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健康生活方式与抗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长寿 ,是人类追求的第一需要 ,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长命百岁 ,是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人类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 ?众说纷纭 ,科学家蒲丰的假定是 ,有机体的生长期愈长 ,则其寿命也愈长。据生物学家观察 ,犬的生长期为 2年 ,寿命 10~ 15年 ;马、牛生长期为 5年其寿命为 2 0~ 30年 ;象生长期为 2 5年 ,其寿命便长达 15 0年。因此 ,生物学家认为 ,哺乳动物的平均寿命为生长期的 5~ 7倍左右。人的生长期 2 5年 ,因此说 ,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 12 5年 ,甚至更长[1] 。事实上百岁以上老人的实例是不难找到的 ,而且其中不少…  相似文献   

2.
生活方式对于自我评价健康的重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证明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生活方式被认为是解释人群中健康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在解释健康差异时,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但是,它的重要性到底酸多少并未确定。本研究旨在测量生活方式对于自我评价健康的解释程度。经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对于自我评价健康差异的影响是有限的。即可以用生活方式变量解释的自我评价健康差异仅占3%-5%。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项目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广州市1920名18~69岁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2.0%,城区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0%,乡镇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7.0%。单项行为形成率最高的是“开窗通风”(95.1%),最低的是“成年男性控制饮酒量”(21.4%)。城市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农村居民,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家庭收入和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间的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城乡居民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形成率总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家庭月平均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着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到总死亡的82.5%[1],为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症等主要慢性病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水平,2007年9月1日,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下简称行动),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加拿大生活的亚洲移民的生活方式。方法采用2005年加拿大人群健康调查3.1,利用描述性研究来分析非移民(n=91339)、亚洲移民(n=9708)和其他移民(n=16193)的生活方式,其中亚洲移民还分成新移民(n=3734)和长期移民∞=5866)两个亚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方式和移民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未调整及调整Logistic回归结果均显示亚洲移民不易成为吸烟者(未调整OR为0.416,95%CI:0.391-0.443;调整OR为0.386,95%CI:0.360~0.413),饮酒者(未调整OR为0.232,95%CI:0.222~0.242;调整OR为0.197,95%CI:0.188~0.208)但是缺乏体育锻炼(未调整OR为0.616,95%CI:0.590~0.644;调整OR为0.590,95%CI:0.562—0.619)。老移民比新移民容易成为吸烟者(未调整OR分别为0.433和0.393,95%CI分别为0.400—0.468和0.355~0.434)和饮酒者(未调整OR分别为0.273和0.183,95%CI分别为0.258~0.289和0.171~0.195),但更多参加体育锻炼,未调整OR分别为0.665和0.543,95%CI分别为0.630-0.703和0.506-0.581。调整OR显示老移民和新移民生活方式的差异与调整前相同。结论随着适应加拿大式生活,亚洲移民的生活方式向本土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城市居民的健康观念,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旨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方法:在沈阳市城区随机抽样960名居民,采用统一印制的问卷表,在居委会同志的配合下,登门入户进行调查。结果:多数居民的健康观念有所更新,卫生习惯有所改进,生活方式逐趋科学,但距新医学模式、自我保健医学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四点建议:(1)更新观念,加强理论指导;(2)防微杜渐,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自觉健康评定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64例CP患者进行调查,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应变量,以一般情况调查表中11项预测影响因素及自觉健康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CP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处于低等水平,性生活满意度、疾病症状、自觉健康状况是影响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应重视CP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改善患者自觉健康状况,减轻疾病症状所带来的痛苦,是提高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10个县20个村共847名农村居民,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平均分为(79.46±28.18)分,标准化总得分为55.18分;各因子平均分依次为:自我实现(24.89±7.59)分、人际支持(14.90±4.75)分、适当营养(11.05±3.69)分、压力处理(9.16±4.25)分、健康责任(14.50±8.83)分、运动休闲(4.96±3.43)分,标准化得分依次为63.83、62.07、61.37、50.91、43.94、41.36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慢性病史、工作压力及居住环境的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526)和有慢性病史(OR=1.727)是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保护因素,务农或养殖为其危险因素(OR=0.399)。结论 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不同年龄、职业及慢性病史,为其制定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杨波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120-121
目的为了解温江区全民健康计划实施效果,为制定下一步健康干预重点、健康促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温江区10个镇(街)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每个镇街抽取1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100人,共计1000人,对10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一二一”的知晓率为58.21%,对健康生活方式7项内容的知晓率均在75.0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方面仅有50%的调查对象采取了自觉的控油、控盐和控制体重的措施。膳食指导工具的使用情况中,从未使用过限盐勺、控油壶、腰围尺、BMI尺比例分别为71.79%、78.42%、61.68%、74.21%;经常使用比例分别为:4.42%、5.78%、5.56%、5.16%。对“生活、出行加运动,每天至少运动6000步”的知晓率达到77.05%,但活动水平达到每天至少60009的比例仅为27.55%,达到“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有氧运动”的比例为19.12%。结论相对于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健康用品使用率较低,提示今后的全民健康计划在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教育的同时,重点应是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形成,有针对性开发健康用品,提高居民健康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天津市和平区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探寻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对天津市和平区322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天津市和平区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平均得分为(130.11±19.51)分,营养得分最高,为(26.09±4.66)分,运动和锻炼得分最低,为(16.00±4.77)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自觉健康状况是居民整体健康行为影响因子(R~2=0.044,P0.05),年龄是健康职责维度的影响因子(R~2=0.023,P0.05),性别、婚姻状况是运动和锻炼维度的影响因子(R~2=0.057,P0.05),自觉健康状况是营养维度的影响因子(R~2=0.031,P0.05),文化程度是人际关系维度的影响因子(R~2=0.038,P0.05)。结论天津市和平区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处于良好水平,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在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时,必须考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帮助其增加健康知识,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吸烟、饮酒、膳食、身体活动等慢性病相关生活行为方式,为开展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万州区、大足区、綦江区与奉节县抽取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数据经Epidata3.02双录入后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人群吸烟、饮酒、身体活动情况。结果共计调查1528人,农村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2.51%,42.28%的农村居民有被动吸烟史。过去12个月内饮酒率为22.84%,居民膳食以米面为主,蔬菜水果摄入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奶制品(21.47%)食用比例较低。44.31%的居民有高强度的劳动,68.52%的居民有中等强度的劳动,休闲时分别有2.55%与6.68%的居民有高强度与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每天静态生活的时间为3h。结论农村居民吸烟率与饮酒率较高,存在膳食不合理与身体活动不足的情况,应针对农村地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综合大学在校本科生饮食,运动,日常作息等生活方式,并对相应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在各高校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干预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某综合大学《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传播》通选课本科生为对象,通过健康知识普及,个人生活日记及点滴改变计划,榜样示范及交流感悟等方式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实际跟踪人数165人。结果学生对于健康知识掌握的合格率、坚持每天食用水果的人数、每天食用蔬菜水果的种类、每周运动次数均增加;吃饭时娱乐情况减少。结论合理并有针对性的健康综合干预措施使学生饮食、运动和生活作息趋向健康,对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辽宁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对城乡居民知、信、行改变的效果。方法 2012年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辽宁省选择7个行动区县和7个非行动县区,对3 926名常住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健康态度持有和健康行为形成等25项指标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4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 926份,有效应答率为93.5%。城市居民大部分健康知识知晓(>50%)、态度持有(>45%)和行为水平(17.2%~40.8%)明显高于农村居民(<40%,<35%,6.2%~19.8%)。行动明显提高城市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腰围尺及BMI尺使用率;农村居民部分健康知识水平、态度持有情况和限盐工具、控油壶使用率提升1.04~7.70倍,但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后续行动应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行动绩效评估管理体系,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提高知识传播的质量,切实解决影响态度转变和行为持有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无锡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分布情况以及与常见慢性病患病的关联。方法 采样分层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在江苏省无锡市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对34 865例调查对象分析当前不吸烟、非过量饮酒、健康饮食习惯、积极体力活动、健康体重和健康体脂6个健康生活方式分布情况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的关联。结果 无锡市社区居民平均保持3.1±1.2个健康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群保持2、3、4个健康生活方式,比例分别为23.8%、28.7%、24.6%。随着健康生活方式个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的比值比(odds ratio,OR)逐渐降低(P线性趋势均<0.001)。和≤1个健康生活方式相比,保持≥5个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OR值(95%CI)依次为:0.23(0.20~0.26)、0.49(0.40~0.61)、0.38(0.33~0.45)。健康生活方式个数与慢性病患病OR值的负向关联在低年龄组中更为明显:和≤1个健康生活方式相比,≥5个健康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OR值(95%CI)依次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指导员干预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为推广健康指导员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招募培训健康指导员,由健康指导员对所在辖区的居民进行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数据经双录入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寻求健康服务、吸烟、饮酒、身体活动、膳食等健康行为的变化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900名接受过干预服务的居民,平均年龄分别是(59.03±14.08)岁与(58.85±14.12)岁,干预前至少患一种慢性病(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的比例(49.44%)低于干预后(5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居民主动咨询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知识干预后比干预前提高了2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2,P0.05)。曾经检查过血压、血糖、6个月内检查过血压、血糖的比例均是干预后(74.75%、55.95%、84.08%、86.08%)高于干预前(62.89%、44.33%、67.67%、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15、74.67、46.12、58.13,P均0.05)。干预前后现在吸烟率、每天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打算戒烟的比例、每天饮酒率、平均每周体育锻炼达标率、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超过6 g的比例、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 g的比例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居民干预后盐摄入超过6 g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6.18%下降至4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指导员干预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但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有限,健康指导员干预是有效、可推广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高血压病患者饮酒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饮酒状况,为慢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慢病综合干预项目管理的且有完整饮酒信息的高血压病患者数据,分析饮酒状况。结果 18 976名城市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年龄(62.4±11.1)岁,饮酒率为20.7%,男、女性分别为36.1%和9.3%,男、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1.7 g和5.8 g,过量饮酒的比例分别为46.5%和26.9%。男性以45~59岁组日均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最高,60岁以上组最低。女性各年龄组日均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接近。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饮酒严重,45~59岁男性高血压病患者饮酒干预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枣庄市居民吸烟、饮酒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枣庄市居民吸烟、饮酒状况 ,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 0 0 3年 8~ 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枣庄市城区 2个街道办事处 6个居委会和农村 2个区 (市 ) 6个乡镇 18个行政村 18岁以上居民 ,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式入户调查。结果 共调查375 6人 ,其中城镇居民 14 16人 ,农村居民 2 340人 ;男性 1877人 ,女性 1879人。总吸烟率为 30 6 % ,饮酒率为 17 3% ;吸烟、饮酒率与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城镇吸烟率低于农村 ,而饮酒率则高于农村 ,男性吸烟、饮酒率均高于女性。职业特征显示干部吸烟、饮酒率最高 ;高收入者饮酒率高于其他人群 (P <0 0 1) ,吸烟率则未见和经济收入相关 ;烟龄和日吸烟量、酒龄和日饮酒量间均呈相关关系 (均R =0 872 ,P <0 0 1) ,吸烟与饮酒间也呈相关关系(R =0 5 2 ,P <0 0 1)。结论 枣庄市居民吸烟、饮酒现象比较普遍 ,今后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 ,控制烟酒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饮茶、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病率的交互作用,为开展糖尿病防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SPSS 25.0分析西南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基线调查数据库,不同人群糖尿病患病比较采用χ^(2)检验,饮茶、健康生活方式与糖尿病患病率的交互作用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计调查23308人,平均年龄(51.56±11.78)岁,21.00%的调查对象饮茶,健康生活方式占15.87%。糖尿病患病率11.55%,标化患病率9.3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单因素分析中饮茶且生活方式不健康(OR=1.751,95%CI:1.521~2.015)、在调整人口学特征后饮茶且生活方式不健康(OR=1.289,95%CI:1.105~1.503)与在调整人口学特征和主要慢性病后饮茶且生活方式不健康(OR=1.294,95%CI:1.103~1.517)均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结论重庆市糖尿病患病率高,饮茶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校新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及生命质量现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强化高校新生的生命质量水平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12)对贵阳市三所高校4955名新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相关及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贵阳市高校新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生命质量总分分别为(123.81±15.18)和(43.25±5.18)分,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学校满意度、学业压力,生命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571、4.519、167.909、99.253,P值均<0.05);健康生活方式与生命质量的总分及维度得分之间为正向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0.46,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校满意度、学业压力、健康生活方式是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Beta值分别为-0.06、-0.12、0.13、0.42,P值均<0.05),健康生活方式是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正向预测生命质量。结论 高校应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措施以提升高校新生的生命质量,同时考虑学业压力、学校满意度、性别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