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将16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外混合营养组(85例)和全肠内营养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基本营养状态、免疫学指标变化程度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营养支持1周后,肠内外混合营养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免疫指标(IgG、IgA、IgM)均较全肠内营养组显著改善(P<0.05);肠内外混合营养组腹部并发症、术后睡眠障碍及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也低于全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 肠内外混合营养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更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萍萍  康明强  姜小鹰 《医学综述》2008,14(11):1642-1644
食管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是促进患者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但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目前临床多采用经鼻空肠管滴注整蛋白制剂的方式为食管癌术后患者提供肠内营养,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案将会日臻完善,其有效性也将进一步被证实。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支持是维持患者基本新陈代谢和促进患者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随着肠外营养技术和对肠内营养的认识的进步,我们对于食管癌患者的营养支持手段日益渐多.本文就目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营养支持技术的研究背景和临床应用研究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开展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以来,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提供营养支持,在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2008年11月~2009年7月,对36例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龙军成  黄世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61+163-161,163
目的为食管癌术后患者寻求一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最佳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将109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组法分为第1组(N=35),第2组(N=36),第三组(N=38),对三组患者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进行观察并比较并发症发生和痊愈情况。结果第三组采用经鼻空肠内管饲早期肠内营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均于术后10d内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早于肠外营养或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5-10d。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管饲,充分的营养供给,是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早期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N组BUN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EN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EN在降低高分解代谢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9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EN(肠内营养)和PN(肠外营养)3组。检测各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等各项营养代谢指标。结果手术后14d,与EN(肠内营养)和PN(肠外营养)相比,对照组转铁蛋白显著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EN和PN组负氮平衡显著性改善,尤其EN组更为明显。结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素红 《中外医疗》2013,(23):172+174-172,17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护理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69例分为35例肠内营养组、34例肠外营养组,与术前、术后7d进行体重、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统计并比较。结果 35例肠内营养组、34例肠外营养组均顺利度过围术期,对两组病例体重、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统计并比较,以观察护理效果,肠内营养组术前、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术前、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组对机体营养摄入未造成明显影响,而肠外营养组存在营养素摄入不足使得体重、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在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探讨其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为肠内营养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5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从术后6小时开始由手术中留置的十二指肠管内注入适量的全流质营养液。手术后14天测定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FSF)、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指标,并与术前比较。结果56例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有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低,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育红 《吉林医学》2011,(5):983-98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8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及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外营养组术后每天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明显低于PN组的38.89%。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肠道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意义。方法将6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17.65%vs 41.1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瘘愈合后第1天血清转铁蛋白(2.45±0.20)g/L vs (1.97±0.10)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提升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机体蛋白合成,维护其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RF、ALB、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LYM、IgA、IgG、IgM、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在术中经鼻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经鼻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选择2010年1月以前未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98例为对照组.结果:所有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均顺利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也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是患者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法.  相似文献   

14.
脑损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薇薇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0):1732-1733
目的探讨脑损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对2003~2005年我院收治的脑损伤术后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和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EN组采用非要素膳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EN组治疗后体重、前清蛋白、清蛋白及总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EN组中8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脑损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对脑损伤术后患者应尽早采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5.
常海霞  吴艳  李宁 《新疆医学》2006,36(6):181-182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前除有进食困难外多合并有其他疾病,导致营养状况偏差。加之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水时间长(7、9天),严重影响了机体的短期康复。而肠内营养能给机体提供营养,保护肠粘膜减少应激反映的程度,因此进行有效的肠内营养显得非常重要。我科自2000年-2005年针对185例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用肠内营养支持。179例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艳茹  沈轶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05-1106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1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应用持续静脉生长抑素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病死率、瘘口愈合时间及胸腔闭式引流量和胃肠减压量,并与采用单纯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瘘口愈合时间及胸腔闭式引流量、胃肠减压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持续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减少胸腔引流量及胃肠减压量。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逐渐被广泛应用,传统的置管方法大多是将营养管置于胃内,病人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肠瘘患者的营养支持一直是外科营养的一个难题。我们在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肠瘘患者的营养支持中,总结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的肠内置管方法。特别实用于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肠瘘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 方法 95例食管癌患者被随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54例和肠外营养组41例,肠内营养组在食管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在术后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前和术后观察2组的体质量、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观察2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观察2组出现的不耐受病例,并分析患者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的体质量、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组术后(t=1.778、1.696、1.823,P均<0.05)。肠内营养组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低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肠内营养组在(2.4±0.6)d开始输入肠内营养液,过渡到目标用量时间(4.6±0.9)d。在营养支持过程中,肠内营养组的不耐受率为31.5%(17/54),肠外营养组的不耐受率为24.4%(10/41);2组的不耐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P>0.05)。肠内营养组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术中出血量、不同过渡到目标用量时间、不同首次输入量的患者不耐受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食管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耐受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食管癌、 贲门癌围术期实施肠内营养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使用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完全肠外营养.对比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和出院体重变化、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利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和机体恢复及降低感染率,促进其吻合口的愈合有重要作用.液囊空肠导管是目前行肠内营养较为理想的一种导管,护理方便,操作较肠外营养安全,且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2006年1月-2007年5月对67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采用鼻肠管术后早期输入自制营养液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增加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保护胃肠道粘膜,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只要护理认真仔细,是可以阻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