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卫刚  陈晓晴 《医学争鸣》1996,17(5):350-352
目的:进一步研究应激所致的心肌能量代谢变化及造成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大鼠放置温水[(20±1)℃]浸泡应激。在应激0.5,1,2,4,6h后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用氧电极法测定NADH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变化及运用β受体阻滞剂对其的影响。结果:不同应激状态下氧化酶的活性与正常组比较相差显著,在应激开始阶段活性增高而后期逐渐下降。运用β受体阻滞剂后其变化趋势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美心安(1.0×10~(-4)M~4.2×10~(-4)M)和氯甲苯心安(2.1×10~(-4)M~4.1×10~(-4)M)能显著增加猪心肌线粒体1小时总耗氧量,2,4—二硝基苯酚(2.1×10~(-4)M)有同样的作用。推论β—阻滞剂的这一作用可能与潜在的解偶联性和亲脂特性有关。华勃呼吸仪气体反应呈双向性,已证明,这是ATP促进琥珀酸产生强烈的脱羧反应所致。美心安0.4mg/kg和心得静0.04mg/kg能显著降低狗心肌耗氧量。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一次口服心得静5mg后,于1~2小时内能显著降低静息期RPQ指数.本文对β—阻滞剂这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吸入颗粒物(PM2.5)对大鼠心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β受体阻滞剂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普萘洛尔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按25mg/kg剂量经气管内缓慢注入颗粒物悬液,每周染毒2次,连续4周;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注入;普萘洛尔组大鼠在染毒的同时给予普萘洛尔50mg/kg/d,溶于饮用水中.所有大鼠于末次染毒后次日处死取双侧心耳和双心室前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心肌NGF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3组大鼠之间左右心耳NGF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心脏左室前壁和右室前壁心肌N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普萘洛尔组大鼠心脏左室前壁心肌NGF mRNA和蛋白表达较实验组显著降低(均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右室前壁心肌N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实验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PM2.5可导致大鼠心脏左室前壁和右室前壁心肌NGF表达水平增强,可能是PM2.5致交感神经重构的重要机制之一.普萘洛尔能通过抑制心肌NGF表达,从而拮抗PM2.5导致的交感神经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早期应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观察其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试验组选用符合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例53例,在入院后即给予静脉注射倍他乐克5mg,连用3次后,改为口服制剂。与未应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的病例相对照。结果 试验组53例,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56%;对照组49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3.47%,x^2=5.17%,d=3.64,P〈0.05,差别有显著性。经过疗效对比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B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只要没有禁忌证,无论是否实施溶栓或急诊PCI治疗者,都应尽早使用静脉加口服β受体阻滞剂,以期使患者获得额外的独立益处,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不少高血压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常伴有糖代谢、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降压药物,但是否存在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必要进行探讨,本文对49例轻、中度非糖尿病、非肥胖高血压病患者口服特拉唑嗪、美多心安降压治疗,观察其有关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两药降压治疗后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的改变及卡维地洛的作用,探讨卡维地洛对压力超负荷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用卡维地洛治疗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的成年雄性SD大鼠,5周及15周后观察假手术组、腹主动脉缩窄组及卡维地洛治疗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塑指标,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心肌纤维结构;高速离心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心肌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主动脉缩窄组5周出现左心室肥厚,15周进一步加重,卡维地洛可减轻左心室肥厚;腹主动脉缩窄组5周Ⅲ态、Ⅳ态呼吸及氧化磷酸化效率(OPR)均增高,呼吸控制率(RCR)降低,卡维地洛可降低Ⅲ态、Ⅳ态呼吸及OPR,增高RCR;腹主动脉缩窄组15周Ⅲ态呼吸、RCR、OPR均降低,Ⅳ态呼吸无显著差异.应用卡维地洛后,与腹主动脉缩窄组15周比较,Ⅲ态呼吸、RCR、OPR增高,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各组间磷氧比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肥厚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发生改变,卡维地洛可保护线粒体呼吸功能,从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卡维地洛维持心肌正常能量代谢可能是其保护心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HRV分析有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其中频域分析可将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成分分开,因而受到广泛应用。不少学者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自主神经系统的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发生的 CNS 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附3例报告,说明副作用的发生与用量、疗程、剂量递增速度、患者年龄等相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β-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其副作用及其防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较多,严重副作用的发生多与用药不当有关,但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个体血压变异及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7月就诊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洛尔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给予多沙唑嗪+莫索尼定配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出院后的随访情况。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对出院患者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观察,随访期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日间收缩压(SBP)135.2mmHg高于对照组134.8mmHg;但平均夜间收缩压125.5mmHg低于对照组127.8mmHg;观察组SDSBP为11.05mmHg,CVSBP为8.07mmHg,VIMSBP为11.35mmHg,对照组SDSBP为12.97mmHg,CVSBP为9.57mmHg,VIMSBP为13.23mmHg,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于个体血压的变异具有反作用。降低平均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才能够有效预防卒中。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而作为心血管疾病一线用药的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的治疗地位近年来受到质疑与争论,这一方面束缚了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年来降压治疗优化选择策略的进展,因此对其应用的考虑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静息心率(RHR)与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RHR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32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RHR1(RHR<85次/min)组及RHR2(RHR≥85次/min)组:B1(RHR降低<10次/min)组及B2(RHR降低≥10次/min)组,观察各组心功能情况.结果 RHR2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显著高于RHRI组(P<0.05),LVEF显著低于后者(P<0.05).B2组心衰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及B1组(P<0.05),LVEF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B1组心衷发生率及LVEF较对照组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R增快是急性心梗的独立危险因子;控制RHR对急心肌梗塞患者心功能有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与RHR的控制程度相关.当RHR降低达10次/min以上时,可更好地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使心力衰竭的病人能及时用上β受体阻滞剂,防止猝死,延缓甚至逆转心室重逆,改善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174例,分析心力衰竭标准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情况及与心脏病因、心房颤动等的关系。结果β受体阻滞剂用药72例,占41.4%。使用ACEI 143例,占81.6%;口服利尿剂使用112例,占64.4%;地高辛应用68例,占39.1%。结论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要选择好病例,尽可能早用多用,也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广泛用于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各型冠心病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为了进一步规范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早期接受β受体阻剂治疗的包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治疗组(24例)较非治疗组(80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5);早期病死率也显著降低(P〈0.05);并且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表明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地降低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生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曾庆华  王林  喻蓉  刘培曦  曾娟  徐功蒲 《西部医学》2011,23(12):2347-2348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患者时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安装起博器有心衰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68例患者,起博频率调整为60次/分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在接受ACEI或ARB,氨体舒通治疗稳定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34例接受ACEI或ARB,氨体舒通治疗;疗程为9个月,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著提高平均左室射血分数(P=0.002)。结论在不改变心率的条件下,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患者时可维持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 5 4例心衰患者 ,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 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 结果 倍他乐克治疗心衰有效率为 72 .2 %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可以用于治疗心衰 ,明显改善心功能 ,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 ,系指经正规而积极的心力衰竭治疗 (包括病因 ,诱因与心衰的对症治疗 ) ,但治疗反应差 ,症状持续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1 ] 。我们自 1994年以来 ,对经去除诱因 ,应用洋地黄类强心甙、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 3周以上 ,而症状持续的顽固性心衰 ,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 ,男 32例 ,女 16例 ,年龄 2 6~ 75岁 ,平均 48岁。心功能按 NYHA分级 ,其中 级者 2 7例 , 级者 2 1例。风心病 19例 ,扩张型心肌病 11例 ,高血压病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