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与诊断价值,各系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根据抗体体积分系统进行分型.结果显示,三染色标记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除均表达淋系抗原外,同时伴髓系抗原(CD13、CD33)的表达,其中cCD79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同时伴淋系抗原(CD19、CD7)表达,其MPO、CD117中特异性较高.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能够确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学表型,并与无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病人比较.结果:t(8;21) 组与t(8;21)-组CD1,阳性率分别为62%、9%(P<0.01).CD34阳性率分别为76.2%、36%(P<0.05),t(8;21) 组中皆无表达CD7,而t(8;21)-组中CD7阳性率为27.2%(P<0.05);两组间CD15、CD13、CD33、CD10表达无显著差异.提示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有独特的免疫学表型特点,对形态学分类法难以分类的急性白血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8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结果:①表达率最高的AML抗原为CD33(99.5%)、CD117(98.6%)、CD123(97.6%)、CD13(92.3%)及MPO(90.9%)。②伴淋系抗原表达者以CD7(47.1%)最高,其次为:CD2(13.9%)、CD4(13.5%)及CD19(4.3%)。③AML微分化型(M0)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表达2个以上的髓系抗原,AML其他各型均能表达3个以上的髓系抗原;CD19仅表达于急性粒细胞自血病部分分化型M2b型(M2b);CD2和CD9仅表达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CD4和CD14仅表达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结论:①CD33、CD117、CD123、CD13及MPO为髓系最敏感的抗原。②CD2、CD4、CD9、CD14及CD19在AML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粘附分子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及8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造血细胞比较,CD11a在ALL、ANLL的表达均下降(P<0.01)。(2)CD11a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有关,在B-ALL表达明显低于T-ALL(P<0.01),在M1、M3尤其是M3的表达明显低于M4、M5(P<0.01)。(3)CD11a高表达与白血病髓外浸润密切相关,浸润组CD11a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组(P<0.01),CD11a高表达者浸润发生率也高。(4)未发现CD11a的表达与治疗后CR率相关。结论: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异常,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分型及临床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免疫表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33例初诊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①33例ALL分为B-ALL(75.76%),T-ALL(12.12%)和T/B-ALL(12.12%).②B-ALL中CD19表达率最高,占100%;T-ALL中CD7与cCD3表达率均为100%;CD20在成人及儿童组B-ALL表达率分别为23.53%、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2在成人及儿童组B-ALL表达率分别为29.4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3例ALL中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为60.61%,髓系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完全缓解率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33例ALL中CD34阳性表达率为66.67%,CD34阳性与阴性患者CR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9、cCD79a分别是B-ALL中高敏感性抗原和高特异性抗原,CD7、cCD3分别是T-ALL中高敏感性抗原和高特异性抗原;儿童组CD20和CD22表达率明显高于成人组;髓系抗原和CD34的表达与CR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的异常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初诊的38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AML患者髓系特异性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低依次为:CD33、CD13、cMPO、CD117、CD11b:部分患者异常表达淋巴系抗原,表达率高低依次为CD19、cCD79a、CD7等.CD19+、CD7+患者完全缓解( complete remission,CR)率低于CD19-、CD7-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表达非特异性早期抗原CD34、HLA-DR、CD38,CD34+患者CR率与CD34 -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患者CR率与CD56 -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3、CD13、cMPO、CD117为髓系常见且敏感的抗原.伴有CD19、CD7表达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特异性免疫表型。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9年4月-2012年7月47例确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分型,统计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各免疫表型表达阳性率。结果在47例AML患者中,免疫表型以CD13、CD33、cMPO、CD117的表达最常见,表达率分别是91.49%、8085%、70.21%、63.83%。结论CD13、CD33、cMPO、CD117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特异性较高的免疫标记,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抗原表达规律和免疫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设门方法的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膜表面及胞浆内分化抗原。结果15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可分为4类:未分化型占0.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9-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5%,急性混合型白血病5.1%。108例儿童ALL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90.7%,T淋巴细胞白血病占9.3%,CD10、CD19、CD20在B—ALL中表达较高,阳性率分别为83.5%、98.9%、21.6%。CD13、CD33、CD117、胞浆内MPO在AML各亚型中有较高的表达率,阳性率分别为94.8%、94.8%、67.6%、86.5%,AML—M3患者CD34及HLADR呈低表达,均明显低于其他髓系白血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分型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骨髓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9.
儿童期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新方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胞膜与胞浆抗原相结合、特异与敏感标志相结合的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研究儿童期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用CD45/SSC双参数点图区分白血病细胞和正常血细胞后,先用系列特异和敏感指标确定白血病细胞的系列来源,然后根据不同系列来源进一步检测。结果 CD45/SSC能明确区分白血病细胞和正常血细胞。胞浆抗原cCD79a、cCD3和MP0分别是B-ALL、T-ALL和AML的特异性抗原,且能够覆盖白血病分化的各阶段。CD19和CD7分别是B-ALL和T-ALL的系列敏感抗原。这两类抗原的结合在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系列来源时特异、敏感、可靠,避免了仅用胞膜标记时因抗原跨系表达而获得可疑结果。结论 该方案可提高儿童期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的准确性,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免疫分型方案。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69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29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0%,其中CD13为20.7%,CD33为10.3%,T-ALL和B-AL 系抗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367);CD34表达阳性的ALL髓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表达阴性的ALL髓系抗原表达率(77.8%vs13.3%,P=0.036);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CR率明显低于髓系抗原阴性表达的CR率(33.3%vs80%,P=0.0203);(2)4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为15%,CD19为12.5%,CD2为2.5%,CD7主要分布在M1,M2亚型中,CD34阳性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阴性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1.1%vs4.5%,P=0.000125);AML淋系抗原阳性表达的CR率低于淋系抗原阴性表达的CR率,但差异无显著性(50%vs 71.4%,P=0.126),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约为30%,CD34阳性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阴性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有抗原错译表达的AL的CR率低于无抗原错译表达的AL和CR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的异常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初诊的38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AML患者髓系特异性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低依次为:CD33、CD13、cMPO、CD117、CD11b;部分患者异常表达淋巴系抗原,表达率高低依次为CD19、cCD79a、CD7等。CD19+、CD7+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低于CD19-、CD7-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表达非特异性早期抗原CD34、HLA-DR、CD38,CD34+患者CR率与CD34-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患者CR率与CD56-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3、CD13、cMPO、CD117为髓系常见且敏感的抗原。伴有CD19、CD7表达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25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常见免疫表型标记间的相关性,及CD25与 FLT3-ITD 基因的关系。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 CD7、CD117、CD33、CD34、CD38、cyMPO、CD13、CD36、CD56、CD11b、CD19、CD16、CD14、CD64及白介素2三条受体链CD25(α链)、CD122(β链)、CD132(γ链)在36例AML患者骨髓表达,运用PCR技术检测本组患者FLT3-ITD基因的表达。结果36例AML患者中, CD25+表达率为13.89%(5/36),在AML-M2组为12.5%(1/8)、AML-M4组为18.18%(2/11)、AML-M5组为20%(2/10), CD25+表达率在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CD7、CD117、CD33、CD34、CD38、cyMPO、CD13、CD36、CD56、CD11b、CD19、CD16、CD14、CD64、CD122、CD132单克隆抗体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在CD25+AML-M2组和CD25-AML-M2组间、CD25+AML-M4组和CD25-AML-M4组间、CD25+AML-M5组和CD25-AML-M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R结果显示,7例AML患者出现FLT3-ITD突变基因,5例CD25+AML患者组中FLT3-ITD+者为3例,CD25+AML合并FLT3-ITD+率为60%,高于CD25-AML组(P<0.05)。结论(1)CD25在AML患者中可出现阳性表达,但阳性率较低,CD25与AML患者的FAB亚型和常见的髓系免疫表型标记无明显相关性;(2)CD25+AML患者合并FLT3-ITD基因突变率较高,明确CD25与FLT3-ITD基因的相关性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凋亡及其Fas、FasL的表达,探讨二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二期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人PBLC细胞凋亡及其Fas、FasL的表达。结果:梅毒患者CD3+、CD4+及CD16,56+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凋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患者CD3+、CD4+及CD16,56+细胞Fas与FasL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Fas与FasL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患者CD3+、CD4+及CD16,56+细胞凋亡率分别与其Fas、FasL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85,P<0.01;r=0.712,P<0.01;r=0.705,P<0.01;r=0.694,P<0.01;r=0.716,P<0.01;r=0.727,P<0.01)。结论:二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淋巴细胞凋亡过度有关,而淋巴细胞凋亡过度与Fas、FasL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 CD34和CDll7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的骨髓细胞进行CD34和CD117抗原检测,并比较CD34、CD117和CD34/CD117共表达在AL患儿表达的差异及与诱导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CD34在ALL和AML患儿中均有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17、CD34/CD117在AML患儿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ALL患儿(P<0.05).AL患儿中CD34+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首轮诱导化疗缓解(CR)率与CD3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117+组CR率明显低于CD34-/CD117-组(P<0.05).ALL中回族患儿CD117表达率高于汉族患儿(x2=43.391,P=0.000).CDll7+及CD34+/CD117+组血小板(PLT)水平分别较阴性组低(P<0.05).在AML患儿中CD34+组PLT水平较CD34-组低(P<0.05),CD117+、CD34+/CD117+组肝脾肿大分别较阴性组多见(P<0.05).AML患儿中CD34、CD117、CD34/CD117在汉族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回族(P<0.05).结论 CD34抗原表达是儿童AL的独立高危因素,临床特征上主要表现为髓外浸润.CD117、CD34/CD117可作为AL患者MICM诊断分型的髓系免疫学依据.CD34/CD117有助于AML的诊断.CD34、CD34/CD117的表达可作为预测AL诱导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分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CD45/SSC散点图设门方法,对92例初发性B-ALL患者的骨髓幼稚细胞表面及胞内分化抗原进行分析.结果 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具有明显特征:HLA-DR、CD10、CD19、CD22、CD34、CD38、cCD79a、TdT最为常见;髓系抗原CD11b、CD13、CD15和CD33亦可见明显表达,表达率分别为16.7%、42.4%、17.4%和37.4%.不同亚型比较,前前B-ALL中HLA-DR、CD10、CD19、CD22、CD34、CD38、cCD79a的表达率均在90%以上,而不成熟B-ALL不表达CD10,CD11b、CD13、CD33主要在前前B-ALL上表达,CD15则在前B-ALL中多见.儿童B-ALL的免疫表型与成人B-ALL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ALL的异常骨髓细胞具有明显的本系列特征、原始细胞标记和跨系表达.且不同免疫亚型的B-ALL具有一定的表型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1(HLA-Ⅰ)类抗原、CD8和CD4分子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宫颈不同病变的关系.方法 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和癌旁组织标本各2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LA-Ⅰ类抗原、CD8和CD4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和癌旁组织中,HLA-Ⅰ类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5%、100%和100%,宫颈癌组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CD8分子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95%、100%和100%,宫颈癌组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CD4分子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0%、100%和100%,宫颈癌组的表达率亦明显降低(P<0.01).HLA-Ⅰ类抗原和CD8分子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3,P<0.001).结论 HLA-Ⅰ类抗原、CD8和CD4分子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及无表达,3者在宫颈病变程度由低到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表达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8例PTC组织和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CD133和ERK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和PTC组织中,CD133和ERK1的阳性率分别为10.0%与50.0%和12.5%与63.2%,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33的表达水平在PTC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TC组织的分化越差,淋巴结发生转移及临床分期越高,ERK1的阳性率亦越高(P〈0.01)。CD133与ERK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D133和ERK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早期联合检查CD133和ERK1对PT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凋亡调节蛋白受体Fas及共刺激分子CD40L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sFas和sCD40L的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离10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①将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表面Fas及CD40L的表达情况;②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抗FasL抗体阻断Fas信号及抗CD40L抗体阻断CD40L信号后,观察T细胞亚群表面CD40L及Fas的表达。结果①SLE患者血清sFas和sCD40L平均水平分别为4.18μg/L和5.87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7μg/L和2.31μg/L,且SLE患者血清sFas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1或P〈0.05);sFas、sCD40L水平与SLEDAI(疾病活动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688,r=0.253,P均〈0.05),但sFas与sCD40L水平之间未显示明显相关(r=0.201,P〉0.05)。②经细胞培养后,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Fas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CD40L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③SLE患者CD4(+)及CD8(+)T细胞上Fas与CD40L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1和r=0.517,P均〈0.05)。④加入抗FasL抗体阻断后,CD4(+)和CD8(+)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下降,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加入抗CD40L抗体阻断后,CD4(+)和CD8(+)T细胞表面Fas表达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sFas和sCD40L水平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亚群表面Fas及CD40L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上Fas的表达调控CD40L的表达。说明凋亡调节蛋白Fas及共刺激分子CD40L可能共同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9例克罗恩病(CD)与24例肠结核(ITB)患者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结果显示,CD组腹泻、便血、肛周疾病、肠梗阻等明显高于ITB组(P〈0.05或0.01);ITB组发热、盗汗症状及伴肺结核、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CD组(均P〈0.01)。内镜下CD患者纵形溃疡、鹅卵石征、肠腔狭窄表现均较ITB组多见(P〈0.05或0.01),而ITB的环形溃疡、鼠咬状溃疡较CD组多见(P〈0.05或0.01)。CT下CD组肠壁分层状增厚、肠壁内积气、肠壁脂肪征、肠腔狭窄、腹腔脓肿表现均较ITB组多见(P〈0.05或0.01),而ITB肠壁单层状增厚、中空淋巴结较CD组多见(P〈0.01);ITB组肠壁增厚、强化及淋巴结肿大的程度多均高于CD组(均P〈0.01)。提示CD与ITB各有其临床特点,结合内镜及CT下表现特点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