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肠道多源性恶性肿瘤病人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综合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0例肠道多源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根治性手术方式及正确选用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对肠道多源性恶性肿瘤患者既提高生存率,又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40例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病变部位、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全消化道钡餐、小肠镜和胃镜检查具有较高的诊出率,但小肠镜检查较少应用于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痊愈出院,随访3年患者的生存率为87%,5年患者的生存率为75%。结论小肠恶性肿瘤要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4.
小肠恶性淋巴瘤是临床少见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同时无特异的检测手段,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对我院并结合上海中山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20例小肠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3岁,平均36岁。起病就诊至确诊时间最长196天,最短7天。肿瘤生长部位17例在回肠段,3例在空肠段。1.2病理类型均为恶性淋巴瘤。1.3临床表现①腹痛:20例均有间歇性不规则轻重不等的腹部疼痛,呈隐痛、胀痛或痉挛性绞痛。②大便习惯与性状的改变:间歇性慢性腹泻12例、便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4年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有以下特点(1)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2)最常见部位在回肠;(3)腹痛、贫血、腹块和慢性肠梗阻为主要症状;(4)以恶性肿瘤为主(占78.5%).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虽发病率低,但误诊率高,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消瘦和贫血要想到小肠肿瘤的可能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少见 ,约占胃肠道肿瘤的 3%~6 % ,因其发病率低 ,检查方法有限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发现时常属病程中晚期。本院外科 1986~ 2 0 0 0年共收治 2 0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8例。年龄 2 5~ 87岁 ,平均 5 6岁。2 临床表现 以腹痛最常见 ,共 11例。大部分患者以持续性隐痛为主 ,部分有阵发性腹痛 ,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基本相符 ,大多数在脐周或右下腹部 (本组占 6 5 % )。腹部肿块 7例 ,患者主诉发现包块 4例 ,就诊查体或特殊检查时发现 3例。消化道出血 6例 ,表现… 相似文献
7.
8.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0年以来诊治的3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31例;肿瘤位于12指肠10例,空肠13例,回肠16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黄疸等。39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诊断率为48.7%(19/39),31例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22.6%(7/31),其中23例获得随访,死亡16例,目前存活7例。B超、CT诊断符合率较低,DSA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极为困难,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是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13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达67.5%(27/40).40例均手术治疗,10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24例,姑息性切除3例,捷径手术3例.术后近期死亡1例,余均出院.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容易误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超声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小肠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腹腔镜对疑似小肠肿瘤的患者进行检查,筛选出小肠肿瘤的病例,并进行定位、腹腔镜辅助小肠肿瘤切除,送病理确诊.结果 经腹腔镜检查发现小肠肿瘤11例,并进行腹腔镜辅助小肠肿瘤切除术,住院4~6 d,均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小肠平滑肌瘤8例,腺瘤2例,淋巴肉瘤1例.结论 采用腹腔镜诊断及辅助小肠肿瘤切除术经济适用,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既解决了小肠肿瘤难诊断的问题,又解决了小肠肿瘤的手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因、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提高对NEC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住院治疗的35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中早产儿28例(80%),足月儿7例(20%).低出生体重儿22例(63%).抢救成功27例(治愈18例、好转9例).转院4例,死亡3例,放弃1例.结论 NEC的发生多见于早产,多合并窒息、感染且与高渗喂养有关,预防早产、微量喂养可减少其发生,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黑粪、血粪、腹痛、腹部肿块.肿瘤部位:17例位于空肠,5例位于回肠,3例位于十二指肠.25例患者的诊断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免疫组化CD117(+)24例,CD34(+)15例.22例患者术后随访6~78个月,5例术后复发,其中1例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 小肠间质瘤诊断依赖于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与治疗(附14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小肠肿瘤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8年来经手术证实的145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占75.9%,术前确诊率为51.7%。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全消化道钡餐是首选检查方法,内镜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是提高其诊断率的主要方法,良性肿瘤行局部肠段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结论小肠肿瘤术前诊断困难,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早期诊断方法,分析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肠肿瘤诊治经过。结果17例小肠肿瘤病例中,误诊4例(1例诊断盆腔包块、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诊断上消化道出血,1例诊断机械性肠梗阻,1例阑尾脓肿),误诊率23.5%。结论小肠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出现并发症时始疑及本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掌握诊断要点,并且要掌握其鉴别诊断,降低其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占位性病变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小肠肿瘤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口服钡剂小肠造影47例,彩超检查32例,CT检查29例,DSA检查15例,MRI检查5例。结果:口服钡剂小肠造影47例,阳性48.9%(23/47);彩超检查32例,阳性53.1%(17/32);CT检查29例,阳性55.1%(16/29);DSA检查15例,阳性73.3%(11/15);MRI检查5例均为阳性,但都为其它影像检查阳性再作MRI检查,故不作统计。传统的钡剂小肠造影、彩超检查仍是目前诊断小肠肿瘤的主要方法,但现代影像学检查手段CT、DSA、MRI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及本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小肠肿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所用检测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内镜及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检查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平滑肌肉瘤、小肠癌、间质瘤、淋巴瘤、平滑肌瘤及腺瘤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临床对小肠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一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原因引起的小肠细菌数量增加和/或种类改变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和营养不良等,与儿童多种疾病相关,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目前对于儿童SIBO重视不足,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检测和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