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是B淋巴细胞分化的终末阶段———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对于MM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从 2个方面着手 :(1)细胞因子网络异常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 )MM骨髓瘤细胞克隆的起源 (即骨髓瘤细胞克隆究竟在哪一个阶段发生恶变 )。细胞因子网络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证实MM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网络异常[1] 。骨髓瘤细胞克隆起源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因为骨髓瘤细胞克隆缺乏特异免疫和基因标志。鉴于此 ,我们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MMIgH基因重排特征 ,探讨MM骨髓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吕鸣  吕有灵 《武警医学》1998,9(6):311-313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平台期脱逸机制,以克隆性IgH基因重排作为骨髓瘤细胞克隆的基因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结合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分析不同临床期MM骨髓瘤细胞克隆IgH基因重排方式。结果23例MM中18例检测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不同患者的重排呈多样性,同一患者不同临床期骨髓瘤细胞具有相同的IgH基因重排,3例患者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证实MM在病情演变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克隆IgH基因未发生突变或碱基置换。结论:MM平台期脱逸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克隆本身并没有发生演变  相似文献   

3.
本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了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和11例健康人外周血IL-4产生细胞。结果表明:MM患外周血IL-4产生细胞(7.6%±2.1%)显少于正常人(15.36%±4.1%),(P<0.001),并与患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减少呈显相关。提示IL-4产生细胞减少与MM患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相关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和外周血肿瘤相关B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MM患者外周血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初治MM患者CD4、CD25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8升高(P<0.01);稳定期除了CD25降低外,T细胞亚群正常;进展期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细胞升高(P<0.01).结论不同临床期细胞免疫功能不同,细胞免疫调节与MM发病和病情进展有关,MM患者外周血肿瘤相关B细胞表达CD10抗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自2005年1月至2016月12月收治的28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检索MM继发第二肿瘤的患者,并对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280例连续诊治的MM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继发浆细胞白血病患者4例,发病率为1.4%(4/280);继发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总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确诊继发浆细胞白血病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出现继发第二肿瘤患者5例,发病率为1.8%(5/280);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总生存期为19~135个月,中位生存为42个月。继发第二肿瘤的类型分别为肺癌1例,膀胱癌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其中,血液系统肿瘤占60.0%(3/5)。初始治疗方案包括烷化剂、免疫调节剂及硼替佐米。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3例(60.0%)。MM患者、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MM继发浆细胞白血病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继发第二肿瘤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缩短,且MM继发第二肿瘤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MM继发浆细胞白血病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PCR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的感染情况及其与血清HB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和血清中HBV。结果:PBMCsHBV-DNA检出率为69%(38例/55例),血清HBV-DNA检出蓄为36%(20例/55例),PBMCsHBV-DNA与血清HBV-DNA无一致性,P<0.05,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PBMCs检出率优于血清检出率,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BMCs存在HBV-DNA。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人骨髓瘤细胞株KM3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及IL-1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人骨髓瘤细胞株KM3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以荧光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两个指标反映粘附分子的表达量,研究IL-1对KM3细胞粘附分子表达调控。发现正常情况下,KM3细胞表面表达粘附分子CD44、CD54、CD49b、CD49e、CD49f,不表达CD56和CD49d;IL-1以剂量非依赖方式促进KM3细胞表面CD44、CD54、CD49b、CD49e、CD49f表达。为进一步应用KM3细胞探讨粘附分子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检测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金葡菌nuc基因,并与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只有金葡菌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条带,平行对照的其它菌株均为阴性。说明用PCR检测金葡菌的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  相似文献   

9.
徐徐  陈恬  张敏  蒙娜 《临床军医杂志》2023,(3):308-310+314
目的 探讨普乐沙福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上锦南府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患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纳入G-CSF组;85例采用G-CSF+普乐沙福方案动员,纳入G-CSF+普乐沙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干细胞采集量,CD34+细胞采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M蛋白分型、国际分期体系分期、动员前疾病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连续采集2 d外周血,每日1次。G-CSF+普乐沙福组2 d的CD34+细胞计数和采集物CD34+细胞计数均高于G-C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F+普乐沙福组第1天、第2天的采集成功率均高于G-C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F+普乐沙...  相似文献   

10.
IL-6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鞘氨醇激酶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鞘氨醇激酶是细胞内合成磷酸鞘氨醇的激酶。该酶是细胞迁移、增殖及凋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分子。本研究拟确定鞘氨醇激酶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表达及在IL-6信号途径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鉴定了鞘氨醇激酶在骨髓瘤细胞的表达情况,通过鞘氨醇激酶活性测定确定IL-6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鞘氨醇激酶的激活作用。结果: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达鞘氨醇激酶及S1P受体EDG1,3,5。IL-6通过PI-3K和MAPK激活鞘氨醇激酶。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鞘氨醇激酶参与IL-6的信号转导。鞘氨醇激酶有可能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鼻咽非上皮性肿瘤EB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鼻咽腔非上皮性肿瘤与EB病毒(EBV)之间的关系,应用PCR检测鼻咽和头颈部非上皮性肿瘤58例,并配合免疫级表型分析,结果显示(1)EBV与鼻咽及头颈部的横纹肌肉瘤(RMS),纤维肉瘤,幼年性纤维血管瘤,嗅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无明显关系,(2)EBV与鼻咽腔中线恶网(MMR),鼻咽癌(NPC)存在密切关系,很可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EBV在MMR(T淋巴瘤)听检出率明显高于身体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MTS1/p16基因的缺失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取自结直肠癌患者的60例手术切除组织标本中MTS1/p16基因的等位缺失情况,其中结直肠癌组织35例,癌旁组织15例及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10例。结果显示,17.14%(6/35)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出现MTS1/p16基因的等位缺失,而癌旁组织及结直肠正常粘膜均未出现MTS1/p16基因的缺失。提示MTS1/p16基因的缺失在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外周血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细胞化学测定法.分析了在Gomori介质中测定ATP酶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最适实验条件.根据淋巴细胞膜及胞浆内色素颗粒的着色强度将ATP酶活力划分为5种类型(以分型的百分数表示ATP酶的活力).用此方法初步观察了家兔、狗及慢粒白血病患者经γ线全身照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ATP酶活力的改变.结果表明,家兔经2.0Gy全身照射后ATP酶活力3型约为照前的3.5倍;狗经6.5Gy照射后,除3型明显升高外,4型也从0升至2.5;而慢粒白血病患者经首次0.1Gy照射后,ATP酶活力4型即明显升高,约为照前的3.7倍.  相似文献   

1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68例膀胱癌及15例正常膀胱粘膜中第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_16、18)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新鲜及石蜡包埋的癌组织HPV_16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3.8%及66.7%,HPV_18DNA的阳性率为4.4%。HPV_16DNA在癌组织中出现与恶性度及浸润深度有一定关系。正常粘膜有少量HPV_16DNA存在。从正常粘膜到癌组织,HPV_16DNA检出率逐渐增高,反映出其存在较为广泛及在癌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的植入状况,采用细胞遗传学分析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对30例Allo-PBSCT病人进行了1-25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移植的23例,21例完全嵌合(CC),1例混合嵌合(MC),1例为完全受者核型;相同性别移植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7例,除2例外,其余均未检测到Ph染色体;STR-PCR检测结果与染色体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说明两种方面具有互补性,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富集纯化在产前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对X连锁隐性伴性遗传者进行了无创伤产前性别2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对41例不同孕周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进行了富集纯化,并采用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巢式PCR技术扩增人类Y染色体锌指结构基因,同时以正常男性和女性各20名为阳性,阴性对照,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酸序列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地高辛标记探针杂交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HBV,CP)。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的HBV DNA直接测序进行DNA同源性分析。并运用探针杂交对结果进行进一步鉴定;应用PCR法扩增20份患者血清,阳性率达95%(19/20),同时运用探针杂交进行进一步检验,与PCR结果符合率达90%以上,并选择中度、重度乙肝患者血清和pGEM,7Z—HBV质粒扩增的HBV.CP各一份分别进行测序,与报告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72%、66.5%、90%。建立了特异敏感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CP)的PCR方法,可用于HBV基因变异规律的研究。同时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炎病人的HBV.CP区存在较多的变异,可能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降落聚合酶链反应(Touchdown PCR,TD-PCR)在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价值.方法 以人类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VHL基因3个外显子的3对引物,根据普通PCR及TD-PCR原理设计包括3个外显子片段在内的PCR程序,通过试验选择PCR最佳反应条件,在同一程序中分别对3个片段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纯化后PCR产物测序分析两种试验方法 的差别.结果 电泳检测及纯化后DNA产物测序分析均显示TD-PCR扩增产物条带特异性、效率较普通PCR扩增产物高.结论 成功建立了TD-PCR方法 ,TD-PCR方法 较普通PCR更为高效实用,为临床基因突变筛查研究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