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使用动态心电图(DCG)了解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的特点,探讨动态心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09月我院老年科住院病人193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普通心电图检查,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并结合文献对比分析。结果心律失常以房性多见,临床检出率为64.35%;同时可监测到症状隐匿的高危心律失常;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率高;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1)。结论老年多发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及时予以DCG检查,对高危心律失常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园园 《河北医学》2016,(12):1959-1961
目的::研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阴性率显著低于常规心电图( 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期前收缩频发、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成对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且动态心电图在监测频发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在本院均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心肌缺血发生情况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远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以早期对心肌缺血进行诊治,并对不稳定型和稳定心绞痛、心律失常型冠心病、隐匿性冠心病等进行有效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陈飞燕 《当代医学》2021,27(10):73-75
目的 探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成基础组与实验组,各41例.基础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实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ST-T段异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患者ST-T段异常、一度传导阻滞、二度1型传导阻滞以及二度2型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可提升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8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最终检查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症状和心肌缺血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率更高,有利于早期开展相应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安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意义,以供参考。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患者起搏功能,不同起搏方式发生感知功能异常情况及两种检测方法对患者感知异常和心律失常的检测率。结果 70例患者共发生心律失常22例(31.43%),感知异常32例(45.71%)。其中2例心律失常、1例感知异常为常规心电图中检测出,19例心律失常、31例感知异常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得出。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患者的感知异常、心律失常等情况检出率较高,可发现常规心电图检查不能发现的问题,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常作为对心律失常的定性及定量诊断、晕厥病因鉴别、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评价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等。临床上大多数心律失常为间歇或者偶然出现,心律失常病人以心悸为主诉就诊时,常常并不在正当发作时,因此常规心电图很难发现。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对检出偶发或阵发心律失常具有优越性,对于有心悸症状者,对照病人日记中所记录的出现心悸的时间与相应时间的心电图改变,可以判断病人的心悸症状是否由病理性心律失常所致。而以心悸就诊的患者以老年人较常见。本文对200例常规体表心电图正常的老年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来明确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便明确诊断,协助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正>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观察冠心病患者日常活动中的—过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为探讨心肌缺血程度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从我院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中选取74例冠心病患者,对其心肌缺血时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与不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门诊收治的420例主诉为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佩带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机进行监测。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420例患者中,320例(76.19%)患者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其余100例(23.81%)监测结果显示正常。结论通过对42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观察分析,表明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有很大应用价值,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莉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36-3337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30例EH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T-T改变、Ⅰ°房室传导阻滞、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提高EH患者一过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慧 《吉林医学》2013,34(23):4694-4694
目的:观察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共500例,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的心电图进行诊断。结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出率为79.2%,明显要高于常规心电图的28.6%,两种心电图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较好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梁文桂 《微创医学》2003,22(2):167-168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是目前对老年冠心病适宜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可识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发现常规心电图难以捕获到的各种短暂发作的复杂性或危险性心律失常,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32-135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80岁以上老年人各种心律失常发生及ST-T改变情况。方法:对378例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诊断主要类型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00%患者发生了心律失常,其中发生三种及以上的心律失常占24.34%,而且ST-T发生改变的占52.38%。结论: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80岁以上老年人应定期常规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早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减少老年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朱明确诊断冠心病的高血压痛患者8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盯段缺血样改变,与常规心电图(EC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G与ECG对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样ST段改变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5%、12%,结论:对高血压痛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判断早期卯段改变情况比较敏感又安全的方法,对临床早期治疗心肌缺血及预防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临床意义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病人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86例患者实施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时监测,以探究病人的症状表现、血压和心电图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临床意义。结果:经研究发现,86例患者中有32例病人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症状的时候血压波动和心电图的改变有较大的关系。结论:对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进行同时监测能够为症状表现、血压和心电图间关系的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68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日间血压明显高于夜间(P<0.05),其中以上午6—12小时血压为高,且此时心电监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针对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进行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24例,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均予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心肌缺血及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做出相应的应用价值评估。结果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心肌缺血、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89.52%、84.68%、73.39%、16.94%、11.29%、4.03%、9.68%、8.87%、34.68%;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心肌缺血、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50.81%、49.19%、39.52%、2.42%、3.23%、0.81%、2.42%、2.42%、1.61%。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及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更加准确,临床上应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提高检出率,及时做好预防处理,防止因冠心病导致的猝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使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33,P=0.000);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可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晓婕 《吉林医学》2012,33(24):5169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发生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入选合格病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通过分析心电图结果,总结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左心室肥厚患者危险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在3级以上)为25.9%,远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心肌缺血患者危险性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24.29%)高于无心肌缺血患者(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并发有左心室肥厚和(或)心肌缺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于发生危险性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血压变化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8例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并分6个时段进行研究。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数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r=0.71,0.76,P<0.01),且以上午(6~10时)为著。结论:血压升高、左室负荷增大和氧耗增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