟行为的劝阻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9月,从山东省9所医学院校中随机抽取2所学校,在每所学校中分别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专业和年级为分层特征,抽取2001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集中式自填问卷的方法对医学生的被动吸烟状况及其对吸烟行为的劝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完成调查1801人,被动吸烟率为27.8%,对被动吸烟健康危害相关知识的全部正确认识率为54.9%,41.4%的被动吸烟者在遇到吸烟行为时曾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结论医学院校学生被动吸烟率低于一般人群,对被动吸烟健康危害相关知识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开展学校控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医学院校学生控烟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青少年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14个监测点随机抽取5 697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情况进行加权分析估计率及其95%CI。结果青少年尝试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9.2%(7.3%~11.5%)和1.0%(0.6%~1.7%),学生在家、室内和室外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比例为分别为40.0%(34.7%~45.6%)、50.7%(45.0%~56.4%)、52.6%(45.9%~59.2%),在过去30d内,40.7%(35.8%~45.8%)的学生看到有人在学校的室内外场所吸烟。认为"二手烟肯定有害健康"的比例为76.2%(73.5%~78.8%),赞同室内和室外公共场所禁烟的比例分别为62.6%(60.2%~64.9%)和64.5%(62.7%~66.2%)结论江苏省青少年存在尝试吸烟和现在吸烟现象,二手烟暴露率较高,应大力开展综合性的控烟干预。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不同民族大学生与吸烟相关的KAP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了解新疆不同民族大学生与吸烟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今后制定和开展具有民族特点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5所大学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大学生5990人,回收有效问卷5616份,有效率为93.8%。应用匿名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大学生吸烟率为22.74%,其中汉族男生为44.82%,少数民族男生为43.68%,汉族女生为3.07%,少数民族女生为1.92%。吸烟者中有41.57%表示其吸烟最主要的原因为烦恼或无聊。52.9%的吸烟者表示愿意戒烟,其主要原因为吸烟有害健康,23.3%则不愿意。对吸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2.8%。对吸烟相关知识赋值后汉族大学生得分为(4.73±0.84)分,少数民族为(4.16±0.97)分,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P〈0.001)。78.7%的大学生支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39.7%对男同学吸烟反感,80.0%对女同学吸烟反感,65.7%表示3-5a内肯定不会吸烟。结论新疆大学生吸烟现状较为严重,积极开展大学生控烟活动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控烟宣传展板在3类公共场所中发挥的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索展板的适用条件,为制定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无锡市中心广场、市级医院和大中专院校各展览20块相同的控烟宣传展板,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观展人员进行拦截问卷调查,以吸烟危害知晓率的改变情况来测量干预效果。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324份有效问卷中,吸烟率(现在吸烟或曾经有过吸烟史的比例)为24.69%。大中专院校受众的吸烟率(5.59%)低于广场和医院(均约为48%)。广场、大中专院校和医院受众观看展板前对于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分别为27.03%、34.08%和33.33%,对于被动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分别为32.43%、55.87%和24.07%;观看展板后,受众对于吸烟危害的知晓率由33.02%提高到77.16%,对于被动吸烟危害的知晓率由42.59%提高到84.57%。影响吸烟危害知晓改变的因素为年龄(OR=5.354)、吸烟行为(OR=0.256)、干预前得分(OR=0.453)和干预场所(大中专院校OR=3.090,医院OR=3.748)。结论控烟展板能够提高受众对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对35岁以上、有吸烟史、干预前得分较低和在医院观看展板的受众的干预效果更好,医院是比较理想的应用场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岛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1Ds)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在高校中针对性地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法,2010-2012年,每年在对青岛市3所高校4个校区进行AIDS防治知识巡回宣传活动中,从每个校区抽取500名共2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0-2012年大学生AIDS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6.94%、89.49%、92.56%(P〈0.01);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网络、宣传资料分别占76.35%、69.52%;相关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11%、84.48%、88.18%(P〈0.01)。结论青岛市部分高校大部分大学生对AIDS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自身如何预防AIDS认识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入员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以及对控烟和禁烟的态度。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随机抽取2009年到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450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现在吸烟率为28.00%(男性24.21%,女性3.79%),戒烟率为10.20%。在过去的7个工作日,26.00%的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曾被动吸烟,其中5.10%的从业人员则是天天被动吸烟;对单位的禁烟支持率达到97.66%;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控烟和戒烟知识的了解情况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吸烟及被动吸烟率偏高,需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吸烟有害健康"的宣教工作,以降低昌平区公共场所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国和巴基斯坦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制定大学生控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抽取1 132名中国和巴基斯坦国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和巴基斯坦大学生男性吸烟率(34.94%,32.35%)高于女性(4.74%,0) (x2值分别为50.96,60.57,P值均<0.05);中国男性二手烟暴露率(54.21%)高于女性(45.70%) (x2=5.03,P<0.05).中国大学生二手烟暴露率(48.35%)高于巴基斯坦大学生(32.38%)(x2=38.31,P<0.05).二手烟暴露的主要场所为室内公共场所(中国为88.70%,巴基斯坦为67.65%).中国大学生对吸烟及烟草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率(53.13%)高于巴基斯坦大学生(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9,P<0.05).饮酒(OR=4.273)、去网吧(OR=2.593)、家庭成员女性吸烟(OR=4.797)、朋友支持吸烟(OR=3.765)是中国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女性(OR=0.207)是中国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吸烟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率高(OR=0.668)是巴基斯坦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饮酒(OR=11.842)、室友吸烟(OR=5.303)、老师吸烟(OR=6.771)是巴基斯坦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生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现象较普遍.应大力开展烟草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吸烟知识认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