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48例手部缺损患者行切取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全部成活,外形良好;其中1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予拆线后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8例经6~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供区功能满意,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利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和手指掌侧推进皮瓣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莫雄革  周传晓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15-2616
目的 介绍改良方法切取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急诊手术修复手部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方法 用改良方法切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逆行转移急诊亚急诊手术修复各种原因致手部皮肤缺损16例.结果 14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有2例皮瓣远段表皮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 通过对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方法的改进,可补救急诊手外伤手术中发现或出现的血管损伤及解剖变异对皮瓣成活的影响,并降低手术难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5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7.0 cm~6.0 cm×9.0 cm,皮瓣包含上臂外侧皮神经,重建受区感觉。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达9~11 mm。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损伤小、设计灵活、外观良好、感觉重建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缺损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臂桡动脉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臂桡动脉及穿支皮瓣修复手掌、背侧皮肤缺损及虎口挛缩,拇、食指、腕背组织缺损.结果切取桡动脉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3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外形及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桡动脉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切取方便,形态各异,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3):26-29
目的研究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骨间背动脉带蒂皮瓣进行移植修复,观察比较两种皮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次手术整形率。结果 40例皮瓣均存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例(10%),对照组8例(40%);术后3~6个月手术整形率,观察组无,对照组7例(3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间背动脉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供区损伤小无主干血管损伤,修复效果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端、指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近节、中节指动脉背侧支为蒂,逆行切取指背皮瓣22例,修复末节指腹、中节指背皮肤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功能、外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中节指背皮肤缺损,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应用游离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手虎口区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月,4例患者应用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了手虎口区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约5 cm×4 cm~11 cm×6 cm。结果术后4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6~12个月,效果满意,皮瓣外观良好,薄而富有弹性,手部功能几乎完全恢复。结论外踝上穿支皮瓣血管恒定,皮瓣切取简单、易行,术后皮瓣效果理想,手部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适用于修复手部虎口区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热压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手部热压伤并留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岛状皮瓣转移手术,其中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瓣修复8例、示指背侧岛状瓣7例、尺动脉腕上支岛状瓣5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瓣5例。结果 25例皮瓣转移全部成功,仅有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结论根据手部热压伤组织缺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岛状皮瓣转移,可最大程度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手掌及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同侧腹股沟皮瓣联合修复,切取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面积为8 cm×6 cm~10 cm×14 cm,腹股沟皮瓣面积为6 cm×10 cm~11 cm×18 cm.结果:9例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可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同时修复手掌皮肤感觉,与腹股沟皮瓣联合应用是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手掌及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同侧腹股沟皮瓣联合修复,切取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面积为8 cm×6 cm~10 cm×14 cm,腹股沟皮瓣面积为6 cm×10 cm~11 cm×18 cm.结果:9例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可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同时修复手掌皮肤感觉,与腹股沟皮瓣联合应用是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手部不同类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手部皮肤缺损的部位,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指动脉掌侧推进皮瓣、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等转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26例。结果 12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一1年,皮瓣红润,质地柔软,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采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对供区影响不大,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应用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5指近中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对26例2~5指缺损的患者,应用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手指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其中第2掌背皮动脉皮瓣16例,第3、4掌背皮动脉皮瓣各5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cm×2.0cm~2.5cm×4.0cm。结果 2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5~13个月,手指外形、功能满意,皮瓣质地、色泽与正常指相近,皮瓣不臃肿,两点辨别觉为8~11mm。结论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方便,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患者容易接受,皮瓣供区靠近创面,可同时修复多指皮肤缺损,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是修复2~5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政权  李治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53-1454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皮瓣外观、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对供区破坏小,受损区重建满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37例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皮瓣长轴设计为传统的斜行,9例为下腹部横行设计。有7例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术中进行了均匀显微修薄。结果 36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坏死的创面经过换药愈合。随访6~3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7例修薄的皮瓣厚约4~6mm,外形美观无臃肿。供区为斜行的创口中有17例后期均有较明显瘢痕增生,其中有5例两侧腹壁外形不对称。9例供区为横行的创口后期均无明显瘢痕增生,腹壁外形损害很小。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且损伤小、可切取面积大、可灵活切取分叶皮瓣和可显微修薄等很多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将皮瓣长轴改为下腹部横行设计对供区外观损害更小。  相似文献   

15.
<正>1978年Tayllor[1]报道了以旋髂浅动脉为蒂设计游离髂骨皮瓣。旋髂浅动脉主要供应髂腹股沟皮肤,位置浅,该部位皮肤皮下脂肪少,部位隐蔽。穿支皮瓣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外形美观,供区破坏损伤小,可设计成分叶皮瓣或复合皮瓣[2,3]。游离嵌合骨皮瓣使用同一血管蒂,镶嵌容易,外形美观,设计简便,供区创伤小,是治疗骨缺损、骨不连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8-02~2011-03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谢春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05-3106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背动脉多叶皮瓣在修复手掌背部多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骨间背动脉多叶皮瓣修复手部多创面患者15例.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一叶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外形、功能良好.结论 骨间背动脉多叶皮瓣可以利用同一供区、同一主血管蒂切取多个皮瓣修复手掌背部的多个创面,较传统的修复方法有明显优势,是修复手掌背部多创面的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修复拇指损伤、重建感觉功能的方法。方法顺行切取第一掌背动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复合蒂岛状皮瓣用于修复拇指背侧及虎口区域皮肤缺损。扩大切取的食指背侧皮瓣用于拇指指腹缺损合并拇指末节脱套伤。结果本组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良好,质地佳,感觉重建,供区形态功能良好。结论第一掌背动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复合蒂岛状皮瓣易于解剖,损伤小,术后形态质地佳,感觉良好,耐磨擦,特别适合于拇指腹侧伤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在深度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面、四肢深度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面、四肢不同部位深度创面26例.其中深度烧伤创面10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肿瘤切除术后创面6例,其他2例.创面5 cm×10 cm~12 cm×24 cm.切取不带肌肉的穿支皮瓣,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结果 2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48h内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经按摩,局部肝素应用,皮瓣挽救成活.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皮瓣可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后对供区功能和外形影响较小、术中不变换休位、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修复深度创面中成活率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3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单纯穿支皮瓣16例,分叶皮瓣1例,嵌合背阔肌肌瓣4例,联合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2例。皮瓣最大面积26 cm×10 cm,最小7 cm×4 cm。单纯皮瓣则完整保留背阔肌和胸背神经,供区直接缝合。4例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进行了显微均匀修薄。结果 22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坏死创面经二期植皮愈合。随访3~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外形满意。供区直接闭合,但有5例供区创口有较宽而明显的瘢痕增生,上肢肩关节活动正常,供区损害很小。结论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区损伤小,可以切取分叶皮瓣和嵌合肌瓣,显微修薄简单快捷,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手背处的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应用2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好,外观接近健手。受区皮肤感觉恢复好,对供足无明显影响。结论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的游离皮瓣为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坏死的较好方法,尤其适用于手指掌侧的伴有血运障碍的半环形的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